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趣讀閣 古代言情 國公夫人嬌養手冊/國公夫人嬌寵日常 第227頁

《國公夫人嬌養手冊/國公夫人嬌寵日常》 第227頁

看在今日魏瀾出了大力氣的份上,阿秀幫他又算什麼。

魏瀾只是想知道愿不愿意像待明珠那樣待他,阿秀同意了,他反而不需要了。

“歇著吧,我自己去。”魏瀾一個人進了浴室。

阿秀覺得他怪怪的。

趁魏瀾去洗澡了,阿秀讓丫鬟們將一家人拉回來的半車紅薯都擺在外面的窗臺上。剛刨出來的紅薯也能吃,但曬干兩天再蒸再烤會更香。

這兩天很好,一排紅薯曬夠了,自家留一部分吃,剩下的阿秀分三份,一份送去早在魏家出事后便搬去寺里聽經禮佛的太夫人那邊,一份送去范家給孔圓圓、綿綿嘗鮮,一份送去端王府。

魏家倒了,曾經來往的親朋好友們幾乎都沒了走,阿秀這兩個好姐妹倒是分別來看過

患難見真,阿秀送點地里的吃食聊表心意吧,紅薯這東西不值幾個錢,傳出去也不會讓人家誤會與魏瀾還想結范大人或端王爺。

留著自吃的紅薯,阿秀讓廚房先蒸了一鍋。

圓圓胖胖的黃皮紅薯,撕開皮里面是漂亮的金黃,咬一口又綿又,可甜了。

魏明楷、魏明櫸吃的小兒一圈都是紅薯泥。

魏明珠的吃相斯文多了,吃完一個也不再貪。

紅薯通氣,阿秀也沒敢多吃。

下午魏明楷、魏明櫸比著似的放屁,誰放另一個就哈哈大笑,小孩子笑得多響亮,笑得阿秀心里都舒暢,結果前院的魏松嚴嫌吵,派薛氏過來訓了一頓,讓好好管教兩個孩子,不許孩子們再吵。

薛氏狐假虎威,借著魏松嚴的勢挖苦了阿秀一番。

Advertisement

魏瀾出去了,大概是忙生意,阿秀一個人挨得訓。

誰挨訓會高興呢?

阿秀讓安嬤嬤帶孩子們去后面玩,阿秀坐在房里生悶氣。以前沒嫌這座私宅小,現在阿秀終于知道國公府那種大宅子的好了,各房各院都離得很遠,院子里的人做什麼都傳不到外面去。

但阿秀更氣的是公爹魏松嚴,一把年紀的人想不開把自己憋出病了,自己不高興,還要給與孩子們添堵。

黃昏的時候魏瀾才回來,阿秀忍不住向他抱怨了一通。

別說阿秀一個兒媳婦,魏瀾當兒子的也要忍不了老爺子了。

魏瀾給住在寺里清靜的太夫人去了一封信,信里說明父親得了心病,他這個兒子無能開解不了,請太夫人想想辦法。

當娘的都疼兒子,太夫人一聽說兒子憋出病來了,立即坐馬車回來探

魏松嚴咬牙關不肯向母親訴說煩惱,可太夫人猜得到兒子在煩什麼,這邊越悶越難恢復,太夫人做主,讓魏瀾扶魏松嚴上了馬車。

就這樣,太夫人把兒子拉到寺里一起去禮佛了。

薛氏、芽兒都沒跟著,但魏松嚴一走,給薛氏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去魏瀾、阿秀面前蹦跶。

阿秀憋了兩日的悶氣終于吐出來了,為了慶祝魏松嚴的離開,魏松嚴才走,阿秀就了魏明珠、魏明楷、魏明櫸過來,親自給孩子們烤紅薯。

魏明楷、魏明櫸還記得吃紅薯放屁多,阿秀他們過來時堂兄弟倆還沒什麼興趣,等烤紅薯的甜香從爐子里飄出來,比蒸紅薯人不知多,兩個小家伙頓時忘了屁不屁的,一個個催著阿秀快點拿烤紅薯出來。

Advertisement

五個手掌長的紅薯,一家五口一人一個,孩子們的自己剝皮吃,阿秀猜魏瀾沒做過這種事,替他剝了。

魏瀾看著興高采烈的樣子,默默地吃完了送過來的烤紅薯。

——

端王妃袁紫霞收到了阿秀送來的紅薯,阿秀還人提醒了,說紅薯烤著最香。

袁紫霞讓廚房烤了三個,烤好了廚房管事將三個紅薯分別從中間切兩半,再準備三把小勺,供主子們挖著吃,免得臟了手。

袁紫霞吃相優雅麗,四歲的小世子蕭璨不但繼承了娘親的絕世,也繼承了父母優雅的儀態。

“好吃嗎?”袁紫霞笑著問。

蕭璨點頭:“很甜。”

袁紫霞道:“這是明楷的母親魏夫人送來的,明日娘帶你去找明楷玩好不好?”

端王看了一眼。

袁紫霞回他一個“看什麼看”的眼神。

蕭璨想了想,提醒母親:“明日我還要讀書。”

四歲的小世子今年開始啟蒙,一天的功課被他的王爺爹排得滿滿當當。

端王有自己的想法。前幾年兒子還小吃喝玩樂為主,現在兒子大了,他要把兒子培養得比魏明珠優秀千百倍,他端王被魏瀾芒二十多年,他的兒子一定要做兒子這一代的翹楚。

兒子小小年紀就懂得自律了,袁紫霞尊重兒子的意思,提議等月底兒子休息了再去魏家做客。

蕭璨同意了。

端王拗不過王妃的決定,但他越想越覺得這事最好先同皇帝哥哥提一句。

翌日在書房見到惠文帝,端王先與惠文帝聊家常:“皇兄可吃過烤紅薯?”

惠文帝在批閱奏折,很忙,頭也不抬地道:“有事便奏。”

端王鼻子,哼道:“還不是魏瀾,自從被皇兄摘了,他想方設法地結我,聽說他前幾天親自去地里挖紅薯,還以他媳婦的名義送了王妃一筐。王妃心地單純,以為魏瀾媳婦真心對,準備帶璨哥兒去魏家做客,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跟解釋清楚,不讓跟我鬧,讓去吧,又怕別人議論我與魏瀾有勾結。”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