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第 126 章

100% / 126/126

南海郡這一年里是不分四季的,街道兩旁的椰樹上,長年累月里那椰子似乎都掛在上面一般。

樹下,一著短年懷抱著一堆說不上名的小樹苗,猶如至寶一般捂在懷中,時不時地朝外探頭。

試了幾下,終究是不住那豆兒大一般的雨滴,老實地站在樹下。

沒多會兒,又來一個年,與他相貌有著七八分相似,卻穿著一明藍長袍儒衫,撐著傘疾步過來,一把蠻橫地將他拉到樹下,“你是不要命了,說了許多次,下大雨尤其是有雷電的時候,莫要站在樹下,你是嫌自己活得太久了麼?”

年不以為然嘿嘿一笑,“哪有那樣倒霉?”垂頭看向懷中護得實的小樹苗,“這會兒不能沾了雨水,我怕爛葉子。”

“你的命到沒有這幾苗重要了?你快些走,那邊都等著你呢。”若飛催促著他,恨不得一步并做兩步趕回去。

似才恍然想起:“遭了,我居然給忘記了。”

原來今日是沈清兒與楚家公子定親的日子。

要說這楚家公子,原來是北邊頗有些名聲的長風鏢局大當家的小兒子,但因這走鏢那都是刀口上過日子的人,楚夫人心疼小兒子,一心想他從文不從武。

然而孩子嘛,怎麼可能不跟父母對著干?所以這楚家的小公子書沒讀好,倒是暗地里學了一些雜七雜八的武功,然后就去闖江湖,頭一站就被人搶了個干凈,聽說當時上就剩下一條衩。

被行走江湖兩年有余的沈清兒瞧見了,就搭手救了一把。

自此后這楚家的小公子便賴在了沈清兒邊。

俗話說烈也怕郎纏,那楚家小公子雖是沒什麼大學問,武功也不怎麼樣,但卻是什麼都愿意去給沈清兒做,傻事笑話更是沒鬧。

今天楚家那邊來了不人,他們這邊的聲勢也不能被對方比下去了,所以這些兄弟們自然也是要全部出場的。

沈家前幾年被沈夜瀾重新整頓了一回,什麼個長老不長老的,都全部被擼了下去,換了有能力的年輕人上來,也不分旁支嫡出庶出的,只要有能力的便好。

沈夜瀾用來管理的辦法,有些像是他自己在衙門里這一套。

不過別說,月錢銀子到位了,比這衙門里的員們見效都要快。

而房素屏本來不好,這沈晝言也算是中年浪子回頭金不換,直接辭了陪著夫人,領著大舅子一起來了南海郡,在黑牡蠣村外買了一可看見海的地,建了一宅院給夫人和大舅子養病。

也好方便與兒們來往。

他這一對兒皆優秀,雖有些顛倒了,兒練武,兒子鉆研地質學問,但總是學好了。所以看那文不武不就的楚家小公子,似乎是瞧不上的,怎麼都不順眼。

最后是房素屏勸著他:“清兒是咱們的兒,脾氣卻是與我們夫妻都不像,素來潑辣慣了,難道你還指以后能在高門大戶里做個當家主母麼?那楚家小子雖是學問不好,但是咱們沈家有學問的人已經足夠多了,不差他一個。武功不行,那就更好了,便是說幾句話口角,他也不是清兒的對手,更何況楚家愿意他留在南海郡,也算得上是贅,這還有什麼比兒在眼前讓做父母的踏實安心?”

沈晝言覺得房素屏的話是有些荒唐,但是兒是自己的親兒,似乎覺得這樣也不錯。

那房素屏見他意了,也就繼續勸說:“咱們是找婿,不是找文武狀元,只要他對咱們清兒真心實意,所以你挑那些沒用的做什麼?玨哥兒四勘察,極留在家中,你瞧他自打認識清兒以來,對咱們多孝順,什麼好東西都掛念著,跟那便宜兒子有什麼區別?”

沈晝言終究是被說服了。

因為他后來一想,這楚家的小子雖是文不武不就,但是對他們這做父母的和清兒的確是好到心坎子里去。

沈家不缺才也不缺財,對婿還真就只有對兒這個標準。

自家要找的也是婿,對兒好的男人,他相貌也還想,脾氣也好,甚至還能下廚調羹,如此的確是比較與清兒合適。

他家這邊總算是接這個‘一無是’的婿了。

楚家這邊卻是覺得白瞎養了個兒子。

因是家里的老幺,又是楚大當家夫妻倆中年才得來的,所以家里長輩們都對他百般縱容萬般偏的,哪里曉得最后卻是給別人家養的。

他一定要留在南海郡就罷了,還為了那沈家的姑娘洗做飯……

楚夫人頭一次聽說的時候,只覺得好生難過,哭得死去活來的。

但是兒子孫子們一起勸

“小弟讀了這麼多年的書,秀才都沒考上,沈家是什麼人家?那是文化人的巔峰之地,就他這樣的人家能接納他,他若是不學點旁的手藝,哪里能在沈家立足?”

“小叔在外拜師學武,花費了多銀子?可是連鏢局里剛來的鏢師都打不過,說實話祖母,不是咱們這做晚輩的瞧不起自己的叔叔,實在是小叔這文不武不就的,知知底的好人家,也不會拿兒嫁給他的,也就是沈家那遠在南邊,不知道咱家小叔是個什麼底細……”

媳婦們也勸:“那沈家姑娘您也瞧過,父親叔叔們都是舉足輕重的人,自來又是養在弘月長公主的跟前,那弘月長公主您老還信不過不是?養出來的姑娘,就算是沒得的一層,但哪個好命人遇到,也是用的。”

不是楚家人一定要貶低楚小公子,實在是與兄長和子侄們比起來,他的確沒個什麼優點。

頂多就是那張臉沒有怎麼經風吹日曬所以俊俏幾分罷了。

但北方這邊的姑娘,人家看重的是相貌麼?人家找夫婿是看重能力……

所以沈家愿意結這門親,實屬是高攀了。

這還不算以后能得多的好呢!

若飛兄弟連急匆匆趕來,換了衫來時,李君佾和沈玨已經等在這里了,連招呼了他兄弟二人,一起進去,一下就將那楚小公子與他同歲的子輩們比了下去。

明明是一樣的年紀,一樣的錦華服,一樣也是學武之人,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