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第 80 章

76.7% / 79/103

乾坤一片暗, 云間蒼穹布滿霾,明黃繡著十二龍戲珠殷紅底紋象征帝王的旗幟落往云間,京師鐵騎迅速圍攻而至。

廣陵王多年苦心經營, 每年上供都找尋借口推拒回朝, 為的便是如今這日。

他甫一出世父皇便賜給他最富饒的廣陵,只可惜父皇去的早, 否則他為何才僅僅只是一個郡王爵?堂堂皇子僅封了個郡王。

數年謀算,一朝高舉反旗, 天子就這般火速親率鐵騎群擁而至。

三日苦戰,勝敗毫無懸念。

廣陵王戰敗后如此近距離的見到令他部下聞風喪膽,僅僅三日就丟盔棄甲的京師鐵騎。

趙玄頭戴帝王金冠,著玄鎧, 佩天子劍, 姿拔立于戰馬之上,神冷漠,眸之中泛著殺意。

廣陵郡王逆著,微微瞇著雙眸,見到了萬軍之中如同一堵高山,不可攀越過去的高山的圣上,大齊萬民的天子, 他的皇兄。

整整七年未見, 圣上姿容未改, 氣質卻更顯清冷沉穩。

云間的天仍是那般冷, 比起臨安也不遑多讓。

大雪紛紛揚揚,掩蓋住了廣陵郡王的所有視線。

他的信念在見到陛下的那一刻轟然倒塌。

那是自小的恐懼與絕, 是在他口多年的巨石, 他再沒力氣站起來。

他躲過了十多年前那場腥風雨, 本就該安安分分在這封地了卻殘生,這本也是皇兄給他的一次機會。

可他失去了。

他再次見到了一場比當年更人聞風喪膽,濺三尺的地獄場景,他引以為傲的部下竟然如此的不堪一擊。

他的好皇兄居高臨下,以睥睨天下之姿,眉宇平靜地問他:“當年已放你一條生路,為何要不自量力?”

是......為何不自量力?

起兵造反僅僅三十二日,恐怕他造反的消息還未傳回京城,陛下就已經親率京師平叛而來。

不然如何解釋來的這般快?

僅僅三十二日,這恐怕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平叛速度......

前來捉拿他的將領之一還是他的妻兄,他活的就是一個笑話。

“陛下能否賜臣弟全尸?”廣陵郡王面上并無惆悵之,似乎早已做好了赴死的準備,不畏懼死亡,卻也想保留最后一面。

趙玄并不跟他說話,見他已束手就擒,丟了韁繩往外走提步走去,只落下一句:“依法置。”

依法置......那便是剮刑......

饒是廣陵郡王早有準備,面仍是更蒼白了幾分。

其妻兄秦海見狀上前幾步,面帶厭惡之,卻還記得吩咐人拿來筆墨,催促廣陵郡王:“快些寫下放妻書,回頭我妹妹重新嫁人......”

廣陵王順從的接過,無悲無喜,跪在滿是塵土的地上寫起放妻書來,他一門心思都放在權勢之上,并無兒長。

與王妃同床共枕幾年,仍是陌生人一般和平相,對待這個沉默寡言的王妃,廣陵郡王對的記憶似乎還停留在許久以前剛與他婚時。

他才寫完放妻書,便見妻兄后親衛追隨他耳語。

秦海聽完,紅了眼眶,上前接過他的放妻書嫌惡的丟往了地上。

“晚了晚了,我妹妹昨日就已投江自盡!都是你這個賊人害的!”

他們家世代忠良,婉婉雖是子之,品行也不差他們分毫。

廣陵王造反瞞著王妃,報信之人說王妃昨日得知夫君造反,當夜便投香江自盡。

廣陵郡王怔了許久。

云間仍是滴水冰,滿地白雪覆蓋。那個印象中順謙和、沉默寡言,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王妃,竟有這般骨氣。

呵,如今看來,最窩囊懦弱的人竟是自己......

