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趣讀閣 古代言情 長安小飯館 第149頁

《長安小飯館》 第149頁

沈韶當場讓他們來了兩段,一段《維詰經講經文》、一段《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這樣的傳統宗教故事,竟然講得很有意思。

其中許四郎口齒格外伶俐,說話劈裡啪啦,中間不打磕絆,跟倒料豆兒似的。

張二郎又不同,他口齒雖一般,卻極擅長模仿,學男學學老學,神態作像得很。

都是人才啊!沈韶稱讚邵傑:“這樣的人,你也能尋來,真是太強了!”

邵傑不明所以,不就是兩個口齒伶俐點的跑堂嗎?他們從前在寺廟裡跟著講經僧的,半點廚藝不會,想到跑堂總要口齒伶俐一些,故而買下了他們兩個。

然後沈韶就讓邵傑明白了什麼“人盡其才,盡其用”。

先是把酒肆裡的菜名順了順,編了一段自己店的《報菜名》。

、燒、燉、白切、炸子,霸王別;醬鴨、燒鴨、鹵鴨、酒糟鴨、富貴鴨……鴨魚、乾鮮糕點、特菜品,該羅列的都給它羅列上。

讓許四郎試了試,到底業有專攻,雖然一時菜名記不全,但饒是這麼幾句,已經有點行雲流水的意思了。

明明是許四郎說得好,邵傑卻讚沈韶:“小娘子很可以!以後這一段就當酒肆的招牌之一,閑著沒事就來一段,給來吃飯的郎君‘添個菜’。”

沈韶笑:“聰明的腦袋總是相似的!”

Advertisement

兩個商業互吹的人哈哈大笑。

邵傑問沈韶:“張二郎放在另一個店裡?他的口齒恐怕不如許四郎。”

沈韶越發得意:“張二郎也是乾將,山人自有妙用。”

沈韶乾脆讓他表演起了小品。隻他自家表演不行,沈韶從同仁坊店裡了一個人、又有許四郎跟他搭戲,三人表演《扶牆出沈記》。

梗是後世已經玩爛了的梗兒——進飯館,扶牆進去,扶牆出來。

張二郎表演的這位食客是個饞的,與他搭戲的阿竇扮演請他吃飯的朋友,許四郎則是沈記的跑堂夥計。

張二郎從阿竇說請他吃飯以後就著,得前心後背,扶牆進了沈記,然後就是許四郎開始介紹菜了——因是為“立冬火鍋節”準備的,故而提到的都是各種涮品。

介紹一個,張二郎便讓上一份嘗嘗,然後便是誇張又真的吃相。

如此這般,許四郎不斷介紹菜品,張二郎不斷誇張地吃著,得老長去接“魚腦豆腐”,滿碗地捉“彈牙丸子”,招呼拿個漁網來撈……

最後張二郎打著飽嗝,由衷地說,“要說做飯好吃,就服沈記。”

他的朋友阿竇則道:“你還是扶牆吧。”

邵傑看預演的時候笑得打跌,學著張二郎的樣子道:“要說做飯好吃,就服沈記。”又學阿竇,“你還是扶牆吧。”

Advertisement

邵傑對沈韶道:“哈哈哈,我覺著,這兩句話肯定能讓不長安人記住,記好些年。”

沈韶客觀地道:“重複就是力量。我們年年演,灌,他們想不記住,也難。”

邵傑:“……哈哈哈哈!”

除了這些娛樂節目廣告,廣告也要準備,比如畫了火鍋的牌子、寫了沈記名字的旗子,比如車廣告,至於服務人員、鍋子、湯底菜品蘸料之類,倒不怎麼用沈韶心了,畢竟兩店又都管事。至於和市令打招呼,尋找場地,那又是邵傑的勾當。

邵傑是個辦事靠譜的,就在東市最繁華的中心地段十字路口的一片空地上,沈記擺開了攤子。

立冬火鍋節的大木牌子豎著,沈記酒肆的小拉旗圈出場地,幾排食案擺開,上面放著火鍋子,不遠鍋灶作案臺也安置好,大鍋裡飄出老湯的香味,十幾個庖廚夥計穿著同服,嚴陣以待,很像那麼回子事。

這樣的架勢,怎麼可能不吸引人?漸漸便上了客人,坐下點了鍋底和涮品,但更多是站在拉旗外觀的。

然後許四郎便上場了,站在場地中間,先來一段《報菜名》。

這樣的藝形式真正的古今皆宜,一段貫口兒下來,博得滿堂彩。

然而這才是前菜,後面的“小品”才是主菜。

“……我挑著呢,一般的酒肆食店可不去。”

“不是一般的。”

“是兩般的?”

“嗐,就是上巳節探花郎都下馬買花糕那個沈記啊。”

“哦,那還真是兩般的。”

……

“哎呦,張郎,你怎麼扶著牆進來的?莫不是不舒服?要不我們改日再吃酒?”

“別拖拉了,我怕活不到改日……”張二郎捂著肚子,有氣無力地道。

這時候不管是食客還是外面圍觀的,都已經控制不住地笑起來。

許四郎上場:“天冷了,客人來個火鍋子吧?”

阿竇看張二郎。張二郎:“來。”

“客人來個湯鍋底吧?鴨豕骨煮的湯,其白若牛,郎君聞聞,味兒都飄過來了。”

阿竇看張二郎。張二郎:“來。”

“客人來一份魚腦豆腐吧?說豆腐,不是真豆腐,是用魚做的,比豆腐還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