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寵團寵的嫂子1

36.5% / 76/208

“姜氏和陳氏已死了好幾日, 為何朕臉上的瘡仍然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皇帝怒聲質問無為道長,咬牙切齒:“怨氣消, 鬼瘡愈。難道的怨氣還不能消,要朕也給償命, 還是鬼瘡之說本是無稽之談。”

無為道長面凝重地著皇帝,掐指測算。

皇帝不由自主地屏氣凝神, 直勾勾盯著心無旁騖的無為道長。

片刻后,無為道長停止掐算,打了個稽首,著皇帝, 目深邃:“陛下, 姜氏和陳氏真的死了嗎?”

在這樣若觀火的目下, 皇帝有一種被看穿的窘迫:“你何意?”

無為道長輕描淡寫:“貧道算出兩位廢妃尚在人世間。”

皇帝悚然一驚,瞳孔劇烈抖。

無為道長無奈一嘆:“陛下不信貧道之言, 貧道也莫能助。陛下恕罪,貧道告辭。”

“道長, 留步!”皇帝急忙出聲, 尷尬地手, 要不怎麼說當皇帝的臉皮都厚且沒良心, 皇帝把黑鍋甩給了太后, “太后不舍陳氏,哭鬧不休,一口咬定有幕后黑手,朕配合詐一詐。為人子,朕實在無法,只能順了太后的意。如今已經證明是太后杞人憂天, 想來太后不會再哭鬧。” 聲音里不知不覺多了幾分敬意,顯然無為道長這一手功唬住了皇帝,令皇帝更加高看三分。

無為道長不想起那一日,他將賢貴妃寧妃被賜死的消息帶給芙嬪,芙嬪卻問了一句,太后娘娘就真的忍心寧妃為鬼瘡這樣離奇的原因香消玉殞。

無為道長當時心里就咯噔一響。他知道皇帝對于鬼瘡一說一直將信將疑,在人為還是鬼為之間搖擺不定。既然有懷疑,皇帝會輕易死賢貴妃和寧妃?哪怕不是憐香惜玉,單單出于一個帝王的謹慎,也會想一探究竟,到底是鬼為還是人為。那麼假死就是最好的試探手法,假死之后,鬼瘡愈,顯然是人為。

無為道長當場打了一個激靈,進宮之后仔細觀察皇帝,他和皇帝相十年,無時無刻不在琢磨圣心,從皇帝的細微表中確定,賢貴妃和寧妃大概率沒死。無為暗暗呼出一口氣,好險好險,要不是芙嬪提醒一句,他今天就要里翻船。鬼瘡一說出于他口,為了自保,必須是鬼瘡只能是鬼瘡。

“可憐天下父母心,太后也是關心陛下。”無為道長給皇帝遞了梯子。

皇帝順勢爬下墻頭:“是啊。”又忍不住問,“姜氏陳氏伏法,朕臉上鬼瘡就能不藥而愈?”

無為道長平靜道:“怨氣消,鬼瘡愈。”

之前還半信半疑的皇帝,這一回終于信了。他這一信,賢貴妃和寧妃就徹底沒了生路。死里逃生的寧妃難以接再死一次,“太后,我要見太后,姑母救我!十公主,我是十公主的娘,十公主不能沒有我,皇上,皇上!”

鑒于寧妃的不配合,兩個小太監拿著白綾走向寧妃,顯然要親自送上路。

寧妃目眥盡裂,聲俱厲:“你們敢,我是太后侄,皇帝表妹。”

“娘娘,何必呢。”領頭的鄧公公嘆了一聲,“奴婢們也是奉旨辦事,得罪了。”

一尺白綾纏住寧妃纖細的脖頸,滴滴眼淚從寧妃眼角落,震驚、憤怒、恐懼……最后都化作濃重的悲哀。以為能笑傲后宮,不曾想竟然也了后宮一縷冤魂,報應麼?

