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調兵
而且,依照目前秦國的底子來說,扶蘇還真敢說的上一句,拖得起。
這是扶蘇最為雄厚的底氣。
變法之後的秦國,與之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在這上麵拚家底,扶蘇還真不會懼誰。
苦心練就了這麼深厚的功,扶蘇所欠缺的隻是一個時機。
當時機到來,就是扶蘇定鼎天下的時候。
蒙恬也是點了點頭,做了秦國這麼多年的大將軍,如何不知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急切,恰恰是作為一個將領的大忌諱。
況且,拖下去,不利的是趙軍。
眼下隆冬將至,這個時候趙軍攻來,要麵臨的可不僅僅是秦軍。
扶蘇蒙恬又是商談了一會兒,將一些的軍務又做了一些改變和優化,此時,扶蘇發覺韓信從頭至尾都未曾說過一句話,隻是那目一直盯著眼前的那一塊地圖。
“韓信,你有什麼想法?”扶蘇出征詢的目。
“王上,我記得這滎似乎是蒙毅將軍駐紮在那裡吧?”
僅是一句話,蒙恬和扶蘇不由得對視一眼,眼中皆是有驚異之浮現。
他們皆是猜到了韓信的想法,滎距離函穀關雖有著一段的距離,可是,那裡卻是駐紮著一支秦軍的銳,若是他們能夠趕到戰場,那麼對於如今函穀關僵持的局勢就會有著極大的影響,乃至於一桿子滅了二十萬趙軍也不是不可能。
“可滎位置險要,蒙毅調來此,會不會令滎空虛,給山東那些反賊可趁之機?”蒙恬沉聲開口。
顯然,在這上麵,他也是有著一些擔憂。
之前,他也不是冇有萌生過這樣的想法,隻不過,考慮到滎舉足輕重的地位,再加上當時他的考慮還算不上,蒙恬這才作罷。
滎是秦國對山東進攻的橋頭堡,若是滎丟失,未來秦軍必然要花費極大的代價才能奪回來,這還不是最為主要的,最為重要的是,距離滎不遠的敖倉,那是秦國的一座最為大型的倉庫。
裡麵堆積了無數的糧草,都是從山東六國征收過來的。
當年,興建這所巨大的倉儲,便是因為將糧草運進關中,道路崎嶇,如此大批的金銀糧食,實在是多有不便,這才建立了敖倉。
可以說,嬴政在世之時,攻伐山東六國結束之後,掠奪的山東六國的財富以及征收過來的稅收大半都在那裡。
倘若敖倉有失,被山東那些反賊得到,那對於秦國簡直就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孫子兵法》雲: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忌桿一石,當吾二十石。
其意思就是從敵國搞到一鐘的糧食,就相當於從本國啟運時的二十鐘,在當地取得飼料一石,相當於從本國啟運時的二十石。
這實際上就是出一個後勤本的問題。
在這個時代,尤其是向外進攻或是外線作戰,一般來說,一名士兵,至要配備三名民夫來保證後勤補給。
而這三名民夫毋庸置疑,也是需要吃飯的,每一石糧食送到前線士兵手中,往往需要耗費的糧食是十石乃至於二十石。
因此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從敵人那裡擷取了一石糧食,就相當於為己方節省了二十石糧食。
如果敖倉有失,這意味著日後秦軍攻伐山東六國,便需要直接從秦國本土關中開始籌措糧草,然後運送到前線。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山東那些反賊完全可以趁機發展壯大,戰事也將會無限的拖延下去。
韓信緩緩道:“大將軍不必擔心,我認為調滎部分兵馬是完全可行的。”
“將軍且看地圖。”說著,韓信手指便指向了滎城外的一地方。
“皋?”蒙恬心中驚疑。
“不錯,正是此地。”韓信點了點頭道:“此可與滎形掎角之勢,互為依靠,如此一來,滎城可保萬無一失。”
“按照臣的估算,滎城留守三萬兵馬,足保無憂。”
“若是滎的兵馬,一支率軍來支援函穀,一支北上,攻伐趙國,必然能令趙國大,到時,就是我秦軍將士一舉反擊的時候了!”
“隻不過如何決斷,這就要看蒙毅將軍了。”
“這倒是不必擔心,蒙毅有幾分能耐,我還是知道的。”蒙恬話語說的果斷,對於自己這個弟弟的本事,蒙恬一清二楚,以往蒙毅雖說擔任的是個文臣職位。
可是,蒙家三代在秦國為將,軍事可以算得上是家傳絕學。
而且此時文武的界限並不分明,多數的士子追求的是上馬打仗,下馬安民,似蒙毅這等,更是堪稱全能。
扶蘇亦是點了點頭,顯然十分讚同蒙恬的話語。
到了這時,韓信和蒙恬的目都不由自主的看向了扶蘇,顯然是在等扶蘇最後一錘定音。
“既然兩位卿都以為此事妥當,那就不必再議了!”說著,扶蘇便預備寫下詔令。
“高寵,即刻將此道詔令傳給蒙毅將軍。”
高寵鄭重接過詔書和虎符,剛離開,扶蘇卻是突然想起了什麼,將高寵攔了下來。
扶蘇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道:“告訴蒙毅,專門派一支人馬攜帶火油,硫磺,硝石等前往敖倉,若是滎有失,那就……”
“舉火…焚倉。”
高寵聽到扶蘇這道口詔,也是有些愣了愣,偌大的敖倉,扶蘇顯然是有了將其作為棄子的覺悟。
不過高寵也是明白,這些東西燒了總比留給山東那些反賊來的強。
而這,顯然也是最後迫不得已的手段。
“此事絕,告訴蒙毅,一定要做好保工作,不可被山東六國的反賊偵知。”顯然,單單是下達的這道命令,扶蘇還是有些不放心。
若是山東六國有探子知道了這樣的訊息,到時候說不定會有針對的佈置,而到了那時,說不定他扶蘇這些佈置都會功虧一簣。
“諾。”高寵顯然也是知道此事的重要。
韓信和蒙恬也是點了點頭,顯然,對於扶蘇做出的這等決定,很是讚同。
重生春秋,成爲卿族庶子,被趕到馬廄與牛馬爲伴,誰知霸業竟由此奠定,三家分晉算什麼?且看我趙氏代晉! 老子乘牛西行,仲尼意氣風發,吳越相爭美人離殤。渭水之畔,曲裾深衣的伊人吟誦著蒹葭蒼蒼白露爲霜。 右手長劍,左手詩書,用不一樣的思維統一天下,邁步落日餘暉的成周,鼎之輕重,我能問否? 這是我的華夏,我的《春秋》——我爲王!
“島寇荼毒,痛及滇西,誰無血氣,忍棄邊陲,桓桓將士,不顧艱危,十蕩十決,甘死如飴,座中有壙,名勒豐碑,懍懍大義,昭示來茲。”謹以此文獻給曾經為了保衛國家出國在緬甸與倭寇決一死戰的遠征軍將士們!歷史不會忘記,中國人不會忘記,雖然你們曾經被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