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趣讀閣 古代言情 風月狩 84、第 84 章(番外二 銀素篇...)

《風月狩》 84、第 84 章(番外二 銀素篇...)

銀素出鄭氏,上面有六位阿兄,六位阿姐,是最小的兒,也是阿耶和阿娘的心頭

不知是不是因為阿娘將近五十才生下的緣故,從小就弱多病,有幾次病得一腳進了鬼門關,是當地一位很有盛名的老醫師救了

自此之后更是得到全家人的寵,但凡要星星,爺娘就不會給月亮。

銀素呢,自己也好學,從小詩詞歌賦玩笑著聽大,所以心里很敬佩那些有學識的人。

和阿姐們說笑時,篤定地表示將來一定要找個學富五車的郎子,畢竟生計方面是不用心的,以為只要夫妻志趣相投,就能和睦地過好一輩子。

小小的郎,漸漸長大,長到十六歲那年,開始有不族登門求親,阿娘讓躲在簾后看,可惜眼界高,一個都不曾看上。

挑來挑去,總沒有合適的,同在茶的舅母登門,小心翼翼說:"七娘和四郎從小一起長大,分非比尋常,要不然同七娘說說,若是愿意,就與表兄結親吧!表兄一向疼,兩家又是知知底的,湊一個好字,不是順理章嗎。

"其實阿娘心里,總覺得兒應該有更好的前程,雖然四郎已經朝為了,但茶這小地方,不該困住七娘。

當然,四郎是個很敦厚的孩子,與七娘也算青梅竹馬,如果七娘愿意,家里不會反對這門親事。

于是來問銀素:"你覺得表兄怎麼樣?"銀素腦子里一片茫然,"哪位表兄?"銀素紅了臉,"他呀......我看他,像家里的阿兄一樣,這事斷不能

"孩子不愿意,實在沒有辦法,阿娘與舅母說了,舅母很失,"我們也替四郎說合親事,可無論哪家郎,他都不怎麼上心的樣子。

Advertisement

上月寫信去長安問他,說起七娘,他竟是愿意的,所以我才來與你商談。

"頓了頓又道,"且不要回絕,再讓七娘思量思量,到底親上加親靠得住,四郎的人品自是不用懷疑的,我敢打保票,一定會對七娘好。

"舅母還在堅持,銀素沒往心里去。

表兄是對很好很好,但實在不曾對他過男,因此也只是上應著,含糊過去了。

后來有一日,長安的辛家托人來替家中五郎求親,大與辛家主母相,又是阿娘閨中的手帕,含笑說:"鄭家有個識文斷字的七娘,名聲早就傳到長安去了,我人之托來說合,那辛五郎雖然是庶出,卻自小養在嫡母邊,辛家對嫡庶是一視同仁的,從來沒有偏私。

且辛五郎才高八斗,十二歲便名長安,這樣的小郎君,不是與咱們七娘正相配嗎。

"阿娘聽后,多有些不稱意,"好好的,嫁個庶子......"可躲在簾后的銀素心里卻愿意,忍不住道:"我聽說過那位辛五郎,書房中還有他寫的《上都賦》呢。

"此言一出,大家都明白了,大忙道:"出,人品才學難道不是更要?辛家是世家大族,子弟原就比別人高一等,再說辛家還有一條家規,兒郎三十歲之前不得納妾,多人家郎都沖著這條家規想嫁進辛家,可惜人家看不上。

如今年月你我都知道,前腳娶新婦,后腳妾進門的不在數,我們七娘溫和,哪里對付得了那些狐子。

有了這條家規,舅姑不催促,且又收住了郎子的心,依我說實在是門好親事,你說呢?"如此一來,連阿娘都被說了,又追問了一句:"果然有這條家規?"大說是,"我與辛家妯娌都相,這些年就是看著們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那還錯得了?"阿娘看看垂簾方向,事先說好的,不愿意就讓搖搖簾幔,結果這回風平浪靜,阿娘心里便有數了。

