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趣讀閣 古代言情 嬌養太子妃 第40頁

《嬌養太子妃》 第40頁

明婳自信滿滿:“嘿嘿,我也這樣覺得。”

主仆倆這邊廂喁喁私語,笑聲不斷。

紫宸殿,君臣議政,氣氛肅穆。

“……吳良輔貪墨一案雖已結案,然此案牽扯出來的大小員竟有上百人,其中甚至包括史臺的吏,此等貪腐之風若不嚴懲,國將不國,貽害無窮!”左丞相劉永拱手,“臣提議,或可另設一監察機構,獨立于六部,與史臺互為掣肘,確保吏治清明。”

話音落下,戶部尚書周明平上前一步,“丞相之論,恕微臣不敢茍同。史臺自古便為監察百之要地,其責甚重,不必多言,若因偶現蠹蟲,便輕言增設,恐非治本之策。再者,增設機構,耗資靡費,且權責如何界定,與史臺何者為尊,皆為難題,還請陛下三思。”

“微臣與周尚書觀點一致,當先整頓史臺,去蠹存良,方為上策。”

殿臣工們各抒己見,面上一片平和,實則暗流涌

永熙帝心下已有論斷,卻是習慣朝下首的太子看去。

太子八歲那年,永熙帝便在案旁添了套桌椅。

每日早上,他帶著太子一起上朝,待朝議結束,他在書房批折子,太子則在偏殿與太傅學習詩書禮樂、治國道理。

這孩子打小就穩重老,雖了幾分活潑,但克己復禮、勤勉刻苦,從小到大,無人不贊——

也正是因著有這麼一位聰穎勤勉的儲君,朝中那些催促永熙帝廣納后宮,繁衍皇嗣的聲音也逐漸平息。

Advertisement

眨眼數年過去,當年那個還不到桌子高的小小孩,一步步長如今芝蘭玉樹、端正持重的兒郎。

只要再等五年,小兒及笄,皇長孫估著也誕生了,他便能安心將皇位傳給太子,和皇后出宮游山玩水、頤養天年……

永熙帝滿眼慈地看向兒子。

卻見往常議政都全神貫注、目如炬的太子,今日眉宇間似有一恍惚。

永熙帝眼底掠過一抹興味。

真是天上落紅雨,他這自小一板一眼、政如命的兒子,竟也會跑神了?

剛想再觀察一陣這“奇觀”,劉丞相抬起頭:“不知陛下與太子殿下有何論斷,臣等洗耳恭聽。”

這話一出,裴璉眸一凜,回過神來。

他看向永熙帝:“父皇?”

永熙帝心底嘖了聲。

這個劉老漢,再和老周老柳吵一會兒不好麼,這麼快掃興。

斂起憾,他道:“先說說你的看法。”

裴璉思忖片刻,不疾不徐道:“依兒臣之見,當務之急,正如周柳二位大人所說,先強化史臺,嚴懲貪腐。至于新設機構之事,還需容后再議。畢竟父皇要的是清明盛世,而非冗朝堂。”

微轉,瞥見劉尚書要開口,他緩聲補道:“當然,加強史臺職能,固能利劍出鞘,監察四方,然權柄之重,亦需審慎以持。未防又養出一個吳良輔那般的巨貪,兒臣以為強化史臺之際,必須明確其權責之界,使監察之權集中而又不失于偏頗,既高效而又無濫權之憂。再者,可于史臺部改制,構建新的制衡,猶如古之鼎足而立,相互牽制,以防失衡。”

Advertisement

劉丞相暗自思量太子之論,未再開口。

其余幾位老臣則面贊許,“太子殿下所言極是,水至清則無魚,治貪之道,在于平衡與制約,不可偏廢。”

永熙帝看了自家兒子一眼,面嘉許。

到底是親父子,心連心,與他所想一樣。

“既然諸位卿皆贊太子所言,則當即刻著手,整飭史臺之務。”永熙帝輕敲桌面,扯:“這些年那群老東西的確太安逸了……不過此事棘手,諸位覺著該派誰去辦?”

劉丞相道:“陛下,史臺為君王之耳目,又為百之鏡鑒,如此重要,自然要讓陛下最為信賴之人去辦。”

話落,裴璉起挹禮:“兒臣愿領此差。”

永熙帝眉梢輕挑:“吳良輔一案便是你一手督辦,而今好不容易結案,你也不打算歇一歇?”正好多陪陪那滴滴的新婦。

裴璉卻是神堅定,言辭懇切:“為父皇分憂解難,乃兒臣為儲君之責。史臺整頓之事,關乎朝廷清正,國家安寧,兒臣豈敢有毫懈怠?”

永熙帝一看這架勢,便知太子定然又想在史臺大刀闊斧整頓一番。

也罷。

年輕人有沖勁,他也喜聞樂見:“那這差事便于你,這幾日你寫個章程,呈上來給朕看看。”

裴璉應道:“兒臣遵命。”

議政結束,員退下。

永熙帝批了幾本軍務,抬頭看了眼外頭天:“今兒個天氣不錯,聽說太池的荷花開了好些,待批完折子,你帶你新婦去劃劃船賞賞荷?”

裴璉拿著朱筆的手一頓,抬眼道:“父皇有雅興,帶母后去便是,兒臣晚些還得寫史臺改制的策論。”

永熙帝道:“改制并非一朝一夕可,你晚兩日也不妨事。”

裴璉:“早一日改了,那些吃空餉不干事的蠹蟲也能早一日下臺,省下的銀錢或能給窮苦百姓多一碗米糧,邊疆的將士能多一把兵……”

“好了,別念了。”永熙帝擺手:“反正這事給你辦了,你自個兒折騰去。”

說著,他撂下筆,“你忙吧,朕歇著了。”

裴璉起恭送,永熙帝經過他桌前,腳步卻是停下,一雙著打量。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