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趣讀閣 古代言情 深宮美人,朕的貴妃膽小又怕事 第639章 番外—太后(三)

《深宮美人,朕的貴妃膽小又怕事》 第639章 番外—太后(三)

能夠緩兩天才召如素進宮,那就說明蘇溪這是在諒如素,特意讓如素歇息好了再進宮。

如素也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便笑著說道“這還得多虧了皇后娘娘,要不然臣婦得多等些日子,才能進宮了。”

既不是誥命夫人,也不是皇親宗婦,見玉蝶都沒有,是沒有資格進宮求見太后的。

如果要是想進宮的話,那就得先寫信送進宮給太后,讓太后下令傳召,如此一來,才能名正言順的進宮晉見。

這些事都是需要時間的,若是沒有蘇溪的話,那估計還得再等個幾日。

這些年來遠在荊州,對京城的局勢不太了解,所以一回到京城后,第一時間就派人去打聽了近日發生的事

在知道蘇溪被冊封為皇后后,有些驚訝。

畢竟當年出嫁時,顧氏的地位還是穩于泰山的。

不過,蘇溪了皇后,還是高興的。

在與太后的通信中,知道如今太后和蘇溪是一邊的,而蘇溪得勢,也意味著太后得勢。

“皇后細心周到,顧念著哀家,所以聽聞你們要回京后,便就早早打算派人召你宮了。”太后溫和的笑道。

“對了,方知微的差事怎麼樣了?”

“述職結束后,你們可否能留京?”

如素柳眉一蹙,微微搖頭道“如今荊州邊關一帶已經是平定了下來,夫君也是應詔京述職,可那圣旨上并未說明夫君接下來的安排。”

“不過這次即便是不能留京,那夫君也不回再回荊州了。”

方知微治理荊州,化當年北朔國留下來的百姓,使得荊州太平,這些都是他的功績。

Advertisement

既然有功,那就是要賞

的。

故而方知微只能是升,哪里還有回去守著荊州的道理。

太后正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才會開口詢問方知微有沒有希留京任

方知微若是能夠留京,那如素自然也是留下來的。

“其他的州府再好,那也是比不過京城。”太后嘆息道“哀家還是讓人去打聽一下,京中要是有閑職的話,那哀家就派人去使使關系。”

皇帝要是親生的,那就直接開口了。

可惜皇帝不是生的,且皇帝也不會因為就同意讓方知微走后門。

如素聞言頓時笑了笑,趕勸說道“娘娘,您不用為臣婦去費這些心思。”

“其他州府固然是比不過京城的繁華,可那也要比荊州好許多。”

“只要夫君接下來的差事不是被分派得太遠,那臣婦就能隨時進京。”

如素知道太后這是為了好,可不想因為這些事而讓太后去干預政事。

皇帝對太后本來就沒什麼,要是太后再做出后宮干政的錯事,那必定是會惹皇帝生氣的。

太后了一眼乖乖坐在一旁的方路明,惋惜道“若是能留在京中,那日后明兒哥或許能為太子伴讀。”

“太后娘娘,臣婦可不敢奢求此等恩寵。”如素失笑道“再說了,明兒比太子殿下還要小半歲,他哪能做太子伴讀啊?”

一般來說,太子伴讀的年齡得要與太子相仿才行,這兒子雖說是勉強符合這個條件,可太子殿下如今都已經去皇子所開蒙了,而這個兒子大字都還不識一個,哪有資格給太子殿下做伴讀啊。

Advertisement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且如素也不是一個喜歡白日做夢的人,可不敢期許這種好事會砸在兒子的頭上。

太后聞言后不有些失,但也理解如素的想法,只好改口轉移話題道“先不提此事了,這些年來,方知微對你可好?”

“他有沒有納妾……”

如素一聽,徑直打斷道“夫君待臣婦甚好,您就別為臣婦的事憂心了。”

“這幾年里,夫君一直忙于地方政事,哪里有空想著納妾這些事啊。”

“況且,夫君曾與臣婦承諾過,他今生只有臣婦一人,是絕對不會招惹其他子的。”

太后聞言后,不由得愣了一下,隨即就回過神來,笑道“既然如此,那哀家就不提此事了。”

倒不是相信方知微的空口承諾,而是如素說得言辭鑿鑿,不忍去駁斥罷了。

罷了,這是他們夫妻二人的事還是別手吧。

“好了,你好不容易回京一趟,今日就留在宮中陪哀家用膳吧。”

如素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頭應了下來,道“能陪您用膳是臣婦的福氣,臣婦謝太后娘娘恩典。”

太后這才緩緩笑了出來,旋即轉頭吩咐道“柳嬤嬤,你帶著如素去偏殿安置吧。”

聊這麼久,是時候該給柳嬤嬤和如素一些獨的時間了。

br> 但不知道的是,此次一別,就再也沒見過如素。

如素出宮后不久,方知微的調令很快就下來了。

方知微被分派到肅州,當河東巡去了。

而如素作為方知微的夫人也跟著一塊離京了。

肅州雖然是比荊州要好,可從肅州回京那也需要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路途遙遠,再加上要照料孩子,如素本就沒時間回京看太后。

而太后在如素離京的第五個年頭后,舊疾復發引起高熱,至此以后,子一日不如一日。

直到這年的初冬,太醫診斷出太后的病撐不過一個月的時間了。

太后想要在臨死之前見一見如素,便將這個愿告訴了蘇溪。

而蘇溪為此特意派人去肅州傳召如素回京,可等如素趕至京城后,太后就逝世了。

如素在宮門在知道太后崩逝后,差點就暈死過去。

都怪

平日里若是能空回一趟京城,那就不至于連太后病重的消息都不知道。

這都是的錯,天啟十四年,初春,慧賢皇后三年孝期已過,群臣紛紛上折奏請圣上冊立新后,圣上應允,道擇吉日下達圣旨,京城的百姓聞訊后,心中皆是升起晦的欣喜。

三年前,因先皇后崩逝世,圣上悲痛不已,執意要為先皇后守孝三年。

圣上對先皇后的這份誼讓人為之,可偏偏不久之后,宮中便傳出了一道圣旨,要求晉國上至朝臣,下至百姓都要一起為先皇后守孝。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