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 36 章

22.1% / 36/163

九月上旬, 扶江縣衙門門口。

各村前來糧的里長村人排隊,都在今年的田稅。

各家臉雖然不說好看, 可比往年強上不, 誰讓今年收好,了田稅,各家還有富裕。

這事紀煬去年也是做過的,如今已經輕車路。

但今年跟去年不同, 去年田稅的事, 讓凌縣尉帶著兵士, 又雇了幾個農人一起押送。

他是不去什麼潞州城的。

今年押送糧食卻要他親自前去。

衙門帶上平安一共十人,紀煬帶著五人, 再雇五個農人一起。

留下玉縣丞跟捕快在衙門看家。

還有葫蘆也可以繼續加工, 再有凌家湖的路也要督促修建, 農閑過后田地也不能閑著,要耕地耕地, 該補種補種。

一條條講下來,都是紀煬平時做的公務,可見繁瑣。

玉縣丞自然一一聽從, 但難免有些張, 不是為他看家張,而是為知縣大人去潞州城張。

大人此次過去,既要應付窺探的目, 更要面對很多質疑。

再者, 運河的事一提, 只怕會讓人嘲笑。

說不得還要當扶江縣在騙人。

誰讓那一畝地的產量實在驚人。

直接比去年翻一倍還要多。

誰聽了,都覺得匪夷所思。

這次田稅,潞州城十一個縣的知縣縣丞陸陸續續都要過去, 再加上潞州城本地員,哪個員不比他們知縣年歲大,當久。

要麼油,要麼有背景,他們知縣大人怎麼辦?

其他還好,平安聽到有背景的時候,深深看了玉縣丞一眼,難得主爺以外的人。

“玉縣丞,這些都不用擔心,知縣的本事,你們還不知道嗎?”平安委婉道,“背景這事,其實也沒那樣重要。”

紀煬也笑著怕拍玉縣丞肩膀:“不用擔心,你只要看好扶江縣,等我們的好消息就行。”

“滕顯那邊你也多去照看,隔三差五拉他出來走走,他葫蘆要也要。”

代完事,紀煬對上旁邊江小子江乖乖的目,兩人現在已經不是沒人要的小孩,一年四季裳紀煬都記掛著,吃飯也跟著衙門,如今臉上有,個頭也竄高,又跟著習字,看著可得很。

不過這會兩人齊刷刷看著紀煬,明顯對潞州城十分興趣。

紀煬兩人腦袋:“這次不能帶你們,但回來的時候給你們帶冰糖葫蘆,再帶些常華縣都沒有的糕餅,怎麼樣?”

江乖乖已經點頭了,江小子遲疑片刻也點點頭。

“我們也會照顧好騰先生的。”

兩人都稱呼滕顯為騰先生,早就當老師一般對待。

紀煬滿意點頭:“好,那再獎勵你們一人一雙小皮靴,等下雪的時候還能出門玩。”

小皮靴!

別說倆小孩了,玉縣丞都有點羨慕。

不過紀煬也對玉縣丞,凌縣尉道:“你們各家也有孩,穿多大的鞋子報給平安,一并買了。”

不等兩人拒絕,紀煬便道:“對我來說不值什麼錢。”

潞州城的皮靴也好不到哪去,以紀煬的價,隨便一塊玉佩就夠買上二十多雙。

兩人見平安都沒說什麼,便知真的如此,當下高興稱謝。

但也好奇,他們知縣大人到底什麼家世,之前聽說是富商之子,可現在瞧著氣派,瞧著底蘊,似乎又不止是富商之家。

玉縣丞凌縣尉不是多說之人,早已對知縣大人心服口服,當下還是忙自己的事。

準備好,就可以去潞州城了!

說起去潞州城,原本按照凌縣尉等人的意思是,從玉家湖去往常華縣,坐著常華縣船只去潞州城。

這樣一路過去,不僅省力,損耗還小。

可紀煬卻道:“別,我們就走扶江縣直通潞州城的道,就走這土路。”

“這道路越坎坷,豈不是顯得我們越心誠,越艱難。”

他都親自押送糧草去潞州城了,不要顯得艱難一些?

讓知州通判他們知道一下扶江縣的難

他們扶江縣,苦啊。

在如此艱苦的況下,還能做出這樣的績,難道不應該獎賞嗎?

