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第 53 章

32.5% / 53/163

涼西州五家被押往潞州, 等待他們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按之前的罪名,最也要流放三千里。

他家的奴仆就地解散, 心里沒鬼的準備在扶江縣安家落戶, 還有些則去往其他地方, 紀煬并不管,只要他們安居樂業, 那就可以。

扶江縣百姓也從中知道這些人的謀,跟因為涼西州的事傳來, 知道這些人收購土地,其實會造多大的危害,心里一個勁后怕。

不過沒關系!他們有紀煬知縣!

在紀煬眼中, 扶江縣會因為這件事,能得到不

眼前韓家人給的好,他就先笑納了。

當初說過, 只要他在三天之解決這些麻煩,韓家便會留在扶江縣。

其實自從上次審理之后,已經算解決麻煩,不算食言。

如今看著這群蛀蟲被帶走,韓家眾人心里更是不同, 他們家正式準備搭建房屋,開荒種田。

跟著韓家的灌江府人士,自然也有樣學樣。

韓家人最是膽小, 還容易悲觀, 跟著他們學肯定沒問題。

不過現在韓家最要的事,還是跟學有關。

劉夫子頗有些激,讓他選夫子?還能選的嗎?

而且灌江府韓家的名聲他聽過, 這家人雖然沒仕,但學問在他們附近幾個州人盡皆知,放在汴京,很多人家也能回憶起灌江府韓家。

不過劉夫子本人,就算去掉夫子的名諱,還可以喊他劉舉人,正兒八經科考出

來扶江縣一直是屈就了,也就是他脾氣好,又敬佩紀煬的為人,這才過來。

經過涼西州五家,劉夫子更是覺得在扶江縣沒錯。

那韓家也知道劉夫子早已考上舉人,屈就到扶江縣教學,態度也是十分好。

紀煬看著他們相談甚歡,開口道:“那學夫子的事,便給你們,我馬上給潞州寫信,咱們學也該擴修了,到時候所有夫子都能住進學。”

即使現在,學兩個小院,除開劉夫子住的一個,另外的小院也能住三個夫子。

韓家自然點頭。

不僅如此,紀煬還在縣城給他家劃了片范圍,允準他家跟其他人不同,能在縣城有房屋。

耕地則隨著上集村一起,跟里長商議即可。

這已經是完全的優待,也是之前涼西州五家想要的待遇。

不知道他們現在聽說此事,又是什麼想。

對韓家優待,扶江縣其他人能夠理解,都知道他們知縣大人最喜歡讀書人,誰家識字他都要夸的。

現在來了這麼些有學問的人,他們族老更能被稱為大家,知縣優待很正常。

要說只怪他們不好好念書,如果他們念書厲害,肯定也會被優待吧?

紀煬把學的事完全給劉夫子,他在潞州城學候補過,原本舉人當夫子,就是謀求路,理這些事也是他之前學習容之一。

再說,以后劉夫子都要喊劉教瑜,他只要在旁邊幫忙而已。

送到潞州請很快有了回音。

對于扶江縣招攬到灌江府韓家這件事,學政很是意外,甚至側面打探了下,能不能分幾個韓家人去潞州城學?

這自然是不能的,在縣學教書已經是韓家的極限,怎麼會參與到潞州的事里。

所以紀煬剛提,他們家主韓瀟一個勁擺手:“不行,我們都不會去的。”

紀煬哭笑不得,只好把這件事按下不提。

從劉夫子劉教瑜,扶江縣學的事也料理清楚。

從韓家招了五位先生,五位先生負責的科目不同,但都專這一項。

劉教瑜本人則專門教導學最特殊,人員流最大的班。

一般的學,基本都是招收正統科舉路子,所以不會有這麼特殊的存在。

放在以前,劉教瑜肯定也不想教這種雜七雜八的活計。

可在扶江縣越久,越知道知縣為什麼一定要他們教百姓們常用字,教他們日常算數。

這對大家的日常生活來說非常有用。

說是改變他們的生活也不為過。

只是對于正統學,正統夫子來說,肯定不愿意教導這些雜類。

所以劉教瑜決定“臟活累活”自己上,好不容易請來的韓家夫子,只要教正統容即可。

所謂正統容班級,也是不拘男的,全看自己跟家人意愿,再經過相對簡單的考試,然后就能席。

韓家對男同班倒是沒意見,只是常常去聽劉教瑜上課。

因為是學常用字跟日常算數,所以這里如今不拘年紀,誰有空就來,誰覺得學得差不多了就走。

韓家上不說,但對這十分興趣。

除了這個之外,對紀煬本人更是好奇。

他那篇毫無文采的聘書,在韓家人手上傳了個遍,連他家十幾歲孩都說,字尚可,文筆極差。

那問題來了。

紀知縣怎麼考上舉人,甚至進士的?

他們看過劉教瑜的文章,雖古板了些,但基礎的行文都很好,更有可取之

承平國的科舉也沒那麼差?

那紀知縣?

