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皇甫嵩大破波才,封賞

13.5% / 100/740

........

劉辯沉聲說道:“先生,這天下除去世家之外,還有無數寒門子弟,他們當中亦有真材實料之輩,隻是缺一個晉的途徑罷了。”

“殿下的意思是廣招寒門,以此來治理天下嗎?”沮授目出驚奇。

倘若能夠拉攏寒門子弟,倒也不失為一種取代世家文人的手段。

但這又涉及到選拔員製度的問題了。

沮授一時有些犯難,開口說道:“殿下,這天下寒門雖然數量不,但是想要為朝廷征召,卻是有些難度。”

“不錯。”劉辯負手點頭,目深沉的說道,“當今大漢選拔人才的製度是察舉製度,察舉以舉薦為主,考試為輔。而這所謂的舉薦權力皆被各級僚權貴所壟斷,也導致沒有門路的寒門布幾乎沒有被舉薦的可能。”

“殿下所言極是。”沮授拱手沉重說道,“如此一來,使得大漢之中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直接讓世家大族把持了大漢員的選拔。是為大患!”

“有德有才者不能居高位,而無德無才有背景之人卻於高位,實在是危害朝政之事啊!”劉辯歎息說道。

“孤都想好了,倘若孤能執政,定要修改這選製度。”

要說古代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製度較為公平的製度,也就是唐宋時期出現的科舉製度了。

劉辯心中的藍圖也是將現在的察舉製度改為科舉製度。

如此一來,便能夠極大的削弱世家大族的力量。

世家大族之所以底蘊深厚,無非就是他們家族之中出現了許多朝廷的重臣大

而劉辯改革製,科舉製度一出,便能極大的改善這一況。

不過這些都隻能夠現在想想罷了,畢竟如今的形勢不容劉辯做這些事

沮授朝著劉辯拱手一拜,說道:“殿下,既然袁太傅等士族願意與殿下聯手對付朝廷宦,殿下可以在此期間,趁著士族與宦兩虎相鬥之際,暗中發展壯大自力量。”

“如此一來,即便是日後士族與宦分出個勝負出來之後,殿下也有足夠的資本和勢力不他們的擺弄和控製。”

聞言之後,劉辯星辰似的眸子猛然綻放芒,角不自覺的微微上揚。

站起,拱手道:“先生之言,深得我心啊!!就依先生所言行事!!”

二人在宮詳談了許久,自是君臣和諧,其樂融融。

接下來的時間裏,劉辯的生活又歸於平靜。

每日三點一線。

早起修煉武道,隨後前往太學學習儒家經典,修行文道。

有空閑的時候,就前往高順的軍營之,查看陷陣營的訓練況,以及張飛在訓練士卒和統帥士卒的長進。

要麽就是前往皇莊,查看番薯的長勢如何。

在田這位大才的培育下,番薯苗的長勢十分喜人,劉辯的心也逐漸的放鬆了下來。

........

早朝。

文武百皆規矩齊整的排列在溫德大殿之中。

位列左側,武位列右側。

文武上所穿著的袍截然不同。

坐在金黃璀璨龍椅上的劉宏打了個哈欠,眨了眨疲憊的雙眼,隨意揮了揮手。

隨後,便有宦手持拂塵,尖聲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大將軍何進率先站出列,拱手沉聲說道:“啟奏陛下,潁川一帶有捷報傳京師。”

“哦!?”聽到捷報,劉宏來了些許興致,詢問道,“卿,不知是何捷報?”

何進彎腰繼續說道:“回稟陛下,是左中郎將皇甫嵩於數日之前火攻大破黃巾叛軍,黃巾叛軍賊首波才更是大敗而亡!”

何進目閃爍,口中唾沫橫飛:“其後,左中郎將皇甫嵩與右中郎將朱儁以及河東郡太守董卓三路大軍齊齊圍攻黃巾叛軍。”

“斬獲數萬黃巾叛賊首,靠近京師一帶的黃巾軍幾乎被剿滅殆盡,逃奔其餘地界,城四周之地無憂矣!”

“哦!?”劉宏坐直了子,驚歎道,“皇甫將軍果然不愧是朕所看重之人,竟能用火攻之計大敗黃巾叛軍,妙哉妙哉!如此功勞,該當重重賞賜!”

“朱儁,董卓二人也有功勞,亦該重賞。”劉宏看向群臣,探詢問道,“諸位卿以為該如何賞賜?”

片刻後。

太傅袁隗站出列,拱手恭敬道:“陛下,老臣以為此戰,皇甫嵩與朱儁二人皆有大功勞,可封侯!”

“至於董仲穎,念其是後來馳援,功勞較,可遷並州刺史。”

袁隗心中暗道:“皇甫嵩、朱儁皆是心向士族一脈之人,老夫剛好可以借著這次機會賣他們一個人,日後說不準也有用得著的地方。”

至於董卓,本來就是他袁家的門生故吏,能當上現在的河東郡太守也都是他在朝中運作得來的。

如今,既然董卓表現出了足夠的能力,那麽也就值得袁家再次加大對他的投資,日後才會得到更加厚的回報。

因此,袁隗直接舉薦董卓遷升為並州刺史。

太傅袁隗乃是朝中老臣,他說的話都是很有重量的。

一時間,無數群臣皆是拱手讚同袁隗所言。

“既然諸位卿意見相同,朕便依袁太傅所言。”

“來人啊!”劉宏麵帶喜,大聲喝道,“傳朕旨令,封左中郎將皇甫嵩為都鄉侯!”

“封朱儁為西鄉侯!”

“遷董卓為並州刺史!”(曆史上,董卓是汝南袁氏的門生,得到袁隗的舉薦,被遷為並州刺史。)

“將朕的封賞傳前線,也讓這些將士們知道,朕向來是有功必賞的。”劉宏的聲音帶有真龍的威嚴,聽起來讓人震耳發聵。

“陛下萬歲!!”

“陛下乃真龍之主!乃大漢之福!!”

之中不文臣開始溜須拍馬,說些令劉宏龍大悅的話語。

然而,就在這時。

十常侍之一的郭勝站出列,拱手朝著右手浮在金龍頭上的天子劉宏說道:“陛下,微臣有一事不知當說不當說。”

群臣皆是將目放置在郭勝上,士族一脈的文武員目之中著幾寒芒。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