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趣讀閣 古代言情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嗎 第226章 三更四更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嗎》 第226章 三更四更

 大清大臣們終于明白康熙和胤礽的苦心(并沒有), 一同攜手進,共建繁盛大清的時候,西方日子非常難過了。

 羅斯國和奧斯曼帝國打得難分難解;英國和法國因各自扶植傀儡爭奪西班牙王位而再次掀起英法戰爭,將整個歐洲大陸都卷其中。

 陸戰永遠都是絞機和吞金

 英法兩個強國在戰場上廝殺, 兩國國力瘋狂消耗。

 此時英國執政已經是威廉三世。

 詹姆斯二世在忘年摯友大清直親王的勸說下, 帶領支持他的天主教徒們放棄英格蘭王位, 前往新大陸開辟“新英格蘭”。

 詹姆斯二世的兒瑪麗公主與婿荷蘭執政威廉三世被英國國教迎到英格蘭,雙王執政。

 這次偉大的、兵不刃的政權更替,被后世稱為“榮革命”。

 英國人終于擺了邪惡的天主教徒國王,迎來了新的開明的、只信仰新教的國王,議會權力更是大漲, 基本確立君主立憲制的新政

 英國的天主教徒也有了一位英明的領導帶著他們開辟新的領地,不再擔心被英國國教迫害。

 英國人將支持瑪麗王和威廉三世的大清太子視作友人;新英國人將詹姆斯二世的摯友直親王視作替圣人引路的東方大賢。

 總之英國的國力(在他們自己看來)沒有任何消耗的前提下, 達到了雙方都很滿意的結局,英國擺了混的政。治局。勢,實力大漲。

 威廉三世又在英國大量引進荷蘭的投資,并將荷蘭先進的經濟運行模式引英國。英國軍備煥然一新, 經濟面貌截然不同。

 在這樣的前提下, 威廉三世膽敢與太王路易十四開戰,就理所當然了。

 本應該是這樣。

Advertisement

 但誰想到, 一場巨大的寒災席卷歐洲大陸,戰爭消耗和獲得微妙的平衡被打破,歐洲平民們仿佛一夜之間生活難以為繼。

 可這已經蔓延整個歐洲大陸的戰爭卻不是想停就能停下來的。

 于是,威廉三世和路易十四在各自國的聲直線下降, 風評直轉而下。

 法國人不再稱呼路易十四為太王, 英國人試圖阻攔威廉三世的命令, 連荷蘭都罵威廉三世吸荷蘭人的去支持英國。

 荷蘭人原本是因為有利可圖才投資英國。當有得賺的時候就稱呼為威廉三世為最英明最偉大的國王。現在賠了的時候, 威廉三世就了荷蘭的賣國賊了。

 胤礽在大清遠遠得到這個消息,笑著嘆氣。

 歷史就是一個圈。現代社會許多況都能在歷史中找到影子。比如現在的荷蘭人,像不像后世的民?

 胤禔為了等三個弟弟,拖拖拉拉來到歐洲大陸的時候,已經是太歷的九月了。

 這時候,歐洲即將進最黑暗的時刻。

 在這時候,胤礽的書信也到了。

 胤禔著胤礽的書信笑了笑,讓弟弟們支棱起來,把留在歐洲出訪和干活的員、民間學者全部使喚起來,讓他們去游說歐洲諸國,調停戰爭。

 “大寒災和戰爭讓歐洲民不聊生,歐洲人也是人,也是爹娘生養的。我大清禮儀之邦,仁義之國,看不得人苦。你們拿著本王的舉薦信,去各國游說,希他們能停下戰爭,攜手救治百姓。”胤禔大道理是一套一套,“上策是停戰,中策是停火,下策則是咱們低價賣給他們糧食,幫他們賑災。我大清雖然國力有限,但不忍心看生靈涂炭,愿意從牙出糧食來救濟友邦。”

Advertisement

 胤禔的三個弟弟們:“……”

 大臣和民間學者們:“……”

 如果這話是太子殿下在說,他們就信了。但此話從直親王口中說出來,他們怎麼總覺得直親王黃鼠狼給拜年,沒安好心呢?

