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趣讀閣 穿越時空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823章 該出土時就出土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823章 該出土時就出土

次日,雒城南,畢圭苑址,也就是正在施工中的新貢院裡。

劉備舒坦而又好奇地看著噴泉池旁那些雕刻的羅馬柱,還不時用手一下池子裡正在噴水的青銅獅子頭柱。旁邊有胡姬肩,他也懶得搭理。

池中是一青銅柱,裡麵是水管,柱子頂部四方都有一張獅子臉,從獅裡噴出熱水來。

噴泉水法李素早就做過了,靈帝時期也有,所以不稀奇。隻是靈帝時候匠人不會去雕刻獅子,獅子自古為華夏所無。

大漢第一次向西域國家方引獅子,還是一百年前,安息商人在漢章帝時期販賣過。

當然李素他老婆在《後漢書》裡寫的是“進貢”,但實際上誰都知道自古以來的外國商人來華,都是打聽過的。知道進貢會得到很多賞賜,所以就等於是朝貢貿易了。

第一個給皇帝獅子的安息商人,可是得到了上百斤黃金、數千匹綢。

所以,李素現在這個浴室裡的獅子柱子,顯然是有羅馬工匠在藝設計或者說工方麵,指導了漢人澆鑄銅匠。

“這就是安息人——嗯,也就是你說的西域帕提亞國,百年前進貢來的獅子吧。工藝居然是羅馬大秦人指點的,看來這羅馬人,比帕提亞人倒是更文風流一些。

西域之國,也不都是遊牧蠻夷。你用他們的人設計督造將來的雒新城高架引水渠,朕也放心一些了。能造出如此嚴妙建築的匠人,不至於隨便懈怠墮工。”

劉備把玩了一會兒,如是讚許道。隨後,他又像是想起了一個事兒,下意識隨口追問,

“這未來的貢院,洗澡的地方都要如此?太過奢靡了,那些舉子怎麼能用這麼奢侈之!”

李素在旁邊,也是自然而然摟著兩個肩的胡姬,當然冇有任何其他不軌的作,他也看不上,純粹就是。對皇帝的問題,也是應聲而答:

Advertisement

“陛下多慮了,大規模的場子,怎麼可能如此奢華,舉子隻要外麵熱水淋一下、大池子泡泡就行了。這不外麵還冇蓋好呢,按禮法隻是先蓋了裡麵幾間包廂。

包廂還是要好一點,未來主考也要駐場數日,主考多是年高德劭的文壇學界泰鬥,總要舒筋解乏,這是給主考準備的。

另外,臣想著未來科舉要不要加一道陛下親自策問的‘殿試’,如果要的話,這裡當然還要準備一間更適合陛下麵的所在。”

李素說得很清楚:奢靡的東西不是拿來普及的,所以彆擔心浪費,那是主考甚至殿試時皇帝親自來視察才娛樂的地方。

就跟羅馬原本十二年後要造的卡拉卡拉大浴場,裡麵也有給卡拉卡拉皇帝預留的、居高臨下與民同樂的豪華包廂的。

李素還特地跟劉備強調,除了這些銅的部件花了點錢,其他木石材料都冇浪費,是拿的畢圭苑址的木料石料挑狀態最好的,拿來蓋的。其他差的斷木破石,就淘汰給民用。

劉備這纔沒有多說,隻是又隨口歎道:“不過伯雅你這是越來越奢靡了,奢靡也就罷了,居然都不乾正事兒!

昨晚朕就想拉你秉燭夜談,聊你說的那些‘西域諸國造神造史以強正統’,居然非要藉口拖到今日。現在這些也見識過了,該說正事兒了吧。”

李素笑道:“陛下冤枉了,臣不是耽於樂、昨晚不肯宵旰食,是陛下所問突然,臣怕空口無憑,所記也有缺,所以讓人去蘭臺整理了所需的西域書籍,乃至漢文譯本。

昨晚臣可冇有懶,一直督導蘭臺員找書寫稿。還有,書稿怕氣,這兒不便出示,還是到外麵休息室吧。”

聽了李素解釋,劉備纔算釋然,原來李素吃喝玩歸吃喝玩,辦公還是絕不耽誤的,這是準備資料呢。

Advertisement

兩人套上浴袍,被引到外間,放著石桌和藤質搖椅,還擺著燒烤好的片和冰鎮的果盤、葡萄酒,完全就跟羅馬浴或者說土耳其浴的休息室一樣。

李素一揮手,旁邊有侍拿過來幾套羊皮卷軸和宣紙卷軸。

“陛下昨天問到的那些西域諸國造史以塑正統的功案例,都整理選出來了。臣為陛下講解一二。

這是《約書》,是羅馬東境一個被吞併的小族猶大的‘經史’,這約書還分新舊,蓋因猶大之國雖曾為羅馬所滅,但其鬼神之說卻在羅馬流傳開來。如今羅馬本信仰日漸衰微,幾乎要被以小易大。

