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 54 章

33.1% / 54/163

唱出茉莉花的靜謐縣城, 人跡罕至,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只有這樣的小縣才格外清雅, 才能唱出這樣的小調。

而在這個小縣里,一群子親手栽下潔白雅致的小花, 每日清晨清香拂面,夜晚采摘一捧,更是滿室清香。

伯爵家嫡子紀煬發現此事,便讓人把如此清麗的花朵制茉莉香, 不管調香用,還是直接焚茉莉香料, 都是極好的。

如果用荷包裝些茉莉香,行走之間,仿佛都帶了那個小縣的靜謐。

扶江縣的茉莉香料, 總要跟其他地方不同些。

紀煬好友們在香料鋪子聽了個大概。

最后總結幾點。

一, 這個茉莉香料的產地風景好人也好, 所以香料也好。

二,全都是子栽種,比之其他香料, 要雅致許多。

三,紀煬都夸的。

四, 那茉莉花的小調,也是從這個扶江縣出來,他們縣的茉莉肯定是一絕。

總結四點之后, 如果再不知道紀煬在搞什麼鬼,自己也是真蠢。

唱歌就唱歌,怎麼還賣貨了?

不過想到自從茉莉花小調流傳開之后, 汴京帶著茉莉的帕子都好賣許多。

誰讓這花確實雅致可人,時人追捧的不就是一個雅。

而且這個雅又不用太費錢,作為香料里的平價商品,它還是很歡迎的。

就跟那首小調一樣,都是清新可,同時又平易近人。

追求昂貴的雅致需要門檻,追求茉莉的雅致卻不需要。

鮮花正盛的時候,普通人家都能買一捧回家放著,自然而然風靡。

聽說就連宮中園子都開始栽種茉莉,自然更是讓人追捧。

好啊紀煬。

說好一起擺爛,怎麼你開始賺錢了?

還有跟茉莉小曲一起送過來的勸學,難道那才是真正目的吧?不會吧?

紀煬好友們只見鋪子里排著隊賣香料,他家忠仆王伯罕見笑得瞇著眼,但以他家產業來說,必然不會因為幾千斤香料高興。

只會因為這東西是紀煬的努力果,王伯替他高興。

平時總在一起玩鬧的好友們一時心里堵得慌,為何堵倒是說不出來。

不過這四人里,其中兩人回家開始讀書,讓家里高興的天天對他們和,連嚴肅的老爹都夸幾句。

勸學,難道真的有用?

勸學對好友們有沒有用,紀煬不知道。

他這會看著韓瀟興致抱過來的書籍有些傻眼。

韓瀟認真道:“這都是我家藏書,平時我都不舍得多拿出來,今日,今日就與你看看。”

主要紀知縣什麼都好,就是那文筆,實在不了眼。

韓瀟雖然不想這麼想,可他家好幾個人都在學教書,紀煬送來的聘書自然收起來格外珍重。

但一想到里面的文采,就讓韓家好幾個文辭俱佳的子弟們心里

最后有了這個法子。

既不傷紀知縣自尊,又讓他可以提高一下水平?

不是韓家好為人師,而是他家知道,就算當,也要講這一手好文采的。

朝堂上的林大學士頗重用,他手底下的文章,韓家人都拿來拜讀。

還有戶部尚書,吏部尚書,那都是寫的一筆文字,文章更是彩。

越往上,要求越高。

在韓家看來,紀知縣這樣的干吏,以后定然會為朝中能臣,安一方百姓。

有這樣的父母對地方來說是好事,既然如此,不能在最基本的事倒下,否則吃虧的反而是他們這些百姓!

紀煬看出韓家的想法,不由得好笑,知州心里說他們一家雖然不出頭,卻樂善好施,竟一點也沒錯。

紀煬自然不會拂這份好意。

而且他本確實想讀書來著,現代的書讀了那麼多年,古代這些東西也不能放棄。

紀煬笑道:“我能先看看嗎?”

“當然可以,這都是絕版書,學問高深,每每拜讀都會有新想法。”韓瀟大度道。

但聽到學問高深四個字。

紀煬輕咳,認真潔凈了手,這才翻開。

平安也差點輕咳,學問高深這四個字,太為難他們爺了!