眼看韓家徹底安家,雇人修的宅子也已經在起地基,紀煬算是安心。

涼西州五家的近況也傳了過來。

這次倒是知州給他寫信,說那五家的況在涼西州不算最嚴重,但也很典型,抓了他們確實震懾不逃跑的鄉紳,讓他們在外面不敢為非作歹。

還說兩萬五千兩銀子,幫幾千戶百姓安置,如今都記掛扶江縣的好。

這五家人家產沒收,免去鞭刑,但全都流放到三千里外的極寒之地,這路上都夠他們吃苦的了。

信件最后,還笑紀煬為之道學得不錯。

知道這件事不能直接聯系他,而是找了上屬的通判,讓通判解決。

通判也夸你辦事不錯如何如何。

說到這,語氣已經很放松了。

這件事說白了,紀煬跟潞州知州一直有來往,連韓家的事都拜托知州打聽。

如果有些不懂事的,便會直接把涼西州五家送給知州,看似沒有問題,但前面打聽事算是私人。

但押解犯人,那就是公務。

不能因為私好,便跳過現在的潞州長,誰讓潞州知州如今是其他州的代理知州。

直接也沒錯,可跳過現在的直屬長,難免會生嫌隙。

職場忌諱越級,場也是如此。

紀煬收起信,又看看本州通判撥下來的兩千兩銀子,這銀子是專門撥下來,讓他擴建學跟經營香作坊的。

以前他也要擴建學,也要經營作坊,沒看到錢啊。

現在只是提了提,直接撥了兩千兩!

他們扶江縣,沒見過這麼大筆銀子啊!

通判大人還是不錯的,果然不會虧待他跟扶江縣!

看了知州信件,更確定撥款的原因。

紀煬拿著銀票,踱步到旁邊房間,玉縣丞就在這辦公。

不等玉縣丞開口,紀煬直接把銀票放到他桌子上。

“雖說兩萬五千兩換兩千不多,但總算見到回頭錢了!”

兩千兩銀票?!

他沒看錯吧?

雖說沒給銀子,但銀票也不差的!

玉縣丞激地拿起來,原來真有橫財!

不怪他們忙了這樣久!折騰這樣久!

紀煬輕咳:“這個月,給大家發獎金,最近一段時間著實辛苦。”

“不過接下來,扶江縣會安定下來,潞州附近都已經平定,也不會再有流民進。”

“好好發展咱們的扶江縣就行!”

外部危機終于解決,連他們知州都要從涼西州回來,可見那邊事基本已經了結。

最近一段時間,不會有大批流民,扶江縣自然安全。

不過說起來。

經過這段時間的流民非編戶進扶江縣。

他們扶江縣的人口已經大大增加,只要等大家都有了固定的田地,固定的房屋,就能正式落戶。

趕在年前蓋好自家房屋,再有片開耕過的土地,便可以正式戶籍。

大多數人家都會在冬日來臨前建好房屋,估計等到十月左右,他們扶江縣人戶至增加一百多。

到時候就不是下縣中的下縣了!

算個下縣間的中等?

紀煬自己聽了都好笑,不過一步步慢慢來就好,他不著急。

理完這些雜七雜八的事,香鋪子那邊終于傳來好消息。

這次制出來的七千斤茉莉香,已經全部研磨打包好,可以送往汴京售賣了!

玉娘子看著們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果,難免會潸然淚下。

反而是水淑敏還能穩得住,下意識拉住邊的人。

從荒地開耕,到花,從二月到六月底,功夫不負有心人!

們這群人,總覺得在這不止收獲銀錢,還收獲了更多的地方。

其實們有些說不出來,但家里哪個不尊重們,哪個不敬佩們。

等紀煬過來的時候,還帶了鞭炮,目的當然是慶祝們第一批香

這掛鞭炮由玉娘子跟水淑敏來點,更添這里的喜意,空氣里更有著茉莉香味,讓所有人都覺得高興。

不過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問題來了,怎麼售賣。

眾人自然看向知縣大人。

似乎只有他能給這個答案。

紀煬笑:“放心,茉莉香本就好賣,如今的汴京城,更是對茉莉趨之如騖。”

算著時間,朗朗上口的民歌應該流行開了吧?

“來,裝車,明日送到常華縣去往汴京的船上,然后等著好消息過來!”

七千斤的茉莉香,三斤香一兩銀子,算上損耗,全部賣出能得二千三百多兩銀子。

船運費又不值一提,扣掉所有東西。

落到賬面上也能有兩千兩。

玉縣丞算發現了,最近扶江縣一直要發財啊?

上面剛撥款,扶江縣自己又賺錢。

好事接連不斷!

但不人心里還是有些擔心。

茉莉香,真的能賣完?

真的像知縣大人說的那樣暢銷?

就算再信任一個人,這會心里還是忍不住打鼓。

不過香作坊的十六位娘子,并沒有因為擔心而不做事。

今年的茉莉是賣完了,但開耕土地,伺候其他花朵,還要繼續,甚至附近的桂花樹,梔子花樹都要打理。

們沒時間想別的!

