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趣讀閣 穿越時空 三國之經天緯地 第82章:張衛中計

《三國之經天緯地》 第82章:張衛中計

張衛得知蜀軍退走的消息,不是丈二和尚不著頭腦!之前敵將高沛僅剩幾千人,仍與自己隔河對峙,現在援軍來了,怎麽反倒退走了?難道漢昌他們真不要了?

    “將軍,彼若退走,吾等正宜乘勝追擊!”張衛的旁,有行軍司馬拱手建議道。

    “若蜀軍乃敵之計,當何如耶?”張衛很猶豫,但他統兵多年,還是有一定經驗,覺察出了蜀軍行詭異,當中必有蹊蹺。

    “將軍,我糧草不濟,不利於漢昌久駐也!”那行軍司馬,又補充道。

    的確,現在張衛軍的最大問題,就是糧草不足。他們是由米倉道的崎嶇山路而來,糧草轉運十分困難,與蜀軍對峙數日,糧草損耗很大,而後續供應又遲遲不到,再這麽下去,大軍有斷糧的危險!

    這也是為什麽張魯屢次進犯,都選擇金牛道而不選米倉道的原因所在了!金牛道上,雖然有雄關阻礙,但道路平緩,易於糧草轉運,即使強攻不下,也能安全撤退,不至於大軍被困於無糧狀態。

    這一次,張魯使出一招虛實之計,實際上主要的進攻方向,還是金牛道,隻是沒想到米倉道這邊的進展太順利了,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原本,張衛打算殲滅高沛殘兵,渡河繼續深蜀地,以戰養戰,劫掠蜀中腹地糧草,作為補充,可是因為沒有渡河械,再加上幾次泅渡的努力被高沛挫敗,最終形了對峙之勢,這樣下去,拖得越久對己方越不利!

    現在擺在張衛麵前的隻有兩條路,第一就是退回漢中,第二就是乘勝而進,以繳獲糧草補充。總之,就是不能一直困守漢昌。眼下,與之對峙的蜀軍,突然撤走,張衛反而舉棋不定了!是進是退,這個主意不好拿啊!

Advertisement

    “將軍,中郎將(張魯的職是鎮民中郎將)所部,不日將抵葭萌關也,吾等若無牽製之效,恐增其阻力哉!”此時,參軍楊白,也向張衛建言道。

    楊白,是漢中大族楊氏子弟,楊氏一族為張魯頗為依仗之勢力,甚至可以說是他統治漢中的基礎。楊氏族人,多在張魯手下效力,如楊任、楊昂、楊鬆等人,包括這個參軍楊白。

    此番進軍,楊白為張衛的參軍,出謀劃策,沒出力。現在,他的這番話,意思是很明確的,如果選擇退軍回漢中,那麽就會增加張魯那邊進攻葭萌關的難度,所以暫時還不能退。但困守漢昌小城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缺糧,那就隻有一條,繼續進軍,以獲軍資!

    張衛原本還很猶豫,擔心這是蜀軍敵之計,不過聽楊白這麽說,也就終於下定了決心。

    “令!校尉閻福領軍兩千,駐上兩關,參軍楊白,領兵三千,守漢昌城,餘眾隨吾渡水南進!”張衛環視眾人,下令道。

    其實,張衛為張魯的弟弟,也是其麾下的牙門將軍,並不白給,軍事頭腦也夠用,此番安排,頗為謹慎,即使自己揮軍南下,也必須守住漢昌和上兩關,以防後路被斷!

    可是,張衛軍一旦南下,也就意味著他中計了!這其實就是法正所建議的敵之計!也就是說,張衛一開始的擔心是正確的!

    在很多曆史文獻和小說中,那些五花八門,彩絕倫的計策,讓我們看得十分過癮,但現實的況是,在古代戰爭中,能用得上的計策非常有限,而且,誰也不是傻子,哪能那麽輕易就中計呢!

    當然,也有中計的,但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輕率莽撞、貪心不足和被無奈!

