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八〇章 世襲罔替(終章)

100% / 2679/2679

春三月,桃紅柳綠,正是江南好風景,新城的戰爭氛圍卻越發濃烈。

每天都有海船出海訓練,此時舟山羣島和東番島,已經修建有多座軍港,可以供艦隊泊靠。

四月初五,朱厚照做好了從宣府回京師的準備,年初他便說要回去,一直拖到此時還不肯

這天中午,朱厚照陪沈亦兒一起吃飯。

最近兩口子關係日漸緩和,隨着年齡增長,沈亦兒也知道自己的一生已經跟朱厚照牢牢地捆綁在了一起,說是可以跟民間夫妻一樣和離,但牽扯到的利益太大,沈亦兒無論如何也不會走出那一步。

因此,近來沈亦兒沒有再有意無意甩臉給朱厚照看,平日也能說說話,小手啥的,就差最後一步。

吃完飯,夫妻倆慵懶地坐在開的窗戶前喝茶,此時司禮監掌印張永前來向朱厚照彙報朝事。

沈亦兒在旁漫不經心地聽着,前的茶几旁擺着幾本武俠說本,這是朱厚照給準備的,爲了討好沈亦兒朱厚照是無所不用其極。

“……今年江南備戰預算已用大半,怕是要再增補一百萬兩白銀作爲軍費,而這僅僅是戰前需要的數字,以沈大人上奏,還需另行準備一百萬兩作爲開戰之用,資調配則需戶部議定……”

午後有些疲倦,朱厚照聽得直打呵欠。

沈亦兒也聽得沒甚趣味,隨手拿起武俠說本看了起來。

張永說了一通,最後問道:“陛下,不知這軍需調度……”

朱厚照翻了翻白眼,道:“閣不已做出批示了嗎?還有沈尚書也給出明確數字,何須朕勞心?直接按照沈尚書的意見回覆便是……國庫總歸不缺這兩百兩銀子,是吧?”

張永爲難地說道:“陛下,跟佛郎機人的貿易一停,國庫收銳減,今年得節食過日子了。”

朱厚照冷笑不已:“怎麼,你責怪朕決意跟西洋鬼子開戰,導致朝廷了大筆進項?哼,等打完這仗,國庫要多銀子就有多……”

“不敢,不敢。”

張永嚇得連忙跪地磕頭,等朱厚照臉稍微好看了些,才又道,“陛下,還有一件事,沈大人上奏中提到艦隊開拔時間……九月初七出海,以平倭的名義南下,防止佛郎機人發覺,您看……”

“九月初七?好的啊,還有五個月……哈哈,朕完全有時間去江南,說不一定還可以親自領兵出海。”

朱厚照興地說道。

張永嚇得趕勸說:“陛下萬萬不可,這出海經年不得回,大明不可一日無主啊。”

朱厚照沒好氣地道:“朕不會在海上停留太久,只是想親眼看看朝廷無敵的水師。”

張永道:“陛下去的話,必定會驚西洋鬼子……那些西洋人知道陛下去了,便知不是尋常平倭那麼簡單,會提高沈大人帶兵征伐的難度。不如……陛下留在京城,靜候佳音?”

“嗯。”

朱厚照稍微有些不悅,看着一臉恬靜的沈亦兒,期待地問道,“皇后,你想不想跟朕一道南下?”

沈亦兒連頭都沒擡便一口回絕:“還沒折騰夠嗎?咱們到宣府差不多快一年了,乾清宮和泰殿恐怕都快被蜘蛛網給爬滿了,你就不怕有人鵲巢鳩佔?”

“誰敢讓朕的寢殿荒廢?”

朱厚照怒氣衝衝地問了一句,隨即若有所思,沈亦兒這是勸他回京,避免有人覬覦皇位,想了想道:“不去就不去吧,反正走一趟很遠,旅途勞頓,而且還不能親自帶兵上戰場,沒什麼意思。”

張永心裡一鬆,道:“陛下,出兵的日子就此定下?”

“嗯。”

朱厚照點頭,“就九月初七吧,朕允了。”

張永請示:“陛下,不知該由誰來領兵呢?這次洋遠征非同小可,可能經年不得回,這……”

朱厚照一時間又猶豫不決。

張永說話藏頭尾,朱厚照很清楚,張永想問的是帶兵之人到底是不是沈溪,若不讓沈溪去,其他人誰能勝任。

“這個……”

朱厚照遲疑再三,“沈尚書難道沒有什麼好推薦?若是他不去的話,朝中怎麼都該有合適的人選吧?”

張永支支吾吾道:“陛下您也清楚,其實真正適合領兵的只有沈尚書,別人連佛郎機國在哪兒搞不清楚,更別說去搶他們海外領地的銀礦了!”

朱厚照搖頭苦笑:“那就是說,朕就算不想派沈尚書,也只能用他?”

張永無奈地點了點頭。

其實張永是支持沈溪出征的,因爲只有沈溪這個勁敵走了,他作爲司禮監掌印才能高枕無憂。

朱厚照嘆了口氣:“這件事押後再議!朕不想這麼早定下來,讓兵部和都督府再行議定人選,或者讓沈尚書舉薦,實在不行的話讓唐寅去也行……不過唐寅沒有單獨領兵的經驗,對於大海的認知也沒沈尚書深刻,真難辦啊……”

……

……

朝廷遲遲沒有定下帶兵人選,不過備戰工作並未停歇。

沈溪坐鎮新城,大規模組織向呂宋島和南洋移民。

這些年天災不斷,加上土地兼併嚴重,雖然引紅薯、玉米等高產作,但深層次的矛盾並未得到徹底解決。自從在南洋布局後,沈溪控制的商會便一直有意識地向呂宋等地輸送難民,近來隨着出征之期日近,移民的速度也在加快。

五月初三,一批資從湖廣調運至新城,沈溪親自前去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