這一次,無為道長親眼見到了賢貴妃和寧妃的尸,他以要為兩位廢妃超度化解紫蘇怨氣為由,輕易說服了把他當救命稻草的皇帝。

皇帝追問做完超度法事的無為道長:“道長,朕的臉是不是馬上就能好。”臉上又痛又,每一刻對他而言都是煎熬,這會兒皇帝十分后悔自己故弄玄虛多了兩天罪過。

“怨氣消,鬼瘡愈。”無為道長打了一個稽首,“貧道回到觀中,立刻開壇做法超度紫蘇。”

“好好好。”皇帝連連點頭。

無為道長回到青蓮觀,命人準備道場,同時去請姜歸。這鬼瘡的解決之道還得看芙嬪娘娘,事到如今,他有七分把握,鬼瘡出自芙嬪之手。賢貴妃死,芙嬪怨氣消,皇帝鬼瘡愈。

用一個背主的宮,步步為營,步步殺機,拉下了后宮最有權勢地位的兩位妃子,這位娘娘端地好手段。無為道長興起來,既然決定合作,當然是芙嬪越有手段越好,難道找一個廢拖后嗎?這些年不是沒有后宮嬪妃試圖拉攏他,可他覺得沒一個有明顯的勝算,所以并沒有下注。如今卻可以下注了,芙嬪,他芙嬪能笑到最后。

待姜歸進門坐下后,無為道長道:“果如娘娘所料,太后不舍寧妃,遂讓寧妃假死,想詐一詐是否是人在背后興風作浪,如今陛下終于相信的確是怨氣作祟,下令置了兩位廢妃,貧道當場超度了們,想來再為紫蘇做一場法事,就能化解的怨氣,陛下不日就能痊愈。娘娘說,是不是?”

姜歸微微一彎角,知道這老道已經猜到是的手腳,在鬼瘡這樁事上,他們坐在一條船上,無為不可能拆穿,不然就是自毀招牌。無為是個聰明人,知道怎麼做對自己更有利,喜歡和這樣的聰明人合作。

“怨氣消,鬼瘡愈。”姜歸拿出一個青蓮觀發放給信徒的平安符,“這是我在天尊像前供奉了七天七夜的平安符,請道長代為轉送給陛下。”

無為道長雙手接過:“娘娘一片心意,貧道定當傳達。”

回去后,無為道長小心翼翼拆開那個平安符檢查,他素日里為皇帝煉丹,在藥理上頗有研究,卻研究不出這個平安符有何異常。難道真的只是一個普通的平安符。不,無為道長緩緩搖頭,這個平安符肯定不簡單,是他能力不足,所以無法發現其中訣竅。

無為道長有些挫敗又有些放心,放心能把這個平安符呈給皇帝。興師眾辦完道場,無為道長進宮呈上《天心經》。

“這是貧道前些日子心有所寫的經書,陛下可放置于寢宮之,有利于消除怨氣。”無為道長臉不紅心不跳。

一聽能消除怨氣,皇帝奉為珍寶,從宮人手里小心翼翼接過,看了兩眼半懂不懂,但是一點都不妨礙皇帝把無為道長夸的天上有地下無,都能比肩老子了。

“朕要命人刊印冊,讓世人都能拜讀道長的經書。”

無為道長一臉的淡然,不以喜的高人模樣,實則心里不要太爽,揚名立萬流芳百世就在眼前。就沖這一點,芙嬪就值得合作。

“陛下,這是芙嬪娘娘為您供奉在天尊神像前的平安符,娘娘自從觀以來,無一刻不在為陛下祈福,誠意天。”

皇帝這才想起青蓮觀里還住著個替他祈福的人,自以為解在即的皇帝心好,便道芙嬪是個有心的。腦袋一熱,就想接出來。

無為道長哪能讓皇帝風,他琢磨著芙嬪暫時沒有回宮的意愿,他也想再多觀察觀察芙嬪探探底,便道:“當日娘娘發下宏愿,陛下一日不痊愈,一日不出觀,眼下陛下尚未痊愈,娘娘若是出來,怕是不妥。”

皇帝一驚,生怕怒天尊,忙道:“道長說的是,待朕痊愈,朕親自去接芙嬪。”他又追問,“朕何時能痊愈?”

