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橋頓時揚起角,果真沒看錯人:“尚方寶劍,先斬后奏,上可斬皇親國戚,下可除貪污吏!”
“不論品級!”
林慶的頭狠狠的磕在地上,一字一頓,異常的清晰和堅定:“臣!”
“領命!”
“好!”
“好!”
“好!”
喬橋掌,連續三個好字,可見心之激。
“威武大將軍出列!”
“臣在!”
“派一千兵保護好林卿。”
“是!”
“林丞相!”
“臣在!”
“給林卿派一個副手,協助辦案。”
“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要大周治下的百姓,目皆清明,冤屈皆可訴!為者,必為民請命,清正廉潔,否則,朕絕不容之!”
“吾皇英明!”
“吾皇英明!”
大臣噗通噗通全都跪下,們今天真的是有些驚訝,皇上怎麼突然醒悟了,但是們其中大部分沒做過壞事的人,還是很開心的,畢竟大周向來政治清明,先皇更是最討厭徇私舞弊,貪污吏。
甚至是有,賄十兩,則以極刑的刑罰。
原主上位這麼幾年,場便開始變得烏煙瘴氣的,但是還有一部的人沒來得及犯錯。
現在皇上又及時醒悟了,不人都抹了一下冷汗,幸虧還沒犯事。
突然有人腦子一轉,那這幾年,皇上是不是在釣魚執法?
故意昏庸?看看們哪些人意志不堅定?
除了這個理由們想不出來,什麼會讓皇上的轉變如此之大?
要真是這原因?
大家不倒吸一口涼氣。
媽呀,那這皇上也太賊了吧?
由戶部侍郎的事在前,欽差大人的事在后,大家都明白,皇上今日是清明的皇上。
所以都繃了皮,開始匯報正事。
而喬橋要的也是這樣的效果,一出手就震懾眾人,再派人去清肅,這麼幾年,況暫時還不算是太嚴重,清肅起來也還算容易。
“臣有本奏。”
“準奏!”
“淮河兩岸的水患一事,兩城的知府已經上了折子,因為雨季連綿,現在的況正在加重。”
“諸位卿以為該當如何理這次水患?”
說起正事,不大臣都嚴肅起來了,這里的員大部分都還是有真才實干的。
喬橋仔細的聽們每個人的意見,將一些提出不錯建議,又比較新穎想法的員都記在心里。
“臣覺得當務之急是轉移兩府百姓,讓們暫且先轉到周圍府城,不許周圍府城閉城。”
“臣覺得當務之急,要預防瘟疫。”
“臣以為,需要立刻派工部的人過去,修壩建堤,疏通河道,制止洪水進一步擴散。”
“周圍的府城應該暫時開糧倉,救濟百姓。”
“臣以為……”
“臣……”
隨著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喬橋滿意的點點頭,隨后將大家所說的整合:“以最快的速度讓周圍的府城開糧放倉,給百姓發放救濟粥。”
“粥每人每天三碗的額度,粥水的比例,不可低于三分之一。”
“各府城的知府立刻準備大夫,將每一個進城的居民,都診治,預防瘟疫……”
“立流民居住所,以工代賑……”
一條又一條的方針從喬橋的里說出來,然后被大家記錄在案,屬于哪個部門員的工作,下朝之后,們就必須快速的安排起來。
“臣還有事啟奏……”
“鐵騎今年賣給我們馬的價格上浮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