Advertisement

"那就請辛五郎親自登門吧,我與父親須得先見過了人,才敢應準這門親事。

"人連聲說好,"我這就回去修書。

"一個月后辛五郎如期前來拜會,銀素悄悄看了人,那是個白面書生,舉手投足一瀟灑風儀,且談吐文雅,學識淵博......的一顆心就全撲在了他上,幾位阿嫂也覺得這門親事很好,辛郎子的人才樣貌無可挑剔。

親事應準了,銀素也嘗試與他相,愈發覺得這是個溫風趣的人。

沒有大才子掉書袋子的乏味,他隨和又實在,與這樣的人共度一生,應當會很有意思。

然后全家開始積極地準備送出閣,因為茶離長安太遠,親迎起來不方便,所以銀素先到了長安長兄的府上,阿耶和阿娘也一道陪著來了,親事就在這里完,是為恤小輩,不忍他們長途跋涉。

婚后的銀素,很長一段時間確實沉浸在新婚的喜悅里,五郎,家中長輩下,妯娌小姑也都很友

以前聽說這家婆媳不合,那家姑嫂不睦,在看來都像話本上的故事,的生活完全不是這樣。

與阿娘寫信,信上也對自己的際遇滿懷激,常說自己前世大約做了許多好事,才嫁進這樣有禮有節的人家。

婚后第三年,生了和月,因為孩子胎位不正,無論怎麼都調不過來,以至于著床難產,險些送了命。

婆母伴在邊,見事了,哭著掐的人中,里把家中祖先一一喚了一遍,邊喚邊道:"列祖列宗,快保佑保佑銀素吧,是為咱家生孩子啊,你們難道看不見嗎!"也不知是不是這招起作用了,把祖宗們都喚了回來,忽地覺得上一輕松,孩子就下來了。

和月哭聲嘹亮,卻流了好多,養了近半年才逐漸好起來。

再說懷孩子,五郎連連搖頭,"命都險些沒了,千萬不能再涉險了。

咱們家兄弟姐妹多,不缺孩子,有和月替我們養老送終就夠了,有沒有兒子都不要

"這年月,不在乎膝下只有一的郎子不多了,愈發證明嫁對了人。

夫婦兩個有了和月,相也更和睦了,和睦到銀素以為福氣長在了骨頭上,就算摔跤也摔不掉。

所以當發現五郎開始心不在焉,每每出神,滿以為他是為公務煩心,直到某一日,從他的袖袋里發現了從來不曾見過的香囊,才驚覺某些東西正在悄然發生變化,的丈夫,心已經不在這個家,不在上了。

哭鬧,紅著淚眼質問他,他起先還極力辯解,后來不耐煩了,扔下一句"隨你怎麼想",就拂袖而去了。

變得惶惶不可終日,但在家里人面前還得裝得一切如常,是個太有自尊心的人,不能讓別人知道五房出了變故,更不愿意讓五郎變違逆家訓的人。

所以那段時間極其痛苦,人也忽然瘦下來,妯娌間打趣,三嫂還間可是胃口不好,別不是又懷上了吧。

哪能呢,五郎如今躲著,寧愿在書房過夜,也不愿意回房。

不多久,北方的凌氏率軍南攻,擊碎了大庸朝,那段時間時局混,五郎也不往外跑了,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可惜這種狀態沒能長久保持,大歷立朝,五郎又故態復萌,知道,確實是留不住他了。

一直小心遮掩的事,最終被小姑子們知道,殊勝想辦法拖住了五郎,把他困在蘭臺,讓他沒有機會風花雪月,結果那胡四娘找到門上來,忍了再三,忍不住出去質問了一番,可惜低估了那郎的臉皮,最終落得鎩羽而歸。

