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第 85 章

85% / 85/100

煜看似閑庭信步,竹,卻只有他自己知道,此刻的他有多麼張。

他悄悄把手藏在后,不讓沈輕稚看到他攥起的手心。

沈輕稚仰著頭,那雙桃花眼兒中,有一道雨過天晴的彩虹。

認真看著蕭煜,蕭煜也垂著眼眸,一瞬不瞬同對視。

兩個人沉默了許久,直到四周靜謐無聲,月影迷離,沈輕稚才開口:“陛下真要等?”

煜倏然松了口氣,他勾起角,沖沈輕稚出一個燦爛的笑。

“我說要等,那就能等。”

沈輕稚眉眼彎彎,也同蕭煜一起笑起來。

“好,那我就同陛下約定,若哪一日我了心,一定告訴陛下。”

的話雖然直白,聽在蕭煜耳中卻猶如仙音,他低聲笑笑,傾上淺淺一吻:“一吻為定。”

沈輕稚任由他親了好一會兒,才道:“陛下還想聽我的故事嗎?”

煜重新牽起的手,兩個人繼續往前前行。

隨著晚霞逝去,明月高懸,林間幽幽深深,影影重重,兩個人不好往更遠的地方去,只在這一片林間緩慢踱步。

沒有宮人跟隨,沒有琉璃燈璀璨,在安靜的夜里,邊只有彼此。

“你說,我聽。”

沈輕稚便幽幽開口。

道:“陛下猜得很對,我確實是世家出,也確實被父母先生悉心教養長大,我所知的政令觀點,也皆從父親那里學得。”

“但我并非改名換姓,冒名頂替,而是……”

沈輕稚沉默片刻,還是小聲說:“陛下,我若實話實說,你會害怕的。”

煜心念一轉,卻也想不出別的形來,便道:“你說吧,我從沒怕過。”

沈輕稚深吸口氣,道:“我其實是……借尸還魂?”

“亦或者說靈魂轉生?其實我自己也不甚清楚。”

沈輕稚仰頭看向蕭煜,見他面如常,便疑問:“陛下不怕?”

他的手,他確實不怕,自己的媳婦,有什麼可怕的?

兩個人朝夕相,同床共枕,他若分不清沈輕稚是生是死,那這皇帝也不用當了。

煜笑道:“自是不怕的,你繼續說便是了。”

沈輕稚這才放下心來。

繼續開口道:“我是弘治十八年冬日病故,故去之后萬事不知,但只覺得一夜醒來似的,再睜開眼睛的時候,我就變了沈彩,一個剛宮的小宮。”

“此時已經弘治二十年,距離我死去已經過去兩年,兩年時是人非,我便把自己當沈彩,替也替自己好好活下去。”

“陛下,這就是我的來歷,”沈輕稚頓了頓,道,“陛下眼明心亮,英明神武,知曉我一心忠于大楚,忠于陛下,故而我是什麼人,陛下到底不在乎,但今日都已坦誠相告,我便破釜沉舟,再同陛下說幾句。”

煜賭,賭一個未來,而此刻的沈輕稚卻又何嘗不是在豪賭。

“陛下,沈輕稚這個名字,時候臣妾留在儲秀宮后,紅芹姑姑給臣妾起的,可能也是命運使然,我原本的名字,就是沈輕稚。”

“年輕稚氣的沈輕稚,同當年父親給我起的名諱別無二致。”

“陛下,你懂我當時的想嗎?”

煜聽到這里也不由愣住了,沈輕稚死而復生,從沈輕稚變沈彩,卻又機緣巧合,重新變了沈輕稚。

這究竟是偶然還是天意,誰也說不清。

但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命運安排,此刻的蕭煜和沈輕稚對視一眼,兩人皆到了那種玄而又玄的命運。

煜放松一笑,然后道:“朕懂,但也并不覺得太過可怕,可能這就是咱們兩人的緣分吧,不過沈姓……大楚似乎沒有這樣一門氏族。”

沈輕稚腳步微頓,旋即便嘆笑道:“陛下真是敏銳。”

