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 40 章

24.5% / 40/163

“扶江縣新修水渠有兩, 人力用的是每年規定勞役,銀錢支用的是府衙賬目。不曾讓兩村百姓多出一毫。”

“因葫蘆作坊所種的大片葫蘆田, 其實并未報在開荒數目里, 其實應當算上,這也是不小的功績。”

“那邊也修了水利,不過是由當地里長跟村人們搭建,十分簡易, 但為了讓葫蘆長得更好, 所以各家都有幫忙。此也并未上報。”

“凌家湖化作坊確有此事, 村里通力合作,如今除開應得銀錢, 還會格外優待村中婦孺老人。”

“賺的銀錢一年過千兩, 扶江縣衙門只收山澤稅, 其他銀錢全都用來修路,剩下的銀錢則給村里修繕房屋, 紀知縣并未沾染分毫。”

“至今扶江縣百姓使用化,還是由縣衙墊付,之后用人力或者錢糧來還, 都不曾有利息。這個銀錢紀知縣也不過手。”

“玉家湖到常華縣的道, 紀知縣也沒出過錢,也沒要過銀子。”

“今年扶江縣一共新添三十多頭耕牛,上百農。糧食增產確有其事, 如今田地里的白菜都比其他地方長得好。”

“各村百姓無不夸贊紀知縣, 還說他待人溫和。”

“我這邊倒是有一點埋怨。”

派去探查消息的小吏這話一說, 潞州城來的員全都看向他。

方才聽了那麼多夸贊,總覺得不真實,終于要有點埋怨了?

眾人立刻打起神。

“好像是因為這次冬日授課的事, 縣衙只招收兩百人,許多人都沒報上名。”

???

這算埋怨?

確實算埋怨,但豈不更證實了,他們所看到的冬日授課,并非糊弄事。

而是巡查開始前就已經在做。

至于安置房屋不好的人戶找地方過冬,修繕破損房屋,再救濟家中有嬰兒有老人的人戶。

鋤強扶弱,尊老

無論從哪方面講,都沒問題。

在扶江縣五天時間,越了解越覺得紀煬無可挑剔。

就算是他們過來做這知縣,也未必能有紀煬做得好。

不是未必,是肯定。

這一件件的,他們當知縣的時候,也做不到啊。

聽聞他今年冬祭,還打算帶著扶江縣種田極好的幾戶人家,去墨子山祭拜兵士。

連祭祀這種事都顧慮周全,好像沒什麼不好的。

祭拜兵士,更是讓人心生敬仰。

至于厚著臉皮,沒事就要提學,就不是什麼大事了。

若每個知縣都能做到如此這般,要個學又算什麼。

陛下知道了,都要賞賜他的。

眾人一時沉默,常平使跟布政使兩人讓其他人退下。

況他們大概清楚,接下來便是商議此次巡查怎麼評定的事。

對比前兩個縣城,那兩個只能說沒有什麼大錯,但也沒什麼功績。

來到扶江縣,卻是格外不同的景象。

他們所聞所看,全都讓人震驚,許多東西紀煬甚至沒寫到公文里。

別人的公文多數會夸大一番。

紀煬這邊反而要,否則顯得不太真實。

天下間唯獨他了。

這會讓其他人離開,他們兩人要好好商議。

這一行人當中,只有他們兩個知道紀煬的家世,更因如此,所以心里的震撼要比旁人多得多。

布政使率先開口:“紀煬此時不簡單。”

“都說富貴人家的子弟更氣些,他怎麼不同?”常平使一時疑

布政使卻道:“他母親早亡,母親家族也早沒了。他父親伯爵老爺側室強悍,母家又得力。”

“如此的境,他像個外人。”

“也難免會以后這樣的子。”