韓瀟對紀知縣的謹慎十分滿意,看來書送過來沒錯的,紀知縣也很書嘛。

可惜紀煬剛翻開兩頁,直接合起來,對上韓瀟疑的眼神,紀煬真摯道:“那個,看不懂。”

看不懂?

怎麼會看不懂?

但凡中了舉,考了進士,應該都能看懂啊。

韓瀟幫忙找補道:“是不是科舉太久給忘了,沒事學問這東西,學了便忘不掉,只要仔細回憶,肯定能想起來的。”

說到現在,也不能不解釋了。

紀煬抬頭看向韓瀟:“其實,我沒考過科舉。”

沒考過?

韓瀟心中竟然有果然如此的覺,就說嘛,能考過的人,能會有這樣的文筆。

“那是蔭封?不知紀知縣是朝中哪家子弟。”

先問問,若他家名聲不好,還是遠離吧,省得給韓家添麻煩。

“倒也不是蔭封。”

紀煬認真道:“我這,是買來的。”

買來的?!

韓瀟一時沒坐穩,買來的?

等他抱著自家藏書回去的時候,人還是懵的。

他當知縣那麼好,怎麼是買的

自己對買之人的印象,都是那**昏聵之徒。

賄賂公行,懸秤稱,指方補價,為禍一方。

這才是他對買之人的印象。

哪有像紀煬這樣不僅不撈錢,還給邊人補的例子?

韓瀟回到韓家,這事只能找族老商議!

韓族老倒是胡子,反而說道:“你問他是哪家子弟的時候,他并未回答?”

“對,怎麼了?”韓瀟不明所以。

只聽韓族老道:“其實扶江縣有些傳言,說紀煬的份不一般,似乎是伯爵家的公子。”

其實早之前就在傳,但扶江縣最近事多,才沒有盛行開。

現在事態平穩,那可不是八卦的好時候。

韓族老平時四閑逛,跟各家老農聊天,自然聽了不

“姓紀,伯爵家?”

“是當年的武侯嗎?他家的孫兒?”

韓家雖然不在汴京多年,可到底有些聯系,雖說不是太悉,可武侯這樣的忠臣武將,他們還是知曉的。

韓族老點頭:“應當是他家的,只是他家為何不蔭封,反而要買?”

提到買兩個字,韓瀟跟韓族老同時沉默。

韓家最厭惡跟這種贓污吏為伍,可紀煬偏偏是個例外。

要說買的本質,買人的本心。

大多只有一個目的,我花錢買的,我要是不貪污,豈不是對不起自己的銀子。

所謂寶貴必因巧得,功名全仗鄧通

鄧通是銀錢的代稱。

更有什麼千里為只為財等等的說法。

韓家兩人一時說不出話。

最后韓瀟還是道:“這事還是不要傳,否則對,對紀知縣不好。”

他們在扶江縣也近一個月。

紀煬的為人,紀煬做過的事,韓家都看在眼里。

否則也不會真的去學當夫子。

韓族老點頭,但還是道:“紀知縣若愿意看書,就挑些淺顯的送過去。他畢竟是武侯后人,當年平定灌江府,讓咱們韓家得以修養生息,就有他祖父的幫忙。”

紀煬祖父平定灌江府,偶然救了韓家,這并非巧合,而是武侯戰功赫赫,征戰過的地方無數。

可能只有海上作戰吃了些虧,其他地方簡直無往不勝。

韓家只是他救過的千萬人之一而已。

不念這份恩,沖著紀煬本人,韓家也是愿意幫忙的。

不過送書歸送書,親自教導絕不可能。

原因大概跟孫悟空他師父跟他說的那句話一樣,日后闖出禍來,千萬別說你是我教出來的!

紀煬看到韓瀟去而復返,手里又換了套淺顯的書,心里好笑,上卻嚴肅道:“自然,咱們以朋友相稱,自然無傳承關系。”

主要是古代的師徒猶如父母。

若學生闖禍,定然要連累師父的。

韓家一向避世,而紀煬明顯要走得更遠,以后無論好事壞事,都跟他家毫無關系。

韓瀟見紀煬理解,忍不住解釋道:“我家若不是如此作風,只怕早就沒了。”

紀煬點頭:“如此行事,也是大智慧。”

兩人相視一笑,算是認下彼此這個朋友,不過韓瀟走的時候還道:“這書上有我啟蒙時的批注,若有不懂的盡管來問,”

說罷,韓瀟又覺得自己講錯話,沒想到紀煬還是不在意,甚至對他表示謝。

韓瀟回到家中,只能說一句話。

紀知縣,他果然沒看錯人!

