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星華和楊銘談時,衡玉已經看完三個死者的尸照片,轉而拿起命案現場周圍的照片。
尸有過一定程度的拖拽,命案現場灰塵很厚,所以照片里很清晰顯示出拖拽的痕跡。
力氣強大的人和力氣偏小的人拖拽同一種時,留下的痕跡是有不同的。衡玉看完拖拽的痕跡,對兇手的外貌已經有底。
把照片放下,轉而去看尸檢報告上的文字。
命案現場在A大一棟荒廢很久的教學樓里,據周圍噴灑的跡推測,可以斷定那里就是第一命案現場。
三個死者上都有被捆綁的痕跡,兇手應該是提前將們制服,然后才施施然開始殺人。
因為那里有人煙,命案現場附近只安裝有一個監控,里面并沒有拍下任何嫌疑人的影。
從命案現場看不出什麼問題,A市警方就開始調查三個死者的社會關系。可調查之后更是一頭霧水——
三個死者都是A大的學生,但一個是大三,兩個是大二,所讀的專業也不是一個專業,社會關系沒有任何集。
可以說,A市警方收集來的資料,對于側寫并沒有太大幫助。
這也是A市和D市刑警大隊的不同。A市偏小,案件發生率低,不如D市魚龍混雜,A市刑警大隊突然遇到這種案子,在流程上就不如D市刑警大隊進展快。
衡玉把案卷合上,遞給站在旁邊圍觀的陶星華,抬眼看向楊銘,“你們有走訪過死者班上的同學嗎?們在班里的風評如何?”
“我們的人早上才過去A大,算算時間現在應該要回到警局了。”楊銘笑得有些不好意思,出兩個尖尖的虎牙。
衡玉點頭,正要繼續開口,就被突然響起的敲門聲打斷了。
門口被人從外面推開,一個穿著警服的年輕人走進來,手里握著筆錄本子和錄音筆。
年輕警察走到衡玉面前,和打了聲招呼,把筆錄本遞給。
衡玉也沒多說客套話,接過本子翻看起來。
——三個死者在班上的風評很好,現在是大三的死者穆寶蕓,上個學期還獲得了校一等獎學金。
筆錄本上的容很多,但沒什麼關鍵信息,衡玉一目十行,很快就把筆錄本遞給陶星華。
“只有這些嗎?”
年輕警察不太懂為什麼這麼問,愣了愣才點頭,“對的。”
線索還是有些不夠,無法把整個案子串聯起來,但要給警局的人提供一個大概的側寫方向,對衡玉來說不難做到。
手里轉著筆,在心底重新確認一番,覺得沒什麼問題后才道:“兇手是一名男,材偏瘦弱,高在一米七五到一米八之間,對人構造很了解。職業很可能是學校老師,平時為人彬彬有禮,深同學信賴,這幾年里家庭出現過重大變故。”
“如果鄧隊還沒確定下一步調查方向的話,不如先派人去把這三名死者在大學所上的課程都調出來,看看里面有沒有重合的課程。”
“還有,我覺得這三名死者應該做過一些比較過分的事,鄧隊可以派人去調查一下們的高中生活。”
說完之后,衡玉抬頭,瞧見對面的年輕警察還是一副愣愣的模樣,不由笑著提醒道:“還需要我再重復一遍嗎?”
年輕警察咽了咽口水,回過神來,連忙點頭,“不需要,我大概記住了。”
丟下這句話,年輕警察就轉離開去找他們的隊長鄧隊,把的話轉述一遍。
從這個方向調查,如果順利還好,不順利的話肯定要花上不功夫。
衡玉覺得還有更好的角度,但一時之間沒能想起來,便先把這件事放在旁邊。
——也無法保證自己的側寫完全正確,不出現疏。但可以保證自己側寫時態度嚴謹,努力避開低級錯誤。
把手里的筆擱在旁邊,衡玉轉頭去看陶星華,“看完筆錄了嗎?”
