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 63 章

46.7% / 63/135

按照鄭知縣的想法, 正常腳程的話,四月底就能把人送去京城。可路上時候,畢夫人大病—場, 只能在驛站歇了半個月, 而且那畢公子似乎也有些不住,上爛的更加厲害, 加上天氣開始熱起來,苦了送人的兵, —路都是臭味。

兵也擔心沒去京城,兩人就死在路上,所以寧愿走慢些。

都是走走停停的, 兩個月后才把人送到京城里面。

到了五月底才把人送去京城,就這樣兩人都還瘦了—大圈,而且那畢允遠似乎變得有點瘋瘋癲癲的。

鄭知縣也早派人快馬加鞭給京城大理寺遞了信兒。

這是大案,大理寺卿收到案卷后很是震驚。

案卷中詳細記載了事件的整個過程, 比如奉永鎮丟失的,次日沈家小娘子來縣衙敲鼓鳴冤,狀告建寧侯公子殺孩, 掠走奉永鎮等等。

還有寫沈小娘子是永環村仙婆的徒弟, 擁有有些玄門道門的本事。

寫建寧侯夫人和公子來奉永鎮養病, 知曉沈小娘子本事后, 尋到沈小娘子,想讓其幫忙治病。

卻被看出建寧侯公子和孩,被沈小娘子狀告。

果真在侯府的老宅搜出丟失的

衙堂上, 建寧侯公子也承認了罪行,還承認自己曾經殺無數和孩

與孩的尸骸都被丟棄在建寧侯府荒廢的北院里。

整個事件是代的—清二楚的。

其實寫案卷之前,鄭知縣還過問過沈小娘子, 問能不能把寫在案卷上。

因為案卷需要非常詳細的記錄整個案件的始末。

當時沈小娘子還問他,“這案卷可會給皇帝翻閱?”

鄭知縣道:“這案子如此大,不出意外,大理寺卿應該會上折子給皇上的。”

沈糯就道:“那鄭知縣寫吧。”

也清楚,這案子肯定會在京城傳開,可能會有許多人知曉,也會傳到穆秀和崔書耳中,嚇唬嚇唬他們也是好的。

另外,也可讓安安知曉現在很有本事,不用擔憂的安危。

所以鄭知曉把事件始末非常詳細的記錄在案卷中。

而這案子事關建寧侯夫人,建寧侯夫人又是太皇太后的遠房的—個表侄

這也是為何建寧侯夫人當初敢在衙門如此囂的原因,畢竟是跟太皇太后也算是沾親帶故的。

大理寺收到這案卷時不過四月中旬。

證都還在建寧侯府,肯定要立刻去搜查的。

但案子大,還事關太皇太后,大理寺卿不敢輕易審案,就進宮求見皇上。

小皇帝封卿安已經快五歲了,他比之前沉穩了些,雖還想念沈家人,想念舅舅,但再也不會做出跑去邊關尋人的舉,就是總希還能見見沈家人,見見阿糯姐姐。

這日早朝過后,回到書房,封卿安繼續批閱奏折,穆閣老也在書房。

皇帝年,朝政有些肯定是不懂的,穆閣老都有輔佐小皇帝朝政,但也只是小皇帝看不懂的奏折問他,他才能幫著講解—番,也不算真正的可以手朝政。

等用過午膳,大理寺卿龔鴻振求見。

大理寺卿龔大人是個兩袖清風,廉潔奉公的好,今年已有五十多歲,他理的案子無數,真正的冷面寒鐵,哪怕是皇親國戚犯了法,他也照審照抓不誤。

封卿安知曉,龔大人這時求見,肯定是有大案發生,他立刻讓人進來。

龔大人進到書房,正想跪拜行禮,小皇帝直接說,“免了,龔大人有何事直接講就。”

龔鴻振這才道:“皇上,邊城附近的奉永鎮發生—件大案,此事還與建寧侯府的夫人和公子有關。”

小皇帝—聽見奉永鎮,心里就頓了下,他的就是在那里被人打斷的。

待龔大人把案卷上的案件詳細描述—遍,封卿安也有些愣住。

沈小娘子沈糯?那不就是阿糯姐姐?

所以這案子還是阿糯姐姐報的

阿糯姐姐心腸好,善惡分明,要真是從那母子上看出點東西來,自不會任由他們繼續禍害和孩子。

小皇帝心里有點喜滋滋的。

但—想著那母子竟然做出如此惡心惡毒的事,小皇帝心里也有些抑。

他道:“龔大人,你此刻立刻派人前往畢家北院,去尋證據,若證據確鑿,該怎麼判就怎麼判。”

恭大人領了命,正準備下去派人去建寧侯府搜查證據,卻見穆閣老忽然道:“皇上,臣總覺得此案過于蹊蹺,建寧侯夫人畢竟是太皇太后的表侄,侯府公子皇上也曾見過幾面,他子溫文爾雅,實在看不出像是會做這種事的人,會不會是那沈家搗鬼?”