就是個頂天立地的好人,也是好

至于買

這事一定另有

肯定有他們不知道的事,還是不要評價了!

紀煬知道韓家的為人,但這事早就是公開的,他也不介意啊。

紀煬最近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等著汴京那邊的好消息。

他們縣的茉莉香賣的怎麼樣了。

算著時間,該有消息傳過來才是。

茉莉香的消息沒傳過來,上集村葫蘆作坊倒是送來好消息。

之前紀煬說制作模改變葫蘆形狀,這事一說,村里種葫蘆的人家都開始打造模,速度之快讓紀煬想說一句,找幾顆葫蘆試試就行。

誰讓上集村的人如此信賴紀煬。

而且揚州那邊對之前葫蘆的需求明顯降低。

這東西質量好,用的時間長了,頂多補補漆,這事當地也能做,自然不會二次購買。

看來質量太好也是個問題。

也就是現在運河還沒開通,等運河開了,就能把東西銷往承平國各地,也沒了訂單減的風險。

更別說現在都能改變葫蘆的形狀,以后做出來的更是多種多樣。

紀煬看著長方形,正方形的葫蘆,還有滕顯用這些形狀做出來的皿,已經贊不絕口。

這東西絕對好賣!

但只有滕顯一人會做還不行,最好讓加工葫蘆的百姓,盡量學會簡單的葫蘆加工。

之前的皿好做,現在這些皿不僅要做出形狀,更要有雕刻才行。

隨著大家對葫蘆的了解,產品也該升級了!

現在已經解決有沒有的問題,該把好不好提上日程。

慢慢發展下去,上集村絕對不是簡單種葫蘆就完事,以后說不定還會為葫蘆之鄉。

教導工藝這事,滕顯并不拒絕,反正只是簡單的雕刻,他在上集村住這麼久,食住行都有人負責,教幾個簡單的花樣還是可以的。

其實就算他沒教,這里也有人在慢慢琢磨了。

有了紀煬的首肯,大家自然更加興致

葫蘆作坊是這樣,以后的香作坊也是這樣,一步步的來,以后的香作坊恐怕會超過眾人的想象。

滕顯跟紀煬見面的時候還隨口問了句。

他們之前不是送出去兩個葫蘆燈罩,怎麼一個回應都沒有?

漂亮巧的燈罩,紀煬給了皇帝一個,順手送給林家一個。

好像確實都沒回音?

最近好像都在等消息中渡過了。

好在滕顯只是隨口一問,他沒當回事,直接回上集村繼續做葫蘆,紀煬給了他一點啟發。

那葫蘆燈罩可以更有意思。

不過那會紀煬只是隨口一提,滕顯準備做出來了再說。

他最近在扶江縣過得越來越順心,回上集村之前,甚至在縣城逛了逛街。

現在扶江縣縣城里,新開了一家酒樓,菜更好,房間更多,是凌家湖一家開的。

跟原來那家倒也沒什麼沖突,反而減輕力。

不然每次來人都說客滿,他們也很頭疼啊。

縣城還有一間雜貨鋪,之前兼職開門,現在他們家專門安排個人營業,生意更好了,自然要常常開門,貨也比之前更全。

除此之外,還開了家布料鋪,早點鋪,更有一家點心鋪子準備開門,再有兩個鋪子在裝修,不知道準備開什麼店。

看起來以后他們想要日常東西,也不必去隔壁常華縣,扶江縣都有!

縣城的街道也在鋪路,看樣子直接鋪碎石跟石板,現在這里都熱鬧起來,等到全都鋪好,估計大家沒事就會過來趕集吧?