“怨氣已消,請陛下靜候佳音。”

佳音當天晚上就來了,這一晚,那令人難耐的奇然無存。皇帝睡了出事以來最安穩的一覺,一覺睡到大天亮,醒來的皇帝都不敢置信自己半夜居然沒有醒。

“鏡子拿來。”

皇帝拿著鏡子端詳自己,鬼瘡尚在,可潰爛況竟然好了不眼可見地在好轉。

“朕是不是好了許多?”

宮人一臉欣喜地說是。

“怨氣消,鬼瘡愈。”皇帝喃喃了幾遍,疑心病又犯了,招來一串太醫。

太醫們還是說不出什麼有用的,眼見著皇帝臉沉,太醫令著頭皮問皇帝昨天有沒有接或者食用不一樣的東西。

皇帝就把無為道長的《天心經》拿了出來,心里一,又加上了護符。

太醫令帶著幾個太醫里里外外仔仔細細一番檢查,沒檢查出任何不妥的地方,心里大松一口氣。他是不得檢查不出東西,要是有東西不就證明皇帝這鬼瘡是人為,既然是人為,他們太醫院卻束手無策,可不是太醫無能。所以啊,還是鬼瘡吧,這樣,他們太醫院就能把自己撇得干干凈凈。

得到沒異樣的結果,皇帝不喜反憂,心里沉甸甸的,其實他更希是人,他是皇帝,又有何懼。可要是鬼,皇帝緩緩吐出一口濁氣,背后一陣一陣的發寒。

背后發寒的何止是皇帝,還有姜劉氏,前腳傳出姜海棠被貶為庶人的噩耗,姜劉氏就病倒了,及至死訊傳出,姜劉氏已經是臥病不起。

姜劉氏恨啊,恨死了也不消停的紫蘇,恨皇后明明是罪魁禍首卻安然無恙,恨皇帝無無義,更恨庶姜芙蕖。

柿子撿,姜劉氏最恨庶。當年就不該送進宮,本以為是長的助力,萬萬想不到了催命符。海棠怎麼那麼傻,何必要摻和進去,縱然讓姜芙蕖懷孕了又如何,又不一定能生下來,就是生下來也未必是皇子。

姜劉氏悔斷肝腸,不責怪自己,若非總是對長念叨姜芙蕖不安份,長未必會起那心思,也就不至于被抓到把柄,一步錯步步錯,竟然因為一個卑賤宮丟了命。一想起來,姜劉氏就淚如雨下,哭得不能自己。

前來探病的姜玉蘭看在眼里疼在心頭:“姜芙蕖就是個禍害,當時我就說過,隨便找個人把嫁出去,打發的遠遠的,眼不見心不煩。你們倒好,居然把送到宮里頭去了,現在好了,大姐就因為送了命。”

說的姜劉氏五俱焚,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娘,您別哭了,”姜玉蘭被姜劉氏哭的心煩意,“你現在就是哭瞎了眼睛又有何用,我大姐又不可能死而復生,眼下的當務之急是五皇子怎麼辦?大姐走了,五皇子才八歲,萬一被人害了去,可怎麼好?”

