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 66 章

44.3% / 66/149

“見過知縣大人。”姜云珠給孟知縣行禮,這是第三次見到這位知縣了。因為之前魏康平的案子,對他印象不錯。

“不用多禮。”孟知縣上下打量姜云珠。他也看,只是過了好幾個月了,縣里每天發生那麼多事,都要他理,他見過的人太多了,一時間真想不起是誰。

反正肯定是他武陵縣的百姓就是了。

孟知縣沒多想,看著姜云珠面溫和。他早聽說了,棲山居的老板是個年紀輕輕的姑娘,如今一看如果如此。

他并不覺得姜云珠這樣不好,相反,他覺得這才是他武陵縣富庶的表現。想昔日開唐盛世,才有公孫大娘一劍舞盡大唐萬千氣象,及等到安史之,哪還有那樣驚才艷艷的子,杜甫先生也只能空嘆“絳珠袖兩寂寞”了。

“好。”想到這里,孟知縣先贊了句,然后道,“你盡管比,本給你們當評委,絕不會偏袒任何人。”

“多謝知縣大人。”有他這句話,姜云珠就放心了。

那邊,被請來做評委的十位公子也跟孟知縣行禮。

孟知縣差不多都認識,讀書人在一起,有很多話可以說。

孟知縣當即就提起公孫大娘,十位公子一聽,可不就是如此,當即稱贊孟知縣治縣有方,百姓安居樂業云云,所有人都言笑晏晏。

孟掌柜給孟知縣行過禮以后,站在旁邊,卻心急如焚,孟知縣都來了,怎麼宋掌柜請的那位大廚還不來?不會出什麼問題了吧。

也沒出什麼大問題,就是宋掌柜知道高順喜好,昨晚請了縣里最紅的兩個姑娘陪他,結果高順睡到辰時也沒起。最后實在怕耽誤了比賽,宋掌柜才讓兩個姑娘醒了他。

高順被打擾了好覺,還有些不高興。

這時宋掌柜收到信兒,說孟知縣來了,又委婉地催高順快去。

“不過是個小芝麻。”高順卻滿不在乎。又喝了一盞茶,他才姍姍來遲。

他已經來晚了一刻鐘,可想而知孟知縣跟那十位公子對他的觀

“見過知縣大人。”高順自恃自己在安平侯面前得臉,給孟知縣行禮都很敷衍。

孟知縣看得更加不悅,可這點小事,也不好發作,他便擺手讓他站到一邊。

這時有司儀上臺,示意大家安靜,然后說了今日比賽的流程,宣布比賽開始。

姜云珠跟高順開始做第一道菜。

早在高順臉的時候,姜云珠就認出了他,不嘆這個世界真小,怎麼也沒想到,宋掌柜把他請了來。高順,安平侯府的大廚,專做淮揚菜,算是中南頂級廚師。

夢里在安平侯府,姜云珠初府里的時候,也是被分配到廚房。

不過跟姜云秀不同,那時覺得被分配到這里真的再好不過了。

不用擔心吃喝問題,遠離侯門里的權力紛爭,以前就喜歡廚藝,只是水平不夠,現在學了藝,等攢夠了錢,就可以給自己贖,出去開個飯館,在這個時代扎立足了。

立刻為自己制定了計劃,并對工作展現出十二分熱

周婆子一見到,就被那種熱忱弄的有點懵。開始的時候,勾引高順,對也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的,可慢慢的,發現,姜云珠是真喜歡廚房的工作,對高順甚至府中的公子們都毫不關心。

這樣,周婆子也愿意給一個機會。

姜云珠在廚房打了三個月的雜,開始學廚藝。不過并沒跟著高順學,而是跟著徐大廚學的湘菜。安平侯府尊貴顯赫,府里自然不可能只有高順一個廚子,只是他做的菜正好安平侯吃而已。

中間,高順還幾次擾姜云珠,全被擋了回去。

后來,他德行不端,被林霆安趕出了侯府,姜云珠就再沒見過他了。

現在再見,姜云珠想起很多事,卻又覺得那些事很遙遠。

角慢慢上揚,既是他,這比賽贏的把握就大了。

當然,還是會全力以赴。任何時候掉以輕心,都可能里翻船的。

高順也看到了姜云珠,兩只不大的眼睛在上轉來轉去,這姑娘可真好看!

