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趣讀閣 軍事歷史 揚明 第1675章 欲何求

《揚明》 第1675章 欲何求

"如今安南莫朝勢弱,偏居一隅而茍延殘,後黎朝雖是勢大,但權柄盡皆被權臣鄭主掌控,幾位卿覺得我大明該當如何?"

    不知過了多久,大明天子朱由校聽不出息怒的聲音於暖閣響起,使得祖大壽等人心中為之一

    自嘉靖朝,安南黎朝權臣莫登庸發政變,建立莫朝以來,大明對安南的態度始終是"扶弱淩強",從而達到明朝利益的最大化。

    莫朝與後黎朝勢力相當,便會將其全部力及注意力用以國鬥爭,無力兼顧邊陲,使得明廷邊鎮力大大減小。

    隻可惜限於大明日漸衰弱的國力,兼之後黎朝得到了佛郎機人,紅夷人的幫助,曾有明廷支持的莫朝在短短數十年的時間裏便迅速衰敗,如今隻能躲在"高平府"茍延殘

    反觀那後黎朝,如若不是南方有"阮主"政權割據,擁兵自重,使得後黎朝始終不能完實際意義上的"統一",隻怕野心的"鄭主"早就效仿緬甸的東籲王朝,將重心用在"屯兵"大明的疆域之上。

    "啟稟陛下,"聞聲,靖南侯祖大壽與旁的兩位袍澤換了一個眼神過後,便起回稟:"後黎朝雖在宣德年間便奉我大明為正朔,但隨著其政權愈發穩定,後黎朝便中斷了將近百年的朝貢,直至莫朝崛起之後,為了爭取我大明的支持,方才重新派遣使臣來見。"

    "再者,莫氏及黎氏昔日皆為我大明所冊封的安南都統使,卻敢在國建元稱帝,此乃逾越之罪。"

    "微臣鬥膽,懇請陛下發兵,征討不臣之臣!"

    對於朱由校心中所想,如今的大明朝臣雖不敢說人盡皆知,但也多多有所明悟。

Advertisement

    祖大壽等人雖然久在遼東,但對於京中形勢也頗為關切,麵對著朱由校的聞訊,自是知曉該說些什麽。

    以如今大明的國力,早已不需要像前些年那般"扶弱淩強",靠著莫朝與後黎朝之間的平衡,勉強維持著"宗主國"的地位。

    十數萬厲兵秣馬多時的大明兒郎們,隻等天子一聲令下,便會越過大明邊陲,馬踏升龍府。

    "安南雖距離京師數千裏之遙,但朕也對其國局勢有所耳聞。"

    "聽說安南國的南方被阮氏家族所掌控,雖對後黎朝稱臣,卻有割據之實,實力不容小覷。"

    "且阮氏家族所統治的疆域,盈,風調雨順,當地百姓收遠高於我大明..."在祖大壽等人略有些錯愕的眼神中,朱由校沒有順勢同意發兵,而是將話題帶到了"安南國"部的阮氏政權之上。

    這安南國的疆域雖然不似大明這般廣袤,但其國經濟況卻與大明高度相似,北部自古以來便是政治核心,被後黎朝所掌控。

    而南方人口雖然不似北方這般稠,但經濟卻高度發達,世家大族林立,又有佛郎機人,紅夷人常年來此展開貿易。

    更重要的是,南方阮氏政權的統治疆域,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粟米可以一年三

    這一點,早在秦漢時期便有記載。

    隻要能夠將安南納本土,其國無與倫比的糧食資源就能反哺大明。

    "安南全境,必將重回我大明疆域。"靖南侯祖大壽雖然不似朝中文那般心思豁達,但作為曾經"擁兵自重"的將門世家,也是迅速理解了朱由校言外之意,遂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一臉認真的保證道。

Advertisement

    他知曉,朱由校並不滿足於在"形式"上統一安南,而是打算將其國割據政權逐一解決。

    距離永樂年間,三寶太監先後七次領兵航行西洋的壯舉已然過去了兩百餘年,東亞諸屬國對於大明的幾乎沒有半點敬畏之心。

    此次出兵安南,便是大明重新恢複"萬國來朝"的第一步。

    "朕已授意鎮南將軍魯欽先行領兵至廣西,大軍所需糧草正在不斷募集中。"抬手示意眼前的靖南侯起,朱由校不置可否的說道。

    盡管雲南的"幹崖宣司"及廣西的"靖西土司"均會出數千銳隨同朝廷大軍參戰,但各地土司本就盤錯節,且不見得與朝廷一條心,一旦在前線遭遇某種變故,繼而發生分歧,但以廣西和雲南衛所兵的實力,實在難以鎮得住這些土司。

    畢竟似四川石柱秦家這等忠君國的土司,整個大明兩百餘年的曆史上,也是寥寥無幾。

    正因如此,朱由校在思慮再三之後,方才將祖大壽等人自遼東征召回京,並準備將廣寧鐵騎派遣至帝國邊陲。

    "戰場瞬息萬變,屆時安南戰事便全靠幾位卿家的了。"輕呼了一口氣,大明天子朱由校猛然角的淡笑,十分認真的朝著眼前的幾位武將叮囑道。

    如若是尋常年景,朝廷接連厲兵秣馬多年,朱由校定會選擇"休養生機",恢複民生,隻可惜一場在史書上都十分罕見的"小冰河時期"正在悄然來襲。

    他必須要想盡一切辦法,度過這道難關。

    ...

    昔日真八旗最為不可一世的時候,"初出茅廬"的關寧鐵騎便可與其抗衡,經過近些年的沉澱,相信其戰力定然愈發強盛。

    今次攻伐安南的主角,除了在原本曆史上"翻雲覆雨"的祖大壽,滿桂等人,還有號稱"西南武將之冠"的魯欽及擁有當下這個時代最為先進火的神機營,應當能夠比祖皇帝平定安南的時候,更加順利些吧。

    目送著被自己寄予厚的幾位武將離開,朱由校轉而扭頭看向眼前的奏本,沉許之後方才出聲:"周王,福王應該回到封地了吧?"

    年關之前,這兩位與朱由校關係最為切的宗室藩王便同時遞了折子,希在元宵節進京麵聖,並得到了朱由校的準許。

    一直默不作聲的司禮監秉筆王安聞言便是輕輕點頭,應道:"回陛下,依著時間來算,昨日應當便到了。"

    提及此事,司禮監秉筆的臉上也是湧現出了些許異樣,前些時日的"家宴"上,許是因為酒的慫恿,一向乖巧的周王和福王竟是壯著膽子,從側麵提及想要改變封地的想法,字裏行間對安南多有提及。

    更微妙的是,天子對周王和福王這等有些"逾越"的言論毫無在意,非但沒有予以駁斥,反倒是含笑應下,隻說日後待時機,自會優先"安置"兩位王爺。

    聽得此話,周王及福王紛紛在"家宴"上表示,定會慷慨解囊,幫助朝廷募集糧草,以盡綿薄之力。

    紛紛擾擾間,饒是對朱由校最為了解的司禮監秉筆也猜不到其心中真實想法。

    難道不斷修改宗室條例,著手減輕朝廷財政力的天子還真打算在倭國或者未來的安南國,分封諸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