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趣讀閣 軍事歷史 數風流人物 癸字卷 第八百零一十節 火起

《數風流人物》 癸字卷 第八百零一十節 火起

賀人龍知道自己這是豪賭,不過他不在乎。

江北軍來了號稱二千人,其實也就一千八,但自己卻來了五千人。

對方帶隊的是劉白川的外甥蔡烈,也算是認識,雖說年齡比自己小幾歲,但自己和劉白川算是平輩論,他就只能喊自己爲叔了。

六千多人馬,就這樣在通州匯合之後隨即繼續西進,直抵京師城東郊。

“大人,距離朝門還有十五里地,斥候已經派出去了。”高傑悄悄靠近,低語道:“現在城中信還沒有送出來,尚不清楚京營那邊的態度,不過照理說現在他們應該已經知曉我們抵達城郊了。”

一旁的蔡烈瞥了一眼頭角崢嶸面帶兇悍之的賀人龍,心中也有些慨。

來之前,並不清楚登萊鎮帶隊的是誰,連舅舅都估計應該是賀人龍的副手高傑來,各部基本上都應該是如此。

沒想到賀人龍卻是和高傑二人連袂而至,這份決心不可謂不大。

雖說舅舅沒來是因爲江北鎮距離太遠,但是裡邊未嘗沒有先派自己打頭陣的意思,進可攻退可守,如果事真不可爲,自己一介遊擊,有舅舅力保,也出不了什麼大事兒,而賀人龍卻是親自上陣,這就是不給自己留後路了。

賀人龍和高傑都是米脂老鄉,賀人龍是武進士出,但高傑卻是窮人出,因爲鄉里推薦到了榆林鎮爲軍,在寧夏之戰中撥到賀人龍麾下作戰,以敢打敢拼不畏死被賀人龍看中,引爲心腹,逐漸提拔起來,乃是賀人龍的心腹。

“知道不知道都不重要了,關鍵是曹大人怎麼想,怎麼看。”賀人龍一催馬走了幾步,“這等事也容不得他裝病了,門開還是不開對我們是鎮還是直接放城,這就是一個態度問題,沒有什麼迴旋餘地。”

Advertisement

“萬一京營要讓我們拿軍令出來,或者說以邊軍不得城的規矩不準我們城呢?”高傑忍不住道:“那我們怎麼辦?真的要攻城?我們這點兒兵力……”

賀人龍笑了起來拍了拍高傑的肩膀,“鷂子,這就不是我們的事兒了,是小馮首輔和曹大人的事兒了,我相信不會出現那種況,嗯,雖然我也不確定咱們怎麼進城,但是我相信明早我們就可以進城了,而且劉東暘和承祿他們的兵馬都會同時城,不會比我們慢多,……”

高傑綽號翻山鷂,軍中能當面喊他“鷂子”這綽號的,也就只有曹文詔和賀人龍了。

“你是說會有人來安排?”高傑若有所悟。

“看吧,要不然咱們這呼啦啦都進城了,怎麼做?攻打文淵閣,還是直八部公廨,抑或圍攻皇宮?呵呵,這不套了麼?咱們來是示威請願的,清君側這個詞兒也可以喊一喊,由頭嘛,總得要找幾個目標,但咱們哪裡明白這些?自然要聽招呼,……“

聽招呼,聽誰的招呼,賀人龍沒說,高傑自然就不問了。

就在各路大軍埋頭向京師城進時,京師城中已經開始慌起來了。

“怎麼辦?”崔景榮面焦枯,連平素梳理得一塵不染的鬢間髮都有些散了,脣也有些乾涸,“曹文詔說只要這些邊軍未京中城,就不該他管,而該是兵部管轄,可稚繩和飛白他們已經遣人連連下令,但是這些人本就不見,全是一干軍小卒來阻擋,如何是好?”

柴恪也是焦頭爛額,誰也沒想到這幫邊軍一下子就橫了起來,不管不顧了,“這個時候就算是再說什麼都很難阻擋他們前進了,遼東鎮和東江鎮的軍都已經到了鄭村壩,兩個時辰就能進抵城下,估計登萊鎮和江北鎮的兵也差不多,……”

Advertisement

“虞臣、伯輔他們是什麼意見?”崔景榮看了一眼一直不發一言的徐啓,嘆了一口氣,“子先,你覺得呢?”