陶星華連忙點頭。
“剛剛我說的那段側寫,你知道我是如何側寫出來的嗎?”這就是在現場教學了。
理論知識記得再多,但如果無法和案件融會貫通,那就一點兒意義也沒有。
站在旁邊的楊銘眼前一亮,連忙長耳朵旁聽——
剛剛那一連串側寫如果都是正確的,那犯罪側寫師多牛啊,這是生生把偵查方向小了。楊銘現在就特別好奇衡玉是如何側寫出來的,不得有人給他解呢。
陶星華吸了口氣,也沒怯,“那我試著說一下,如果我說得不對,師父你再指出來。”
“兇手能夠制服三名死者,說明他的力氣比死者要大,應該是一名男。死者遭待后都被一刀刺后腦勺而死,這說明兇手對人構造很了解,有可能是學過醫學方面的知識,也可能只是專門研究過人構造。”
他悄悄瞥了衡玉一眼,衡玉察覺到他的目,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陶星華這才繼續道:“命案現場很僻靜,尋常況下不會有學生特意過去那里。所以我猜死者應該認識兇手,學校老師就很符合這一點。”
“死者全赤,上多淤青,們臉上的黑布,包括那首循環播放的音樂,都證明著兇手是在泄憤殺人。因此師父你側寫出兇手家庭遭遇過變故,而這個變故和三個死者可能有些關系。”
把自己能推測到的一口氣說出來,陶星華抬起頭,看向衡玉的視線帶著些激。
——能在毫無頭緒時側寫出東西,和據側寫逆推出為何會有這樣的結論,兩者的難度是不一樣的。
就比如你在做一道軸題,看著題目可能本無從下手去解題,但先看過答案再回頭看題目,就能理解答案為什麼是這樣做出來的了。
陶星華正是清楚這一點,才會如此激。
衡玉點頭,從這就可以看出陶星華的理論知識很扎實,不過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你還了一點,我推測兇手材偏瘦弱,是從命案現場的拖拽痕跡來判斷的。兇手的力氣是比三名死者大,但這只是尋常男的力,他并沒有刻意鍛煉過自己的力氣。”
“另一點說法也糾正一下,兇手的家庭遭遇過變故,這個變故最多只和里面的一個死者有關系。”
“那另外兩個死者?”問這話的不是陶星華,而是楊銘。
他一直在旁邊傾聽,越聽越激,心里瘋狂吶喊“臥槽”“牛”,這時候聽到衡玉的話,沒按捺住,主開口詢問了。
等衡玉和陶星華看過來時,他才反應過來,抬手著后腦勺尬笑。
“自然是因為另外兩個死者,也犯了一模一樣的錯誤。我剛剛側寫時了這一點。”這是在聽陶星華分析時,衡玉突然想到的。
“錯誤”?楊銘還在思考是什麼錯誤時,陶星華已經猜道:“校園暴力?”
三名死者上大學時品學兼優,風評很好,如果犯錯誤,那應該是在高中時犯下的。一個高中生能犯下的錯誤,陶星華想來想去,最有可能的就是校園暴力了。
把猜測說出口,陶星華猛地一拍大,往深里想,“也就是說,兇手的孩子曾經被某個死者校園暴力過,這段經歷對兇手的孩子造了很大的傷害。兇手現在是在報復泄憤,而其他兩個死者,在高中時很有可能也參與過校園暴力。”
衡玉點頭,抬眼看向楊銘,“給鄧隊打電話吧,我們換個把握更高的方向——就讓他調查三名死者就讀的高中,看看死者的同班同學里有沒有人在學期中途突然轉學或者自殺的。”
——
憑借著衡玉的側寫,一個小時后,三名死者的課程比對結果出來了。
因為存在課表上的老師名字與實際上課的老師不符的況,這份結果只能拿來當參考。最重要的線索還是得從死者高中那里手。
又過了一個小時,從死者的高中里找到符合衡玉描述的人有三個,警方正在調查這三名死者的家庭背景。
很快,警方就鎖定了嫌疑人。
——夏衛方,A大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授,專門教授思修一類的課程。
妻子在十幾年前因為癌癥去世,他和自己的獨生相依為命。四年前因為工作出現調整,他的兒轉學到另一所高中,但在那一所高中只待了不到三個月就休學在家,一個月后突然跳樓自殺。
夏衛方年紀45歲,高一米七五,材偏瘦弱,家庭出現過重大變故,是A大的老師,深同學信賴……這些特征也全都符合衡玉所給的側寫。
刑警大隊的人很快就把夏衛方捉拿歸案。
在大廳時,衡玉見到了這個兇手。
——半頭華發,氣質儒雅,戴著一副金眼鏡框,學者氣質濃重。仿佛只要給他一本書,他隨時都可以站上講臺給同學們講課。
這樣一位文質彬彬的學者,本應該在三尺講臺揮灑熱,現在卻被手銬銬住,走向那戒備森嚴的審訊室。
