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間,郭家父子婆媳都在。
郭守業兩口子正教訓兒子兒媳。
這要從他之前對江家人說拿二十畝田給清啞做嫁妝說起。
江大娘妯娌走後,蔡氏忍不住問:“爹,娘,真要給小妹陪嫁二十畝田?”
還不肯相信公公的話。
之前和張家定親時,公婆可沒許過這樣的承諾。
再疼小姑,到底是閨。
閨,是不能分田產的。
何況郭家看似田地多,然三個兒子,眼下大房就已經添了兩個孫子,還有二房三房,將來一堆孫子分田地,夠不夠分都難說,哪裡還有陪嫁給閨的!
蔡氏死也不信,郭家兄弟能同意這事。
所以,義無反顧地先出頭了。
郭守業把臉一沉,卻沒說話。
阮氏同地看了蔡氏一眼,低下頭。
吳氏問蔡氏道:“你不答應?”
蔡氏訕笑道:“小姑到底是閨……”
郭大全覺不妙,才要說話,老娘又開口了。
吳氏不等蔡氏說完又問阮氏:“老二媳婦,你怎麼說?”
阮氏被點名,躲不過去了,只得道:“家業是爹和娘掙下來的,爹和娘是長輩,二老說怎麼著,就怎麼著。娘要找人商量,就找大哥大嫂和巧兒他爹商量;問媳婦,媳婦是個沒主意的人,說不出好的來。”
郭大有含笑不語。
郭大全橫了蔡氏一眼,暗想“都是媳婦,瞧人家這話說的!”
吳氏便道:“閨怎麼了?閨不是我十月懷胎養的?老大媳婦,你嫁到我郭家也有十來年了。你是看見的:清啞從七八歲上就學織布織錦,說得好聽我跟你爹偏心疼閨,其實什麼事不做!”
憤怒地揮舞著胳膊,說著轉向郭大全,“你兄弟三個,通共就這一個妹子,就陪幾畝田還能陪窮了?往常我跟你爹怎麼教你們的?就是頭牛也教會了!我說:人不能眼皮子淺只看眼跟前,要往長遠了瞧。清啞終歸要出嫁,嫁個好人家將來也能扶持娘家哥嫂侄兒。這江家你們也看見了,是個好人家,那娃也有出息。將來你妹子妹婿發達了,還能忘了你們?把閨分這麼清楚!別說清啞,就是巧兒將來也要陪嫁的。”
蔡氏資質有限,不能從阮氏話中會深意。
見婆婆又換一套說辭,左不過要哥哥照應妹子,很是不忿。
看向丈夫和兩個小叔,看他們怎麼說。
郭大全賠笑道:“娘,你別氣。媳婦什麼子,你還不清楚?就是一張!爹說給小妹陪二十畝田,這是該的。爹就算不說,我也是要提的。”說著轉向郭大有,“大有,你說對不對?”
郭大有點頭道:“是該的。江家也三個兒子,娶三個媳婦,一大家子人,咱們娘家氣一些,陪嫁多一些,將來人也不敢欺負咱小妹……”
郭大全不等他說完,就拍道:“我就是這個意思!”
吳氏見兩個兒子這麼說,氣平了不。
因解釋道:“我今兒瞧那江老婆子不像善茬,我看不慣。要不是相中兒子,這門親我都不想結了。老話說,想事事順心難。你爹的意思也是幫清啞仗腰子。”
兄弟三個都一齊點頭。
郭大貴甚至說:“多給小妹陪些,把我的也給。我男子漢,自己會掙錢,將來慢慢攢家業。”
眾人知他年輕心熱,又不知世道艱難,對他這話並不當真。
唯有蔡氏聽得目瞪口呆。
總之,今日又得罪公婆了。
“這不是陪嫁田的事。”
就在大家以為沒事了的時候,郭守業卻開口了。
“老大,你十歲那年,咱家多田?”他問大兒子。
“一百畝。”郭大全回答很快,可見記憶深刻。
“我要你們記住:一家子兄弟姊妹,最要的是心齊。”郭守業口中說“你們”,卻目嚴厲地盯著大兒子,“心齊,一百畝田能變一百五十畝,將來兩百畝、三百畝都有指;心不齊,整天惦記鍋裡那點東西,兄弟妯娌防賊一樣算計,窩裡反,再多的家業也能敗,一百畝就會變八十畝、五十畝。算計有什麼用!”
三兄弟一齊站了起來。
郭大全慚愧道:“還是爹說的。”
他只是孝順、親手足,爹卻說出了大道理。
爹還出一層意思:責怪他沒管教好媳婦!
郭守業點頭,又對蔡氏道:“老大媳婦,你別舍不得,將來勤娃子、儉娃子,還有我那些沒生出來的孫子,都會比現在過得好。只要你們心齊,咱郭家不這二十畝田!”
蔡氏不安道:“爹,媳婦曉得了。”
就在這時,清啞走下樓來。
“爹,娘。”靜立了會才問,“上午那人……來提親?”
吳氏愣了下,點頭道:“是,清啞。來,娘跟你說,江家……”
不等說完,清啞便道:“我不嫁!”
定定地看著這家人,神有些落寞。
再疼,跟前世還是不同的。
終大事,居然都不告訴一聲,就定下了。
這是“父母之命”的典範!