啓搖了搖頭,仍然是一言不發。

他雖然也支持裁軍不贊同對蒙古用兵,但是一下子裁掉四十萬邊軍,他也覺得作太大,恐怕會引來邊軍憤怒,但是也沒想到這一下子局勢就惡劣到了這種程度。

在座三人中,只有柴恪擔任過兵部侍郎,算是勉強知兵,但他擔任兵部侍郎期間和軍隊接也主要是在寧夏一戰中,回來就沒怎麼接過了,能有印象的就是劉東暘和劉白川這兩個“叛將”,現在故事重演,但主角卻了一羣人了。

“虞臣和伯輔他們態度依然強,說這些叛軍不敢攻打京師城,而且數量上也不算多,只要京營堅決鎮,這些軍翻不起風浪來,可是京營這邊會和這些邊軍兵戈相向麼?”柴恪苦笑,“我心裡也沒底啊。”

啓囁嚅半晌,終於來了一句:“既如此,可否去和首輔說一聲,……”

崔景榮和柴恪都默不作聲,柴恪有些意,但是崔景榮卻緩緩搖頭,“若是請首輔出面,那提出暫不裁軍,出兵蒙古,我們怎麼應答?之前所作的一切就毫無意義了,虞臣、伯父還有李邦華、朱國禎他們都不會同意,這就徹底了,……”

崔景榮和柴恪心還是支持裁軍和反對對蒙古用兵的,否則也不會到這個時候都不肯退讓,實在是這一退,好不容易形朝野共識堅決裁軍的這一決策就廢了。

心來說,他們也不相信這些來自各邊鎮的軍就真的敢攻偌大的京師城中,他們更傾向於這些人可能是要在城郊耀兵示威,給朝廷施加力,以迫使朝廷改變裁軍的方策,進而出兵蒙古。

“那就只有賭一把了。”柴恪嘆息一聲,“虞臣和伯輔他們都很堅決,我們現在也不好驟然改變,……”

嘆息聲中,崔景榮幾人也是枯坐無言,突然間覺這一個多月來,幾乎什麼事都沒有辦,就只是揪著這裁軍一事,沒想到還有引出了這麼大的風波,而推法進行現在也沒有了靜,而科舉改革更是被丟到了一遍,倒是徐啓還在督促著北地諸省在新作的推廣上繼續發力,還有些效果。

“其實江南籍員中對韓孫和李朱他們幾位還是頗有怨言的,認爲他們不顧大局,……”徐啓最後補了一句,“考法還是該起來了,科舉改革如果真的爭議太大,不妨適當修改,徐徐圖之,……”

崔景榮和柴恪換眼,最後還是搖頭:“先把這一關過了再說吧,現在大家心思也不在這上邊。”

啓暗自搖頭,這一夜怕是不好過,要看京營的態度了。

還沒等到天黑盡,就聽得東城那邊鬧了起來,喊殺聲,吆喝聲,然後看到東邊火沖天。

驚得三人都是跑到了文淵閣外,向東面眺,一邊忙不迭地遣人去五城兵馬司和順天府那邊去打探消息,究竟發生什麼事了。

難道邊軍城還是開始燒殺擄掠起來了?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局面就最糟糕不過了。

東邊思坊和黃華坊起火了,而且局勢迅速了起來,五城兵馬司和巡捕營正在全力抓捕縱火生者,傳回來的消息是城中白蓮黨趁機起事。

消息傳回來的時候,除了閣三位外,練國事、韓爌、孫承宗、孫居相、李邦華、朱國禎等人都已經趕到了文淵閣中,等候著順天府和五城兵馬司那邊的消息。

“是有些蹊蹺,哪有這麼巧?不過也不太好說。”韓爌倒是沒有一句話說死,“當初剷除白蓮教時,更好地是在城外,據我所知張翠花和海量的徒子徒孫們在京中也是不,刑部和順天府因爲考慮到北直隸那邊已經徹底平定了白蓮之,爲了避免京中影響太大,造,所以只是暗中緝捕,抓了一些人頭清楚的角,但是後來局面平靜下來,估計順天府和刑部也就有些鬆懈了,……”

“或許是這些白蓮餘孽殘黨也察悉了這段時間城中局勢不穩,所以趁機作,……”孫居相也沉著替韓爌解釋。

一干人都紛紛討論起來了,下意識地去認爲這就是一個巧合。

就在衆人討論的時候,西城京營大營,曹文詔早已經端坐在大堂中,不斷有斥候和親隨進來耳語,楊肇基和賀虎臣等一干將領都端坐堂中,面面相覷。

曹文詔其實也不喜歡這種局面,他更喜歡那種真刀真槍的打仗,但是坐在京營節度使這個位置上卻又由不得他。

“都安排好了?順天府賈化那邊呢?”曹文詔面無表

親隨小聲道:“都對接好了,一切都是按照商定好的引導那些白蓮餘孽點火爲號,然後在思坊那邊起事,……”

“這麼聽話?”曹文詔訝然。

“是順天府的線人,……”

“哦,原來如此,我說呢,……”曹文詔立即明白了,這是賈化那邊早早安排好了的一切,不過是一羣蠢貨昏頭昏腦跟著去送死而已,哪裡知道是早就安排好的陷阱。

章節報錯 分給朋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