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東非,烏干達。
這家中烏合資的孤兒院建在距離烏干達首都坎帕拉五十公里外的小鎮子上。
比起坎帕拉市還算現代的基礎設施,小鎮上塵土飛揚的鄉間泥路和磚墻堆砌的村寨顯得十分原生態。
此時正值小鎮居民的早市,一群當地的熊孩子把集市上一個賣小烏的攤子圍得水泄不通。
這些孩子們統統留著平頭,要不是服飾有區別,還真區分不出來是男孩兒還是孩兒。
幾個黑人青年擺攤做烤餅生意,搭配上香噴噴土豆泥以及當地特有的調料,香味撲鼻。
一輛八座越野車慢悠悠行駛在集市中間,車窗搖到最底下,鄉間清甜涼爽的晨風灌滿整個車廂。
副駕駛上坐著一個二十出頭的生,長著張尖尖的臉,正一臉驚奇地著車窗往外看。
“我的天吶,這就是烏干達人的早市?也太簡陋了吧。
他們習慣把吃的頂在腦袋上賣啊,不臟嗎”
“哇原來他們也喝可樂啊,我還以為非洲人連自來水都喝不上呢”
“他們”
“我說方婧,你能不能安靜會兒,省點力氣,一會兒還得搬東西。”剛要迸發第三句嘆便被駕駛座上的人無打斷。
這方婧是志愿者協會新來的學生,看著家里經濟條件普通,但這氣樣子和莫名其妙的優越卻誰都比不了。
干活不搶著,碎從沒過,與其說是來做義工,倒不如說是來優越的。
剛剛裝上車的這七八箱資,從頭到尾就搬了一箱,朋友圈里擺拍的照片卻拼出了九宮格。
方婧聞言滿不在乎道:“這些文一大箱一大箱的本來就沉,我可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