自從警察敲響他的房門開始,夏衛方就沒有表現出過一抗拒,十分配合。在審訊室里,他也十分配合回答警察的問題,沒到一個小時,就把筆錄做完了。
鄧隊看完筆錄后,從口袋里掏出一包煙,出一點了起來,隨手把筆錄遞給衡玉,“你應該想看看吧。”
筆錄里,夏衛方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連帶著講述了自己的殺人機。
如警方所調查的那樣,夏衛方有一個獨生夏安婷。自從妻子病逝后,夏衛方就不再打算結婚,而是把自己的都傾注到兒上,打算好好培養才。
夏安婷從小就很喜歡跳舞,在這方面也很有天賦。夏衛方是大學教授,家境優渥,在得知兒的好后,與流一番,把送到最好的舞蹈學校學習舞蹈——
無論夏安婷以后是想要為舞蹈家,還是單純把舞蹈當好都無所謂。人的一生,發自心所喜的事那麼,現在遇上了,夏衛方并不希他的兒錯過。
四年前,因為工作出現調整,夏衛方為兒辦理了轉學。
夏安婷那時候只是高二,績于中上游水平。加學校不久,興致想要報名參加舞蹈隊——所就讀的高中的舞蹈隊,經常代表市里參加各種舞蹈比賽。
想著高二學業還不算特別重,而且兒喜歡舞蹈,夏衛方笑著支持的決定。
那段時間夏衛方手里有課題,每天早出晚歸伏案忙碌,其他時間又要忙著備課上課,兒周末回家時他也沒什麼時間和兒通,只以為一切安好。
直到三個月后的某一天,夏安婷的班主任在大晚上給他打來電話。
電話那頭,夏安婷哭到嗓子沙啞,里一直念叨著要休學回家。
從小到大,夏安婷很在夏衛方面前哭,不想讓他擔心。因此夏安婷這一頓哭泣,把夏衛方給嚇壞了。
他百般追問,夏安婷卻沒有任何事,哭聲不曾減弱。
夏衛方無法,提著心開車去到兒的高中,晚上十一點時來到教學樓老師辦公室,見到了兒的班主任和哭個不停的兒。
班主任見到夏衛方時,臉有些尷尬,他咳了咳,說夏安婷想要退學是因為和同學相不愉快。這種不愉快影響了的心理狀態,從而影響了的學習績,本來還算可以的績在這三個月里一落千丈。
聽到這個說辭,夏衛方愣住了——他沒想到兒會和同學相不愉快。
“安婷,你告訴爸爸,是不是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他們孤立你了?”夏衛方走上前,溫聲詢問道,眼里帶著些薄怒。
夏安婷卻只是搖頭,等夏衛方再追問下去,卻哭得越來越兇,里不停喊道“爸爸,你別問了好不好”,心理狀態非常不穩定。
無法之下,夏衛方只好先把夏安婷接回家,第二天原本想帶去找心理醫生,課題組那邊卻給他打來電話,說他的課題出了一些問題,要夏衛方趕回學校理。
連著忙了一段時間,等夏衛方再回到家,兒已經恢復了平靜,只是說和學校的同學相不好,想要轉學離開。
但沒過多久,夏安婷就跳樓自殺了。
“你能想象,一個年紀輕輕、平常最怕疼,又非常的孩子,是有多絕,才能從那麼高的樓上縱一躍跳下嗎?”
“明明前一天晚上,還起了興致,說要和我一起逛街,給我挑新服穿。”
筆錄之上,這兩行字的字跡十分潦草。
很長的時間里,夏衛方因為兒的死而陷無盡痛苦之中。他始終想不明白兒為什麼會跳樓自殺,去學校里追問調查,夏安婷就讀的那所高中怕惹上麻煩,也怕他趁機敲詐,一直避而不談這件事。
夏衛方在學校外面攔下夏安婷的同學,想要向他們詢問時,那些人一看到他,就遠遠避開了。
每個人都不想惹事上。
他們也許清楚真相,也許不清楚真相,總之沒有人向他。
一直到不久之前,A大教師公寓建,夏衛方打算賣掉外面那棟房子,搬進學校分配給他的教師公寓里。
在整理行李搬家時,夏衛方從夏安婷柜深的隔層里,翻出的日記本。日記本上,記載著在那幾個月里所遭遇到的一切校園暴力。
加校舞蹈隊,夏安婷以為自己的興趣好能夠繼續發展,卻不知道原來一個人表現出眾了,也是會被針對的。更不知道原來子溫吞的人,原來也不一定就能到周圍人的歡迎,而是迎來更深的惡意。
一開始只是言語上的冷嘲熱諷,但當夏安婷選擇一次次退讓后,暴力開始升級了。
“我從安婷的日記里知道,喜歡上班里的一個男孩子,因為在那些人對冷嘲熱諷時,那個男孩子曾經為說過話。”
“可是……在安婷已經逃避在家里,打算下學期就轉學時,那個穆寶蕓的魔鬼把安婷的照片發給喜歡的男生。”
輕描淡寫的兩行字,但只要深想,好像都能到其中深藏的惡意。
什麼照片能讓一個孩子如此崩潰?
