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老師好。”
“早上好。”
“寧老師早啊。”
“早。”
國科大校園的綠植在風中沙沙作響。
寧有打著傘走在去教室的路上,覺到風中傳來的陣陣涼意。
周圍都是急著趕著去上課的學生。
時間很趕,他們卻不忘跟打個招呼。
匆匆打完招呼他們又冒著雨跑去教室,漉漉的水泥地面上,是他們輕快的步伐聲,以及濺起的小水花。
風中約約傳來他們懊惱的談話聲:
“臥槽,寧老師今早有課怎麼沒有人提醒一下啊。”
“誰提醒你啊,你自己玩游戲玩的high,他們不得你不去好吧?!”
“神的課我們自己都搶不到位子,誰要多一個競爭者?!”
“趕趕,看下教室里還能不能進去。”
“……”
寧有失笑,不不慢的跟在他們后面往教室走。
明明也大不了他們幾歲,卻完全沒有辦法像他們那麼有活力。
……
國科大人文學院,公共多教室。
原本能容下百多人的教室,眼下裝了幾百人。
教室里除了臺下椅子上坐滿了人,還有教室的臺階上,兩旁空的地方,教室后方以及門外走廊里都或站,或坐滿了學生。
只是,這堂課他們聽課的樣子,和一般老師上課時有所區別。
有很多學生們在底下拿著手機在錄音,拍照。
“好,我們分析一下剛剛那個電影片段任人的心理,年男將同齡人作為的寄托對象,不再為俄狄浦斯結或厄勒克特拉結所苦。不過,也有人終無法擺,卻會在心理結的基礎上有所創造……”
頗有點無聊的心理專業課程,被臺上面容致絕倫的年輕老師,用一種更生的方式講出來,更加引人勝。
臺下的學生們雖然在拍照錄像,并不會不聽課。
他們是拍照和做筆記兩不誤。
這是自從寧學姐為他們的代課老師后,國科大人文學院學生們練出來的新技能。
……
很快,下課鈴聲響起。
寧有剛說下課,邊就圍了許多來問問題的學生們。
“寧老師,您剛剛講的是后期分析理論家提出來的概念……”
“寧老師,如日本導演北野武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心理特征?”
“寧老師,母結……”
這些學生們都到了寧老師邊,卻都很懂分寸的在靠近時,與保持了一定的距離。
眼前這些狀況,是寧有上課以來每次上課都會遇到的。
耐心的回答了學生們幾個問題后,就順利的在學生們歡送下出了多教室。
眉眼帶笑的走出教學樓,室外的雨已經停了。
國科大,是很多醉心學問的學生們最向往的學府,這些年為國家輸送了不英科研人才,校園里的學習氛圍濃厚。
寧有走在校園里,腦子里浮現這幾年在這所學校的經歷,畫面清晰,覺愉悅。
明的傘被拎在手上,教本被抱在懷里。
涼風徐徐,空氣中能聞到清新的泥土氣。
屬于春天獨有的氣息。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