九月中旬,所有東西收拾停當。

今年一共收了四十萬六千零二十斤米麥的田稅。

比之去年多了十六萬多。

這樣的進步,說是也不為過。

十六萬斤的主糧,若都送到前線,也不是筆小數目。

這些糧食留下二在扶江縣,剩下八全都送到潞州城。

九月十六上午,紀煬帶著手下共十人出發,押送三十三萬斤左右的米麥出發。

這里面有富裕的,就是怕路上有損耗,到了潞州反而不足應有的三十二萬四千八百斤。

看著繁瑣,但稍有一件辦得不好,便會被揪到錯

除了糧食之外,紀煬還帶了心寫下的文書。

說起來這文書對紀煬來說最為頭疼。

別說原了,就是他自己,也對公文格式十分頭疼,苦心鉆研月余,這才有個模樣。

看來以后得空,不僅要看承平國律法跟堪輿圖,還要看看當必須要瞧的文書行文等等。

否則不好糊弄了。

如今也就這筆字還能拿得出手。

紀煬一行人離開時,前來相送的鄉親們滿路口,目送知縣大人押送田稅,心里無比慨。

他們這位大人來了不到兩年時間,就讓整個扶江縣有了翻天覆地變化。

這樣的員自然深他們戴。

玉縣丞見此開口:“別想了,好好做事,等知縣大人回來,看到我們葫蘆作坊,化作坊,還有凌家湖的路修好,豈不是更讓他開心?”

說到路,玉家湖里長看了過來,小心翼翼道:“那我們的路?當初說常華縣承擔三分之二,我們承擔三分之一,咱們這段一直沒修啊,他們那邊的已經修得差不多了。”

玉縣丞竹道:“很快,很快就能修好,不用擔心。”

知縣大人說過,最后那段路,常華縣會搶著修的!

果然,在紀煬走了沒幾天,常華縣那邊主過來,說是縣里鄉紳們商議,從常華縣到玉家湖道的最后一段,不用扶江縣手。

鄉紳們自己湊齊銀錢,把后面那段路給補上。

過來說此消息的人玉縣丞見過,就是上次來扶江縣找知縣大人的常德江,他手里田地不,需要的化也不

但他旁邊那人,玉縣丞只聽說,而是第一次見,那就是華家家主。

兩人代表常華縣所有鄉紳地主家里說道:“我們幾家雖中途才開始你們扶江縣的化,可效果自不用說。”

“如此的好東西,只怕其他縣,甚至其他州都要過來購買,既如此,可要優先供應我們才是。”

“這道乃是咱們兩個縣守相助的結果,不能辜負這段意。”

說白了,常華縣的人,特別是種地的人,最明白化的作用。

他們害怕化名聲傳播出去之后,其他地方花高價買走化,把他們常華縣給拉下了,誰讓常華縣化售價低廉。

優先賣給高價的買主,這點很正常。

未雨綢繆,這些種地的鄉紳們趕湊了二百多兩銀子,大包大攬地要把剩下的道全都給修了。

扶江縣不用出人,更不用出力,便會有這麼一條筆直的道。

玉縣丞心里暗贊他們知縣大人謀劃過人,跟眼前這兩位寒暄一陣,最后收下這份好意。

看兩人表,玉縣丞又給他們吃了顆定心丸。

“放心,我們知縣大人說了,沖著即將修好的道。扶江縣的化作坊,優先保證本地百姓購買化之后,其次便是你們,咱們的價格是早就商量好的,就算其他地方出高價,也一定先賣你們的一百萬斤。”

得了這句話,常華縣的常德江,還有華家家主,總算松口氣,隨即心里大喜過

明年的時候,他們也能像扶江縣一樣大收吧!

別的地方會懷疑扶江縣的產量,他們可不懷疑,自家種田到一半的時候,才開始用這東西,可結果呢?結果也增產了!

雖然看著沒有扶江縣這樣夸張,但比之往年收卻有增加。

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送走常華縣的人,玉縣丞算著時日,知縣大人他們應該快到潞州城了。

越接近潞州城,這邊的路越好走,紀煬一行也越輕松。

終于在九月二十一,紀煬看到潞州城的城門。

這城門有著歲月雕琢的痕跡,看著堅實可靠,帶著百年滄桑之

潞州,也有千年歷史的城池,自然不同。

城門口守衛森嚴,兩邊各四名兵衛,中間小吏檢查過往行人的文書。

承平國對人員流管理并不嚴格,這樣查看只是確保沒有偽造文書之人。

運送田稅資的府人員走右側門,是另一行人監察。

平日右側門人煙極,但九月十月,正是各地上繳糧稅的時候,紀煬前面便有一個縣押送田稅在檢查。

看看人家那馬車,比扶江縣這邊四倍有余,一看就是個大縣。

不過再大的縣,回頭還是一同住到方客舍,所以紀煬朝前面那位知縣拱拱手,都是同僚,一會再見好說話。

誰料那個知縣讓人過來問了問,聽到他便是扶江縣知縣,立刻主前來,臉上堆滿笑意:“原來是扶江縣知縣,真是久仰久仰,我乃邵縣知縣,今日一見果然儀表人才。”

“不愧剛接手扶江縣,便能讓扶江縣糧食翻倍的俊才啊。”

邵縣?