“估計離開汴京,這才有機會施展拳腳。”常平使嘆氣,又看向同僚。

他這位同僚家族都在汴京,雖是自己副手,但他依舊客氣。

“不偏幫任何一方,把此事原原本本呈上去可好?反正潞州離汴京這樣遠,那邊的手也不到這里。”布政使雖是詢問,但意思已經很明顯。

不管汴京到底如何,跟他們這個偏遠小州沒什麼干系。

他們也不忍讓這個良才埋沒,更不會用這件事去討伯爵府的好。

一個權勢日漸沒落的伯爵府,是比不上有如此份,又如此強干的能才。

說不得,以后還要靠紀煬幫扶。

兩人對視一笑,對扶江縣的事已經做下決斷。

同樣還在做決斷的,還有外面的兩個書生模樣打扮之人。

他們兩人站在扶江縣新修學門前,

學主大致完工,里面的桌椅書柜還未安置,所以大門也沒關,扶江縣民風淳樸,門關不關都行。

個子稍高那個渾著不滿,抱怨道:“這就是扶江縣?知州大人還想把我們調到這里來教學?”

稍矮那個則拍拍新修的學:“你看,這學不是修得還不錯,雖說房屋了些,但用料都不錯。”

“之前知州大人還說,他們學還沒修,可能要到年后工,如今看看他們早就有準備了。”

“你愿意來這里?沒看到窮鄉僻壤,最近是發展可以,但跟潞州城學比,差得太遠了。”

“說得也對,可那邊學,夫子們排著隊想去教學,可這里卻無一人。”稍矮的夫子笑道,“在那邊我也只是個候補先生,還不如來這里試試。”

“你倒是豁達,可此地知縣買得的位,做個知縣也是到頭了。”

這兩人便是知州安排隨行的夫子,讓他們先看看扶江縣。

如果這邊巡查的結果還算滿意,那開春后潞州便撥錢過來修學,兩人也會被派過來當夫子。

兩人跟著走了一圈,自然知道,扶江縣的政績確實不錯,此也適合修學。

可太窮了。

跟其他地方比,還是窮。

不過稍矮的劉平原夫子顯然已經認命,甚至自得其樂,開始跟同僚分院子。

“其實想到那些在府衙上冬課的百姓,教學也有力。”

“當然,能留在潞州學自然更好。”

雖說他們目不識丁,但他們都想學,這對一個當夫子的人來說,真是莫大的鼓舞。

兩人說話間,只聽學大門有所響,等他們出門,便看到紀知縣走了進來。

進來之時,后的捕快還抬著桌椅等

紀煬見到他們,面上帶著驚喜:“長們辛苦了,竟然已經到了此。”

“不用我們長,我名劉平原,稱一句平原即可。”

“原來是平原兄。”紀煬笑道,另一人并未介紹,紀煬拱拱手,算是見禮。

另一邊則繼續招呼手下搬東西進來。

紀煬繼續道:“學剛修繕好,許多東西都未備齊,不東西想買,也有些無從下手。”

劉平原回道:“學的東西極為瑣碎,確實不好購齊。”

他們兩人說話,另一人已經離開,不過劉平原還是說道:“像這書柜,就太小了些,而且支撐不夠。”

“如果是小孩子在這,容易有危險。需得下座沉,上面輕。”

等紀煬跟劉平原從學出來。

劉平原已經一口一個紀賢弟,喊得極為親熱。

沒辦法,誰讓結紀煬這人,實在有意思。

這樣豁達的吏,他還是頭一次見。

不過紀煬帶著劉平原,迎頭到常平使跟布政使。

這兩人可不好糊弄,對視一眼,便看出來,紀煬已經知道這是隨行夫子,提前來拉關系了!

還真是,真是沒法說!

他們知州大人臨行前的吩咐,還真沒錯!

他還真是不放過任何一點。

這也是,如果不是有這樣的功底,又怎麼會在短短時間里,把扶江縣發展的這樣好?