Advertisement

    張衛明顯不是輕率莽撞之人,也未必有什麽貪功心切之意,他之所以明顯預到這是蜀軍的敵之計,還是決定渡水南下,就是因為被無奈!因為現在的局麵讓他無從選擇。

    法正其實正是看穿了這一點,才向劉緯建議了這條敵之計!他對局麵的分析十分徹,預判了張衛軍糧草轉運困難的實際狀況,竹地認為,你張衛就是看此計,也得往埋伏圈裏鑽,這不是謀,而是謀!

    不過,由漢昌南渡水後,張衛軍卻可以有兩個方向可以進軍,一路是向西南進,穿越南山,進抵閬中;另一路則是沿水南下,揮師東南方向的宣漢縣。

    按照常理來說,東南方向比較好走,宣漢縣的防衛也十分空虛,張衛選擇這條路的可能要更大,但是法正經分析後判斷,張衛軍,必朝閬中而去!

    因為,張衛一旦攻占了閬中,就等於拿下了半個西郡,如果能夠守住,這些地方以後就屬於張魯的地盤了,戰略意義十分重要!而且,閬中也比宣漢更富足,張衛軍的糧草更能得到保障。

    另外,攻占了閬中,張衛便可以沿閬水(嘉陵江)上遊北進,從背後攻打葭萌關,實現與張魯大軍會師,兩麵夾擊葭萌關的局麵,那麽這個在金牛道上的雄關,可輕易攻克!

    法正的判斷是正確的,其實張衛下決心渡水南下的方向,就是閬中!他雖然也擔心中了敵之計,但手握兩萬大軍的張衛還是很有信心,加上他看似周全的安排,即使中計也不怕!

    張衛的信心,是因為蜀軍戰鬥力低下,這麽多年一直與其作戰,勝多敗建立起來的,他不得能跟蜀軍主力擺開架勢決戰呢!可是,這一次,張衛注定要失敗了,因為他的對手是劉緯的江新軍!

    蜀軍撤走了,等張衛集合部隊再次出了漢昌城後,早已經失去了敵軍的蹤影,他們從容渡過了水,揮師向西南,一頭紮進了南山路。

    南山屬於大山餘脈,雖然不像後者那樣山高林,也是崎嶇難行,荊棘布。這裏隻有一條通向閬中的山路,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這樣的地形,怎麽看怎麽像打伏擊戰最適合的地理環境,張衛帶兵進山後,心裏又開始犯了嘀咕!如果蜀軍真的在這裏設下埋伏圈,自己豈不是要中計了?

    所以,這一路走來,張衛小心翼翼,命部隊緩速前進,他還派出百人的先頭部隊探路,又命善於攀爬的士兵,登上山頂瞭周圍,以保證如果有埋伏,第一時間就能發現。不過,進山區後,已經快一整天了,卻沒見靜與可疑之

    張衛也在想,蜀軍退走,如果是在自己之前先行進山埋伏,沿途肯定會留下蛛馬跡,比如腳印、踩斷的樹枝、劈開的荊棘等等,可是行軍一日,這些想象中的痕跡卻本沒有出現!

    這隻能說明,蜀軍並沒有進山,而是向其他方向退走了,看來這裏並沒有埋伏!張衛觀察著種種跡象,做出了這樣的判斷,心裏也不再擔憂,臉上浮現出輕鬆的笑容。

    既然沒有埋伏,那他要考慮的就是出了南山後,如何攻打閬中的事了,要知道蜀中大將龐羲,可是領兵駐紮在這裏……

    南山這條山路,比想象中還要難行,主要是荊棘太多,前鋒士兵需要持刀斧砍荊棘開路,另外,道路狹窄,一萬五千大軍,生生被拉了一條長蛇陣型前進,綿延數裏!

    就這樣,張衛的大軍於山路間跋涉了兩天,終於快要走出山林,閬中城已經遙遙在了!

    “嗖!”黃昏時分,張衛軍正通過一穀地,突然間從一邊的山巔,出一道響箭來!

    “不好!此有伏兵也!”張衛聞聽響箭的聲音,立刻大聲吼道!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