新的部分,不好造史,我們不便多言,單說那舊的部分。其中說,羅馬人因不讓猶大人居於本土,將其全族放逐至羅馬東境之外,高加索群山之間。所以他們舉族世世代代都應該保持信念,回到應許之地……”

劉備一邊聽李素講解,一邊翻來覆去看卷軸,也看不懂,純粹看個好奇,隨後一丟,追問:“這說法有什麼疑點麼?效果又如何?”

李素微微一笑:“全族流放……陛下想想,羅馬人是有本事驗明脈,知道一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什麼統不?所以,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羅馬人最多隻能是以表麵可見的信仰而分,看你是否堅信舊說,堅信的就流放,你要是為了不離開家鄉而改宗,羅馬人本識彆不出來,也不會再為難你。

但正因為他們的約書裡如此說了,數百年過去,連羅馬人都信了那個小族真是被全族流放。而幾百年前改宗留下的人,竟不知自己是世居於此,還以為自己是那原有之族被流後才遷居過來的。以經史造一片地域之正統的威力,可見一斑!

近年來,羅馬日漸衰微,說不定那些說自己是被趕走的人,還有可能回來建國呢……

同理,這書上說亞伯拉罕的兩個兒子,分彆勒斯坦地區兩個族的祖先。這顯然也是跟吳太伯為周文王伯父的套路一樣。無非是他們的‘吳太伯’完全冇吞他們的‘周天子’,但偏偏還不甘心融合,於是一代代打死打活。”

李素倒數第二段展的話,當然是有誇大的嫌疑的,但他是為了讓劉備堅定信心,知道“以經史造地域正統”的威力有多大,所以用了誇張的推演,反正劉備也冇法求證。

而事實上,猶大人雖然在羅馬滅亡時冇有複國,但兩千年後還是功了,關鍵是全世界很多人都相信。這不得不說是他們介選得好,畢竟西方世界的人都看過約書,也就本能不會去懷疑。

一直到2008年,特拉維夫大學的施羅默教授才站出來,用詳儘的證據揭開這層窗戶紙。

前世那年李素剛好上大三,遇到經濟危機不好找工作,所以他上造核心課的時候對這個課外材料學得特彆認真,穿過來十二年了還記得。

地域核心造得好,兩千年後還能作為複國依據。

約書就是乾這個事兒的。

而且,你以為希羅多德、李維和塔西佗就冇乾麼?

千萬彆好奇李素為什麼回這麼練,“從來不憚以最卑劣的惡意來揣測全球所有文明的曆史學家”。

這就是準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學曆史的學習方法不同。

專業上曆史課,每一段典故都是會被老師追問曆史學家選史機,如果你識破不了曆史學家“造核嫌疑”的,直接就掛科。

所以,李素看曆史的眼才如此銳利獨到,藏在潛臺詞下的造核企圖他都一眼看穿。

學曆史隻是為了“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格局小了!

還得識破敵人的造核!自己學會造核!

這纔是真.格局。

……

劉備果然非常振,一下子對造核的信心徹底堅定了。而且他覺得眼界大開,原來外麵的世界真有跟華夏一樣生長謀詭計的土壤。

伯雅賢弟學貫東西,對東西的謀也是徹底融會貫通了……這些西域的書,也不能給百姓和百看吶!

劉備想到此,忍不住出言提醒:“等等,伯雅,這些書放在蘭臺,將來你打算百和舉子都能查閱麼?不太妥當吧。”

李素:“臣會分級,到時候列出清單,請陛下最終定奪,數書普通讀書人不適合讀,也冇必要急於推廣。”

劉備點點頭:“再說說彆的吧,有冇有真的靠經史拓地功的例子。”

李素放下約書,又拿起提圖斯.李維的《羅馬建城以來史》,指著其中一段:

“剛纔那個例子,已經是西方最著名的了。但陛下要找拓地功的,那些就不如前一個例子那般‘幽而複明’,反而都是錦上添花、鞏固統治。

比如這李維所著、敘述羅馬淵藪的部分,提到羅馬始祖羅慕路斯有親兄弟雷穆斯,他們的母親是貞孕戰神而生,但其親弟弟和義父卻在羅慕路斯選址建羅馬城的過程中,因為分歧而被羅慕路斯殺害……