紀煬忍不住笑,沒辦法,沒讓他們什麼都沒有啊。

如今糧有了,田地還在開耕,神建設也要更上。

沒有學校,總覺得缺點什麼。

如果說他做的那些,是讓大家盡量足,但知識文化,才是一個地方的基。

就像此地是兵士后人建設一樣,就算那些兵士們都不在了,此地也有尚武之風。

神氣,即使看不到不著,依舊存在,依舊在某時某刻影響這片土地的百姓。

巡查到第六日,已經差不多了。

潞州而來的員們,甚至已經習慣此地百姓來衙門聽冬課,或者誰家丟了,豬走了,讓捕快們幫忙找找。

找到之后再送個過來。

也不知道是不是白救了。

更習慣此地小孩并不懼怕員,遇到他們知縣大人,還親熱過去討糖吃,還會順問一句:“知縣大人,我明年也能去上學嗎?”

看來紀煬平時沒提學堂的事。

他在汴京是個不學的,怎麼到了地方,反而開始勸學?

這兩位大人下意識想到伯爵府,不由得嘆氣,拍拍紀煬肩膀:“真是苦了你,若非如此,你也不用。”

不用買

紀煬知曉布政使大人話里未盡的意思,笑道:“也并未真的辛苦,那些吃酒耍樂,更是假的。”

“至這天下酒,嘗了十之**,也算可以。”

紀煬故意打趣,氣氛頓時輕松起來,可接下來的話,明顯十分認真。

“以后的事,以后再說,只是此地百姓辛苦。”

“下剛來之時,連衙門差役都半年不得一次葷腥,更不要說此地百姓。”

“他們是兵士后人,來此開荒建縣,此地土地貧瘠,東西兩種田都不同,門戶不過三百余。”

“下見他們不蔽,食不果腹,便深知這是下職責所在。此地種種不敢夸耀,縱然下再如何,可沒有此地百姓,荒地不能變耕田,水渠不能修好,后山再多化也制不出來,幾萬葫蘆更不會批從此地發出,送往揚州。”

“說到底,下所做,不過是腦,。”

“真正付出汗水辛苦的,乃是他們。”

“他們不需謝誰,要謝,也是自己辛勞吃苦,想為家人的日子過得更好些夜以繼日地勞作。”

“可有些苦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有學,他們家中子弟便可讀書,可明理,可科舉。”

“如果有道路運河,那可以帶著鄉間所產,去潞州城,去揚州城,讓家中日子更好過些。”

“就如同衙門冬日授課吧,如今的教學是蠢笨,教學的人為難,學習的人也為難。”

“明明有更好的法子,有天下間讀書人都知道的做法。”

“他們不懂,這不怪他們,因為他們沒有學習,沒有走出去,所以沒辦法知道外面的馬車車如何更輕便,不知道江南一帶的農更先進。”

紀煬拱手作揖,語氣鄭重道:“還請大人們念及百姓辛苦,讓扶江縣有一條可以通往外面的道路,讓他們的孩子有書可讀,有理可辯。”

“他們都是兵士后代的好兒郎,好兒,日后說不得也能出個棟梁之材,造福天下。”

冬日寒風凄厲,一冷風吹到眾人上。

像是有無盡寒意,偏偏紀煬的話,卻讓人心中火熱。

紀煬再次偶遇兩位大人,立在空學門前,說出他講過最長的一段話。

一時間,后的捕快小吏眼淚直流。

只有知縣大人了,知縣大人真的知道他們的辛苦,也真的為他們好。

大人全程不提自己,只提百姓,讓他們這些扶江縣本地人心說不出的

倉司常平使微微錯愕,目溫和地看向眼前的年輕人,緩緩道:“你說得沒錯,扶江縣百姓,該有這些東西。”

旁邊的布政使更是眼圈微紅,扶著紀煬道:“別說道了,你所求的運河,一定也能。”

紀煬大喜,又深鞠一躬:“深謝大人們了。”

他們二人是這次巡查的主力。

有他們開口,此事了!

不過等潞州員們離開之時,常平使跟布政使顯然反應過來,萬般無奈地看向紀煬。

“紀煬啊紀煬,真有你的。”

“怪不得你不在汴京,汴京還有你那麼多好戲。”

等會,汴京又怎麼了?

