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之後,院的BCl傳輸項目正式啟,葉舟邀參加了第一次測試,但很憾,結果不盡人意。
但這也並不算什麼「失敗」,反而是項目組在確認無法進行優化後果斷淘汰掉被試候選人的舉讓葉舟很滿意。
不是每個人都能快速適應BCI傳輸系統的,在這樣一個本就是為效率而生的項目中,把他們識別出來、剔出第一梯隊,實際上是最符合邏輯的選擇。
如果他們確實想要接BCl傳輸系統,那大可以在之後的擴大實驗中再慢慢調整。
——
當然,從陳力的角度來看,他的力就有所不同了。
一上午的實驗,通過初篩的被試人員比例連40%都不到,遠遠低於之前他給葉舟預測的數字。
如果按照這個比例進行下去,最後能真正適配BCl傳輸系統的人員可能會低於一百個。
而且,這些通過初篩的人員中大部分還是相對「低層」的研究人員,真正涉及可控核聚變項目的核心人員幾乎沒有一個通過初篩的。
這是極為反常的現象。
按照正常的邏輯來講,越是高層級的研究人員,他們的能力就越強,無論是用傳統意義上的「智商」,還是用科學意義上的「腦活躍程度」來判斷,都要超過那些低層級研究員。
這樣的人理論上是更容易適配BCl傳輸系統的,這是經過之前能源項目驗證的經驗。
可偏偏,在院這邊,這個經驗被完全打破了。
一天的工作結束,陳力疲憊地癱倒在椅子上。
作為項目的總負責人,本來他應該是不用去做那些事務工作的,但這一次項目的意義重大,不僅僅關聯項目是總技辦的戰略級項目,僅對BCI傳輸技本來說,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