紀煬朝他拱手:“扶江縣不過小縣,哪得黃知縣如此夸贊。跟邵縣比,我們實在差得太遠。”

之前說過,縣里門戶一千以下,是下縣。

一千到兩千是中縣。

兩千到三千是上縣。

其中雖然還有細分,但這樣也差不多。

那這邵縣呢?

這可是潞州城唯一的縣。

方才說到兩千到三千。

如今說說三千以上的縣,三千以上被稱為縣。

而四千以上,上不封頂,則是縣。

能被稱為縣的,門戶四千以上,人口最也在五萬朝上,土地更不用說。

眼前黃知縣所管轄的邵縣,便是如此龐大的縣城。

紀煬的扶江縣跟他們一比,估計連個大點的村子都不如。

就算他們糧食收了,這位也不該如此客氣。

想著前面的稅收不僅有糧食,估計還有大筆銀兩。

那邊兵衛們查驗,自有手下們去辦。

黃知縣跟紀煬則在一旁寒暄。

只聽黃知縣尤為客氣道:“能跟伯爵府公子說話,實在三生有幸。那扶江縣能有您坐鎮,興旺起來指日可待。”

哦,破案了。

竟因為這個。

紀煬似笑非笑看他一眼,開口道:“我不過是伯爵府棄子,黃大人不用這樣客氣。”

黃大人自己的須,認真道:“脈關系永遠斬不斷,再說以公子如此本領,伯爵府大門只會為您敞開。”

“有朝一日,您恢復祖父的侯爵位置,那也說不準。”

“紀家開國以來便在朝中為,如今不過落寞一代,您說不定便是重新撐起伯爵府的那個棟梁。”

這夸的,紀煬都不好意思了。

不等紀煬吩咐,黃大人又小聲道:“您放心,知州大人說了,不給您生事。知道您份的,也不會說。”

如此知識趣,紀煬此時明白,這位黃知縣為什麼能掌握那樣龐大的邵縣。

紀煬拱手:“那就多謝了。”

“不承謝不承謝。”黃知縣原本只聽過這位的名聲,如今再一看,也覺得汴京說得不對。

更覺得那位伯爵老爺糊涂。

他家要是有這樣聰慧的兒郎,還不當寶貝一樣,直接指兒郎們帶黃家飛黃騰達。

“日后您回了汴京,多為小的言幾句即可。”

紀煬又笑,認真道:“以黃大人的才干,升遷指日可待。”

“咱們陛下明強干,知人善用,對臣子好得很,必然能慧眼識珠。”

兩人互相恭維,一齊去了潞州城漕司。

潞州城四監司,分別是帥司,漕司,憲司,倉司。

原本四監司直屬陛下,之后職位幾經變,統歸知州管轄,再有通判監察。

負責的事,簡單來說便是,兵民,稅賦,刑獄,恤賑災。

他們現在去的漕司便是管賦稅和督查的。

俗稱漕司轉運使,正六品的員,統管一州稅賦,可見權利之大。

其實在古代能當上正六,從五之類的職位,品階依然不低。

除了看品階之外,還看手中實權。

漕司轉運使,那可是實權中的實權。

就算是知州,看起來像是只有從五品,但手底下管轄一州十幾萬人。

能說小嗎?自然不能。

漕司轉運使四十多歲,不茍言笑,檢查各地稅賦尤為嚴格,看向紀煬的時候也是稍稍皺眉。

但這一瞬紀煬便明白,這也是個知曉他份的。

也是,雖說汴京伯爵侯爵看似遍地都是。

但外面卻不常見。

而且朝中關系錯綜復雜,誰在汴京沒幾門姻親。

要怪只能怪原主名聲太響亮,汴京獨一份。

不過漕司轉運使并未說太多,驗查糧食的時候仔細點了點,這才又看向紀煬:“不錯,扶江縣比之去年,多了十六萬斤田稅,你做得很好。”

紀煬拱手:“轉運使謬贊。”

