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一起共事

17.3% / 94/543

“你說的不無道理,可如今,高麗那邊是咱們最好的選擇了,爪哇以及倭國那邊本走不通。”陳松說道。“這樣吧,先過去趟趟路,先看看況再說。”

海上貿易已經斷了很長時間,盡管陳松了解歷史的大趨勢,可也不敢保證海船開出去就一定能賺錢。

不管干什麼事,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準備,免得遇見事束手無措。

楊昌一臉擔憂,道:“大人,那海上倭寇怎麼辦?”

陳松說道:“我先讓水師去一趟,倭寇的船只都是一些小船,在海面上不是水師的對手。

當然了,咱們的旗號以及軍服都要撤掉,免的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這是現在最好的辦法了,楊昌也沒有別的意見。

“至于貨的話,先不要采買,等陛下派遣的員到位之后再說吧。”

如今市舶司中只有陳松一個,就算將陳松累死,也不可能完所有的事

更何況,采買貨是一個耗費心神以及時間的事

……

第二天,陳松去了水師駐地,找俞敏說明自己的打算。

水師士兵在營地前面的空地上訓練著,雖然是水師,但力量訓練也不能落下。

這些士兵們赤著上,或舉著石鎖,或兩兩相抗。

陳松站在這些士兵的前面,一臉笑容的看著他們。

士兵們訓練時的號子聲直云霄,振聾發聵。

俞敏站在陳松的后,臉上滿是自信和自豪。

“俞將軍的這些士兵,真乃百戰銳也!”陳松夸贊道。

俞敏笑道:“大人過贊了,不敢當不敢當。”

陳松轉過子,看向俞敏的臉沉重了下來,“我有一件事給你,不知道你敢不敢去做。”

“大丈夫行走世間,哪里有敢不敢這一說,大人但說無妨。”俞敏氣勢恢宏,中氣十足,聲音鏗鏘有力。

“好!”陳松大贊一聲,接著道:“事是這樣的,我打算組建一支商隊前往高麗販賣貨

可商路早已經斷絕,再加上高麗況不明,所以想讓將軍去一趟高麗,探查一下況。

不知將軍可去否?”

“大人盡管放心,我一定會完大人的安排。”俞敏鄭重的回答。

正所謂富貴險中求,俞敏不是圣人,也想搏一搏高位。

可如今天下已經平定,自己又不是嫡系親信,如果沒有意外,百戶是他這輩子的頂峰。

可俞敏不想止步于此,他也想往上攀登。

如果沒有這樣的想法,那俞敏又怎麼可能會來到陳松這里?

海上倭寇橫行,俞敏還沒有將他們放在眼中。

在泉州衛多年,俞敏和倭寇數次過手,不敢說非常了解,卻也了解不

憑借著他的戰船,俞敏相信自己能完陳松的安排。

陳松說道:“有你這話,我就放心了。”

俞敏有些迫不及待,“大人,什麼時候出發?”

陳松語氣平緩,“不著急,過幾天等市舶司的員到位之后,我回京一趟,看看能不能給你們弄一些來。”

陳松想到了陶道,想到了自己之前給陶道的火銃圖紙。

道的本事自不必說,陳松相信這麼長時間了,肯定產出了不

到時候請示一下朱元璋,看能不能弄過來一些。

其實洪武年間的大明水師戰船上也安裝有一些火炮,只不過這些火炮都是一些盞口炮。

這種火炮比較原始,在陸地上殺傷力尚可,放在海上,戰船顛簸,命中率下降,威力也大打折扣。

盞口炮主要在近距離打擊,主要用于掩護士兵跳幫作戰。

陳松弄出來的火銃比不上火炮,可總比盞口炮要好。

更別說倭寇的船只都是一些小船,火銃比盞口炮要好用的多。

“也好,那就聽大人的安排。”俞敏回道。

在這里待了沒多長時間,陳松回到了市舶司衙門。

市舶司衙門主結構和這個時代的普通衙門差不多,但這僅僅浮于表面。里面的那些房間,大都是水泥磚瓦結構,尤其是市舶司衙門后院的倉庫,全都是用水泥磚瓦結構修建而

回到市舶司不久,吏部的文書送到了陳松這里。

坐在市舶司衙門的前廳,陳松翻看著手中的文書。

這是吏部的任命文書,是市舶司提舉以下各屬的任命。

“夏楊竟然了副提舉,從工部主事變市舶司副提舉,工部營繕清吏司主事是正六品,市舶司副提舉不過是從六品,況且京見人大三級,夏楊是得罪了誰,被貶斥了?”