*

這年初春許多事似是一齊而來。

車渠反叛,再往后陛下離京,政事便由幾位閣老政大臣勞。

即將到來的春闈倒是沒有因此擱置,眾位朝臣忙的頭疼。

數之不盡的仕子經過重重考驗趕赴上京,京城沿途熱鬧紛紛,就沒有平息過一日。

白日里梁王世子攜著世子妃往太后宮里請安,被太后問道世子妃的孕事。

說起那魯王世子妃才的門,隔月就傳出了好消息,要是個男嗣,便是小一輩第一人。份上占了一個長字,日后也比同輩尊貴上不

林良訓聽了面如死灰,訥訥不敢回話。太后眼老辣之人自然有所察覺,正待細問,梁王世子倒是接過了話茬,替林良訓解圍。

太后只以為梁王世子替林良訓說話,擰眉斥責起來:“一個兩個,都出了種不婚這麼多年不見有孕,梁王妃也不管管?果真是繼母,半點不知道心。到是要麻煩起哀家來管,林氏你也該停那些妾室的避子湯藥了。”

太后往年并不急,覺得說那些過繼之事為時尚早,真過繼怎麼也是自己的親孫子。

可今時不同往日,陛下跟母子關系冷淡,偏偏那魯王唐王,還有那幾個早早遠離京城的藩王,平日里默不作聲瞧著對皇位沒有半點意思,結果不聲不響孩子生個不停。

還各個都藏得嚴實,消息傳來宮里才知曉。

若是皇帝真有過繼這個想法,梁王世子本就虧在年歲上,也該拼個后嗣多一分權重。

林良訓神,卻不敢答話。

世子笑容微頓,隨意寒暄了幾句二人便出了宮。

路上世子妃喚停了馬車,轎子往金銀樓下停靠,夫妻二人極好,一同進金銀樓去買首飾。

林良訓素來好這等綾羅綢緞,珠寶玉石,一逛逛了許久。

梁王世子卻轉去了隔間,便見一約莫三十來歲的中年人,面部僵,留著山羊胡,背對他而立。

梁王世子袍竟然直接拜了下去。

“先生終于肯來一見!”

那位先生一,仿佛被天潢貴胄下跪是一件在正常不過的事。

也正是這幅鎮靜模樣,梁王世子對他更信服了幾分。

他屢次被眼前之人相助,拔除掉了許多側的眼線,更掃清了自己曾經犯下的罪名,暗地里也得了一些京中的人脈。

圣人前些年清修,不犯殺戮,更仁慈起來。對皇親多次法外開恩,便是武臺案都輕拿輕放。

許多人都忍不住心思了起來,梁王府跟著犯下不惡事,他自然不能避免,怎知忽的圣人又開始大肆肅清朝綱起來。

將輕拿輕放的武臺案又下令徹查,不知牽連進去了多人,而只有他在三司多次巡查,仍清白自保,便是眼前之人屢次對他通風報信。

說是對他有再造之恩的恩公也不為過。

如今恩公親自來見他,所謂何事?

“你又犯下死罪了。”

恩公聲音沙啞,見他直接劈頭蓋臉的來了這麼一句。

“先生......”梁王世子聽他這麼一說,瞬間后背升起一層冷汗。

“世子可知陛下往云間去了?”

“......”梁王世子自然知到了一些,卻不能說出來,不然便是坐實了自己也不干凈。

“廣陵王通敵,派人往車渠私議,允諾他日得皇位,將割十三座城池給車渠,且與車渠永葆兄弟國,還在云間私自鑄造鐵,屯兵買馬起兵造反,陛下得了消息親自前往平叛,這會兒早應該已經塵埃落定,世子覺得陛下會如何置廣陵王?”

他還知,這位廣陵王不過是名聲大,早早被皇帝派人監視著,能做什麼事?

甫一暴,天子率兵親自去平叛,據傳沒幾日便活捉了他,命人活剮了他,三千七百余刀,活活剮了三日,最后一刀才他死。

梁王世子強作鎮定,全早如墜冰窖,卻仍迫使自己鎮定下來,半信半疑問他:“先生從何得來的消息?云間離臨安快馬加鞭也需十日,哪怕是飛鴿傳書也不見有這般快......”

先生笑而不語。

倒是梁王世子先沉不住氣,因為他知曉,此人似乎有未卜先知的神力,三番兩次搭救自己,不然他們梁王府只怕死的比廣陵王更早。

他如何能不信他?

“世子猜,陛下知不知曉你與梁王父子狼狽為的事?”

梁王世子聽到用狼狽為這個詞形容他父子二人,眼中閃過一寒意,心中生了激憤被他強了下來。

旁人都以為他與他父親截然不同,他青出于藍,只他自己清楚,梁王雄才偉略,如何輸自己這個兒子?

沉溺酒也只是半真半假罷了。

他冷靜下來,知曉先生說這話定然是清楚自己府邸之事,當即俯再拜。

“先生救我,他日我若為高主,對先生必定無有不應,可效仿前朝永樂帝,與先生共分天下!”

