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八年暮春, 風吹柳絮,落花滿長安。
高子菡經歷了半生起落后,終于在延平年間回到京城。和母親東大長公主的罪名得到平反, 封邑待遇恢復如常,然而這時候, 東大長公主已經在十多年的流放生涯中拖垮了, 剛回就去世了。隨后, 李懷恢復唐制,重回長安,高子菡也隨著新朝搬回舊都長安。
武皇執政這十多年間, 李唐皇室凋零的厲害, 如今還活著的不剩多。李懷和李常樂見到了年時的玩伴高子菡, 都十分唏噓。李懷對這位表姐非常優待, 李常樂更是親自做,讓高子菡再婚。
這樣一過, 又是八年。高子菡已經四十歲,即便多年來仔細保養,眼角也不可避免爬上細紋。今日曲江池游春, 高子菡帶著兒赴宴,結果, 在宴會上鬧出了事。
高子菡姿態端莊地帶著兒回府, 一上馬車, 的臉立刻沉下來。小兒三娘知道自己惹了事, 低著頭, 用力攥自己的帶。
二娘看了看,道:“阿娘,你不要生氣。三娘也是子急, 和永和縣主說話急了些,你不要怪罪。”
三娘一聽,當即抬起眼睛瞪人:“要你假慈悲!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謊話。”
二娘一聽,不由淚盈于睫,委屈地看向高子菡。高子菡到頭疼,二兒是在外地流放時生下來的,生父出不高,再加上流放時條件不好,所以高子菡無力顧及兒的教養。二娘養出一小家子脾,心也長歪了。回長安后,高子菡得到皇帝和廣寧長公主的優待,質條件大大改善,又和另一個喪妻的世家子婚。對方帶來一個大兒,高子菡又和新丈夫生下了小兒,二娘夾在中間,不上不下,家里的況也越發微妙起來。
再加上三娘畢竟是高子菡老來得,高子菡和丈夫都知道這極可能是他們最后一個孩子了,所以兩人都非常寵。三娘一出生就落在富貴堆里,沒經歷過垂拱年間的政治苦楚,又有父母慣,子變得十分張揚跋扈。今日,三娘甚至和李常樂的小兒永和縣主鬧了口角。
那可是封邑萬戶、說一不二的廣寧長公主李常樂啊,的兒便是在長安橫著走都沒人敢說什麼,三娘這個愣頭青被人挑撥了幾句,竟然敢給永和縣主不愉快。都惹出這麼大的簍子,兩個兒毫無危機,居然還在這里斗。
高子菡無比心累,冷著臉,呵斥道:“都給我住。”
二娘三娘終于意識到母親是真的生氣了,都訕訕住了。高子菡沉著臉,罵道:“三娘,我看我對你真是太縱容了。你哪來的膽子,敢和永和頂?”
小姑娘臉皺包子,替自己辯解道:“還不是欺人太甚。劉姐姐都被欺負什麼樣子了,我打抱不平有錯嗎?”
劉姐姐……高子菡一聽這個姓氏就氣得頭暈。原來,是劉家的兒在背后挑唆,就說誰敢冒犯到他們家頭上。
劉氏是李懷的皇后,當年李懷被武皇圈,困于深宮十年,不得自由。是劉氏一直陪伴在李懷邊,不離不棄,日日給李懷打氣。后來李懷復辟,重新坐上皇位,第一件事就是封賞妹妹廣寧公主及妻子劉皇后。
垂拱末年,李懷、李常樂、劉家合力發政變,誅殺男寵,武皇退位。但是等李懷坐上勝利寶座后,這個集團立刻瓦解,李常樂和劉皇后的矛盾日益尖銳起來。
神龍政變后,李常樂的權勢到達巔峰。封邑萬戶,黨羽遍地,宰相有三分之二是舉薦上去的。就連皇帝李懷都公開在朝堂上說,朝廷大事有拿不準主意的,盡可去問廣寧和太子。
李懷愿意給妹妹分割權力,但是劉皇后可未必。劉皇后親眼目睹自己的婆婆做到了哪一步,如何愿意再放任武皇的兒勢大。有武皇這位母親打頭,李常樂廢帝自立,也不是全無可能啊。
劉皇后和自己的兒子擰一團,全力對抗李常樂。李常樂的駙馬還是武元慶,和武元慶生了二子一,武皇在世時天天想著和離,但是等皇真的去世了,李常樂反而和武元慶結同盟。
天底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