要說姜玉蘭是出于姐妹之,還真不是,姐妹倆相差十歲,姜海棠早早就進了宮,兩人有限。姜玉蘭關心五皇子更多的出于自己的利益,有一個貴妃姐姐皇子外甥,尤其是太子未定,這個外甥有一定幾率問鼎太子寶座,誰不因此讓三分,就是寧遠侯府也不例外。可現在,貴妃姐姐死了,皇子外甥絕對不能再出事,一個皇子外甥,就是的底氣,不比尚書爹帶來的底氣差。

“難道我不知道,”姜劉氏更加傷心,“可你姐姐一沒,那些太監的臉全變了,我想打聽個消息都難。”

“不還有姜芙蕖嗎?”姜玉蘭憤憤不平:“好歹是個嬪,總比我們有辦法。您送進宮不就是讓幫助我大姐,現在我大姐沒了,就該照顧五皇子。”

恨你大姐都來不及。”

姜玉蘭柳眉倒豎:“敢!鴻哥兒在咱們手里,娘你難道還制不住。何況有什麼好恨的,大姐已經死了,還白撿一個兒子,這后宮多嬪妃想兒子而不得。”

“你爹把鴻哥兒看得。”姜劉氏傷心絕,“我算是看明白了你爹,你爹是看著你大姐沒了,就想結姜芙蕖。”

姜玉蘭冷笑:“姜芙蕖不能生了,有什麼用,五皇子才是咱們家的指,我爹當真糊涂。要不是我大姐,憑他的本事到死也做不到尚書之位。”

“玉蘭!”姜劉氏大驚失捂住姜玉蘭的,“你這死丫頭,說的什麼混賬話。”

姜玉蘭說完也有些害怕,幸好屋子里就娘兒倆,拉開姜劉氏的手,嘀咕了一句,“實話,我爹還不是靠我姐的枕頭風起來的。”

姜劉氏氣得打手臂。

姜玉蘭躲開:“干嘛嗎,我在外頭又不會說。”

“私下也不能說,說慣了一禿嚕,有你的苦頭吃。”姜劉氏疾言厲,后悔自己對太過縱容,養得他們不知天高地厚。

“不說不說,我以后再也不說了,行了吧。”

姜劉氏瞪了瞪姜玉蘭。

“好了一直說我干嘛,我們現在要說的是五皇子。為了五皇子的安全,姜芙蕖得趕回宮,待在青蓮觀倒是搏了個好名聲,卻把五皇子一個人置于險地了。”姜玉蘭轉回正題。

姜劉氏心口撲通撲通狂跳,一想外孫兒孤一人待在那吃人的地方,心都要碎了:“你說的是,五皇子境危險,姜芙蕖必須回宮。”

姜劉氏強撐著病去找姜德海,姜德海也在擔心皇子外孫的安危,不得姜芙蕖回宮照顧外孫保住姜家的希,至于姜芙蕖會不會違,有鴻哥兒在,無須擔心。想來以芙蕖的聰慧應該知道鴻哥兒的命就系在五皇子上,五皇子若有個好歹,鴻哥兒也難獨活。

“鴻哥兒快放旬假了,讓他去看看他姐姐。”

姜德海派了心腹管家的妻子謝媽媽帶著一堆東西隨著鴻哥兒去青蓮觀。快到的時候,謝媽媽發現姜玉蘭跟了上來。

謝媽媽:“……”

姜玉蘭理了理袖子:“我好久沒見七姐了,想跟敘敘舊。”

謝媽媽能信就是有鬼了,闔府誰不知道打小八小姐姜玉蘭不喜七小姐姜芙蕖,有事沒事都要兌兩下。以前就算了,畢竟是嫡,七小姐只是庶,哪家庶的窩囊氣。如今卻是今時不同往日了,七小姐已經是嬪妃,一宮之主,府上還得好聲好氣央求照顧五皇子。

“我的姑誒,您就別為難老婆子了,老爺要是知道了,定饒不了老奴。”謝媽媽婉轉搬出姜德海。

姜玉蘭卻不吃這一套,見完人就回寧遠侯府,爹就是想罵人都找不到

“那是你的事,關我什麼事,”姜玉蘭沒好氣,“你不走就讓開,別擋我的道。”