話還未曾說完,那先生淡笑一聲,嗤笑他倒是談不上,但總有幾分忽略不得的輕視。

“如何救你?世子能一呼萬應?陛下極二十載,制下暗衛無孔不,更有十二衛百萬兵馬擁護左右。而反觀你,陛下早已離京,你來見我都得拿世子妃做借口,前來......”

此話如同一桶冰水自他頭上整桶澆落,鄙視、屈辱、自賤,多種緒充斥了他的五臟。

梁王世子幽幽笑了起來。

“先生說的好聽,你如何能知曉我的屈辱與不甘?都說陛下仁慈,可誰又知曉那不過是老翁釣魚,多撒些魚餌不如山,好我們群擁而至罷了。我們這些天潢貴胄,看似高高在上,其實不過是他拿來逗趣的魚兒,我們活著全了他的名聲,卻又不放心我們活在水域,派人監視......這便是天子!”

他哪怕知曉圣上并非表面那般心,更深知他的擒故縱,可不也耐不住被魚餌住,心甘愿的上了魚鉤。

若將天下為餌,誰又能得住

笑著笑著,梁王世子看著面前的先生,眼里飄過悠渺的影,更閃過一冰冷的殺意,他出手,輕輕上冰涼的桌面,好著桌面上的溫度減緩他的燥意。

“我與先生推心置腹,更是無有半點瞞,指先生指一條明路,先生乃不世奇才,料事如神,必定有法子救我于危難之中。”

那先生眼中古井無波:“我若不幫你,只怕今日也走不出這個門。”

梁王世子不答話,便是默認了。

事到如今,他像是一只冰冷無恥的孤魂野鬼,總一人游在這世間,明明活得艱辛,卻仍茍延殘,所圖甚大。

所圖甚大,究竟是他自己在為自己的委曲求全貪生怕死找尋借口,還是旁的,他自己都分不清了。

不知何時,他想起了阿蘿那句話,回頭吧,世子。

回頭?

真是單純的姑娘,開弓尚且沒有回頭箭,他已經這般了,如何還能回了頭?

他有什麼可回頭的?

他的人生,早已一敗涂地,他活在骯臟的淤泥之中,與骯臟的人為伴,他從不見救贖。

可悲的是,他早失去了常人該有的喜怒哀樂。

先生被人威脅,卻并不生氣,反而真為梁王世子細細思量起來:“您可是再無退路,唯有一搏。眼下陛下遠在云間,來往返總需時日,車渠那邊不日抵達的噩耗更會拖延住陛下腳步,陛下想必更分。世子,這般看來天道都在相助與你。”

“如何來得及,能拖延幾日?你以為那般容易起勢?京中全是皇叔的人,我起事談何容易?換來的只有死路一條。”

梁王世子并非愚笨之人,他自知自己斤兩,若是前些時日還有些想法,自廣陵郡王一事后,他更是清楚自己與陛下之間的差距。

他想要推翻之人,是當年那位群狼環伺之下登基,尚且能斬殺外戚權臣,在世家錮之下收復皇權的年天子。

如今......真龍更是早已極二十載。

可......橫豎都是死路一條,何不放手一搏?

昏暗中梁王世子腔起伏不定,對于謀反這個詞,泛起深深的恐懼。

既然敢抱著那等想法,必定是不怕死的,他夢魘之中,那些遭活剮,遭腰斬的罪犯的慘聲不絕于耳。

彼時他才六歲,便沒了母親。

梁王把他抱到刑場上非得去他看那些被他皇叔斬的人。

那里面有他的舅公,有他的表兄,還有他的親舅舅。

梁王在他耳邊聲音若飄絮一般,悠悠散散飄忽不定:“仔細瞪大眼睛看著。”

得他不過氣來。

案邊的人笑了笑,一雙漆黑的眸中閃過許多莫名的人看不懂的緒,幽幽開口為他出謀劃策:“有一人握在手里,可保世子一命。”

梁王世子聽聞這話,手指無意識的抵著前方桌案,手指用力太過,指節發白不見一

梁王世子眼看那人沾了面前茶水,往桌上款款落下字跡。

隨著一個個字跡落下,梁王世子的臉差到極點,說是慘白也不為過,只覺得這人是在癡人說夢!

*

初春時節,今年的春日格外奇怪,仿佛是要將去年一直沒落下的雨水一塊兒落下。

夜里雨聲潺潺,宮人們關了門窗,雨滴一滴滴垂落,滴答滴答響了一夜。

夢里的舅舅這場戰役中渾中劇毒。

在京中日盼夜盼,卻只盼來了一棺材被抬回了京城。

外祖母得知舅舅病逝的消息,也隨著染病,倉皇之下趕回江都,卻連外祖母最后一面也未曾見到。

玉照被驚醒,嚇出了渾的冷汗。

習慣的往床側滾過去,卻了一個空。

床上只一個人。

道長已經離開整整十五日了,說好的最多還有五日就能回來。

開頭幾日還收到過道長的書信,后邊連只言片語的書信也未曾收到。

究竟是事太過忙碌,忙碌到連給寫一封信的時間都沒有......