夏楊給陳松的印象很好,這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員,辦事干練不拖拉,是一個能臣干吏。陳松想不明白,這樣的人怎麼會被貶斥到市舶司這里?

陳松搖搖頭,一臉不解,看來這是只能等見到夏楊之后才知道。

陳松接著往下看去,副提舉一共有兩人,除過夏楊之外,還有一個做楊己寬的員。

此人的履歷任命書上沒有細說,只說他是戶部下面的一個小況陳松不得而知。

除了這兩人之外,還有剩下的員,林林總總十幾個,將陳松制定出來的那些位全部覆蓋。

兩個商隊主事分別是曾謙和汪鶴,商稅主事劉大齊,賬房主事賀昌黎……

任命書對這些人進行了簡單的介紹。

陳松合上任命書,發漲的眼睛。

員馬上到位,出海之事迫在眉睫,要早點弄清楚高麗那邊的況。

這是目前最容易出績的了,也是難度最小的了。”

陳松放下手中的任命書,站了起來,走了出去。

市舶司衙門周邊民居很,零零散散就那麼幾個。

衙門外面的路面全部用水泥化,整齊

鄭大勝帶著十幾個衙役走了過來,看著站在衙門門口了的陳松,鄭大勝小跑著過來。

來到陳松面前,鄭大勝笑呵呵的道:“大人,這是下按照大人的吩咐,給衙門挑選出來的衙役,您看看怎麼樣?”

前一陣子,陳松讓鄭大勝在民間挑選一些手腳利索、干活伶俐的衙役,充實市舶司衙門。

這些衙役一字排開,整齊的站在鄭大勝后。

陳松走下臺階,看著這些衙役。

這些衙役黝黑,手上都是老繭,看上去都是些老實的莊稼漢。

明朝衙役可不是什麼好活計,屬于下九流的貨,后世子孫也不得科舉。

一般況下,如果家里沒有什麼大災大難,良善人家是不會去當衙役。

衙役分為三種:站班皂隸,補班快手和壯班民壯。

這三種里面,最屬站班皂隸地位最高,是給衙門撐場子的。

可是,衙役就是衙役,不屬于系,地位再高也是賤籍。

市舶司衙門不是地方衙門,沒有那麼多的講究,招募的衙役主要工作只是給市舶司衙門打打下手。

人手不夠的話,以后再招募,反正現在市舶司衙門中的活不多。

鄭大勝招募這些衙役可費了不功夫,這個年頭,很有人愿意來衙門做事。

“看上去還行,這樣吧,這幾天你帶著這些衙役,教教他們該如何做事。”陳松指著這些衙役,看向鄭大勝。

“好!”鄭大勝回道。

“大人,那衙門中的書吏怎麼辦?衙門吏員朝廷可不會配備,市舶司衙門不比尋常衙門,算賬、貨往來乃是常事,需要更多的賬房書吏。

松江府沒有那麼多能寫會算的人,想要在松江府招募到這些人,恐怕不容易啊。”

鄭大勝忽然想起了什麼,一臉擔憂的看向陳松。

“這些事你就不用擔心了,這些人陛下已經安排妥當了。”

整個衙門當中,除過衙役這些不重要的職位之外,凡是有用的,幾乎都被朱元璋安排妥當。

市舶司衙門是未來的錢袋子,朱元璋不可能不重視。

“下多慮了,那下就先走了?”

“先走吧!”

陳松揮揮手,示意鄭大勝可以離開。

鄭大勝離開之后,陳松帶著李三娃他們在四周轉了起來。

在這里待的時間不短,可陳松還沒有好好的到轉過,只是略的轉悠過幾次。

回來后,陳松寫了一封請求回京的奏折,讓人送往京城。

奏折的容很簡單,就是想回京一趟,市舶司的事已經走上正軌,等那些員到位之后,想回去一趟。

至于回去的目的,陳松沒有明說,不知道現在新式火到底是個什麼樣子,貿然開口確實不妥。

兩天后,市舶司的屬依次到達,最先到達的就是陳松的老人夏楊。

陳松站在市舶司衙門的大門前,看著緩緩停靠的馬車,出了笑容。

夏楊從馬車上跳下,一臉高興的來到陳松面前。

“大人,剛剛分別不久,如今又要共事,可喜可賀啊。”夏楊拱手抱拳,笑呵呵的道。

陳松回了一禮,笑道:“夏大人的能力有目共睹,能與夏大人一同共事,實乃在下的幸事。”

這話倒是不假,夏楊能力出眾,理解能力強,往往能舉一反三,而且富有責任心,有些事給夏楊,陳松放心。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