紙包不住火,終于全家都發現了,在長輩們的訓斥下,五郎向認了錯,賭咒發誓再也不與那郎來往,相信了他。

然而時隔不久,他領上又出現了一抹胭脂,托著他的領看了很久,知道這樣下去自己活不了,必須離開辛五郎,即便是一層皮,也要離開。

接下來哄哄鬧和離,把話都說盡了,終于拿到了一紙放妻書。

可惜不能帶走和月,哭著坐進馬車里,耳邊總有和月的哭喊,但還是狠下心腸回了延福坊,當時只想著從這段婚姻里跳出去,實在顧不得那麼多了。

和離的消息,不知是怎麼傳出去的,第二日表兄就趕來了。

多年未見,他比以前更顯穩重了,眉眼間有深深的眷和不舍,他不是個話多的人,只是萬分慶幸地說:"七娘,你回來了。

"這次沒有再錯過,他正式托了冰人登門,像求娶閨中郎一樣,鄭重其事打算三書六禮。

銀素很為難,見了他道:"阿兄,我已經不是以前的七娘了。

"唐義節卻說你是,"在我心里,你永遠是那個七娘。

若你婚姻順遂,我替你高興,但若你婚姻不幸,就請給我個機會,讓我能走到你邊來。

"聽了這些話,淚流滿面,得知他至今未娶,才發現自己好像錯過了許多,他的期待和失從來沒有關心過。

五郎又來糾纏了,失去之后幡然悔悟,可能不是因為舊未了,只是因為不甘心。

銀素半點沒有再心只是惦記和月,惦記得夜里睡都睡不著。

唐義節來看,見憔悴,就知道心中所想,對說:"如果辛家愿意,咱們把和月接過來吧,我會把當親生的孩子一樣看待。

"銀素知道他善良,但那是辛家的子嗣,恐怕辛家輕易不會放手,也不敢作那樣的肖想。

婚期一天天近了,心里倒是平靜的,可辛家忽然來人,說和月病得不事了,當即所有偽裝出來的鐵石心腸都碎了齏可以不再嫁,但絕不能沒有和月。

所幸老天憐憫,五郎的父親回來了,答應讓帶走和月,唐義節那里也從來不曾搖,銀素便帶著和月嫁進了唐家,婚后唐義節也如之前承諾的一樣善待和月,將和月視如己出。

一晃五年過去了,銀素又生了個兒,這次不曾遭罪,一切有驚無險。

孩子周歲那日,聽聞遠游的五郎回來了,原來他當初是帶著圣上的令遠赴邊陲,聯合了沙州和玉門關的兵力,一舉剿滅瓜州節度使,為朝廷立下了功勛。

圣上論功行賞,賜了安北侯的爵位,辛家滿門文,終于出了個立軍功的子孫,風更勝從前。

某一日,五郎遞了名刺到門上,想見一見和月,銀素答應了。

闊別五年再相見,彼此的心境都不一樣了,銀素看著他,邊關的朔風吹皺了他的臉,才三十來歲,鬢邊已經有了白發。

他笑了笑,"北地的風水果真不養人,這五年我輾轉在沙州與瓜州之間,也曾九死一生,好在活下來,完了陛下的囑托。

"銀素點點頭,"往后不走了吧?留在長安嗎?"他抬眼看看,有許多話,卻說不出口了。

重又和月的腦袋,他說:"和月好好的,我就放心了。

我以前愧對你們母,掙下這功名,將來好為和月正名。

下個月,我還得去沙州,這一去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回來,那里的窟正開鑿,藏經也在籌建,我還有很多事要做......"說著抬眼,很快又垂下眼睫,"長安,沒有什麼是我牽掛的了,家中一切都好,你們也都好,有沒有我,沒什麼分別。

"銀素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半晌才道:"長安總是你的,再去幾年,還是回來吧。

"他聽后頷首,慢慢站起道:"我該走了,今后和月還是得托付你。

"銀素說好,一直將他送到門外,看他馬揚鞭,往巷口去了。

這一去,直到和月出嫁,他也沒有再回來。

漸漸和家里斷了聯系,杳無音信,多年之后才得知他病故了,家仆照著他的愿,把他葬在了月牙泉邊。

這人生,真如大夢一場啊,走了那麼多彎路,有人圓滿有人憾。

年邁之后偶然想起,也有幾滴辛酸淚,告曾經的一腔深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