謝媽媽氣苦卻不敢發作,眼見著姜玉蘭真的走了,只能趕吩咐人回去稟報老爺夫人。然后急急忙忙追上去,免得這位被寵壞了的大小姐得罪人,壞了大事。

“我是芙嬪的嫡妹,我要見芙嬪。”

看門的小道姑請們稍等片刻,去通稟,不一會兒回來說芙嬪有請。

姜玉蘭一馬當先走,就見姜歸端坐在上首,一道袍不施黛,真真應照了那一句清水出芙蓉渾然去雕飾,心里就像是有二十五只耗子撓,難得厲害。從小到大,只要和姜芙蕖一起出現,哪怕是嫡,外人的目都會第一時間落在姜芙蕖上。

“奴婢給芙嬪娘娘請安。”謝媽媽趕行禮。

鴻哥兒忍著激行禮,唯獨姜玉蘭立在那沒有反應,以往進宮也是從不給姜芙蕖見禮的,讓給姜芙蕖屈膝做不到,每次姜芙蕖都會說一家子姐妹不必見外。理智上姜玉蘭知道,今時不同往日,大姐已經沒了。可上姜玉蘭這膝蓋就是彎不下去,覺得自己這一彎就是在向姜芙蕖低頭。

一群人都屈膝行禮,唯一站得筆直筆直的姜玉蘭頓時分外惹眼。

姜歸直直著姜玉蘭。

姜玉蘭也著姜歸,像是在賭氣。

姜歸勾了下角,欺負了姜芙蕖十五年早已經習以為常,哪怕姜芙蕖已經為宮妃,在姜家這位金貴的嫡眼里,還是那個卑微的庶

“鴻哥兒,過來。”姜歸向漂亮到雌雄莫辨的小年招了招手,姜芙蕖姐弟倆都是一等一的好相貌。

沒被起的謝媽媽悄悄扯了扯姜玉蘭的服,姜玉蘭梗著一口氣,用力擼開謝媽媽的手。

謝媽媽無奈,向姜歸投去央求的目,希能和以前那樣退一步。

姜歸當然不會退,就算是姜芙蕖本人在也不會退讓這一步,那麼努力地往上爬除了為了報仇,就是不想再卑微地活著。

氣氛一時變得很尷尬。

謝媽媽等人已經搖搖墜,謝媽媽心一橫,噗通跪倒在地,后其他人也跟著跪下:“娘娘恕罪。”

姜歸拍了拍不安的鴻哥兒,淡淡道:“與你們無關。”

有關的姜玉蘭后悔自己腦子一熱跑來青蓮觀,當時也不知道怎麼想,居然來自取其辱。

“你們走吧,姜家眼中既然沒我這個人,姜家的禮我也不敢收。”

“娘娘。”謝媽媽哭無淚,深恨姜玉蘭不醒事,還當賢貴妃在的時候,“娘娘恕罪,八小姐是傷心太過……”

“走就走!”姜玉蘭打斷謝媽媽的話,本來就不應該來看姜芙蕖小人得志,“鴻哥兒還不快走,芙嬪娘娘都趕人了,你賴在這干嘛。”

“八小姐!”謝媽媽恨不得封上姜玉蘭這張破,當真是被夫人寵壞了,不知天高地厚,分不清輕重緩急。

“鴻哥兒不走,我一年沒見鴻哥兒,留他住上幾日,父親那里我會派人去說。”人既然來了,姜歸怎麼可能再讓鴻哥兒走。當年鴻哥兒就死的冤枉,姜志杰并非故意要推鴻哥兒,就是欺負慣了脾氣上來便不管不顧,就像姜玉蘭對姜芙蕖,想打就打想罵就罵,為嫡出的優越,讓他們將庶出的視為奴仆。只要姜志杰這個心態不改,這樣的意外就防不勝防。加上姜玉蘭這個炮仗,在這兒了氣,說不得就去欺負鴻哥兒找平衡。

謝媽媽大急:“這萬萬使不得,娘娘,老奴沒法和老爺代。”

“我說了,父親那里我會派人去說,怎麼,我想留自己的弟弟住幾天的權力都沒有。”姜歸沉了臉。

“那等你和父親說了,父親同意了再說。”姜玉蘭譏諷,“你這樣子先斬后奏算什麼!”

