詹徽,那可是老朱眼前的紅人。
以秀才份就任監察史。
至太子保、左都史兼任吏部尚書。
能讓詹徽百忙之中,去教導皇子們讀書。
還是看在太子朱標的份上。
“你說,詹徽是被老十七氣走的?”
眼看父皇于發火邊緣,朱標無奈道:
“爹,也不怪十七弟,詹徽自認為,才學不足以教導十七弟……”
詹徽?
那可是個好對手,才學不在道衍和尚之下。
朱棣聽到事關詹徽,頓時來了興趣。
沒想到十七弟,竟然跟太子邊的紅人,牽扯上了關系。
“呵!大哥,你莫要偏袒老十七了!”
秦王朱樉不爽道:“咱們小時候,爹都是嚴格要求,方能才!”
晉王朱棡點頭道:“二哥所說不錯,爹教的好,咱們學得好!”
老道士背著手,無奈道:“二位連公子的小小陣法都無法破解,還敢說才?”
二位塞王面紅耳赤,卻又無力反駁。
總不能以王爺的份,跟一個看門老道一般見識。
“標兒,你倒是給咱說說,老十七做了什麼,讓詹徽都甘拜下風!”
老朱在“甘拜下風”二字上,加重了口氣。
可見其正在氣頭上。
像詹徽這樣的人才,若是得不到皇室的尊重。
那天下讀書人,誰還會給咱大明做?
朱元璋在意的是皇子對有才之士的態度。
朱標嘆氣道:“爹,那您可不要生氣!”
朱元璋大怒道:“你啰嗦什麼!咱像那種總生氣的人?”
朱樉:“爹,大哥說笑呢,您別生氣!”
朱棡:“咱爹從來不生氣!”
朱棣:“……”
見父皇求知心切,朱標只得娓娓道來。
“詹徽當日講學,向諸位弟弟提問。”
“如何看待龍蛇之變。”
朱標看向三位塞王,詹徽當日的本意,是讓諸位皇子清楚,皇位已經是朱標所有。
讓一眾皇子,明白龍蛇區別,以后盡心盡力輔佐兄長。
朱植和朱栴,自然選擇安心聽講。
他們都清楚眼前的詹徽,在朝廷分量之重,同時也是大哥的近臣。
誰知朱權卻給出了不同意見。
“龍與蛇,有云泥之分,雙方自打出生,便已經落定了份。”
詹徽此言,就想讓一眾皇子安于本分。
“詹先生,如此觀點,請恕我不能茍同。”
說到此,詹徽也是抬眼看了眼朱權。
朱家老十七,紈绔屬第一。
朱權的頑劣,詹徽早就略有耳聞。
放在平日,詹徽肯定會選擇無視。
可旁邊還有兩位皇子。
自己若是不能給出見解,反而容易被看輕。
“權皇子,有何見解?微臣洗耳恭聽。”
詹徽和善一笑。
“我倒是覺得,龍與蛇,隨時都會轉變份。”
朱權笑道:“莊子有言,君子應有龍蛇之變!”
“風化龍,飛騰萬里,吞云吐零。普降甘霖,展示才華。”
“就像現在的父皇那般,為大明江山,傾盡一切。”
詹徽點頭,心中暗道:“原來是為了夸贊陛下。”
“這等庶出皇子,陛下并不關心,倒也有可原。”
誰知朱權話鋒一轉道:
“還是以父皇為例,條件不利下,便由龍化蛇。”
“俯草莽,與螻蟻為伍;住泥濘的巢,吃骯臟的食。”
此言一,嚇得詹徽冷汗直流。
“權皇子慎言!”
詹徽出言提醒。
你說皇上是龍,大家都沒什麼意見。
你說當年皇上是蛇,那事兒可就大了!
他是太子近臣,朱權經過他的教導,竟然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語。
那皇上可不會輕饒了自己!
還有可能有損太子的名聲!
朱權卻并不在意,笑道:
“變蛇時,不因曾經龍而灰心。”
“龍時,不因曾經變蛇而心虛。”
“方為君子應有龍蛇之變!”
“詹先生不必害怕,今日之語都是小子妄言,跟先生沒關系。”
能不害怕麼?
這等大逆不道之言,嚇得詹徽冷汗浸了后背。
當日,就找到朱標,直言自己才學微薄,不足以教導朱權。
對于朱權而言,了個羅里吧嗦的先生。
又能減進宮學習,何樂而為。
對于詹徽,卻將朱權的話,牢牢記在了心中。
“殿下!權皇子,日后定非池中之!”
詹徽當時眼神熱切,“幸虧殿下之前有識人之明,對權皇子多加照顧。”
朱標笑道:“你說笑了,我對十七弟好,只因兄弟之,別無他意。”
知道老十七貪玩,詹徽也不敢教。
朱標只得人之,反正老朱平日里也不太過問。
誰知今日,紙包不住火,全代了……
朱樉怒斥道:“一個豎子,也敢在詹徽面前胡言語!”
朱棡冷哼道:“就他,也配評價父皇!真是好大的狗膽!”
朱棣則又對這個十七弟,更加好奇。
“之前聽聞十七弟頑劣,只當他是個敗家子。”
“不曾想,小小年紀,竟有如此見識!”
“倘若以后就藩,定要好生觀察!”
朱標見父皇半天不說話,一旁的老道士倒是贊嘆一聲。
“不愧是我們家公子,說的多有道理!”
“那個什麼狗屁詹徽,也配當我家公子的先生?”
“幸虧這家伙有自知之明,哈哈哈!”
秦王朱樉冷哼道:“你說不配就不配?”
晉王朱棡輕蔑道:“你一個臭道士懂什麼?”
兩人還不忘看向朱元璋,“爹,您說呢?”
兄弟四人,紛紛看向老朱。
“唉!”
老朱輕嘆一聲:“詹徽啊,確實不適合教導老十七了!”
嗯?
“咱想好了,要讓最優秀的先生,來教導老十七!”
朱元璋拍手稱快。
老道士卻搖頭道:“恕貧道直言,天下間能教我家公子的人,可不多了!”
朱標謹慎道:“道長,莫非朝廷那些名將功臣,都不足以教導十七弟?”
朱樉和朱棡眼神中滿是不屑,這廝將老十七吹得太過了!
朱棣則是看出老道士并非常人。
“老道,那你說,何人適合當我兒的先生啊?”
朱元璋大小發問。
“興周八百年之姜尚,興漢四百年之張良!”
“最差也得是諸葛武侯吧!”
老道士著下,認真道:“就朝廷那些個歪瓜裂棗,他們也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