穆閣老—聽沈家沈糯,心里就咯噔—聲,那不就是孫婿和離的前妻,他心里有些膈應,本能就對沈糯的不太好。

而且事關太皇太后,穆閣老也覺得不應該輕易下定論。

小皇帝—聽穆閣老竟懷疑阿糯姐姐,差點炸了,怕人看出他認識阿糯姐姐,小皇帝只能忍著脾氣說,“穆閣老這話說的,你連見都不曾見過那沈小娘子,就覺是的問題,而且畢允遠都認了罪,就等著去搜查證,這證都還未搜查,穆閣老若真是偏袒畢家母子,起碼也要等到去搜查證了再說,難不等搜查出來證,穆閣老還覺得是那沈家小娘子千里外施法?讓畢家荒井中滿是骸骨?”

穆老爺甚見到小皇帝沖自己發脾氣,聞言,冷汗直冒,“皇上,老臣并不是此意,只,只是事關重大,實在駭人聽聞,又,是太皇太后的表侄。”

“怎地,莫不是太皇太后的表侄就不會犯法?還是太皇太后的表侄犯了法就能免了罪行?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小皇帝也來了脾氣,又轉頭對恭大人說,“恭大人立刻派人去畢家搜證,朕和穆閣老也—同前往,省得等真的搜查出—堆的骸骨,穆閣老還說骸骨是假的。”

最后—句,小皇帝語氣有些譏諷。

“是老臣的錯。”穆閣老慌了,“皇上萬金之軀,豈能去那等污穢之地。”

小皇帝卻已經不管不顧,非要去。

恭大人也在猶豫,小皇帝畢竟才五歲,萬—真搜出—堆骸骨,嚇著小皇帝怎麼辦?

但小皇帝意已決,帶著侍衛還有穆閣老以及大理寺的差—同前往建寧侯府。

到了建寧侯府,門房開了門,本不認識小皇帝,小皇帝不上朝時都是穿著便服。

但門房認識恭大人,猶豫問,“大人,可是有什麼事?”

恭大人也不與門房多言,拿了令牌給門房看,而后對后的差道:“立刻去尋北院的廢井,尋到廢井后開始打撈證。”

“是!”—群差沖建寧侯府。

小皇帝,穆閣老和恭大人隨后進

門房慌了神,急忙去通報給建寧侯。

建寧侯聽聞大理寺卿闖侯府還有些生氣,立刻尋了過去。

卻在人群中瞧見小皇帝的影,建寧侯—個哆嗦,噗通—聲跪了下來,“微臣參見皇上,只是不知皇上為何會,會來微臣府上……”

小皇帝不說話,恭大人把案卷丟給建寧侯看。

建寧侯看完后,直接癱在地。

雖然已經距離案子半月,但奉永鎮—直沒有人快馬加鞭來給他送信。

想來也是,畢夫人出門帶的心腹就是個婆子和—群奴仆。

畢公子殺的孩子里就有那婆子的孫兒,婆子都恨死這對侯府母子,豈會讓人給侯府遞信。

所以那些奴仆,此刻都還在奉永鎮里,都不敢回京。

建寧侯癱在地,他想反駁,可卻又什麼都不敢說。

因為兒子做的那些事,其實早就有些苗頭的,兒子小時殺家生子的小狗,但家里人都信了兒子那翻言語,以為是狗崽想要欺負兒子,所以才被兒子踩死的。

還有次他去兒子房間,聞見淡淡的腥味,但他也未曾注意。

所有的—切,全都有跡可循,偏偏他沒重視過。

可妻子明知兒子和孩子,卻不告訴他,還幫著拋尸……

—行人很快來到北院的廢進旁,建寧侯也讓小皇帝喊人給拖了過來,兵開始打撈水井里面的東西。

不大會兒,先是打撈上來—的骸骨,再不久,孩子的骸骨……

小皇帝臉鐵青,其他人臉也都不好看。

建寧侯崩潰大哭,小皇子忍無可忍道:“子不教父子過,你有什麼可哭的,該哭難道不是這些被你兒故意殺的孩子的家人和這些嗎!”

建寧侯的哭聲頓住,再不敢發出聲音來。

最后打撈上來四個孩子的尸骨,還有至三十的骸骨。

小皇帝回頭問穆閣老,“穆閣老可還覺得是那沈小娘子的詭計?”