眼看還有段路途,兩位大人干脆一左一右,跟紀煬講起汴京鳥糞刺繡的事。

聽得紀煬臉都綠了。

怎麼他的制方子沒被發現?

反而鳥糞所的山澤稅被陛下拿出來損人了?

他冤枉啊!

他可沒想辱長公主!

這位長公主是陛下親妹,年過四十,半點苦也沒吃過。

鳥糞刺繡,只怕是最大的辱了。

常平使布政使難得見紀煬吃癟,笑瞇瞇道:“沒事,你怕什麼,反正制方子馬上公開,長公主早晚都要知道。”

“對啊,你這麼聰明,肯定應付得過來。”

“別送了別送了,回去想想怎麼辦吧。”

“長公主原本就在為宗室占地的事求,你這樣一來,更讓生氣。”

看似安,明明在往他傷口上撒鹽!

明明都離開汴京,怎麼樹敵越來越多,再這樣下去,他這輩子也別回去了!

送走潞州城一行人,再面對衙門吏們,紀煬見他們臉上帶著喜,可還是等他一句話。

紀煬看看邊沒離開的夫子劉平原,跟大家介紹道:“這便是以后咱們扶江縣學劉夫子,昌盛二十七年的舉人,原本在潞州城學當夫子,如今撥到咱們這了。”

劉平原趕客氣:“鄙人在潞州城學不過是替補夫子,那邊人才濟濟,還未曾當夫子呢。”

“您別謙虛了,您可是舉人老爺!”

“對啊,您可是舉人!我們扶江縣連個秀才都沒有。”

“就是,劉夫子我給您行禮了,我家有兩兒一,都想上學,您看。”

劉夫子自從中舉之后,再也沒人對他如此熱切。

一時有些不知所措。

他原本等到年后再來即可,但在學門外,聽到此地紀知縣為黎民百姓請命,心下一時激,直接跟常平使大人說,反正如今扶江縣學已經修繕好,他不如就在這幫忙添置東西。

等到開春,直接招收學生。

常平使大人自然不會拒絕,心里卻道,又個被紀煬蠱的,也行,誰讓紀煬有這個本事。

學已然了。

那接下來便是道?

劉夫子都跟其他扶江縣人一樣,熱切看向紀知縣,他也覺得,扶江縣百姓值得這樣的道。

雖說他已經大致知道答案,可還想再激一次。

紀煬笑:“常平使大人跟布政使大人說了,等他們回潞州城后,便派工匠前來,沿途探查況。開春之后,立刻派人來修。”

年前看路況!

年后開始修!

這就是了?!

道也了!

明明是看似不可能的事,一件件的,都了!

紀煬看著他們歡呼雀躍,心里那塊石頭終于放下。

還好,沒有夸口。

等會,總覺得忘記了什麼東西。

他的考核績?

是不是還沒說?

說好的來考核呢!

從縣路口回衙門,紀煬直接抱起看熱鬧的江乖乖跟江小子。

“這次你倆做得也不錯,一人獎勵一個,怎麼樣?”

“給妹妹兩個!”

“好,乖乖兩個,云中也兩個。”

“咱們去張伯家挑兩只幸運公,中午就吃!”

至于汴京因他引起的風波。

那還是事嗎?

他招惹的還差這一件?

這算不算虱子多了不怕?債多了不發愁?

再說了,鳥糞刺繡的事鬧得越大,對他越是有利。

這說明,陛下快注意到制方子了。

不得再出幾件“趣聞”,好讓化之事名揚天下。

不過長公主的鳥糞刺繡,只怕要跟化一樣,傳遍整個承平國了。

然后更恨他了。

好像傷的只有自己?

紀煬嘖嘖幾聲,讓江乖乖江小子去挑的大公

先慶祝一下再說!

讓他看看哪只幸運公今天上桌!

紀煬忽然想到什麼,糞也是鳥糞的一種?

他要不要寫封信回去拱拱火,只怕長公主家連都不吃了。

好像,也行?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