姜歸放開鴻哥兒,站了起來,走向姜玉蘭。

姜玉蘭,不肯出半分怯意。

姜歸微微一笑,毫無預兆地抬手。

“啪”的一聲,震耳聾,整個屋子里的人都驚呆了,包括被打偏了臉的姜玉蘭自己。

“你敢打我!”姜玉蘭然大怒,五瞬間扭曲,手就想打回去,只還沒落下,姜歸反手又是一掌,打的姜玉蘭一個踉蹌。

“為什麼不敢,你對本宮不敬,這兩掌都是輕的。”姜歸面帶微笑,目卻冷如冰。

“姜芙蕖!”姜玉蘭暴跳如雷,跳起來想反擊卻被謝媽媽等人牢牢抱住,張想罵,又被謝媽媽眼疾手快地堵住了,只能憤恨地瞪著兩只眼,恨不得用目燒死姜歸。

姜歸微微一笑:“不服氣是不是,憋著,誰讓本宮是嬪呢,這還得謝謝你們給了本宮這個造化。”

姜玉蘭死,劇烈掙扎。

“娘娘恕罪,八小姐不適,奴婢先帶退下。”謝媽媽一疊聲告罪,強拉著暴怒的姜玉蘭離開。

鴻哥兒惶惶不安:“姐姐?”

“別怕。”姜歸小帥哥的臉。

鴻哥兒仰頭著從容不迫的姜歸,不知道怎麼回事,真的就不怕了,哪怕姐姐剛剛狠狠地打了脾氣最壞的八姐。

過了好一會兒,狼狽的謝媽媽進來,著頭皮為姜玉蘭解釋了一通,姜歸不置可否。

謝媽媽也不敢再說,怕適得其反,轉而送上禮,“都是老爺親自挑選的,怕娘娘在觀里住不慣,畢竟這不是皇宮。”

“父親的心意,我明白,你回去告訴父親,時機,我自會設法回宮。”

要說的話被堵上了,謝媽媽噎的難,只剛經歷了姜玉蘭被打臉,謝媽媽知道這位七小姐真的變了,人家現在是娘娘,不是當初的小可憐庶,故而也不敢咄咄人:“老爺還說了,娘娘若有什麼盡管派人說一聲,府里定當全力配合。”

姜歸點點頭:“眼下沒什麼需要勞煩父親的,就只有鴻哥兒,自我宮我們姐弟就未見過面,遂我想留他住上幾日。”

謝媽媽琢磨著想帶走也不可能了,除非撕破臉,遂道:“老奴會把話帶到。”

謝媽媽回到家里,先如此這般一說。

蝕把米,姜德海氣了個半死,大罵姜玉蘭愚蠢,還以為老七是當年那個可以被肆意欺辱的庶。姜德海沉了一會兒道,“三天后去接人,就說鴻哥兒還要上學。”姐弟深是好事,越深越好。

姜歸正準備把姜德海的好事變壞事,鴻哥兒既然離開了姜府,那就休想再回去,要把人藏起來,從此便無后顧之憂。至于姜德海來討人,說不見了,姜德海又能耐如何。縱然是皇帝過問,也有法子應對。

“娘娘,宮里來人了。”慧心進來稟報。

姜歸道:“請進來。”

進來的是個紅齒白的小太監,約莫十六七歲,一張臉的能掐出水來,一雙眼漆黑如墨。

看到那雙眼,姜歸忽然一愣,不自細看。

小太監也在看姜歸,面沉得能滴下水來。

姜歸抿,如這樣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無論多好笑,都不會輕易笑,除非實在忍不住:“噗~”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