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趣讀閣 穿越時空 慕紅裳 第22章:謝淑柔

《慕紅裳》 第22章:謝淑柔

穆老夫人這話若是讓京中其他勛貴世家的貴婦們知道了,大約並不以為然。走馬和跑馬一樣嗎?京中貴走馬賞春,那是有下人牽著馬,小姐們騎在馬上,慢行賞景。而且小姐們走馬,大多都穿著眼下京裡流行的絛騎裝,隨著馬行,絛隨風而,真是又好看,又風雅,景與人,都像一幅畫。

哪裡像是穆家紅裳一樣,平日就一窄袖胡子還比旁人短三分,平日走路就著繡鞋和腳,騎馬的時候就更過分了,居然一,還穿著男人才穿的長靿靴,真是毫無可言。隔三差五就跟著兄弟們出門打馬飛跑,這孩子真是被慣得沒個樣子。

雖然說這安國公家世代為將,規矩是不如詩禮傳家的大族。但這穆大小姐的兩個姑母出嫁前也沒像現在一樣野啊!雖然為穆家,也會習武跑馬,但大部分的時候還是規規矩矩的。哪像這個穆紅裳,都是十二歲的孩子了,穆老夫人居然還這樣由著子,也不拘起來學學規矩,以後嫁去哪家哪家倒黴。

不過,有一句話京中諸人倒也認同。那就是,穆老夫人是有底氣,纔敢將孫眼下這樣子。安國公府的大小姐不管被養什麼樣子,將來嫁人,夫家也不敢給。這姑娘可是郡主的兒,禮親王的親外孫,最重要的是,爹是極皇上信任看中的安國公。

安國公有多得聖心,看看眼下的穆家孩子們怎樣出門跑馬就知道了。府裡的武師父打頭,一串六七個孩子跟著,每人都跟著一個走馬教習,再加上護衛,烏泱泱二十來個騎士跑過長街往城外去,馬蹄踏地的聲音震耳聾。

但這排場並不是最主要的,而是穆家出來的這些騎士都配著兵。打頭的穆鐵背著鐵弓和長戟,他後的穆馳後背著一桿銀槍,再往後的穆青是穆家子中子最弱的一個,量卻不矮,後背著一桿鐵力木製長矛,而十四歲的穆淩後背雙斧,腰間還挎著鞭子,年紀最小的穆錦則規規矩矩背著一柄木桿紅纓槍。就連唯一的娃娃穆紅裳腰上也挎著刀。

Advertisement

要知道,大周朝重文抑武,對於兵有嚴格的管製,朝中大臣不許私自收藏兵,家中侍衛護院需要用到的尋常刀槍都得到府備案。

要知道,像是穆家人一樣,一大群人背著兵招搖過市,換了旁人可早就被抓大牢了。按照大周朝現行律法,若無行兵手令和府備案許可,五人以上攜兵同行可是犯律的。

然而換了安國公府,偏偏就是沒事。旁人私藏兵是犯法,安國公府就是藏個小型軍械庫都沒事。旁人不許五人以上攜帶兵同行,穆家孩子們隔三差五背著刀槍劍戟,跑著馬招搖過市。

沒人管,誰敢管?君不見,先皇手書的敕令還供在安國公府正堂嗎?那可比任何兵部行文都好使,所以穆家人才如此明正大地執兵招搖過市。

這樣出的姑娘,規矩不好又怎樣?無知俗又怎樣?嫁了人難不婆家還敢因為這些給?真若讓了氣,怕不是會立刻有一大群武將持著刀兵打上門來。所以穆老夫人有底氣將孫慣得如此張狂驕縱。

沒錯!無知俗,張狂驕縱,這是謝淑從旁人裡聽到的,對於穆家穆紅裳的評價。謝淑不瞭解穆紅裳,但依舊對於這樣的評語,持有懷疑態度。

不管旁人怎麼說,謝淑對穆紅裳的印象都很好,大約是因為落到這個奇怪地方之後,睜眼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穆紅裳。

難不是雛鳥結?謝淑有些疑。對一個十二歲的小姑娘產生雛鳥結也太不靠譜了吧?!但穆紅裳的確是對這個世界的第一印象。

當時莫名其妙地突然出現在水裡,不會遊泳,自然嚇得要命,大腦一片空白,隻知道努力向岸邊掙紮靠近。

Advertisement

知道岸邊站著很多人,想要呼救,卻怎樣都張不開,驚慌之間,看到岸邊一個紅影彎下腰,朝著在水中努力掙紮的,直直地出手。當時不知道那是誰,隻知道是個年紀很小的孩子,有一雙燦若星辰的大眼睛。

那是謝淑對這個世界最初的記憶。再往後,水底失去了意識,原本已經絕,沒想到自己會再一次醒來。但醒來後,卻發現自己陷了更大的絕之中。

是誰?在哪裡?!這些最簡單的常識問題,謝淑發現,回答不了。

是誰?這個問題原本不難回答,不是正在上大四的大學生謝家琪嗎?爸爸謝國強,是一家中型公司的財務主管,工資很高,媽媽孫榮,是小學老師,工資不高,但媽媽對工作很負責,天天早出晚歸的。

是爸爸媽媽的獨生謝家琪,從小個活潑討人喜歡,喜歡唱歌跳舞,從小學到高中都是班裡的文藝骨幹。績不算特別拔尖,高中努力了三年,高考績不錯,上了師範大學,學的是中文專業。

今年大四了,爸爸已經託人給找好了實習學校,是家附近一所普通中學,寒假過後就會去學校實習。

以後為一名初中語文老師,像媽媽一樣,在學校工作一輩子,幹得好了也許可以調職去重點中學,還可以努力提高自己,也許今後能為教研組組長、年級組長、教務主任……

是謝家琪!是謝家琪!是以後要當老師的謝家琪!的世界不是這個樣子!的世界有電、有網路、有道路上穿梭不息的汽車,還有天上飛來飛去的飛機,個小時就可以越大洋,飛到地球的另一端。

的世界不是這樣!不該是這樣!不是謝淑!不是!

uhongchang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