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趣讀閣 武俠仙俠 百鍊成仙 第15章 嘗試與心得

《百鍊成仙》 第15章 嘗試與心得

休息了一個小時,的星海又恢復了原狀,林軒取出一粒廢丹,盤膝坐下,重新嘗試。

循環,控制點進廢丹……

嘭!

又失敗了,看來點流的速度還要再慢一點。

休息,然後再一次嘗試。

這一次,林軒試著將速度再放緩,一步一步的慢慢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既然點進的速度太快,會讓丹藥炸開,那就稍微慢一點。

然而這一次,又出現了意外,當點進廢丹的速度太慢,雜質不僅沒有提純出來,反而會在丹藥中移,和華部分糾纏得更不可分。

看來速度太慢也不行。

林軒把玩著失敗作品,仔細思量,這提純的過程還真不容易掌握,快了不行,慢了不妥,必須將速度控制在一定的範圍纔有可能功。

但這個範圍究竟是多呢,只有一遍一遍的試驗。

林軒打坐休息了一會兒,待力恢復以後,又開始提純,整個晚上,他一夜未睡,休息,嘗試,不斷努力,以求儘快掌握藍點的

黑暗被黎明驅散,日出破曉。

林軒手裡拿著一粒通雪白的丹藥,經過一夜嘗試,再一連浪費了五粒廢丹之後,林軒終於又將一顆提純功。

仔細回憶了一下剛纔提純時點流的速度,林軒出若有所思的神,稍事休息了一下,他又拿出一粒廢丹。

然而片刻後,卻以失敗告終,林軒搖了搖頭,雖然自己對需要什麼樣的速度已經清楚,但控制上還很生疏,這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通過練習,能生巧。

Advertisement

不過就算以現在的功率,五粒廢丹可以提純功一粒,百分之二十的機率,也不算低,上一次馬長老爲難自己,以兩瓶廢丹代替兩粒靈藥扔給自己。

本來是很吃虧的事,不過現在有了藍點……

一瓶裡有一百枚廢丹,兩瓶自己至可以提純出四十枚靈藥來,比起原來的兩粒,足足賺了二十倍。

林軒角邊流出一笑容,不是因爲得到了大量靈藥,而是因爲有了這藍點的異能之後,修仙就有了希,只要有藥力的支持,普通人也同樣能夠功。

星海的研究已經有了初步結果,以後要做的就是繼續加深與掌握,林軒推開窗子,天已經大亮,到了修煉的時間,林軒小心的將玉瓶和提純出來的廢丹收好,走出房間,來到稚鷹閣的練氣堂中,開始打坐,即使現在有了星海,不用擔心靈藥的消耗,但努力也必不可

接下來的十幾天裡,林軒一邊勤修苦煉,一邊開始悄悄的提純廢丹,不僅是爲了得到修煉所需的靈藥,也是爲了將星海的使用方法儘快,完全掌握。

畢竟,這是自己修仙之路能否走遠的希,當然不能有任何差錯!

下定決心以後,林軒就按照自己的計劃開始實施了,過程很艱苦,可以說是著石頭過河,手握廢丹,藍循環,控制速度,小心的用神識查看。

嘭!

又失敗了,林軒臉一沉,在別人眼裡,廢丹是垃圾,可對他而言,都有可能變靈藥,所以每浪費一粒,都心疼不已。

但現在是嘗試階段,損失在所難免,而且除了廢丹的消耗,星海的積也減小了不,林軒不得不休息一會兒……

Advertisement

就這樣,每天練功,提純丹藥,兩個星期過去了,能生巧,最初,五六粒廢丹,林軒也只能提純功一次,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三粒廢丹,他就可以功一次。

原來辛苦一個晚上,最多也就提純出兩粒靈藥,而現在,一個晚上下來,他已經可以得到五六枚下品洗髓丹。

速度,功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兩瓶廢丹,經過近一月的努力,收穫比預期的要好,扣除失敗的,林軒得到了整整六十粒靈藥。

六十,絕對是一個不菲的數字,普通弟子三十個月的靈藥加在一起,纔有那麼多。

林軒現在的家,已經十分厚,可以用富翁來形容,小心的將洗髓丹收藏好,這個,絕不能讓第二個人知道。

有了足夠的靈藥,接下來自然是要勤練功,在飄雲谷待的這些時日,林軒已經越來越會到,實力纔是修真者生存的本,什麼公平、正義、道理都僅僅是上說說,關鍵時刻,還是誰的拳頭大,誰就是老大。

權利是與實力正比!

而且即使是修真者,也並非壽命無限,而是功力越高,活得越久。

期修真者並不算真正踏上了仙途,他們的壽命,與凡人差不多,而築基期則會翻上一倍,可以活到兩百歲,凝丹期則會再翻上一倍,活到四百歲,也就是說,修真的八個階段,每進階一次,壽命就翻上一番。

到後面分別是元嬰期八百歲,離合期一千六百歲,玄期三千二百歲,以此類推……

最後如果能夠渡劫功,就會爲仙人,長生不老,與日月同輝。

林軒可不相信什麼迴,與其將希寄託在虛無縹緲的來世,不如現在多努力一點,雖然他沒有靈,不過有了藍星海,林軒的仙途,絕對是大有希

林軒製作了一份詳細的功力提升計劃。

以靈藥做爲基礎,配合勤努力,每天早中晚,林軒各服食了一枚洗髓丹,然後打坐煉化藥力。

雖然在修真界,洗髓丹並不算什麼聖藥,但畢竟沒有誰能如此奢侈,每天服食幾粒,在強大藥力的催下,大約過了一個星期,林軒覺自己的靈力越來越充盈,原來卡在道路上的瓶頸已經不足爲慮。

是時候靈期第二層發起衝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