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 95 章

40.9% / 95/232

韓學在家, 村里的人們都愿意湊過來跟說話。

以前子靦腆,不擅長打道,現在在外頭做久了, 見識也跟以前不一樣,說話舉止都遠勝以往。

韓家這才過完年, 就開始工蓋房子, 著實是大氣量, 聽說是蓋六層,妹妹出錢,哥哥得下面三層。

縱使韓學出錢蓋房只得了上面三層, 在村里都不人羨慕不已。

韓學才多大,從前年跟著嫂子賣魚膠賣菜, 后頭又去糖廠外頭開腸店,去年再去到羊城做生意,才短短一年多功夫,能存下蓋這麼多層樓房的錢?

“阿, 你在外面做生意呢,怎麼這麼本事?”說話的是吳玲, 韓學的發小。

“在我嫂子店里做事呢。”韓學沒說,那個腸生意做的牌面不大, 還是王明明賺錢啊, 涼菜一天能拿貨幾百斤,王明明現在皮子就是錢。

吳玲看韓學的眼神中出幾分羨慕。

同齡人長大的人里頭, 吳玲算是比較出挑的了,現在十八歲家里也在給說對象, 說是隔壁村子的本地人, 小伙子在糖廠上班, 本來吳玲也覺得好的。

可現在看著一起長大的小伙伴韓學過的這麼好,吳玲又覺得蠻不是滋味。

“阿,你在外頭找了對象不?”

“啊?”韓學沒說話,過完年還要讀書呢。

“沒什麼,就是問問嘛,你在家蓋房子做什麼啊,孩兒都是要嫁人的,你嫁人了還要房子做什麼?”

韓學沒有想那麼長遠,嫁人了難道就不用房子了嗎?

聽說陳曉回去以后,娘家嫂子可是意見不小呢,孩子為什麼不能有自己的資產,難道只能依附男人過日子嗎?

——————

店里要開門于小麗先回羊城。

這段時間還在找房子,幸運的是遠在國外的老師又給韓學禮一些活干,對方很大度的表示房子可以給他們再住一年,但是明年暑假就要收回來了,因為到時候老師家中親戚要來羊城,于小麗得知消息后,又開始的找房大計。

韓學韓學禮兩人還要留在老家撿石頭,忙著蓋房子的事,萌萌也就留在老家多待上幾天,等韓學禮回城再一道帶過去。

聽說媽媽要先走,萌萌本來不高興來著。

可是又太想留在老家玩。

于小麗讓自己選,愿意留在家里就留家里,愿意跟走就跟走,結果萌萌就糾結了一下下,還是決定跟爸爸和姑姑一起回。

還好萌萌人來瘋,有媽媽沒媽媽都一樣,于小麗離開村子的時候,小家伙站在村口看媽媽揍,還揮小爪爪:“媽媽,一路順風。”