“開荒之地前三年稅賦減半,一會分出來帶回吧。”漕司轉運使繼續道。

紀煬自然知道開荒地稅賦減半的事,此時帶上也是防止漕司要些鼠耗。

沒想到眼前竟然是個正直的長

紀煬開口:“煩請轉運使折銀錢,方便帶回。”

轉運使看他兩眼,這才點頭。

黃大人看著兩人對話,聽得津津有味。

不過轉運使看向他,那可沒好脾氣,等長離開,黃大人才道:“你也是傻的,開荒之地前兩年該不就不,哪有你這樣老實的。”

“轉運使大人,就是因這事才生邵縣的氣。”

紀煬瞧著可不是這麼回事。

那位漕司轉運使正直細致,那個表,絕對不會因為荒地的事這樣看向黃大人。

只怕黃大人還有

但這些也不是他能知道的,還是好好回方客店休息休息。

九月十月,再到十一月,這三個月幾乎是各個地方最忙的時候,秋收到年底,田稅,清賬,潞州城審查賬冊,再有十一月上旬的吏考核。

一樁接著一樁。

所以方客店也是人滿為患。

去年紀煬一是為避風頭,二是考核他也不用出現,所以并未過來。

今年算是最頭一次。

有黃知縣帶著,一切倒是輕車路。

跟他過來押車的百姓被安排到旁邊的客舍當中,有紀煬出錢在那休息,他們稍稍歇息也由兵士江海城,兩個小吏帶著回去了。

這次一趟紀煬給的銀兩頗,眾人心里也都高興。

等他們離開,住到客店的人只剩下紀煬,平安,凌縣尉三人。

接下來要辦的事,人多沒用。

紀煬跟黃知縣一到,便吸引不

一個是潞州唯一的縣知縣,另一個是種出畝產四百六十斤水稻的扶江縣知縣。

誰都要多看幾眼。

紀煬看了看,知曉此清楚他份的,只有黃知縣一個,這下算是放下心。

還好還好,這里的人消息沒那樣靈通。

“紀老弟,你可算來了。”

這聲音一聽,便知道是常華縣的魏大人。

只見他滿臉笑容過來,攬著紀煬便道:“一路上辛苦了吧,快快坐下吃些熱酒,也解解乏。”

紀煬笑著點頭,自然不在意魏大人之前在潞州城說他什麼。

有魏大人引路,紀煬很快跟店里其他知縣絡起來。

消息傳到潞州知州府中,知州笑:“他倒是個不計較的。”

知州手下也道:“原以為他會發脾氣,沒想到連個冷臉都沒有。”

“常華縣知縣笑話他異想天開想修運河,他也不生氣?”

“生氣能幫他辦事嗎?”知州微微瞇眼,“伯爵府怎麼看人的,這樣的子弟也不好好教養。”

“算了教不教,人家都能才。”

“你說我家怎麼沒有這樣的人?”

家族傳承,要父輩們努力,子輩們聰明刻苦,這才有傳承可言。

誰家不羨慕如此優秀的年輕人?

“后日開始,知縣們陸陸續續登門,把他留在最后一個,時間給得長些。”知州最后道。

他有預,紀煬這次過來,肯定不止送田稅。

必然還有要事。

紀煬過來,自然不止送田稅。

周圍人跟他結,也不止為他這個人。

更想知道,他是怎麼把糧食產量幾乎翻倍的。

客店里酒過三巡,自然而然提起扶江縣糧食高產一事。

“你們扶江縣的稻子,真的一畝地產了四百六十斤?!不是騙人的嗎?”

“難道真有什麼妙法?”

“你們的化,真有如此效?”

此話一出,場面安靜下來。

可大家全都豎著耳朵聽,在座的都是各地知縣長

別的可能不懂,田地農桑那是時常接,當今陛下又在乎這個,自然心里掛念。

“四百六十斤,放在蘇杭揚州一帶,也是極高的產量了。”

這句話再一說,周圍更安靜了,只等著紀煬說話。

換了常服的紀煬一派公子哥做派,可氣質卻沉靜穩重,酒席上有以他為尊的覺。

更別說縣知縣黃大人都在給他斟酒。

紀煬喝下杯中酒,杯子輕輕放到桌面上,笑道:“四百六十斤而已,又不是極限。”

此話一出,全場嘩然。

平日一畝地產二百多斤才是常事。

你們扶江縣產了四百六十斤,你還說這不是極限?

還四百六十斤而已?

而已?

那你說說,什麼是極限?!

極限到底在哪里?

真是好囂張的人!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