這裡麵細節還有很多,陛下有空可以慢慢看,但臣就簡明扼要指出其中疑點:羅馬人非要這麼安排。其實完全是因為羅馬城建立者是有希臘化背景的外來移者,他們需要把半島上羅馬地區的原住民變‘始祖的弟弟和義父留下的罪徒’,這樣便於統治土著。

事實證明半島上的羅馬舊土著因為冇有自己的文字,也漸漸忘了真相,就相信了羅慕路斯。

而且這好歹還是‘曆史’,再往前追溯,希臘人在神話裡也經常有新神推翻舊神後、順理章奴役放逐有原罪的舊提坦神之後,總之有興趣慢慢看吧。先當故事聽,再講解其後的喻……

說到底,一切涉及上古史的‘經文’,乃至神話,如果冇有大規模的文字流傳,而是為神職之人筆錄、口述佈道給信眾,那就有很多托古偽作製造正統的空間。

約書名以上是西得天授,實則一代代祭司都在傳抄時優化。希臘神話代代相傳,也是這樣優化的。

在我們華夏,這樣的事便麼?最初的《太平清領道》真的背離《老子》那麼多麼?還不是於吉張角之流托古篡改。哦,這事兒臣前些年在華山,跟妙真人倒是長談過很久。

這些涉及鬼神編造源流的事兒,臣所知不算多,臣是儒者,子不語怪力神嘛。神鬼托古偽造方麵,陛下想知道更多,可以召見妙真人。這幾年閉關清修,似乎寫出新的辯考了。”

李素把西方造核功案例一番鋪墊敘述,總算是讓劉備暫時心懷大暢,覺得這事兒可以丟開一邊了。

劉備暗忖:將來如果朝廷真的需要全方位文化管理,從史書到民間鬼神一併整頓,就召見一下那個名義上的遠房侄兒,問問鬼神編造之事。

劉備也因此對於劉妙愈發放心了,他意識到這侄兒不是為了避嫌纔去出家修仙的,人家是真心用功修仙。

更確切地說,這種修仙不是尋求長生不老,而是當個神學家,鑽研辟偽。

把文化造核的方方麵麵都問過一遍了,劉備心裡踏實多了,總算開始涉及深水區,想聽聽李素有什麼編造證據來源的思路:

“伯雅,此事之施行,朕再無疑慮。不過行此事所需的‘太史公當年也不曾得到的史料’文獻,我們又該何去尋找?或者說找個什麼樣的來源,才能讓天下人信服?”

劉備之所以有此一問,是因為蔡邕之前隻是籠統對他說需要“出土新證據”。

但蔡邕畢竟隻是曆史學家,不是考古學家,所以作落地,得有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配合。

李素也不是考古學家,但他畢竟是後世之人,讀書多,還是知道很多曆史上的考古典故的。所以他幾乎立刻就想到瞭解決。

“這好辦,大漢初得的《尚書》原本,最初始於文帝時齊博士伏勝背誦,之前古本都是秦始皇焚書而毀。

有漢四百載來,先漢末年劉歆為太史時,有孔安國獻書古文。後武帝時,民間又有人號稱發掘先河間獻王劉德所藏《尚書》古十餘篇。

既然大漢每次中興都有人獻出土的古文尚書逸篇,那就再出土一次好了。而且,發掘河間獻王劉德私藏那次,還有人找到了《左傳》的額外篇目。這次,咱就再找一點《國語》的失傳篇目好了。之前董卓燒雒,所譭棄甚多,太傅整理國故有所發現,也不稀奇。”

這方麵李素之所以這麼練,是因為他前世畢竟也看過網絡小說。而古文尚書今文尚書那點破事,基本上都被網絡小說炒爛了,想看不見都不可能,所以細節也無須贅述。

隻不過大多數網絡小說提到古今尚書的事兒,都重點強調曆史上東晉永嘉南渡後那次“重新發現尚書”,主要是那次改最大,顛覆最多。

但實際上,“尚書”的不斷髮現,漢朝本就有兩次了。說實話,《尚書》的每一次被迫修改,其實都是華夏和夷狄界限需要調整了。

劉備看他這麼毫不掩飾,目瞪口呆了一會兒後,歎道:“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莫不也是想把‘存在過的先王之政’,都變秦人希世人看見的樣子吧。

咱大漢雖然也要統一古識,卻也要堂堂正正。如今之世,不比先秦,萬裡之外的蠻夷都有文化,而且百姓也已經有了雕版印書可讀,識字知古之人,比先秦時多了何止百倍。為君者還是對天有些敬畏纔好,可不能妄想以堵代輸了。

不然遲早也會被後人甚至外國蠻夷挖出來的,這事兒,拿好分寸。反正我們要的也不多,彆大材小用演過了,反而留下患損害朝廷信用。”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