人被們樂觀的染,也有更多子加其中。

開耕田!種花!

們可以的!

七千斤的茉莉香,被玉娘子們一層層包裹,外面再用厚厚麻袋封住捆綁結實,保證在船上怎麼顛簸都沒事。

在紀煬看來唯一中不足的,是運河還沒修好,這次還要借用常華縣的運河,送上那邊的船到汴京。

紀煬人沒去,但給隔壁魏大人寫信,這事肯定能行。

第二日運送茉莉花的凌縣尉帶著兵士出發。

因為有道的原因,當天去,當天就能回來。

凌縣尉從常華縣回來,第一件事就是來找紀煬。

紀煬看他言又止,認真問道:“怎麼?是香運送有問題?”

“這個倒不是。”凌縣尉解釋,“下按照您的要求把香運到,然后去找當地的魏大人。”

“他對我好像格外熱。”

“不是,他對扶江縣去的人都很熱。”

紀煬還當是什麼事,一語道破:“他知道我在汴京的家世了?”

“對,那邊好多員都知道了,咱們去的兵士們也全都知曉清楚。”

紀煬沉默,又有點好笑。

不過這些兵士從潞州調過來,原本便知道的影影綽綽,那邊再一傳,知道并不困難。

但常華縣那邊都知道了,距離這麼近的扶江縣,估計也是早晚的事。

紀煬心里早有準備,開口道:“算了,知道就知道吧。”

凌縣尉確定沒事,這才離開。

但心里卻知道,等扶江縣百姓知道,他們知縣其實是伯爵嫡子,恐怕要跌破眼睛。

他們這些人,見過最大的也就是潞州員。

伯爵家嫡子?

戲文里面的人吧?

紀煬讓平安收拾收拾箱子里的茶葉,再給韓家人送去。

眼看平安要走,紀煬又喊住:“把那套崔公窯的茶盞也給送去。”

平安守財子又出來了,下意識道:“爺?那套茶盞您都不舍得用,要送人?”

紀煬嘖嘖道:“送吧。”

“說起來,是什麼伯爵嫡子這層份,我倒不怕暴。”

“但韓家那邊,現在還不知道是我買來的,這才是大事。”

若韓家知道,估計在來扶江縣第一天便要離開。

俗話說吃人短,拿人手,提前送送禮,總是沒錯的。

不過找個機會,還是自己說出來最好。

紀煬還在發愁怎麼把買的事說給韓家人聽。

另一邊汴京皇宮勤政殿。

皇帝忍不住道:“好好個孩子,怎麼還買。”

“求個蔭封也行啊。”

雖然都是走后門,但蔭封好聽些,也好提拔。

可買,就讓人不好下手。

皇帝看過紀煬買記錄,再看看手邊的東西,自然是被層層送來的農人收葫蘆燈罩。

這燈罩設計得巧妙,又不會奢華,一刀一刻盡顯功底。

特別是這農人收的場景,正是他日思夜想的畫面。

他得了這東西,還給皇后,皇子看過。

誰都要說一句巧妙。

這紀煬不僅能干實事,還能討人歡心。

棘手的涼西州一案都有他的幫忙,扶江縣發生的事,經由潞州通判跟憲司的手,讓他知道得一清二楚。

當地學辦得也不錯,還把天天要哭不哭的韓家人都收攬當了夫子。

不怪皇帝對他印象深刻。

如此干吏,滿承平國也難找。

不過他遠在潞州下的小縣,竟然還在教汴京小唱們唱曲。

還真有他的。

那小調清新可,確實有幾分意思。

連帶著汴京茉莉制品賣得都好了些,他都在京都食貨志上看到了。

皇帝好笑地放下手里卷宗,不由想到紀煬的祖父武侯,也是自己的老臣子了。

自他去了,再也沒有他那樣的武將。

如今他的孫兒卻正當用。

再歷練歷練,以后也是一位能臣。

沒錯,茉莉花曲已經在汴京流傳開,汴京許多茉莉東西都賣得飛快。

紀煬好友們百思不得其解。

他這是在做什麼?

只是得了好聽曲子,給他們聽嗎?

在他們疑之時,從扶江縣到汴京的七千斤茉莉花終于靠岸。

紀煬的忠仆王伯指揮人把貨拉到自家香鋪子了,當天便按照爺的要求,在門口掛上茉莉花曲產地扶江縣茉莉花售賣的小番。

茉莉花曲,產地扶江縣,茉莉花

是這麼斷句嗎?

什麼意思啊?

要不然進去問問?

好奇的人一進門,便聞到屬于茉莉花的清香。

外面旗子上的意思?

那還不簡單。

你們知道茉莉花曲是誰帶來的嗎?

知道啊,紀煬。

這花,也是紀煬弄來的!從茉莉花曲子產地弄來的!

買不買?

紀煬好友們聞訊趕來,不進去香鋪子,這,這是干嘛?買香嗎?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