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有新目標

50% / 103/206

顧正東去銀行不止是租保險柜,還有更重要的事,就是開賬戶。

他把事兒都辦好,這才去了廠子。

先前他給周姨留了一部分現金,資金流起來,眾人都心安了。

機械都拉走了,里面的空地一大片,只是地面泥濘。

顧正東拿出一些錢給燕三,讓他買水泥,把里面的院子都打上水泥路面,這樣以后干活也方便。

燕三支出錢就帶上兩個工人出去買水泥。

老端看在眼里,難

“唉,一個單位最好的差使就是采買,回購都拿不了。”他這是點話兒給顧正東聽呢。

顧正東只做沒聽懂,不能助長了他這種風氣,工人間相互拆臺,那可是最忌諱的。

這就跟打仗一樣,要團結才行。

老端這種就是一顆老鼠屎,攪了一鍋湯,又沒辦法把他給弄走。

園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不能把人上絕境,不然來個魚死網破。

他魚死得起,可是網破不起。顧正東不想讓自己的親人再冒險。

但是老端不理,廠子永遠都好不了,有他在底層攪。

“這個老端,真不是東西。”周姨最瞧不上老端了。

雖然是大廠會計出,可是沒有架子,對勞人民也尊重,對別人都是樂呵呵的,有事兒說事兒,不會急。

只到了老端這里的事兒,周姨像吃了火藥,時刻會炸。

顧正東只能安

“周姨別跟他一般見識,他活得就像只蟲子,我們是高等生,怎麼能跟蟲子一般見識?是不是?”

周姨笑了,端著茶杯坐回到桌邊,把最近的幾筆賬給顧正東看。

“真不錯,這邊小區呀。”

“更的在里面,最里面有個小廠子,好像也關了,要不你去看看?”

周姨一句話,提醒了顧正東,這段時間就圍著弄錢的事兒使勁了,以為錢到手就可以輕松一下。

可是周姨這麼一說,他就想起初心了,當初可不是為了租這點小錢兒才開的公司。

登上二八大自行車,他就暗自發誓,快點把駕照考下來,這自行車騎夠了。

小子天天在遷點盯著,整個人都變樣了。

之前就是一個殺馬特風的娘炮年,現在人黑了,也健壯了,臉上的棱角都出來了,著一英氣,瞧著好像還長個兒了,近一米八。他笑的時候就出一口大白牙,英氣人,來談價的顧客,都出迷之姨母笑,看他就像看著大兒子,滿眼都是母,都溢出來了。

“廠長,你怎麼來了?”葬小子看到顧正東,就小跑著迎過來。

“我想去里面的廠子看看,那是什麼廠?有人嗎?你聯系過沒有?”

“就是一個繡品廠,原來工人也不多,才一百六十多個。現在還不算破產,只能說是停產吧,我問過,現在都在傳,這次遷沒拆到那里。”葬小子口齒伶俐,說得很明白。

“真不錯!”顧正東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兩句,這才蹬上二八自行車,準備繼續往里面去。

“廠長,我有件事想說。”葬小子又住他。

“說呀,啥事?”

“那邊的工地房子都推倒了,我聽開發商的人說,到打地基還有段時間,有些散人去敲磚打鋼筋,都被攆出來了,要不我們跟他們商量一下,把活兒包了?”

顧正東順著葬小子手指的方向看。遠暴土揚塵的,是先遷的一片工地。

房子都倒了,全是磚堆。

敲磚是指把磚上粘的水泥或是土清下去,盡量留下完整的磚,還能重新賣錢。

如果在建筑中再拆出鋼筋鐵這些東西,就更賺了。

所以有些老百姓就過來撿點便宜。

看工地的人不干,總過來攆,有些還發生點沖突。

小子說的是個好點子,可是顧正東想了一下,還是搖頭。

“我們人手不夠啊,你算算,哪里這些人再來干活?”

“人不夠,我找啊!到時按計件發工資就行,要是嫌麻煩,就計時,就怕有人懶兒,還是計件吧。”葬小子自言自語,這是早在心里算計過的了。

“你都考慮好了?那去哪兒找人呢?”顧正東笑問。

“機械廠宿舍里閑人一大把,家里都窮,有這差使正好賺點錢補家用,兩全其的事兒。”

小子這麼一說,顧正東對他刮目相看了,這孩子的長真是迅速,不止是提升自己,還能惦記別人,這可是大格局。

“好,你安排就行了,我覺得你的想法特別好!”顧正東忙鼓勵道。

“真的嗎?我差點信了,嘿嘿。”葬小子撓撓頭。

“你信吧,自信點,我就是在夸你。對了,你回家告訴你爸爸,哪天約出來我們喝酒。”

顧正東說完,又上自行車。

“這回沒事兒了吧?我可真走了!”

里面的路越來越窄,都被品堆滿了。

穿過住宅區,前面可以看到一個銹跡斑斑的大鐵門,上面還鑄著四個大字,團結,斗。

門是鎖著的。

顧正東騎到廠門口才發現,廠門前還有一條路,通是沒問題的。

他繞了一圈,這才發現,廠子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只有幾十個工人應該是說明機械化程度高。

如果還沒有破產,他可以做的就很多了。

顧正東轉了半天,發現東墻外有棵樹,墻也破了一些。

他干脆把自行車靠在墻邊,踩上去,翻墻跳進院子里。

墻里雜草叢生,一看就是好久沒人打理了,有一人多高

他深一腳淺一腳走到院子里。

他沒猜錯,廠房不大,院子可不小。

這以后都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把土地買下來,都會賺翻了。

只是他沒有資金做后盾,放在眼前也買不起。

他走到樓前,門上也有鎖,于是又繞到窗下。

窗子上掛著黑灰,顧正東踩著東西爬上窗臺,著玻璃往里看,黑黝黝的,好像有一些紉機。

這年代繡品的生產有些尷尬。解放初基本上繡品這類的東西,還是手工的多,那時人勤快手巧,自己都能解決。

遇到要送禮的時候,一對枕套,一個繡花窗簾,都能拿出手。如果手藝高超還會被掛出來,接朝拜。

后來紉機都加了電機,變機繡,產量增加了,質量下降,市場上的需求小于供應,再加上廠子不改革,守著老路走,跟不上時代發展,自然要被淘汰的。

顧正東正慨,突然覺得后背一,接著就被抓住了。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