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趣讀閣 玄幻奇幻 我從凡間來(這個修士很危險) 第八章 窮追不舍

《我從凡間來(這個修士很危險)》 第八章 窮追不舍

“哈哈哈……”

風長老長笑不絕,得意道,“小子,你當我不知你誆我談,不過是拖延時間,好運氣調息,回復氣力!老夫將計就計,也拖著時間,摒絕九脈,聚而為力,這招有三牛之力的寂滅神拳的滋味不好吧,啊哈哈……”

許易渾不痛,只覺骨頭好似散了架,那驚天一拳過來,他真像被小山撞了一下,險些昏死過去,直到風長老話音耳,他猛地打個激靈:“三牛之力,怎麼可能!”

他得了塵傳授,知曉凡人修習到鍛巔峰,便有一牛之力,因功法和天賦差異,弱者稍遜一牛之力,強者能有不小增幅,但至多不過一牛半之數。

像他自己,完全是打破人極限,苦熬得來,全力一擊,亦有一牛半之力。

可此刻風長老一擊,竟然有三牛之力,簡直就是打破了他的認識。

風長老長笑罷,像看死人一般冷冷掃了眼許易,劈手扯斷一枝,指甲輕刮,尖銳顯現,宛若一只新制的長矛,順手一送,迅若閃電,直許易左側肩胛骨。

風長老存心生擒,這一擲,正是想將許易釘在地上,剩下的便是費心炮制,出許易修行速進的機緣。

呼呼!

長矛被巨力加持,扯出破空聲,轉瞬就許易肩胛,發出砰的一聲悶響,卻不是之聲。

風長老臉上不及變,許易一個鯉魚打站了起來,死死盯著風長老道,“我賭你再打不出第二拳三牛之力。”

原來,倒地剎那,許易已然想得明白,并非了塵所言“鍛不過一牛之力”有誤,定是風長老用了法,要不然也不會拖著許久時間,才能轟出這一拳,而如此巨力之拳,有利必定有弊,絕不可能一而再。

Advertisement

話音方落,許易一把扯開麻出的不是皮,而是黑黝黝的鐵塊。其中腹部位置的鐵塊,由于挨了風長老的寂滅神拳,已然寸寸裂。肩頭位置挨了木矛沉重一,也裂出個空

風長老眼珠子猛地外凸,長大的猛地閉合,險些沒咬掉自己舌頭,“重鐵,你竟然隨著帶著重鐵,這不可能!”

重鐵,是當今之世,鍛造重型兵最常見的材質,質地湊,較之尋常鐵重逾數倍,多為氣力見長之輩采納,鍛為重兵。

此刻,許易上、上幾被重鐵覆蓋,估算,不下五百斤。

巔峰高手全力一擊,有一牛之力,不下兩千斤。

五百斤,原也算不得什麼。

話雖如此,道理卻非如此,這就好比,常人竭盡全力,能扛起兩百斤的麻袋,卻絕不可能綁上五十斤的沙袋,如常生活。

兩者之別,一為發力,一為耐力。

先前和許易手數次,許易行迅疾,毫無凝滯,以風長老的眼力,自能看出這些重鐵,在許易上束縛,非是一日兩日,而是幾乎的一部分。

此等鍛方法,簡直驚世駭俗。

眾所周知,凡期分作四境:鍛、氣海、凝魂!

境,磨皮煉骨,壯大氣,打熬氣力,自是應有之意。

但絕無武者敢似許易這般負重,不是因為無法承,畢竟在珍惜藥材的加持下,武者的承能力,大大加強。

而是因為長時間超負荷苦修,武者的**可以靠藥維持,但神的疲憊不可抵,危險者,神魂崩散也是正常。

偏偏許易做到了,這一點簡直打破了風長老對武道修行的認知。

Advertisement

許易自沒義務同風長老剖析究竟,自顧自解下全的重鐵,傲然道,“我自三個月前,開始背負這五百零八斤重鐵,最初三天,痛骨髓,日夜難寐。其后四日,渾浮腫,筋骨多折,煉獄一般熬了兩月,才算舉如常,有無如一。直到昨夜,我巔峰,這重鐵,與我而言,再無用。今日靠它擋了風長老沉重一擊,它也算到了功退之時。”

說罷,嘩啦一聲響,滿鐵塊卸了個干凈,許易隨手一推,遠遠扔進了茅草深

五百斤的重量超越他人數倍,陡然卸下來,許易只覺子化,竟有忍不住的飄騰之意。

風長老萬萬沒想到今日會撞見個怪,他和許易手數次,初始,完全是一種俯視的心態,哪怕陡然發現許易也達到了鍛巔峰,風長老依舊自覺勝券在握。

道理很簡單,他是老牌鍛巔峰高手,斗爭經驗富無比,就憑這點,他就有信心收拾掉許易這個初巔峰的新手。

可此刻,風長老的心態完全變了。

許易在負數百斤重鐵的況下,還能展現如此戰力,真的是自己能拿下的麼?

雖然風長老自忖單憑戰技和搏殺經驗,自己定然遠勝眼前的菜鳥,可此人負五百斤重鐵,還能展現如此速度,不敢想象去重鐵后,此人的速度又會到達怎樣可怖的程度。

風長老很清楚,鍛期搏殺,說穿了,是速度和力量的鋒,武技雖然也占到相當重要的比重,就拿他方才打出的那一招寂滅神拳來說,若攻敵不備,便是必殺之技。

可武道一途無有捷徑,也無法討巧,寂滅神拳,威力驚人的背后,卻是不小的創傷,畢竟摒絕九脈,氣急灌之下,筋脈授創非小。

正所謂,傷敵,先傷己。

也正因暗傷,風長老膽氣早泄,此刻再見許易如此天賦異稟,他僅余的斗志也徹底消亡,然面上卻忽生殺機,長嘯一聲,大喝道,“寂滅神拳!”對著許易一拳轟來,雙足起神力,點在一株巨木上,子卻如電倒飛而回。

自忖不敵,風長老竟生了遁逃之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