之所以說“不嫁”,而不是“不願”,是有區別的。本意覺得自己年紀還小,且正鑽研織錦,所以暫不想考慮婚事。而且也不認為自己會上什麼人,盲婚啞嫁可不願意。
但這話聽在郭家人耳,卻嚴重了。
清啞話,家人諒說話費力,很追究底地盤問,久而久之養了個習慣:說的,大家聽了各自暢想、自由發揮。
這形在清雅變清啞後,更加明顯。
因為前世安靜慣了,真正惜字如金。
比如眼前,郭守業等人都愣住了。
郭大全臉很難看。
他覺得,妹妹定是因為聽見媳婦的話,傷了心,所以才不願嫁了。
當下,他對郭守業兩口子道:“爹,娘,我和媳婦去剝棉籽。”
說完橫了蔡氏一眼,先出去了。
蔡氏雖莫名其妙,卻很自覺地跟在男人後。
郭大有和阮氏對視一眼,也出去了。
郭大貴自然跟著出去了。
等兒子兒媳都走後,吳氏從堂上起,走到堂下一張竹椅上坐了,這樣自在些。又招呼清啞搬了個小板凳在邊坐了,才拉了手問“好好的,怎麼說不嫁了?”
清啞沉默。
這怎麼跟他們說呢?
觀念不同,能說得清嗎?
郭守業也一聲不響地走到門檻邊,在一張小板凳上坐下,著門前大黃狗和們溜達,看似閑適,耳朵卻支起,聽老婆子和閨說話。
吳氏挲清啞一會,才道:“娘曉得你如今有本事,心氣也高。可咱們莊戶人家,又不認得那些富貴人家。就算認得,又曉得誰家好歹?娘和你爹是想:不能把你嫁太窮了,窮了日子不好過;也不能攀有錢人家,有錢人家不把咱這樣人家閨當個數;要像咱家一樣,有些家底,自自在在過日子。”
原來,以為清啞遇“神仙”後,眼高了,看不上鄉下後生了。
清啞搖頭,可沒想嫁富貴人家。
吳氏繼續勸道:“這江家說是莊稼人,那江明輝讀過幾年書的,如今在鎮上開鋪子。你那天見過他的,就是賣扇子給你的那個。娘看他還不錯,長得好,又知書識禮。莊戶人家娃,心眼實在,靠得住。將來親了,家裡給你陪嫁二十畝田,你就租給人種,收租。你跟著他住鎮上,你織錦賣,他開鋪子,日子不比嫁給張福田強?比那些富貴人家也是自在的。”
向清啞描繪了一幅好的未來生活圖景。
清啞雖想的周全,卻有些不以為然。
富貴人家無義的多,窮苦人見利忘義的也多,沒有絕對的。
搖頭,解釋道:“我還小,先不嫁。”
吳氏道:“還小?不小了。娃耽擱不起,大了就嫁不到好人家了。你三哥我就不急,只要有錢,晚幾年娶媳婦也沒事。”
清啞沉默了會,又道:“那就不嫁。”
吳氏聽了這話更吃驚,忙對外看去。
見沒人,才低聲音對清啞道:“怎麼能不嫁呢!娘是疼你,你爹也疼你,你哥哥也疼你,可娘家就是娘家,閨總歸要嫁人的。要是不嫁,娘和你爹在還好,等有一天都走了,你哥哥嫂子總有嫌棄你的時候,靠不住的……”
清啞聽得怔住。
看得出,吳氏這是跟說掏心的話,絕不是嫌棄。
這裡,跟前世不同,不嫁不。
不能不考慮現實了。
“我要去江家看看。”很快做出決定。
既然不能不嫁,也不能遲嫁,就要親自挑選夫婿。
只有去江家看了人品、家風,才能確定是接還是拒絕這門親。
吳氏詫異地問:“你那天沒看?”
清啞莫名其妙地看著,“哪天?”
吳氏忽然想起來,那天去鎮上相親是瞞著閨的,本沒留心江明輝。這讓很歡喜,覺得閨就是本分,不像李紅棗。
“去!我也要去江家看看。”郭守業發話了。
“去就去!”吳氏見說通了閨,老頭子也贊,便應允了,“那江老婆子今天問三問四,把咱家裡裡外外看了個,我怎麼就不能去江家看看?要不好,就不答應。省得又跟張家一樣,臨了出事。明兒就你大嫂回娘家去一趟,告訴江家,我們要上門去相看。”
清啞激地看著,這樣的爹娘很難得了。
這件事說定後,清啞回房拿了張圖,去找二哥。
西廂廳堂堆了一大堆白花花的籽棉,郭大有和阮氏正坐在那剝棉籽。見清啞拿了圖去,便問:“這做什麼?”
清啞道:“放琴的。”
房裡,妝臺太高,其他桌子、矮幾都不適合放古琴。後來還是郭大有將阮氏陪嫁的一張長條桌案搬到樓上,才解決了清啞彈琴的問題。清啞就想著讓他幫著做個琴案,好將那桌子還給二嫂。
郭大有看後笑道:“好,二哥找些料來。”
說完起,對阮氏使了個眼。
阮氏忙端了把小椅子來,拉清啞坐下,“小妹,坐會。”
清啞便坐下了,看阮氏費勁地扯棉絮、剝棉籽,不出神。
這裡沒有黃道婆,或者還沒出現。
該將軋棉機和紡車圖繪制出來了。
兩世知識融合後,這東西在腦海裡印象鮮明的很。
只是,要尋個合適的機會,為郭家謀些利益才好。
之前家人為嫁妝的事爭論,可是都聽見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