還是道長出了什麼事兒呢?

玉照有些忍耐不住,不敢想下去,將頭埋進被子里小聲的哭泣起來。

害怕,卻不敢跟旁人說上一句話,唯恐別人覺得是在杞人憂天。

憂心道長,更憂心舅舅,早上起來便染了風寒,雖不嚴重,卻時常咳嗽。宮人還沒擔心起來,自己倒是張起來,吃藥也更不用旁人催促,眉頭也不皺一下,便將一碗碗的湯藥喝了進去。

這日喝完了藥,風寒也好的差不多了,無所事事正接著睡到天黑,慕容尚宮便過來說親蠶禮的事兒。

往日親蠶禮總選在的正春,今年日日下雨,倒是不好擇日子。

慕容尚宮手上端著一個小冊子,上面寫著兩個欽天監算出來的好日子遞給玉照看。

“今年雨水多,日子不好定,欽天監的推算三日之后是個晴日,拿過來娘娘過目一下,若是那日娘娘不便,便推倒日后。”

玉照對此倒是不置可否。

三日之后......

玉照也不是悲春傷秋之人,有了正經事,便將煩惱都放到了一邊兒,認真起親蠶禮的事兒。

除了還有許多命婦都去,左右也不會閑得慌,這等親蠶禮便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祭先蠶、躬桑、獻繭繅的,往年辦得盛大,倒是今年前邊兒打仗,又是暴雨,路面都不好走,便簡單辦了。

等那日儀仗擺開,與幾位命婦乘著轎攆過去。

禮壇設立于行宮,壇方四丈,高四尺,上鋪京磚,周邊圍以白石,南面立有鼎式香爐,東、西、北三面植有桑樹。壇的左近還建有先蠶神殿、親蠶殿、服殿、宰牲亭、神廚、神庫、桑園、蠶室、繭館、織室、配殿等,壇殿外環宮墻。

按照過程一應走過,倒是簡單的很。玉照由禮帶著一塊兒行完,日暮時分便由軍護著返回宮里去。

去不敢巧,回去時本來都出了太的天,又下起了滂沱大雨。

這場雨來的十分兇猛,由小到大,幾乎是眨眼之間。

雷聲響過,天空如同裂開了一道口子,滂沱大雨,沿著裂口不斷墜落。

遠方山上黃石泥水滾滾而下,眾人遠遠便親眼見到這一幕。

“前方有危險!護送娘娘退回行宮去——”

立刻有軍在馬車外聲嘶力竭的喊著。

馬車隔不了聲音,玉照聽得真切,車壁越來越晃,玉照的發髻都有些散打開車簾,見到外邊一副山崩地裂的景象,面有些發白。

李近麟一路縱馬跟在馬車外,見狀過來安道:“娘娘且安心,我們不是山腳下,離著還有一段距離,早日退回行宮等路穩了再走便是。”

千名衛,總不能主子娘娘出了差錯。

忽的,遠傳來一陣子的尖,高昂凄厲的人頭皮發麻。

“縣主.....縣主吐了......”

“快傳太醫!”

今日只來了一位縣主,便是重華長公主的兒新安縣主。

如今不知是怎麼了,竟然大口大口的往外吐,前邊兒鬧的沸沸揚揚,路本就狹窄,如今新安縣主的馬車半天不見移,許多人往一堵著,倒是嚴嚴實實堵住了返回的路。

李近麟面一變,吩咐車外幾人保護著主子安全,自己縱馬前往過去。

玉照也換人去引著自己邊的太醫過去給新安縣主看看,無緣無故的,為何會吐?別不是中了毒。

瞧著外邊一段,心跟著跳的厲害,不想繼續看下去,連忙放下了簾子,外邊越看越是人心急。

關上簾子不久,玉照只覺得頭暈,想掀開簾子手臂總覺得綿綿的,只以為這是暈車了。

見雪柳還不知所覺搗鼓著香,便連忙對說:“快幫我掀開簾子,里頭悶死了。”

玉照覺得雪柳今日有些奇怪,悶悶的不說話,都難這般了,雪柳似乎也不知曉。

雪柳忽的抬頭看了眼玉照,過了好一會兒才低低應了聲。

聲音說不出的沉悶。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