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灣大隊的人住到祠堂第四天,雨停了;第五天,洪水開始消退;第六天,家里位置高的人開始回家清掃。
孟家灣依著河邊,為了防洪著想,建房的時候,墻一米五左右的高度是拿石頭砌的。故而泡了水,也不會發生墻坍塌的事故。
這洪水,就是吳阿婆住的房子泡得最深,水進屋里大概有一米左右。洪水退去之后,家里全是淤泥。
金穗住的知青點況好些,水進去泡了四五十公分。
洪水退后,孟家灣大隊的人就在著手重建家園。隊員分四五個小組,幫各家各戶清瘀清洗,早點回家,早點恢復農業生產。
孟家灣那條河上的橋出水面的第二天,公社馮書記帶著縣里的一行干部來了。
金秀和金穗在整理院子里的菜園子。被水泡了幾天,還有一點辣椒和豆角可以摘,綠葉菜全裹著泥漿,沒辦法吃。
們打算腌泡菜。
這次洪水中,損失慘重的該屬于養的第三批桑蠶。洪水來的時候,它們剛好吐結繭。隨后幾天因為金穗不在,那些蠶蛹羽化,從蠶繭里鉆出來。
這樣的蠶繭算廢了。
金秀可惜地說:“喂了這麼久,真是可惜了。又賺了一筆錢。”
金穗安道:“沒事,本來也就是拿來做實驗的。有空咱們就自己研究一下,把蠶出來,看看能不能用到別,織個蠶布之類的。”
姐姐這麼樂觀,金秀也跟著開心起來:“我覺得是可以的。”
馮書記一行人直接去孟廣和家里,然后詳細了解這次災的況。
孟廣和已經沒大礙,只不過經過這一次突然病倒,人沒有以前那麼神。他說:“這次孟家灣災,自救組織得好,全大隊沒有人員傷亡。”
“沒有人員傷亡?你們是怎麼做到的?”有一個人問。
孟廣和說:“我們預判了洪災到來,提前做了準備。”
馮書記說:“我們孟大隊長在孟家灣生活了幾十年,對洪災有富的應對經驗。”
孟廣和不敢領這個功,連忙擺手:“不不不,這不是我的主意,是金穗的。”
“嗯?金穗有這麼厲害?”馮書記問道。
他們說話的時候,有一個人一邊聽一邊拿筆記。聽到金穗這個名字,他抬起頭來問:“金穗是誰?”
“哦,呀,是嫁到孟家灣來的,丈夫在部隊服役,是個軍嫂呢。”馮書記解釋。
“那這一次是怎麼組織大家抗洪的?”另外的人問。
孟廣和慢慢地說:“過完端午之后,連下了幾天雨,金穗就過來找我商量,說雨一直下,吉利河水也漲了,要預防洪水。當時我還有些大意,心想不至于這麼糟糕。
隨后去同村子里其他的幾戶人家講,要他們準備好資。發現水位漲了之后,就員全大隊的人轉移到祠堂安置,安排突擊隊和后勤保障人員。我們大隊有個吳阿婆,起初不肯來祠堂,還是金穗冒雨去找的。
住進祠堂第一個晚上,有個村民不小心弄倒了煤油燈,導致一個房間起火。金穗不顧個人安危,去房間里把吳阿婆背出來。后來我不行,所有的工作就全給一個人負責。糧食不夠了,把自己攢的黃豆拿出來給大伙兒吃。”
聽完孟廣和的敘述,做筆錄的那個人異常興地說:“這真是個好素材!”
馮書記向他解釋:“這是縣里報社的記者。”
孟廣和苦笑:“你們要寫的話,那就好好寫一寫金穗。年紀輕又有想法,值得好好宣傳。”
馮書記這才想起來孟廣和在這次救災的時候暈倒了,連忙問道:“你現在怎麼樣了?”
孟廣和咳了一聲,說道:“年紀大就是不太行了,我瞧著咱們孟家灣該換個生產隊長了。”
馮書記詫異:“你想換上金穗?”
孟廣和笑:“是不錯,可是你放眼去,咱們青山公社有幾個生產隊長?當生產隊長,困難重重。我怕干不了。”
馮書記說:“這個事嘛,我們再緩緩,我回頭找金穗聊聊。對了,回頭你把這次災作的面積統計一下,嚴重的話要免除你們大隊的公糧,還要撥賑災糧。”
肖晶晶聽著,朝孟思凡笑了笑說道:“這次我們孟家灣真要吃賑災糧了。”
孟廣和應下:“好的,這個工作我會盡快落實。”
“能收的糧食,也盡快組織人員收回來。”馮書記說。
從孟廣和家里出來,他們就去大隊里其他戶家庭訪問,了解到的況跟孟廣和說的差不多。到孟思亮家的時候,吳海蘭說起另一件事:“我們在祠堂拿木板做夾墻的時候,金穗讓把的床板鋸了。”
隨行的記者嘆:“真是太偉大了。”
“那我們去家里看看?”馮書記問記者。
記者點頭:“必須去,必須要去的。”
來到了知青點的院子,看見姐倆在整理院子,馮書記大聲喊道:“怎麼不人來幫忙?”
金穗停下,把手肘支在鋤頭把上,笑著問道:“馮書記,你怎麼來了?”
隨行而來的記者手里端著照相機,瞅準了時機,給拍下一張照片。
馮書記微笑:“孟家灣遭遇了這麼大的洪災,我災后才來,慚愧啊!”
金穗說:“這麼大的雨,怎麼過得來?我們青山公社有沒有比孟家灣更嚴重的地方?”
馮書記收起笑,嚴肅地說:“有一個大隊,突發山洪,沖走了三個人。”
金穗嘆息:“唉,這天災,沒辦法。馮書記,你們屋里坐吧,我去洗個手,我們屋里聊。秀兒,你去燒開水,我們泡點茶喝。”
金秀點頭:“好,我這就去。”
待和馮書記坐下了,他才對金穗介紹邊的人:“這次跟我們公社一起來的,還有報社的韓記者。”
金穗點頭與另外幾個人打招呼。
馮書記說:“來你這兒是報社記者想了解一點況,剛才我們已經去過大隊長家了。你不用擔心,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金穗笑著問道:“這是采訪呢?”
韓記者糾正:“不不,這是采訪,只是了解況。”
金穗大方地說:“你想了解什麼就問吧。”
韓記者說:“其實大致的況我們都知道了,我就是有一點不太明白。大隊的人說這次抗災,吃掉了你的一百多斤黃豆。據我所知現在新黃豆并沒有下來,你哪兒來的這麼多黃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