 不過能調糧食的權力在皇上手中,直親王只是奉命行事。

 皇上和太子仁慈,做這種事正常。他們只是對直親王有偏見,才會狐疑。

 大清的大臣和民間學者們就算沒有一顆仁慈之心,但也希能經過調停歐洲大戰之事青史留名。

 大臣們和民間訪問團的文人們都是飽讀詩書之人,史書中的典故倒背如流。

 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最群星璀璨的時候,就是春秋戰國之時。

 現在歐洲,不正是春秋戰國嗎?

 他們從史書中看過的那些輝煌的故事,如果能在歐洲的春秋戰國中實現,說不準他們也能在未來混一個圣人的頭銜。

 而且這可是調停海外的戰爭,聽上去比國自己打來打去還厲害一些。

 當然,這些人中也有真正仁慈,真正認為歐洲人也是人的好人。

 比如年紀已經很大了,但越來越好的顧炎武等人。

 他們來歐洲之后本有些水土不服,但見到與眾不同的風土人之后,心中理想火焰熊熊燃燒,居然連帶著也仿佛變年輕些了。

 他們出海已經幾年了。

 這幾年大清民間學者出訪使團的船來來回回,人換了好幾撥,那幾個出訪前見過胤礽的老頭子們卻一個都沒有回來。

 胤礽特意吩咐清軍照顧他們。他們住在荷蘭同一個莊園中,一同出門,一同結外國好友,一同回來整理見聞著書立說。

 當歐洲起來之后,他們不忍看著生靈涂炭,再加上不好,本準備回國把草稿整理好,將新的書刊印冊,了結最后一樁心愿。

 但胤禔這一番話后,他們卻變了主意。

 這幫一只腳踏墳墓的老頭子們想起自己在清軍關之后,見到中原百姓種種慘事,不由移

 他們曾經斗過,也曾經逃避過,最終失去了所有夢想。

 現在仿佛舊事重演,他們就算不能結清憾,至在生命的最后關頭做一做該做的事,能救下幾條命就救下幾條命,也算不枉這風燭殘年了。

 胤禔接到的胤礽的書信中,有讓胤禔好好照顧顧炎武和其他幾位老人,讓他們趕回京的話。

 胤禔都為他們備好船了,他們卻不愿意離開。

 胤禔懶得管其他不認識的人,只找到顧炎武道:“你是保的老師,若你死在這里,我怎麼和保代?你也知道保對親近之人有多心,我絕不會讓保為你難過。你不走我,我就綁你走。”

 顧炎武嘆氣:“直親王,將老朽這一封信給太子。若太子見過后仍舊堅持讓老朽離開,老朽就離開。”

 胤禔無語:“我覺得你就是在拖延時間。罷了,不就是讓蒸汽船跑一趟,這點錢本王耗得起。”

 胤禔知道顧炎武倔強,若是強地將顧炎武帶走,中途可能會出意外。既然顧炎武松口,他就按照顧炎武的話來做。

 胤禔本以為,無論顧炎武寫了什麼,胤礽都不會同意年事已高的顧炎武待在歐洲的世。

 但胤礽看到書信之后,卻長長嘆了一口氣,說不出拒絕的話。

 孔曰仁,孟曰取義。人之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鵝

 每一個讀書人都知道的道理,但能踐行的人之又

 正如厲害的將領更愿意在馬背征戰時死去,而不是在病痛和回憶中死去。

 顧炎武寧愿死在踐行夢想的路上,也不想死在溫暖的榻上。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或許在后世人看來,把華夏之外也納天下,簡直是愚不可及。

 但世界上總要有一些愚不可及的人,一些富有國際神的人,一些把外國人也當人的人,來讓這個世界別顯得那麼糟

 那些曾經在華夏百年恥辱中無私地幫助華夏百姓的人,那些華夏每年犧牲在海外的維和士兵,那些援助貧困國家的醫生、老師和工程師們……面對他們,在鍵盤上打出“愚不可及”四個字的普通人們,真的能當著他們的面親口說出“愚不可及”四個字嗎?

