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四:
葉長安一直以來都是個隨遇而安的人,的生活裡沒有太多的掙扎和妥協,所以比之同齡的孩子,葉長安單純,不世故。
但缺點就是,沒有經歷。
大三的時候開始初涉寫手圈,過了一年已經憑著一本《夜長安》揚名立萬,在圈站穩了腳跟,一步步往上。
葉長安的家庭是小康之家,父母的關係和睦,但並算不上有多相,反而是那種相伴到老的細水長流型,更多的是親。
所以連帶著的格都有些矛盾。
寫言,所以相信,也憧憬。生在平常的小康之家,父母關係融洽,相親相,可惜那更多的是親。著萬千吹捧,工作往來上,無論是編輯或者相關職業的人,總是對抱著一小心和崇拜。可事實上,的友圈子很小。
以至於原本平和的格,這些年都磨了淡然,又帶上了敏,心思細如髮。
還不曾有人會對說出那麼激烈的話:“要麼不顧一切拋棄它,要麼不顧一切擁有它。”
葉長安連著卡文卡了兩天,寫出的稿子都被毫不留的刪掉,塞進了草稿箱裡,再對著文檔,手指如同僵了般,再也敲不出一個字來。
只用了一天的時間,上午做了決定,下午制定了旅遊路線,晚上通知家長和編輯,暫停一個月,去旅行。
敲開了這些年一直和保持良好關係的一個資深的沈默哲的,詳細地問了一次沈默哲電話裡說的那三個月,便沿著那點線索,把他之前去過的路線大略地畫了出來。
想了想,點下保存,導了手機裡。
制定的路線就是按照沈默哲的來,因爲並不,只有幾地點可循,一個月的時間已經足夠走遍。
做完這些,整理了行李,好好地休息了一晚,出發去了火車站。
第一站離a市很近,輾轉去了兩座城市,沿著那些青石板一一走過,終於明白爲什麼旅行能讓人放鬆下心。
因爲只有那個時候,人才捨得放下一切包袱,把自己當這個世界的旁觀者。
坐在橋頭看著碧波盪漾,看著往來伐木,小船,便覺得那水鄉的水從心頭拂過,溫了歲月。
沈默哲的微博裡有這麼一句話:走過了這座城市,才恍然明白爲什麼要擇城定居。這種安靜的只有自己,人和寵的溫地方,適合一切文藝和纏綿。
那條微博還被不誤解了他已經有了合適的往對象,那時候的葉長安也是這麼覺得的,可現在,好像有些明白他了。
沈默哲有一站就是在x市,前朝古都。這裡歷史悠遠,一踏就有種鐘鼎之聲悠揚遠去,遠岱山起伏,和天邊連一線,古都建築恢弘佇立,如一方神鎮守。
沿著古街一路吃了下去,滿足得雙眼微瞇,就在路口的椅子上坐下,暗歎自己以前實在是在浪費生命。
回了酒店,終於把多日來一直關機的電腦打開,用酒店的wifi登錄微博,報了一個平安。
長安等君來:好像突然能會“心不好就出去走走”這句話了,的確很解。
一分鐘後,沈默哲回覆並轉發:注意安全。
萬年不更一次微博的人,突然回覆轉發編劇毫不相關的一條微博……
可惜的是,葉長安發完微博之後就乾脆地下了,打開文檔開始寫遊記。
還有半個月的時候,去了西藏。
的高原反應有些厲害,進藏的時候只能被人宰上一刀,花了兩倍的金額買了一小瓶氧氣。
西藏是真的很,一眼看去,天很高,地很遠,一切的明亮又清朗,只一眼便心曠神怡。
提前定了青年旅社,因爲並不是旺季,所以房間又空餘,並不擁。所定的旅社是一家30左右年輕夫婦開的,對人熱友好。
葉長安第一天到西藏的時候因爲高原反應便只留在旅社裡休息,而這一天也沒有閒著,惡補西藏旅遊攻略。
因爲時間充足,哪裡都走了走,轉了轉。
以前只從圖片上,或者電視上看見過西藏的風,但真的臨其境,會深深迷上這種覺。
一切的一切都如同是畫裡出來的一般,不勝收。
這是葉長安從未踏足過的世界,邁出第一步的時候並不順利,甚至於在西藏的這一路都有些磕磕絆絆。但這並不妨礙對這個地方的喜歡,住了一個星期之後發現,有些不想走了,並且已經足夠適應環境。
去納木錯的時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