滕顯逛了一圈,還發現在附近蓋房子的人家越來越多,估計很快能形民居,這都是一個城市發展起來的征兆。

怪不得紀煬那麼忙,估計還要規劃這些房屋怎麼建造。

不僅如此,紀煬還請工匠再挖幾個化糞池跟垃圾池,城里人一多,排水排污都是問題。

現在不規劃好,以后再著手治理就難了。

他這邊忙到腳不沾地,常華縣碼頭迎來一個近六十的老者,他頭發花白,但神不錯,服干凈整潔,料子雖不錯,但不算奢華,看著應該是大家的掌柜賬房一類人

他指揮人抬起箱子,在碼頭雇了兩輛車,竟然沒歇歇腳,直接帶著下面人往扶江縣方向走。

從常華縣到扶江縣的道,還有人在聊這道怎麼修的。

全靠他們知縣大人舌燦蓮花,更依賴他的本事。

老者聽此,笑著讓說話的人一起坐上牛車:“我也是去扶江縣的,正好順路,就一起坐車吧。”

說話的人見他家車子確實寬松,抱抱拳坐下:“其實我并非扶江縣的人,而是常華縣的菜販,我家娘子才是扶江縣的人。這次過去是看看他們菜長得怎麼樣,我好預定啊。”

這人要是來到紀煬面前,紀煬也是認識的,他名裘冬欣,當初扶江縣還沒種出優質白菜的時候,他看在娘子的面子上,辛苦一趟跑來收菜。

之后紀煬來了,他們這所有糧食都變得優質,裘冬欣更愿意過來收購。

誰讓扶江縣的菜最好賣,價格最高。

他之前是看在娘子的面子,現在則變有他家娘子,他才能收到那邊的菜!

扶江縣每季的菜還沒種出,都有多菜販子等著買。

特別扶江縣跟潞州城的路修好,潞州的菜販酒樓還直接找過去,他這生意全靠娘子才行!

當然,也靠扶江縣知道,他一口一個知縣大人,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才是紀煬治下百姓。

說了這麼多,裘冬欣不好意思道:“我這人話多,實在不好意思,沒煩到您吧?”

老者雖嚴肅,此時眼神卻帶了笑意:“不妨事,我聽這些,還有嗎?”

旁邊有個小廝不敢置信地嘟囔句:“這是咱家爺嗎?不會是同名同姓的人吧?”

這聲音雖低,但被耳聰目明的菜販裘冬欣聽個清楚。

裘冬欣又想到常華縣的傳言,再看看這家仆人的裳都格外好,難道說?傳言是真的?

老者看了小廝一眼,見他脖子,又見還有外人,還是沒說什麼。

裘冬欣倒是閉了。

若真的是伯爵家,那他現在都開始坐立難安。

想到之前跟紀知縣說話,知縣大人和的,毫大貴族的傲慢。

他怎麼都覺得不好意思啊。

好在這段路并不長,裘冬欣趕致謝離開,去他老丈人馬家問問況。

老者,也就是王伯等人則直接去縣城衙門。

進到縣城的時候,各要麼在做葫蘆皿,要麼在討論香作坊,還有說化怎麼用既省東西效果又好的。

而衙門門前也十分熱鬧,好像本不怕衙門,路過的時候,還會跟門口路過的捕快打招呼。

百姓們,竟然不怕捕快?

還不怕衙門?

這地方也沒有汴京說的那麼窮,那麼人

王伯整理了衫,這才想從側門叩門,但門口的副捕頭衛藍早看到他們了,上前便道:“你們何許人也,不像扶江縣人,來這里做買賣嗎?”

衛藍只是例行查問,扶江縣遇到生面孔都是要問的。

王伯拱手,略略激道:“不是來做買賣的,是送到汴京的茉莉香,汴京那邊已經賣完,特意帶著銀錢來復命。”

王伯思索再三,反正都是要派人送銀子過來,他干脆帶著銀票,再帶著給爺的件出發。

路過潞州的時候,還特意把銀票換現銀,就是怕爺用著不方便。

此時要見到爺,竟有些近鄉怯之

衛藍聽到茉莉香這四個字,瞬間笑了:“當真?我們知縣大人今日還念叨呢,竟然已經賣完了?”

“快快請進,我們知縣大人聽到這個消息一定很高興。”

衛藍也吩咐邊的人:“快,尋茉莉作坊的玉娘子,水娘子兩人,大人定然要見們的。”

王伯看著衙門的人行事有度,做事也有禮,可見上司管得極好。

而這個上司就是他們爺,這讓王伯如何不激

可想到之前爺的態度,王伯還是道:“煩請爺告知知縣的時候,就說送東西的是他的家仆王伯。”

之前規勸爺,惹怒了他,若爺還沒消氣,不愿見也沒什麼。

現在看到扶江縣模樣,聽著周圍人都在爺,他也算心滿意足了。

扶江縣,被爺治理的真的很好,非常好。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