 或許真的有人說的出吧。

 但胤礽說不出。

 以他大清太子的份,他做不到不算計外國,做不到把外國人也當人。但他絕對不會侮辱這些真正的“圣人”,也不會阻止這些真正的“圣人”。

 只是有一點,胤礽不明白。

 “汗阿瑪,以老師的智慧難道看不出,想結束戰爭的只是平民百姓,而歐洲貴族們都戰爭,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無用功嗎?”胤礽疑道。

 即使兒子長大了,康熙仍舊胤礽的頭發,道:“保啊,你看看史書中,春秋戰國時那些四游走的先賢們,難道不知道無法阻止戰爭嗎?但他們仍舊四游走啊。”

 有時候,心中的迷霧只需要輕輕一點撥,就能立刻消散。

 胤礽很快就明白了。

 有些事,明知沒用,也要去做。

 史書中許多先賢,都在逆天而行。逆天而行,快為華夏的傳統之一了。

 所以他還疑什麼?只能無奈地笑一笑,然后給老師寫信,讓老師保重了。

 康熙問道:“你想親眼見到這一幕嗎?”

 胤礽點頭:“我想。”

 康熙嘆氣:“朕也想啊。春秋戰國,誰不想親眼看看呢。”

 胤礽再次點頭。

 康熙道:“可惜啊,國的事太多。”

 胤礽也跟著嘆氣。

 康熙拍著胤礽的肩膀道:“海外有保清在,你不用擔心。南方又不安穩了,朕要去南巡,敲打敲打他們。你獨自一個人監國,會害怕嗎?”

 胤礽失笑:“汗阿瑪,您說什麼?兒子怎麼會怕監國?汗阿瑪放心去南巡。”

 康熙道:“此次朕南巡,政務你全權代理,不用報與朕。”

 胤礽:“……汗阿瑪,您的南巡不會是想懶吧?”

 康熙狠狠敲了胤礽的腦袋:“說什麼胡話?朕南巡時要做的事可多了,絕對比你還忙。朕讓你全權理國事,是考驗你。你明年就婚了,朕要考驗你是不是真的能獨當一面。”

 胤礽無奈:“婚還要考驗?難道兒子通不過考驗,汗阿瑪還不讓兒子婚?哎喲,別敲了別敲了,兒子知道了。”

 胤礽捂著腦袋:“再敲,兒子就傻了!”

 康熙板著臉道:“朕看你現在就傻。你可要好好干。朱棣在草原征戰的時候,他那大胖兒子全權理國事,能干得不錯,你不能比前明朱棣的大胖兒子差!否則朕回來會狠狠削你!”

 胤礽使勁點頭:“好好好。”朱棣那大胖兒子,確實是真正的大胖兒子,塌炕那種。

 康熙嚴肅道:“認真點!”

 胤礽也嚴肅道:“臣遵旨!”

 康熙決定南巡之后,仍舊對留下太子一人在京城不是很放心。

 他先召集八旗都統,警告他們好好聽太子的話,太子的命令就是他的命令。他已經把屬于皇帝那一半兵符給了太子。哪怕太子說讓他們去打羅斯國,他們都必須立刻去。

 他又給邊疆將領寫信,說自己即將南巡,讓太子全權監國,他們也要聽話,不可違背太子命令。

 康熙又逐個敲打京中大臣,讓他們別有小心思,若他們為難太子,等自己回來,就百倍奉還。

 將領們和大臣們冷汗漣漣。

 皇上啊,您學姜太公釣魚那麼多次,魚塘里的魚都快絕跡了,您能不能放過咱們?