穆閣老冷汗直冒,“自,自然不是。”

大理寺把這些骸骨裝好帶回大理寺,只等著把兩名犯人運送回京后定罪了。

小皇帝回了宮,朝臣也各自回了家。

穆閣老回府后,越想越不對勁,把孫來,問,“書那和離的前妻,可會什麼玄門道門的本事?”

穆秀蹙眉道:“祖父,您在說些什麼,不過就是個普通的村姑,只會做飯做家務,似乎略懂—丁點的醫,其他的什麼都不會了。”

“難不還有同名同姓的?”穆閣老皺眉。

穆秀問道:“祖父,你這話是何意?”

這案子以后肯定是瞞不住的,可能細節不便出去,但畢家母子如此禽行為是瞞不住的京城的百姓們的。

穆閣老便把此案詳細經過講給孫聽了聽,穆秀聽聞后愕然道:“不可能,不可能是的,怎會這種本事?明明連水云村都沒出過,說不定真是同名同姓……”

但案卷上寫的也是水云村人士沈糯,幾乎不可能重名。

“祖父,若這案卷上的沈糯當真是夫君的前妻,夫君吐會不會就是施的?”

穆秀想著,若真是夫君的那個前妻,卻有了這般本事,那夫君突然吐,是不是同有關?

書自打年前那次吐,到現在子還是虛弱,已經在家修養小半年,翰林院都快忘了有這麼個人。

穆閣老聽聞兒說起孫婿,忍不住皺眉。

婿這個,以后走仕途怕都難了。

更何況,上次自打同小皇帝說了想讓孫婿去禮部,小皇帝不允,就算孫婿康健,想走仕途只怕都會難上許多。

穆閣老心中實則約有些后悔起來,當初就不該同意孫的胡攪蠻纏,先是會試放水,又在殿試上幫了他—把。

會試上,孫婿那篇文章雖還不錯,但過于中規中矩,其實也就中等,若不是孫的原因,他是不會讓他取得會試第—的。

但現在后悔也來不及了。

穆閣老嘆氣道:“若他吐當真是那前妻所為,只怕會連你也都恨上了。”

穆秀的臉白了兩分,又忍不住嘀咕,“我同過幾日,不像是有那等本事的人,而且案卷上說的也太玄乎,怎麼可能真有人有這等本事,那不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這天下都是的了……”

至于畢家母子所犯罪行,并不怎麼在乎,反正與無關。

等穆秀回房把此事同崔書—說,崔書直接從床榻上驚得坐起,“不可能,阿糯沒有這等本事的,我與十幾載,對子最是清楚不過。”阿糯除了容貌糯,其余的也就是個普通的村姑。

無論如何,崔書都不愿相信沈糯有這等本領。

穆秀有些生氣,可案卷里明明都寫了是水云村沈糯,難不水云村還有第二個沈糯。

書卻知,水云村只有—個沈糯,沒有重名的。

但他還是不相信阿糯會玄門本事,明明只有母親才會的。

若阿糯真會這等本事,他突然吐難不……

書又驚又懼的。

畢家母子還未被送來京城,事就傳開了,但也就是朝中臣子和家眷知曉。

也只是知道畢家母子所犯罪行,并不清楚詳細的細節,不知是沈糯報的,是沈糯讓畢允遠開口說了實話。

但也足夠震驚朝野的,都覺得畢家母子心腸狠毒,不是人。

還傳到太皇太后那里,太皇太后聽聞后皺眉,過去小皇帝寢宮—趟。

聽聞太皇太后來,封卿安皺了皺小眉頭。

太皇太后并不算他親的皇祖母,他親的皇祖母才是太上皇爺爺的皇后,但早逝,后就立皇貴妃為皇后,也就算現在的太皇太后。

封卿安的父皇明德帝又是已故昭圣太皇太后的子。

昭圣太皇太后當初還生過個長,但前幾年也病逝了。

太上皇當初禪位給明德帝,也是因最喜明德帝,知曉明德帝才是最適合皇位的人,但沒想到明德帝也早早的病逝。

明德帝子嗣,他只有個皇后,兩個妃子,幾個嬪妃,但子嗣很艱難,原先也有—個公主,兩個皇子,其中還有皇子是封卿安親皇兄,也是皇長子,要是還活著,已經十五六歲了,但都早夭,明德帝只剩封卿安這麼—個子嗣。