“是,臣妾原籍大夏,”沈輕稚一邊說著,一邊抬頭看向蕭煜,“我父親便是被厲銘浩害死的沈相國。”

沈輕稚看著蕭煜,一字一頓道:“而我,便是那個沈家送宮中的沈貴妃。”

煜呼吸一窒。

他終于回憶起在來行宮的路上,兩人的那一番對話了,難怪沈輕稚會問若是他,會如何對待沈相國,待聽到他的回答之后,沈輕稚便沒有再問。

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相信,他說會善待沈相國,那就不會如同厲銘浩那般把沈家滿門屠戮殆盡。

煜當然是那般想的,現在的張家跟當年的沈家何其相似?而蕭煜同張節恒已經慢慢恢復了早年的師生關系,如此君臣相合,幾乎可稱為佳話。

但厲銘浩顯然沒有這樣的襟。

在沈家被判叛國謀逆,滿門下獄的時候,沈輕稚會有多痛苦,在沈家滿門抄斬的時候,會如何生不如死。

這些,蕭煜即便沒能經歷,卻也

他松開沈輕稚的手,而下一刻,卻把擁進懷中。

煜的膛永遠炙熱而溫暖,即便在深秋的夜晚,他上的熱度也熨帖了沈輕稚冰冷的心。

已經干涸的心田雖不能立即死而復生,卻能清晰到這溫暖和溫

煜輕輕拍著沈輕稚的后背,聲道:“好了,都過去了,不怕了,咱們不怕了。”

沈輕稚把臉邁進他的肩膀,任由想念和痛苦隨著眼淚落。

即便是哭,也沒有哭出聲來。

事隔經年,故人已去,現在已經有了新生,那些痛苦和失去似乎已經淡忘,但此刻重新提起,才發現即便久別經年,痛苦依舊沒有消失。

也依舊懷念曾經的親人。

沈輕稚就趴在蕭煜的懷中,痛痛快快哭了一場,而蕭煜也就牢牢抱著,讓自己行一道堅不可摧的堡壘,把整個人籠罩其中,護周全。

只道沈輕稚的后背不再抖,蕭煜才道:“我知你痛苦,但是人非,經年已過,咱們得向前看。”

沈輕稚的聲音有些啞,卻也應和了蕭煜的話:“是,我知道的,我也這麼想。”

痛哭一場,沈輕稚心里的大石總算拂去,覺得渾上下都輕松許多,那些舊年的記憶雖不會忘記,卻也不會再在午夜夢回里讓傷神。

沈輕稚從蕭煜懷中抬起頭,睜著那雙通紅的眼睛,看向他的眸子。

“陛下,我出大夏,不忍看夏國百姓罹難,而今我又了楚人,兩國百姓與我而言,都是親人。”

沈輕稚雖依舊哽咽,但語氣卻無比堅定。

“厲銘浩不是個好皇帝,他連人都稱不上,他如今所作所為,讓百姓痛苦難當,民不聊生。”

“終有一日……”沈輕稚看向蕭煜,眼中只有真誠,“陛下善待所有子民。”

煜低下頭,用自己的額頭了一下沈輕稚的。

輕微的撞聲響起,沈輕稚只覺得額頭一痛,隨之而來的,便是蕭悉的笑聲。

“貴妃娘娘,一言為定。”

不知為何,沈輕稚再聽到他喚自己貴妃,竟聽出些許調侃的意味,沈輕稚面上一紅,隨著痛苦而來的悲春傷秋被一掃而空,嗔怪一聲,錘了一下蕭煜的肩膀。

兩人回去的時候,沈輕稚的眼睛已經不紅了,兩個人手牽手,眼神之間皆是迷離的春

戚小秋悄悄看了一眼,總覺得陛下和娘娘有些不同了,可到底哪里不同,又說不上來。

年九福站在邊,輕輕哼了一聲,低聲道:“莫要看。”

戚小秋瞥他一眼,笑著應了一聲:“是。”

經歷了今日一場大戲,一次心,沈輕稚只覺得心俱疲,夜里簡單洗漱過后,蕭煜也未再批改奏折,兩人早早便歇下。

帳幔垂下,床笫之間是另一片天地。

煜把沈輕稚抱在懷里,突然道:“之前在繁花鎮,你見的是誰?”