 就算您在的時候,太子的命令不也早已經等同您的旨意了?臣等還怎麼敢違背太子?您是不是心過度了?

 有人私下吐槽,康熙這不像慈父,簡直活一溺兒子的慈母了。

 康熙敲打完人之后,又給太子選臨時輔政班底。

 明珠和索額圖當然都在,陳廷敬都被他急召回京城,唐甄也往回趕中。

 康熙還召回納蘭德和曹寅在京城任軍要職,但沒有解除兩人在地方上的職務,只讓他們暫時待在京城輔佐太子,等自己回京之后再繼續外放。

 得到康熙旨意的納蘭德和曹寅苦笑不已。

 皇上啊,不就是下個江南,您至于嗎?

 雖然太子的確是第一次獨自在京城中監國,但太子曾經獨自出海,也獨自出征過啊。

 好吧,或許那時候太子邊有直親王在,或許不能“獨自”。

 而且第二次太子出征時,差點被刺殺亡,皇上現在擔心過度,有可原。

 康熙點了一圈大臣之后,仍舊不放心。

 他看了看年輕臣子,把太子舉薦的噶禮和阿靈阿也重用起來。

 康熙嚴肅道:“太子對你倆有知遇之恩,你們要記清楚這一點!”

 噶禮表狂熱。

 阿靈阿表嚴肅,心里不斷嘆氣。

 他怎麼就上了太子這艘船?他真的不明白啊。

 但現在皇上都這麼說,還讓史把這句話記在實錄中。如果將來他背叛太子……哦豁,臭萬年了。

 胤礽看康熙如此忙碌,很想勸說,最終還是嘆了一口氣,讓他的老父親繼續忙碌。

 他知道上次遇刺,給康熙留下了太大太大的心理影。所以康熙現在反應再過激,他都只能順從的安,以減輕康熙心中的擔憂。

 胤礽想起自己第一世多次在京中監國,雖然他大事都要先稟報康熙再做決定,只是一個經辦人執行者,但第一世的康熙是一點都不擔心,非常信任他。

 現在的汗阿瑪,不知道是信任還是不信任了,他真搞不明白,只能安他擔憂過度的老父親,縱容康熙天天找大臣的茬,跟被害妄想癥似的,把權力全部到他手中,生怕他吃虧。

 康熙終于忙完,輕裝南巡。

 第一世中康熙南巡雖說不擾民,但不能完全不擾民,皇帝排場也是必須有的,否則接駕的曹家怎麼破的產。

 這一世,康熙老輕裝跑,早就不在乎什麼皇帝的排場和架子。自己隨便帶著一隊軍,連妃嬪都沒帶,便大搖大擺地出了京城。

 康熙先去南京,再去杭州,然后坐船去臺灣,最后去安南看一眼,再坐船回京。

 胤礽看著康熙安排這麼長的南巡路線,頗為無語。

 吧,去安南也南巡。

 胤礽已經做好了準備,康熙說不準會南巡到大哥的封國去,再慢悠悠回來。

 康熙離開前對胤礽承諾:“保,你放心,待你大婚的時候,朕肯定回來。還把你大哥也一起回來。”

 胤礽算了算時間,無語道:“汗阿瑪,您是準備在南方過完冬再慢吞吞返航嗎?好吧,您慢慢在南方過冬,待天氣暖和了再回來,就當去溫泉莊子過冬了。”

 康熙微笑著點頭,揮了揮袖子離開,不像皇帝,像個書中的灑俠客。

 胤礽角微

 ……

 “皇上,您確定?您確定以及肯定?”常泰不斷詢問。

 康熙一腳踹常泰屁上:“你廢話怎麼那麼多?快改口。”

 常泰:“……恭親王,海外危險,您要不再思索一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