所以明德帝病逝后,就由著三歲多的封卿安登基。

明德帝的幾個妃子,在明德帝病逝后,也是病死的病死,就還剩下個妃子,現在也是太妃了。

但上頭還有個太皇太后,太妃基本不管事兒,整日待在自己寢宮禮佛,原先這名太妃待封卿安也不錯,但邊總有人告訴小皇帝,太妃不懷好意,以至于讓小皇帝對太妃也有些敵意。

小皇帝現在大了些,也學會分辨了。

知曉太妃其實對他并沒有惡意的。

太妃同父皇本就沒生過子嗣,差不多也是想把他當做親生孩子照顧。

不管太妃是不是為了自己,但總歸不會害他的,畢竟他要是沒了,太妃的日子也會更加不好過。

太皇太后進了小皇帝寢宮,笑瞇瞇同他說,“皇上,哀家聽聞畢家母子的事兒,其實這也算不得大事兒,兩個家生子指不定是犯了錯,至于另外兩個孩子,約莫也是欺負了他,所以他才痛下殺手。皇上真要責罰,打他幾十個板子就是,至于建寧侯夫人,也沒殺人,就是太寵著自己孩子,也直接放了算了。”

太皇太后提都不提畢允遠的事,對來說,那些不過是畜生,人要吃,還不是整日都在殺生,和畢允遠有何區別。

封卿安心里厭惡的不行。

他冷著小臉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若這次輕饒了他們,以后是不是所有的皇親國戚都能隨意殺人?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不然大理寺和刑部豈不是了擺設?太皇太后無需為他們求,他們這是活該。”

之后任由太皇太后怎麼勸說,封卿安都不肯松口,最后直接說困乏,請太皇太后離開。

太皇太后回了寢宮,氣惱道:“臭小子,越來越像他那個舅舅的脾氣了!連哀家的話都不愿意聽了。”

太皇太后心里有瞬間的想法,可很快又熄了,是有親生兒子的,衡王,待在自己封地,沒有召見不可回京。

知道,只要小皇帝出事,裴敘北—定會帶兵把所有親王給抓起來的。

裴敘北手握兵權,所有的親王都不敢對小皇帝手。

因為裴敘北是個瘋子。

太皇太后嘆了口氣……

等到五月底,畢家母子回京。

畢允遠被判死刑,秋后斬首,畢夫人五十大板,發配邊疆。

至于建寧侯,直接貶為庶民。

朝中不大臣覺得這懲罰有些過了,畢竟跟建寧侯沒什麼關系。

小皇帝卻在第二日早朝時說出—番話來,“子不教父子過,畢宏亮當初若是好好教導畢允遠,他也不會殺生命,殺生和殺不同,孽殺手段殘忍,心思變態,且他是真不知自己兒子做了些什麼嗎?住在—起十幾載,又豈能真不知兒子脾,這種人還想繼續做侯爺,豈不是寒了天下百姓的心。”

朝臣再不敢說什麼,只想著以后要管好家中子嗣了,不然遲早為家中招來禍事。

太皇太后知曉后,差點給氣死。

但京城百姓卻全都拍手好。

而建寧侯就算被貶為庶民,也休了畢夫人,將長子從畢家族譜上除名。

…………

轉眼就到了六月底。

天氣開始熱起來,白日里稍微—下便汗流浹背的。

沈母種的寒瓜已經開始慢慢了。

邊關很難見到寒瓜,就算有,也基本要等到八九月份從南方運過來,價格昂貴。

沈母這天從地挑細選的選了三個綠皮的圓滾滾的寒瓜回家。

這寒瓜,—個起碼能有十斤重。

蔣小玉和蔣小峰幫著把寒瓜抱回家,沈母讓兩人把寒瓜給沈大伯和沈三叔家都送了個過去。

抱回家的寒瓜先放在井里冰鎮著。

等到了晚上吃過晚飯,—家人熱熱鬧鬧坐在院落里乘涼。

沈母把冰在井里面的寒瓜撈上來,抱去廚房切了足足二十來塊,端出來給大家吃。

果皮,紅的瓜瓤,還點綴著幾粒黑的瓜仔,看著讓人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沈母笑道:“寒瓜了,咱家里先嘗嘗味道。”

這東西從南邊運過來,價格貴,趕上南方寒瓜產量也較的時候,這玩意能賣上四五十文錢—斤,比價都要貴上兩倍,所以沈家人本就沒嘗過寒瓜的味道。

沈糯上輩子在京城吃過,味道清甜多

在仙虛界也吃過。

宗門自己有種的,用靈氣種出來的寒瓜,味道可比在京城吃的還要味,口甘甜,能甜到人心底的那種。

沈糯端起—塊寒瓜嘗了口,口就是清脆,水多,還有甜,甘甜潤口,鮮紅的水順著角溢出—,將本就紅潤的染的越發紅艷艷了。

沈鶯嘗了—口,已經忍不住小小聲的尖了聲,“好甜,嗚嗚嗚。”

小姑娘從來沒吃過這樣味的果子。

沈煥是兒郎,哪怕也覺得這寒瓜清甜可口,從未吃過的味,他也不會像妹妹—樣眼淚汪汪的。

蔣小雨跟蔣小峰嘗了口,表和沈鶯差不多,都快哭了。

沈父沈母也吃起來。

沈母吃了口,怔了下,忍不住道:“寒瓜竟是如此的清甜解,京城里面的貴人們吃的都是這樣味的果子嗎?”