小沒良心,給于小麗氣的。

離開孩子一路輕松,不用做飯一路輕松。

這個年過得,于小麗越發想回羊城。

且不說在家就要做一家老小的飯菜,就陳雪華的叨叨也扛不住。

上車以后看看風景,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等王紅旗喊人才醒來,已經到火車站了。

兩人回去的時候背著大包小包,回去還是大包小包,王紅旗家里給帶了一百個土蛋,王父王母特地吩咐謝老板娘的關照”,蛋讓王紅旗背過來了。

過年的時候,老板娘還給買了一新棉,王紅旗穿著回去,村里人都夸漂亮。

王紅旗就跟村里人講,這服是老板娘買給的呢,惹來一眾小姐妹羨慕不已,還有幾個跑來問店里要不要招人。

就連王父這樣眼里只有錢的,都覺得兒這趟出去混的確實不錯,還夸了幾句。

以前待在家里,弟弟只會嫌沒用,現在掙錢了,家里頭也有的位置了,甚至母親還讓過年這幾天多歇著些日子。

王紅旗知道,能過上這種好日子,都是因為這份工作。

以前姐姐們給人家當保姆,或者進城當雜工,可沒有雇主給單獨買服的待遇,過年的時候老板娘還買了幾個豬頭,鹵好了當年禮發給大家,這也是所有人今年最高興的一天。

一人五塊錢的紅包,一人兩斤豬頭,錢可以塞進自己錢包里,拎著回去也是一份面。

“老板娘,阿去念書了,咱們早上就不賣早餐了?”王紅旗問。

不賣早餐,王紅旗的十塊錢補助就沒了。

除了給家里上的那部分,其他的錢都自己存著的,大姐告訴先不要跟家里翻臉,等以后時機了,再跟父母攤牌。

“怎麼了,阿不做你想做起來?”于小麗知道,韓學的手藝沒傳給別人的,還想給自己留點吃飯的本事。

“我不會做腸,可是我想去街上賣蒸米,您看行嗎?”王紅旗賣好一樣的幫于小麗也拎著包。

“蒸米,你會做蒸米?”于小麗倒是吃過蒸米,跟蒸腸流程差不多,也是粵省人經常吃的早餐品種之一。

這個時候從海城往羊城的人并不多,反而是從羊城上車的人多,兩人走的近避免被人流給沖散了,等出了站口就是店里,這倒比別人要方便些。

今天店里沒人開門,于小麗開了門,進去收拾了一下。

過年放假十天,周圍的鋪面也都沒開門,店里的灶火也熄了,都是事兒。

以前干多了沒覺得有什麼,后來都是請人干,自己在做這些有些吃力。

王紅旗已經麻溜的把爐灶拎去后頭生火,等回來的時候手里頭已經是拎著起好的藕煤爐子,這是跑去車站廚房找人換的煤火。

別的不說,于小麗覺得這孩子心思活,做事起碼是用了點心的。

爐火起來先燒水。

藕煤爐子燒水還是慢,火力開到最大值也很慢,于小麗開始懷念起前世的煤氣灶,火車站這里人太多,店家不讓用煤氣灶,可如果有電燒水壺也好啊。

王紅旗看于小麗等得不耐煩了,殷勤的問:“老板娘,要不要喝點水,我給你拿個橘子汽水吧。”

于小麗擺擺手:“不用不用,我等水燒開。”

王紅旗看臉上這樣的表,還以為哪里不痛快呢,誰能知道于小麗不痛快的點在于自己的生活中實在是缺各種先進的電子產品,覺得各種不方便而已。

水燒開了很燙,王紅旗倒了一些進水壺里面,剩下的一小杯倒出來,用水瓢上下去兌,很快就涼了。

于小麗喝到了涼水,可心里的怨氣沒散去,等了好長一段時間臉才緩和過來。

“你給我說說賣米,怎麼個賣法?”

“這個點子也是我跟阿一起想的,您聽我慢慢說。”王紅旗一看這架勢,知道老板娘肯定同意。

自從答應家里要蓋房子,韓學上的錢也差不多被花完了,不想一直借著嫂子的錢不還,自己也在想辦法。

前幾天兩個小姑娘一頭,還真讓他們想出來個招來。

兩想賣蒸米

蒸米,顧名思義就是蒸出來的米,跟腸一樣不是一份份的蒸出來的,泡好的米拌好調料,可以放進大盤子里頭蒸,一次能蒸很多,工序比腸要更簡單一些。

售價,也可以比腸便宜,畢竟蒸米又不用放沫,也不用放蛋,就只有油跟青菜胡蘿卜這些。

大量的蒸米用保溫的盒子裝著,推出去按份賣,這也是韓學提出來的。

要不說人家學霸就是腦子好呢,韓學大致想了個思路,王紅旗立刻就有了主意。

“賣蒸米呀,我媽媽就很會做蒸米,一大鍋蒸起來很快的,又好吃,咱們在店里做了早餐出去賣。”

“不費事?”韓學問道。

“不費事,可我一個人不能搞,還是要問問麗姐的意見。”王紅旗說。

韓學思忖了一下,如果王紅旗能做,早上倒是能出時間來,韓學禮給找的學校離火車站沒多遠,一口氣跑過去也就二十幾分鐘,韓學算了一下時間,早上賣一撥能趕上第一節課,并不會耽誤時間,但早上休息的時間就得短了。

如果是這樣,那就在火車站住著好了,順便還可以陪陪王紅旗。

王紅旗說完,于小麗才知道是怎麼回事。

韓學回去之前可沒想過自己要攬這麼大的事,找預留了要借點錢,可是還是想自己掙。

雖說靠自己很好,但韓學還在上高中的關鍵時期,于小麗沒那麼快答應王紅旗。

“這件事我要跟阿的哥哥商量一下,暫時不能答復你。”

“好吧。”王紅旗繼續干著,火車站現在的生意也不錯,按照冬天賣麻辣燙,夏天賣涼菜冷飲的原則,冬天一天麻辣燙的生意都有十幾塊錢的利潤,于小麗發家致富都靠著麻辣燙生意,這個生意不會丟。

于小麗:“阿做不做我要跟哥哥商量,不過你可以做。”

王紅旗驚訝了:“阿不做我一個人也能做?”

