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防護力強的重甲,安息重騎兵才能在足足十個軍團、多達九萬的羅馬重步兵的猛烈攻擊下不致失敗,還能與之鬥得平分秋。但重甲也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太過於沉重,時間過長人和馬都吃不消。
利斯烏斯和帕拉亞斯兩部安息重騎兵,在與羅馬人的中軍十個軍團的激戰中,持續到一個半時辰之後,便漸漸地力不支了。麵對羅馬軍團仍舊十分兇狠的攻勢,安息重騎兵開始一步步後退,越來越多的駱駝轟然倒下,激起沙塵。這讓趙雲與張合都深刻地看到,羅馬軍團的韌與穩固。
並且,安息重騎兵也無力再延陣線,愈戰愈勇的羅馬軍團得以擴充套件陣線,繼續形對安息人的半包圍之勢。所有人都清楚,再這麼下去,安息重騎兵一定會全線崩潰。
沃吉斯五世無疑也明白這一點,看著利斯烏斯和帕拉亞斯被迫步步後撤,克裡安德指揮十個軍團漸漸包圍,沃吉斯五世心裡心急如焚。眼看著半包圍就要形,沃吉斯五世再也按捺不住。沃吉斯五世下意識看了一眼一直在觀戰的涼軍,他便派提裡德特去催促趙雲與張合率軍對羅馬軍團發進攻。
但沃吉斯五世也知道,涼國人不會輕易地為安息人送死。除非他放手一搏,不然涼軍就依舊會有所保留。沃吉斯五世狠下心來,命令剩餘的五萬騎兵,發衝鋒。沃吉斯五世將軍隊分兩部,一部由阿爾達班率領,前去支援利斯烏斯、帕拉亞斯兩部,頂住羅馬軍團中軍;一部由他親率,前去猛攻羅馬人的左翼那些輔助軍團。沃吉斯五世的意圖是,攻破敵軍左翼,再從側翼進攻羅馬軍團。當然,要實現這一意圖,他首先必須擊潰左翼的輔助軍團。而羅馬軍團的右翼和預備隊,則隻能留給涼軍來對付了。
沃吉斯五世率軍全軍出擊時,提裡德特焦急地催馬趕來,對仍舊氣定神閑的趙雲與張合兩人說:「兩位將軍,還在等什麼?」
趙雲與張合都明白,沃吉斯五世這是迫涼軍,不得不對陣羅馬軍團的右翼與預備隊。不過見沃吉斯五世全軍出擊,這是要拚命了,也算誠意滿滿。趙雲與張合對視一眼,便都決定是時候戰了。
趙雲率領鋒騎衛前去進攻羅馬軍團的右翼大軍,也就是眾多輔助軍團;張合則率領飛騎衛先向後撤走,避開羅馬人的視線,再實施大迂迴,迂迴到羅馬人大陣之後,伺機而。
提裡德特看了兩人的舉,有些不明就裡,他跟著趙雲一同前去進攻羅馬人的右翼,想看看這兩個涼國人到底是什麼打算。
在沃吉斯五世全軍都上了羅馬人的中軍與左翼,發出更激烈的戰的同時,趙雲與提裡德特率領鋒騎衛三萬騎兵,不不慢地衝到距離羅馬人的右翼大軍五百步的距離,然後趙雲便命令鋒騎衛都停下戰馬。
提裡德特疑不已,更讓他疑的是,趙雲竟然又命令鋒騎衛之中一萬騎兵下馬步戰。提裡德特忍不住問:「趙將軍,你難道是想用步兵排列方陣,前去攻擊敵軍?」
趙雲搖搖頭,說:「當然不是。提裡德特將軍就等著看吧!」
說著,趙雲又命令一萬下馬步戰的士兵,佈置好強弓勁弩。趙雲學著劉範在嶺西之戰時的弓弩佈置,按照程遠近,最前排佈置弓箭手,中間佈置使用臂張弩也就是大黃弩的弩手,其後佈置腰引弩手,最後再佈置撅張弩手。