沈輕稚愣了一下,才道:“陛下真是,什麼都瞞不過您。”

“那是我原來的宮,我死之前把沈家的免死金牌給了,讓來到大楚生活,沒想到竟在繁花鎮相遇。”

“陛下,我好高興。”

煜嗯了一聲,順了順略有些凌的發,握住了不老實的手。

沈輕稚輕輕笑起來。

輕聲細語道:“現在的我就是我,唯一掛念的就是,原本我還想,以后趁著咱們去江南了再尋,卻沒想到就在繁花鎮偶遇,收養了兩個孩兒,也有了屬于自己的家,還找了一份正經的營生。”

沈輕稚喟嘆出聲:“我就覺得很是滿足。”

“我們都過得很好。”

煜垂下眼眸,在一片昏暗里看向

客棧里沒有夜明珠,帳幔里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清,但蕭煜就是覺得,自己能看清璀璨的眉眼。

煜也笑:“我也很高興。”

“輕稚,你的宮都有了孩子,那我們呢?”

沈輕稚面上緋紅一片,手在蕭煜腰上輕輕一擰:“陛下!”

煜摟著緩緩閉上眼睛,但里卻說著最聽的話。

“輕稚,我這個人樂天知命,也很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如今有了你,我就再也不想要旁人,我只想同你,同我們的孩子一起度過余生。”

“所以,貴妃娘娘,求你辛苦辛苦,給咱們家生個好孩子吧。”

“好不好?”

沈輕稚臉上猶如火燒,可心底里卻如喝了那般甜。

沒有立即回話,蕭煜笑了笑,也沒等回答,只不過待蕭煜即將睡的時候,才輕聲開口。

“好。”

————

待到次日清晨,沈輕稚從夢中醒來,只覺得周舒暢。

煜也是如此。

兩個人一同醒來,對視一眼,忍不住相視一笑。

待得他們洗漱更,簡單用過早膳之后,外面金烏未出,天忽明忽滅,晦不明。

借著朦朧天,兩人坐上馬車,一路往山下行去。

不過三刻之后,一行人便安靜進東安行宮。

而此時,已是太將出,天熹微。

大地,點亮了百姓一日的生活。

此時,行宮前朝的勤政殿,滿朝文武均已列。

以禮親王為首的宗親站在前列,他們之后便是勛貴和武將,另一側,則是以三位閣臣為首的各部文

兩方人馬依序而立,皆是沉默不語。

而此刻的大殿之上,金匾之下,座前空空如也,往常皆能按時到場的皇帝陛下卻不見蹤影。

禮親王似乎一夜沒睡了,他將近不之齡,也是皇帝陛下的長輩,此刻卻滿臉疲憊,眼神里都著迷茫。

在他邊,肅親王低著頭,一聲不吭。

其余幾位親王郡王等皆低頭不語,在他們側的勛貴武將們,則怒目圓睜,顯得十分氣憤。

他們對面的文臣卻是另一番模樣。

除了幾位年長的老者和蕭煜的心腹,有三五人幾乎都要藏不住自己的心,他們雖低著頭,但卻控制不住自己的角。

兩方之間頗有些劍拔弩張。

就在這樣繃的氣氛里,一群人從天黑站到了天明,待到外面天大量,金烏高懸,不知的朝臣們也開始不安起來。

等了片刻,終于還是有個文出來詢問:“禮王爺,既是小朝,陛下為何不到?”

禮親王站在那,興許是疲憊不堪,他形晃了晃,若非肅親王一把扶住他,他幾乎都要摔倒在地。

肅親王抬起頭,看向那員,怒斥道:“你是那個衙門的,竟敢如此無禮。”

員卻面無懼,他仿佛被人下了咒,說出來的話讓人肝膽俱裂。

“肅王爺,陛下一貫守時,也不喜人遲到,今日陛下不來,是因這一場小朝并非陛下授意,還是因陛下……”

他頓了頓,低下頭去,藏起眼眸深的興

“還是因陛下來不了了?”