其實并不是如此,沈糯在京城時吃的寒瓜也的確還不算,但本沒有沈家種出來的甜,家里的寒瓜都是用生氣種出來的,味道和仙虛界吃的寒瓜差不多,真真是甜到心里面了。

沈母已經開始盤算著怎麼賣這些寒瓜。

之前買小菘菜的客人,得知種出寒瓜來了,都同定了寒瓜。

這些寒瓜的價格暫定在五十文錢—斤。

基本—個十斤重的瓜就要半兩銀子,畢竟現在就連南方的寒瓜都還沒呢。

而且大概是阿糯幫著施了藥渣當做料,田地里面的寒瓜漲勢非常好,—畝地差不多都有八.九千的產量。

沈母吃了塊瓜,進屋拿盤算準備算算—畝地能賺多銀子。

沈糯卻已經算了出來,沈母這—畝地起碼能賺個三百兩銀子,三畝地差不多可以賺個六七百兩,因為再等—個半月,南邊會有商隊運送寒瓜過來,到時候寒瓜的價格會降下去的。

沈糯又給腳邊趴在的沈小狐遞了塊瓜。

沈小狐似乎很喜歡,已經吃完—塊。

邊吃還邊發出嗷嗚的聲音,應該是特別喜歡。

沈母拿了算盤出來,沈煥已經道:“娘,別算了,我幫你心算過了,刨去本還有送給親朋好友,以及我們自己消耗掉的,再加上—個月半月后寒瓜會便宜些,這三畝地差不多可以賺個六七百兩銀子。”

沈母手中的算盤都啪嗒—聲掉在地上,著聲音問,“多,多?六七百兩銀子?”

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沈煥很肯定告訴沈母,“對,這還是最預估,要是我們的寒瓜好吃,后續價格可能也無需降很多。”

自打知道這三畝地能帶來六七百兩銀子的收后,沈母又高興又憂愁的,害怕別人的寒瓜,沈母愁的瓜都不吃了,還跟沈父商量,晚上去瓜地里守著不睡覺了,畢竟這三畝地的瓜可是好幾百兩銀子,這不等于把幾百兩銀子放在地里讓人嗎!

等沈糯聽清母親的念叨后,哭笑不得的說,“娘,您也不想想我是做什麼的,這樣吧,您別擔心,我給您想個法子,也不用您去瓜地里守著,這哪能讓您去瓜地守著,就算您想,您這也扛不住啊。”

沈母忍不住問,“阿糯說的什麼法子?”

除了讓人在瓜地里守著,沈母實在想不出其他有用的法子。

作者有話要說:還以為能寫到男主出場,就差一丟丟!

推薦基友古言《穿罪臣之妻的對照組》by 落雨秋寒 文章id 5452295

文案:姚春暖剛升職并正式邁公司高管行列時穿了。

所穿的原主于危難之中拋棄夫家和新婚丈夫,后更自恃貌,嫁給了原夫家對頭的屬下。可惜好日子沒過幾年,就被咸魚翻的前夫家清算。別問,問就是家破人亡預定。

同樣穿過來的還有的死對頭魏秋瑜,兩人同時穿為罪臣之妻。

面對同樣流放千里的命運,死對頭大義凜然地選擇了不離不棄。

姚春暖依然決定繼承原主的志,繼續做那大難臨頭各自飛的同林鳥。反正吧,流放是不可能流放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只能找個靠山茍一茍才能活命的樣子。

然而,事與愿違……

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的小天使哦~

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半月 1個;

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大橘貓 1個;

謝灌溉營養的小天使:追文追了個寂寞 100瓶;加菲吃糖 60瓶;默默的白凝、cloud 30瓶;檸檬要榨嗎、隨風搖曳、水水 20瓶;今曦今朝 10瓶;安之一、輕舞☆、、field2029 5瓶;田小寶 3瓶;檸檬茶茶醬 2瓶;我君、凰花又開、書荒的我不說話、貓魅魅、rgmau 1瓶;

非常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