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南下荊襄

14.8% / 211/1428

幾天後,典韋陳靖帶著人匆匆趕到,與皇甫超博彙合。皇甫超博將需要做好的事安排好以後,就帶著賈靜典韋和十名武者往長安城外的華山趕去。

華山,又稱西嶽,為五嶽之一,位於中國陝西省渭南市華市,西距西安市120公里,秦、晉、豫黃河三角洲,南接秦嶺,北瞰黃河,扼西北進出中原之門戶。在遊戲里中,媧將其位置放在華縣南20里,華潼關以西五十里,而此時的潼關並非歷史上曹所築潼關,只是一個中型關隘,從潼關往東二百里就是弘農郡城。

幾天後,皇甫超博一行趕到華縣城,在城南外見到了子龍會此次負責尋找華山任務目標的玩家黃狼。在他們的帶領下,皇甫超博一行並末在華縣城多做停留。果然如趙紫龍所說的一樣,一行人在華山裡面轉了半天,才到了一個峽谷的谷口,只見谷口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四個字——「赤月峽谷」。皇甫超博一看這個名字,就知道地方沒有搞錯,果然還是傳奇里的那樣的,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悉的味道。

既然找對地方了,那麼接下來的事就好辦了。有典韋這麼一個副本推土機在這裡,什麼副本都不是問題,一行人用最快速度將這個副本開荒做完,不出所料,推倒大BOSS后,出來的是陸吾碎片,還有就是數量不等的各種級別的玄鐵礦石。從赤月峽谷出來后,皇甫超博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和黃狼說了讓他抓時間安排人員刷副本,盡量收集更多的碎片,然後就直接經長安過武關,往東南而去。

一行人幾天後來到了南郡的治所宛城,作為大漢最大的一個郡,南有37個縣,近53萬戶250萬眾人口,作為郡治,宛縣人口就有近百萬。難怪歷史上袁要利用孫堅幹掉南太守,自己以後將軍之職,領南太守之位,看中的就是南龐大的人口和繁華的經濟呀。

一進宛城,皇甫超博就覺到了這個城市的繁華,這種繁華和長安的那種繁華完全不一樣。長安是因為作為大漢權力中心所帶來的繁華,當然,現在的長安僅僅是一個大城而已,而升級到都城格局應該要等到董卓遷都之後的事。而宛城的繁華是因為士家大族所帶來的商業是的繁華。從宛城西門進城,一行人沿著主街道一路進城,沿街的商鋪鱗次櫛比,熱鬧異常。一路看來,從西邊益州的蜀錦到東到徐州東海海魚,北到漠外牛羊皮,南到趾的陶還有庭湖的茶葉,可以說是整個大漢的品都在宛城都可以找到,可以看得出宛城的商業繁華程度,只可惜的是這麼好的地方,被袁二鞋佔到手后,幾年時間就被他折騰得差不多了,然後折騰完南后,又跑到豫州和揚州去折騰,唉,真的是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呀……

帶著眾人在宛城休息一天後,皇甫超博又繼續往南而行,一路過新野然後渡河來到了襄,這個時候的襄城還不是荊州的治所,荊州刺史王睿還有漢壽那個旮沓里呆著,要等劉表上任后才會搬到襄來。這些都和皇甫超博沒有關係,反正只是路過。在襄城外,有一個碼頭,雖然襄還不是治所,但是未來荊州四大世家蔡、蒯、黃、龐四家的主要產業都在襄,再加上其他與之相生相依的中小世家,所以襄的運輸業也是相當發達的,是從城外的碼頭就可以看出,南來北往的車船都將襄和宛縣作為了中轉點。皇甫超博也準備在襄乘船前往衡山,所以過河后,就來到了碼頭,準備找一條船,一行十三人,再加上十三匹良馬,如果要租船的話,還得要一條不小的船。

周義是皇甫超博此次同行的十名高級武者中間的一個,因為據說是出生於荊南的長沙郡,所以此次出來皇甫超博將他一起帶了出來,畢竟到衡山的路途中可能會要和舟船打道,有一個了解這個方面的人會要好一些。一到襄,皇甫超博就安排他去聯繫船隻。不到半個時辰,周義就回來了,說是已經聯繫好了一艘商船,是襄龐家的船,因為要送一批貨到臨湘,但是送的貨也不多,所以還能帶一些人,見周義是長沙人,而且也出手大方,也就同意了。不過,因為庭水賊橫行,前往荊南的船隻一般都要湊船隊后,才會由蔡家派水軍一路護送到臨湘,所以還需等一天才能出發。周義因為覺得已方雖然在陸上實力不容小視,但是水上卻不一樣,再加上有十多匹良馬,所以為了安全起見,特意還加倍付了船錢,讓船家不再載其他人。

讓周義和船家約定好出發時間后,皇甫超博一行只好進襄城裡面呆上一天。本來還想著可以去水鏡山莊去看一下,沒有想到問了半天也沒有人知道在哪裡。皇甫超博覺得很是奇怪,不過也只好就此作罷。帶著大家在襄轉了一圈就找了一個客棧安頓下來。待典韋他們在客棧好好休息后,皇甫超博和賈靜就下線了,畢竟還有現實時間的好幾個小時,還要需要下線解決一些個人問題。

第二天一早,皇甫超博一行人準時趕到碼頭,上了船后,皇甫超博發現,這船還真不小,分為三層,底層和中間那是放置貨,不過因為貨不多,中間那層都還沒有放滿,所以船家將皇甫超博一行的十多匹馬都關在了中間那層,至於最上面那層則分了好十來個小房間,用來住人。皇甫超博一行人被安排在般尾的四個房間里。不過,皇甫超博上去后,不久,卻發現周義怒氣沖沖的帶著船家往船尾走了過來,而船家則在他後跟著而來,一路上還不停的點頭哈腰的說著什麼。

「公子,屬下辦事不利,請公子責罰!」周義一走到跟前,滿臉慚愧的道;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