他這一聲猶如平地驚雷,把安靜的勤政殿攪一團渾水,不知的朝臣們驚慌失措,紛紛看著自己悉的同僚,而知道的,無論是何種,皆安然靜立,無人敢多言。

肅親王也跟著變了面,他怒氣沖沖道:“你竟敢詛咒陛下,你當的什麼心?來人!把他給我拿下!”

隨著肅親王的怒吼,一隊金吾衛快步而,卻嚴嚴實實擋在了勤政殿門前,一

肅親王臉驟變。

“你們,你們!你們這是要做什麼?你們是要宮不?”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更是驚慌失措,整個勤政殿一鍋粥,各種聲音熱鬧非凡。

肅親王同禮親王對視一眼,禮親王便按了按他的手,讓他等一等。

肅親王立即便閉了,他一把握住禮親王的手:“二哥,二哥你怎麼了!”

禮親王:“……”

禮親王只能佯裝昏了過去。

朝堂上頓時更了。

就在此刻,一道蒼老的聲音響起:“都安靜一些,禮王爺急病發作,不康,這位千戶,給王爺搬把椅子總可以吧。”

說話之人是張節恒。

張節恒的目看向的正是那對金吾衛頭領。

那頭領沉默片刻,還是揮了下手,讓人給禮親王辦了椅子來。

等到禮親王終于坐下,張節恒才看向那名說話的文:“趙堂,我記得你是弘治十四年的二甲六十七名,是天子門生,也是……劉閣老的學生吧?”

這一次跟來行宮的,只有張節恒、白數、韓若辰,另外兩名輔臣,排名第二的裴峰凜和劉恒之都沒來,留在盛京主持政事。

故而張節恒冷不丁提到劉恒之,在場眾人俱是一愣,就連那趙堂的文也是呆愣當場。

他確實是弘治十四年的進士,進士都是天子門生,這個毋庸置疑,但許多人都不知,他是嶺南道人,當年嶺南道秋闈的學政就是劉恒之。

他是在嶺南道考上京城,故而劉恒之也可稱為他的老師。

思及此,趙堂心中一驚,眼神里閃過一

張節恒只是淡淡看著他,他沒有笑,甚至已經笑不出來,但此刻,他作為天子帝師,當朝首輔的威儀還是展

“趙堂,你此刻所言,究竟是你自己的意思,還是另有人授意?”

張節恒沉聲問。

此時此刻,勤政殿已經安靜下來,在場重臣皆眼觀鼻鼻觀心,不敢開口多說一個字。

趙堂的額頭也出了汗。

他支支吾吾,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張節恒背著手,他往前一步,盯著趙堂,一字一頓道:“你若不說,那本就當時你自己揣測上意,詛咒皇帝,你可知罪?”

他沒有像肅王那般讓金吾衛出手,他只是看著趙堂,讓他自己屈服。

果然,趙堂終于撐不住,他膝蓋一,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閣老,不是臣,不是臣,是……是……”

趙堂結結,一句話都沒說利索,就聽到殿外傳來一道悉的嗓音。

“張大人,都是同僚,何必寸步不讓呢?”

不知的諸位大臣皆是驚呼出聲:“劉閣老?”

劉恒之背著手,他一步一步踱步,而方才還不聽肅親王的金吾衛們此刻卻聽了他的話,給他讓出一條路來。

跟在他后的,卻是另一個讓眾人驚訝的影。

那是德太妃蔣雨涵。

此刻應該在盛京的劉恒之和德太妃突然出現在東安行宮,令滿朝文武皆是心中大驚,他們安靜下來,只敢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句話都不敢多說。

劉恒之步步向前,幾乎是近那般,想著張節恒行去,而德太妃穿太妃大禮服,頭戴冠,儀態萬方,一步一步行至禮親王側。

“禮王叔,這是怎麼了?”

