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我沈臨風忍了

2% / 38/1861

“既然如此,那奴家就要布第二個上聯了,幾位公子請聽好。”

見得將眾人的目吸引,謝姑娘滿意的輕笑道。

第一過去,只有五人留下,除了王康跟沈臨風還有其他三位。

其余人自知已經沒有機會,索也絕了念想,悠然看著熱鬧,不過誰都沒有離去,想等著看最終到底是誰能獲得頭籌,為謝姑娘的幕之賓。

“看這夕照下,河之水真是一片金啊....”謝姑娘倚在二樓欄桿,過閣門落在河之上,幽聲說著。

這一幕,也是讓不不著頭腦了。

照呈現出金,每天在日落之時,都是這樣。

在夕的照耀下,河一片金,就連河中之魚,也是變得金波瀾,因此河也被稱為是金水河。

這是很平常的事,不明白謝姑娘為什麼會有此嘆。

就在這時,謝姑娘的眼眸一亮,輕啟微道:“既然如此,我這上聯便出為:金水河邊金線柳,金線柳穿金魚口......”

“金水河邊....金線柳.....金玉口....”

“好聯、好聯啊、竟然是即興創作!”

“金水河邊上的柳枝條被夕映照得像一條條金線垂到河里,一群同樣被夕的魚兒如是金魚,不時啄食著垂進河里的柳條,好、好強的畫面。”

“謝姑娘雖是一介子,才學卻著實讓我等汗吶。”

王康也是目訝然的看著,這位謝姑娘確有其才,大多人只是注意到這個即興聯應景,對仗工整,實則此聯卻是藏有乾坤。

這是一個典型的頂針聯,亦稱聯珠對、聯錦對、連連對,是指對聯的前一個分句的句腳字,作為后一個分句的句頭字,使相鄰的兩個分句,首尾相連,一氣呵

這樣的聯要對上,本就是極難,王康眼睛轉著也在想,走到這一步即使不為了謝姑娘,就算是因為沈臨風,他也要繼續走下去。

管你什麼謀,最后讓你竹籃打水一場空,讓你懷疑人生。

眼看著二樓之上的謝姑娘,王康眼睛一亮,他想到答案,隨即便手寫了起來。

“你還能答的上?”小胖子張慶狐疑的看著王康,他總覺得今天的王康,好像跟往常不一樣。

“繼續蒙唄,萬一又蒙對呢。”王康頭也未抬的說道。

不多時,他就寫完給了在一旁等候的侍者。

“康了?”這一幕讓人看到,頓時引起波瀾。

“這個敗家子今天有古怪......”

“哼,我還是不相信他真有學識,這麼快恐怕也是寫一氣,沒看到沈公子都還沒嗎?”

眾人都是議論紛紛,而沈臨風則是臉一變。

這家伙竟然又先了?他是真的作答了嗎?

這可是頂針聯,想要對上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就是他也是有些棘手。

哼,他絕對是在裝腔作勢,頂針聯這個敗家子怎麼能夠對的上.

沈臨風越想,也是越鐸定。

對!他一定答不出!

就在這時,王康對著他突然開口:“沈公子,想不出來就不要想了,你可以抄啊,反正這也不是你擅長的事嗎?”

一聽這話,沈臨風頓時一怔,氣的手都發抖。

我抄你妹啊,我去哪里抄?

深呼吸,只要我能走到最后,這一切都不是問題。

我沈臨風。忍了!

這家伙學聰明了,竟然不回話了?王康訝然。

這次的題目,答的明顯慢了些,除了王康已經提,剩下還有兩人都還沒筆,鎖著眉頭,顯然是無從下手。

還有一位年輕公子,他名張嵐封,本已經提了答案,后來又從侍者那里要了回來,顯然是覺得不妥。

倒是沈臨風似竹,一直在寫著,不多時也提了答案,而后得意的看了王康一眼,他的作答必然是對的。

過了片刻,有兩位已經放棄作答,畢竟眾目睽睽下,哪怕你胡寫一個提上去,等最后公示也會自取其辱。

能在次坐的,都算的上是州城有頭有臉的人,斷然是不會做這種事的。

只剩下張嵐封一人還在堅持,只是他似乎也陷了死胡同,寫一張撕一張,顯然是沒有找到真正的答案。

這是一位真正的讀書人。

王康點了點頭,看的出來他是為了答題而答題,目也很純粹,不像其他人,竟學爭對只是為了得到謝姑娘的青睞。

“這個聯...我對不上.....”張嵐封低嘆了口氣,頓時引起一片唏噓之聲,現在只剩下王康和沈臨風了。

沈臨風也就罷了,可王康是什麼鬼?

敗家子也有才學了?很多人還是難以接

“第一題答上怕只是運氣吧,或許是他巧聽過,絕對不可能是他自己所答。”有一人說道,這話引起共鳴,人們都是連連點頭。

“這聯可是謝姑娘應景所作,我看康是混不過去了。”

“這是必然,那所寫答案,只怕也是混水之作!”

“看來最后的頭籌非沈公子莫屬了!”

“恭喜,恭喜啊!”

聽得周邊談,沈臨風更是自傲,謙虛的擺手。

“既然只剩下康爺和沈公子,那我們就一一看他們的答案。”謝姑娘聲道:“就先看康爺的吧。”

總覺得這個敗家爺能帶來驚喜。

在謝姑娘的吩咐下,王康所答的白紙,一展而開!

跟剛才同樣歪斜的字眾人眼中,橫不平、豎不直,頓時引起一片哄笑,這敗家子的字確實是不敢恭維啊。

離得遠看竟然都難以認清。

吳執事瞪目看去,這次他沒有先讀,而是先默念理順,不然又會磕絆了。

這竟然......吳執事默念著,眼中出驚訝,這聯對的很有水平啊,吳執事不在猶豫,輕輕嗓子開始讀了起來。

“玉蘭桿外玉簪花,玉簪花玉人頭”

“這就是康爺所對的答案!”

“金水河邊金線柳,金線柳穿金魚口。玉蘭桿外玉簪花,玉簪花玉人頭”聽了吳執事所念,一些人不由的讀了起來,隨后皆是難以置信的看向王康。

“這聯....對的竟是如此完!”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