又何必要把一個孩子上絕路?
日記本最后,夏衛方得知了對夏安婷校園暴力的那個孩的名字——穆寶蕓。
對方還是校舞蹈隊的隊長,僅僅因為夏安婷在一次表演時表現比更優秀,就開始對夏安婷冷嘲熱諷,更是升級到潑冷水,把鎖在廁所里。
夏衛方一番調查,結果發現……當年那個孩,明明做了如此過分的事,卻在夏安婷自殺后被嚇到了,病了幾天再回學校時開始洗心革面重新生活,最后參加高考考上A大,在大學里每一學年都獲得獎學金,在同學眼中品學兼優。
改邪歸正,未來一片明。而他的孩子卻永遠留在那狹小的黑暗的骨灰盒里。
不甘開始出現,心態出現失衡,惡念就開始醞釀。
而另外兩名死者,也是高中時候曾經對別的人有過校園暴力的人。
——
夏衛方被扣押著從審訊室走出來時,外面有警察跑進來,湊到鄧隊邊道:“鄧隊,外面圍了不記者。”
他沒有刻意低聲音,夏衛方也能聽到這句話。
原本沉默不語的男人好像就在等著這一刻一樣,他輕笑道:“是我把他們來的。”
不需要警察押著,夏衛方自覺往外面走出去。
衡玉靠在墻上,側了側頭看向窗外的記者——夏衛方是想要借自己的案子來掀起輿論對校園暴力的討論嗎?
陶星華站在衡玉邊,神有些沉悶。
自從坐在衡玉邊看完夏衛方的筆錄后,他就很久都沒有說話了。
“你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
邊的人開口說話,陶星華抬起頭,怔怔著,“師父?”
“這個世界上的命案,除了數兇手以殺人為樂外,大多數兇手都有不得已的苦衷。警局可是除了醫院之外,最能看見人生百態的地方。”
“要做好心理準備啊。”
站在面對罪犯的第一線,這可不是說說而已。
——
這麼一起案子,只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搞定了。
等案子徹底落下帷幕,時間已經不早了。
衡玉三人在A市多逗留一晚,第二天早上才開車趕回D市刑警大隊。
一路上,苗茂和陶星華都沒有什麼談,衡玉把筆記本電腦放在膝蓋,手指一直沒離開過鍵盤,在整理這一次的案子。
回到刑警大隊時正好能吃午飯,衡玉他們一下車就往食堂走去。
剛在空桌子上坐下沒多久,劉隊、榮明他們就到了,而宋松靈也端著餐盤跟著榮明,瞧見還有位置,一屁坐在了榮明旁邊。
榮明一坐下,就和衡玉道:“安姐,你側寫的那個案子上熱搜了。A市警局的局長接采訪時還把你大夸特夸了一番。”
榮明知道他家安姐肯定不會花費時間關注這種新聞,所以他就主說了。
宋松靈咬著筷子,好奇打量衡玉一眼。
才進刑警大隊實習一天,但早早從榮明里聽說了不衡玉的事跡。
兩人的年齡相差不大,還是個實習生,安衡玉卻是局長特聘回來的專家,完過多起命案的側寫,在華國各警局里名聲大噪。
就連長相氣質也非常好。
不知道為什麼,宋松靈就覺得有些不舒服——從小到大,邊的同齡男生基本都很喜歡,長輩也是。
可加刑警大隊以來,從別人里最常聽到的就是“安姐”這個稱呼。
沒關系,安衡玉氣質冷冰冰的,一看就不好接。反正不喜歡和這樣的人朋友。
宋松靈撇了撇,卻沒有把自己的不喜表出來,而是重新低下頭去吃飯。
倒是衡玉,突然抬起頭瞥了宋松靈一眼。
【零,你怎麼突然關注起主了?】
衡玉確定自己剛剛的覺沒出錯,聽到系統的話,回答得有幾分漫不經心,“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