于小麗點點頭:“你就是想說,想做,但是又想拉個伙伴,或許我這樣理解,有阿就能多做一點,沒有阿就做點,不過就是多問題,那你就自己做,我給你提,像我二嫂那樣,你做的好我就多給你一點,做的不好就給你一點,你愿意嘗試,我就愿意給你去做,至于阿到時候再說。”

聽這話,就是同意了。

王紅旗知道,沒有老板娘支持,自己一個人是搞不的,像王明明,就算有手藝又能怎樣,先有門面,有人脈,才能漸漸做起來。

如果老板娘支持也就格外的有信心。

——————

元宵節于小麗得一個人過,聽說妹妹一個人先回來了,唐小娟定了一桌酒席,也邀請了鄭冬梅。

于小麗到的早些,唐小娟兩口子,還有兩個侄兒皇家鑫皇家厲已經到了。

老皇個子矮矮的,一副和善模樣,兩個侄兒因為年齡大了,個都有些靦腆,見到于小麗了一聲“小姨”,于小麗分別封了紅封給他們。

倆孩子接過來紅包,對小姨道了聲“恭喜發財”。

見于小麗來,還往后面看了幾眼。

于小麗笑著說:“萌萌沒來呢,還在海城老家。”

本來還想跟小表妹玩一玩的,怎麼留在海城了,皇家鑫出失的表:“小姨不帶著萌萌的嗎?”

皇家厲一把搶過哥哥手里的紅包,得意的挑挑眉,一副“我就知道”的表,把于小麗都給逗了了:“你倆這是打什麼啞謎。”

老二皇家厲雖說比哥哥小了三歲,自小就比一般孩子聰明機靈些,按唐小娟的說法就是腦瓜子從不用在正途。

倆孩子來之前就打賭,賭萌萌妹妹會不會來,皇家厲跟哥哥說肯定不來,小姨肯定會把孩子放在海城老家,跟小姨夫一起來,這不是讓他說中了,贏走了哥哥的紅包。

倆孩子一個沉穩,一個調皮,跟兩個小話癆一樣,拉著于小麗講個不停。

包廂里頭頓時嘰嘰喳喳的都是孩子的吵鬧聲。

唐小娟苦笑,在家要被兩個臭小子煩得要死,兩人拌了要找,吃個東西也要找匯報一下,甚至有時候喝口水都要跟媽媽講,唐小娟這腦子里頭跟養了一千只蒼蠅一樣整天嗡嗡嗡作響,倒是于小麗沒有這樣的煩惱,萌萌雖然很外向,可是不像這樣黏著小妹。

唐小娟很請客,這麼大陣仗把人都請出來,于小麗好奇問:“什麼事兒啊,這麼大靜單獨請我?”

有關,但是又不想讓于晚枝知道,這可太勾人好奇心了。

唐小娟反手一個栗子砸妹妹頭上:“都這麼大了,能不能正經點?”

兩個侄子見小姨被媽媽訓,捂著在笑,于小麗在姐姐跟前才出來小孩子的模樣,不到一會兒鄭冬梅也來了,進門也給兩個小子一人給了個紅封。

倒是于小麗很意外,大姐怎麼把鄭冬梅也過來了。

鄭冬梅一來就很疲憊的坐在椅子上,閉上眼睛

唐小娟開著玩笑說:“怎麼了,年前看你不是跟斗一樣嗎?”

鄭冬梅搖搖頭,還是很疲憊。

于小麗這才想起來,過年對于鄭冬梅來說,可并不是放松的事

過年對小孩子來講,意味著有新服穿,有零食吃,可自從長大了以后也不喜歡過年。

要給老的買服,要給小的打紅包,還要應付親戚朋友的各種問候,像鄭冬梅就更難了,回到于家過年,每年長輩們都要追問的備孕計劃。

又不能對著那些大幾十歲的老太太發脾氣,一個年過下來,鄭冬梅都被憋壞了。

唐小娟開門見山的說:“過的這麼累,還不如離婚算了。”

這是作為朋友,第一次給朋友這樣的忠告。

于小麗吃了一驚,以前提過鄭冬梅為什麼不離婚這個話題,姐姐聽到都避如蛇蝎,對于這個年代的人來說,離婚幾乎意味著世界的崩塌。

老皇突然睜開瞇著的眼睛,十分吃驚的看著妻子,以前就知道唐小娟是個火脾氣,但也很勸人離婚。

他看了看鄭冬梅那張蒼白的臉,頓時就懂了。

婚姻對于很多人來說是溫暖的港灣,是個依靠。

對于鄭冬梅來說,這段婚姻未必給帶來任何益

還勉強維持干嘛?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