提裡德特看得愣了,因為趙雲這一佈置,提裡德特看了後就有似曾相識的覺。他纔回想起來,在嶺西之戰中,涼軍中軍也是用強弓勁弩遏製住了安息騎兵的衝鋒,為涼軍的左右兩翼對安息大軍形包圍創造了足夠的時間。想起那時箭矢紛飛的場景,提裡德特不下意識嚥了口唾沫。
提裡德特驚訝地說:「趙將軍是想用弓弩來打擊敵軍?」
趙雲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問提裡德特:「我軍可能會消耗眾多箭矢,將軍能否為我軍準備好更多的箭矢?」
提裡德特有些懷疑,說:「僅僅依靠弓弩,真的能夠擊破羅馬人的右翼嗎?要知道敵軍的右翼可是有六個輔助軍團。」
趙雲暗想這人在經歷了嶺西之戰後,居然還對涼軍的強弓勁弩抱有懷疑,實在有些可笑。
趙雲又問:「將軍到底能否為我軍準備好足夠的箭矢?」
提裡德特見趙雲一再堅持,便也無可奈何,點了點頭後,便親自去催促尼尼微城守軍派人用駱駝送出大量的箭矢。安息帝國以弓騎兵起家,十分重視弓箭,當然囤積了大量的箭矢。提裡德特很快就送來了一大群馱著鼓鼓囊囊的箭袋的駱駝,送到鋒騎衛這裡來。
等到弓箭充裕,鋒騎衛的弓弩手們也早已準備完畢。
五百步開外的羅馬軍團的右翼,仍舊看不出涼軍的意圖,隻是謹慎地堅守不。趙雲命令最後的四千蹶張弩手率先箭。四千蹶張弩手都是躺在地上,用雙力蹬在弩臂上,再用雙手力把弩弦拉到牙、也就是掛鉤之上。再配備一人,手拿箭矢,往蹶張弩的郭(箭匣)裡填充箭矢。
由於蹶張弩的程遠大於五百步,弩手們必須仔細地看「山」。山也就是瞄準用的準星,山之上還有表示距離的刻度,方便弩手們瞄準好五百步開外的敵軍。
隨著趙雲一聲令下,四千蹶張弩手扣下懸刀,繃的弩弦瞬間彈飛箭矢。四千支長的弩箭刺破空氣,如一群飛蝗,殺向遠的羅馬軍團。
羅馬軍團這邊,右翼的輔助軍團的高盧人和凱爾特人,看見集的弩箭飛來,他們還沒來得及驚出聲來,弩箭已經飛速墜下,把眾多高盧人和凱爾特人釘死在地上。右翼的輔助軍團多為輕步兵,排列方陣,較為集。鋒騎衛這一波弩箭下,直接帶走了八百多人的生命。迅速而巨大的傷亡,讓整個羅馬軍團的右翼,都立即陷恐慌之中。
凡間百姓若遇坎坷離合會去求神拜佛,可若是神仙呢? 她失去了混沌之劫前三百年的記憶,忘記了她曾經最隱秘的愛戀。 但她不會忘記一個人這六萬年來孤獨相守,不會忘記他在北海深處千年冰封,不會忘記他在青龍臺上挫骨焚身之痛,不會忘記他為她魂飛魄散化為灰煙…… 如今,這九州寂寥,三界落寞,乾坤臺上唯剩她孤單的身影。 她知道,這一輩子,她對得起漫天諸神,對得起九州八荒萬物生靈,對得起撒手而去的父神擎天,卻唯獨對不住一個人。 她負他何止十三萬載,欠他又何止三生三世。 這一次,換她等他歸來。縱使千萬年,也不會離開。
天漢八年,冬至時分,北風朔朔,北奴王親帥大軍十萬,攻破雁門關。燕州塗炭,狼煙四起,屍橫遍野,十室九空,骸骨遍地!王命數十道,無一藩王奉昭勤王。龍漢岌岌可危!京師城外,紅衣勝火,白馬金戈。少年立馬燕水河畔,麒麟細甲,精鋼鐵面。長柄金戈,直指長空,目光如炬,視死如歸!一戈破甲八千,五千紅甲盡出行,七萬北奴留屍關中。見龍卸甲,少年歸來。從此龍漢少了一位神勇天將軍,多了一位少年書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