正在陪伴禮親王的肅親王大怒:“是你,就是你干的好事!德太妃,你謀逆犯上,謀害皇帝,你該當何罪。”

這話就如同一滴水滾油鍋,即便已經戰戰兢兢的朝臣們也都陸續開口,紛紛詢問邊的同僚。

一時間,勤政殿再度一團。

張節恒看到劉恒之出現,立即鐵青了臉,他后退一步,不再說話。

劉恒之得意地看了他一眼,然后便清了清嗓子:“諸位同僚,朝中近來有大事,故而禮親王在招諸位同僚今日小朝,但你們也肯定疑,陛下為何未到?”

劉恒之滿心都是暢快:“現在,本來告訴你們答案,昨日陛下同貴妃一起去靈妙峰上香,結果半路卻遭遇匪徒,那伙賊人足有千人,隨行的金吾衛不敵,陛下同貴妃一起被人刺殺在靈妙峰。”

他沒說一句,殿中就安靜一分,待到最后話音落下,整個勤政殿安靜如寂夜,可謂落針可聞。

劉恒之痛心疾首道:“臣得到消息,立刻進宮稟明德太妃,并星夜兼程,同德太妃娘娘一起趕來東安圍場,就為了大楚的國祚。”

“陛下已去,皇位空缺,諸位同僚,你們怎麼看?”

見了他跟德太妃,又聽了這話,眾人還有什麼不懂的?

不管皇帝是怎麼死的,但龍椅確實是空了出來,禮親王招開小朝,為的就是定下繼帝。

煜年登基,至今未及弱冠,他膝下空空,無一皇嗣,那麼皇位只能由他的皇叔或皇弟來繼承。

這還是稍顯冷靜的大臣的想法,另外有些同蕭煜關系尚可,也曾被蕭煜提拔寬宥過的年輕朝臣,此刻已經哭出聲來。

“陛下,陛下,陛下是好皇帝,為何就,為何就……”

他們同蕭煜的理念一般無二,都是想讓大楚更好,故而蕭煜的突然薨逝對他們的打擊很大。

一有人哭起來,就有人跟著哭,霎時間勤政殿哭聲震天。

德太妃看著他們那副虛偽的臉,冷笑一聲,的笑聲被哭聲掩蓋,無人聽清。

張節恒不顧那些痛苦聲,他上前一步,用老邁的軀擋在了劉恒之面前。

“劉恒之,你究竟要什麼?”張節恒厲聲痛斥,“你也曾是陛下的老師,教導他長大,你為何就干聯合蔣氏一族,謀逆犯上,刺王殺駕,你是何居心?”

這話功讓痛哭的朝臣們緩了緩神,他們使勁干臉上的來,心神再度落到這兩位肱之臣上。

而此刻,劉恒之被張節恒如此怒斥,卻面不改,他臉上掛著得意的笑,仿佛已經勝券在握。

“我不喜歡,有老東西踩在我頭上,”劉恒之掃了張節恒一眼,“僅此而已。”

張節恒氣得幾乎都要不過氣來。

此刻,無人再去在意蕭煜的死因,也無暇在意了,因為金吾衛蜂擁而,把整個勤政殿為得水泄不通。

德太妃轉過,一步步走上階,站到大殿最高

昂首,淡淡道:“陛下龍上賓,國祚空虛,而今順郡王束發已,文武雙全,深得先帝喜,本宮以為,大楚國祚為重,請立順郡王登基為帝,開創大楚盛世繁華。”

頓了頓,目在眾人面上掃過,最后輕蔑地看了一眼張節恒和禮親王。

“同意推舉順郡王登基為帝的,可站出一步,”德太妃勾角,“讓本宮看一看你們的忠心。”

話音落下,殿中安靜片刻,然而也不過息之間,便有趙堂和另一名朝臣出列。

勤政殿安靜無聲,只有幾不可查的時氣聲和腳步聲,一刻之后,殿中同意讓順郡王登基為帝的便有六人之多。

德太妃的笑容僵在臉上,厲聲道:“怎麼,你們是想看龍椅空虛,國無圣君不?你們存的是什麼心?”

此時,江世愚出列,彬彬有禮同德太妃行禮:“娘娘,按大楚律,帝崩無嗣,以德位之,順郡王年輕慢,秉純良,不宜位主太極,臣以為,由肅王爺主位天下,不知娘娘以為如何?”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