“高大廚,廚藝很好的。”孟掌柜不得已,提醒了高順一句。

高順卻滿不在意,一個小縣城,還是一個姑娘,也沒有名師指點,能做出什麼好飯食。估計是那些年輕公子看長得好,便吹捧著罷了。

這麼想,他漫不經心地拿起一塊豆腐干做了起來。

姜云珠也在做,切了,然后加陳皮、紅谷米等調料,攪拌均勻,然后用玉扣紙把它包裹起來,放在旁邊腌制味。

這時,開始做另一道菜,因為這道菜太費時間,即便很多材料已經提前理好,還是要先做。

于是眾人就看見把鮑魚、蹄筋、墨魚等材料一件件的放到一個瓦罐里。

這是做什麼?海參,瑤柱、魚……這都是頂級鮮味的材料,難道要放在一起煮?”眾人詫異。

“那煮出來的湯不是天下極鮮?”有人道。

旁邊的人卻嗤笑起來,“要真是那樣,廚們還做什麼菜,直接什麼材料鮮就放什麼材料好了,反正宮里又不缺錢。

可是不是的,這麼鮮的材料,一種你能吃出來鮮味,兩三種搭配好了也能,可是再多,就跟把紅茶、綠茶、白茶、黑茶很多種茶葉放在一起一樣,就算每種茶都是頂級好茶,這麼泡出來的茶,能好喝?”

大紅袍跟碧螺春一起泡,再加上白毫銀針?他這比喻太形象,眾人聽了,都忍不住打了個冷,那還是茶嗎?一鍋泔水湯差不多。

“姜老板這是怎麼了?做的東坡、干燒魚就很好吃啊,用那些參加比賽不就行了。”有人不理解。

有人卻小聲道,“聽說對面那個大廚是安平侯府的廚師,連安平侯都很喜歡吃他做的菜呢。這場比賽,姜老板想贏,很難。估計是想做點新奇的東西出來吧!”

“可是新奇不代表好吃,不代表能贏啊。”有人惋惜道,覺得姜云珠可能是太擔心比賽,所以自了陣腳。

“可不是。”眾人唏噓不已。

對面,高順也看到了姜云珠的做法,直接哼笑了聲,就這,還想跟他比?他一個手指頭都能贏過了。

而姜云珠此時也看到了高順正在做的東西,頓時知道他要做什麼菜了。

大煮干,這是一道淮名菜。干即豆腐。做這道菜,要把白豆腐干先片薄片,厚度也就比紙厚一些,然后把薄片切,過水去豆腥味,然后跟火、蝦仁等東西一起放到湯里煮,使干吸盡鮮味。

這道菜也湯煮干品干韌潔白,味道鮮,讓人回味無窮。

這菜也很考究刀工,主要干要切得細且均勻,不然味道便不一致,曾有詩形容它“加料干堆細縷”,可見其細。

不過這道菜就刀工來說,比文思豆腐還是差了一點,畢竟豆腐干可比豆腐好切的多。

姜云珠知道高順文思豆腐也做的很好的,可他今天卻做了大煮干而不是文思豆腐,可見他并沒把這場比賽當回事。

姜云珠笑了,一切都比想的要順利。

又過了兩刻鐘,高順那邊已經進收尾階段,那道大煮干就要做好了。

姜云珠這邊,腌制的差不多了,起油鍋。

很快,油鍋就開始冒煙。

這時,高順抬手,示意他這道菜做好了。眾人看去,只見微黃的湯中,如白玉般的干堆疊在一起,如塔般矗立其中,看著就大氣雅致。

高順微揚下,這可是安平侯都喜歡吃的菜,今天給他們吃,便宜他們了。

再看姜云珠那邊,那裝了無數頂級食材的壇子還在火上小火煨著,這邊卻起了油鍋?這是要做什麼。

這時,姜云珠卻把那用玉扣紙包裹著的拿了過來,然后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事。

在干什麼?我沒看錯吧。”有人驚呼。

被問到的人瞪著眼睛,還沒反應過來,當然無法回答他的問題。

忘了吧?”

“這樣也行?”

“估計是慌神了。”

……

眾人一片嘩然,主要,他們真沒見過這麼做菜的。

姜云珠做了什麼呢?把那連紙一起放進了油鍋,炸了起來。

紙,下油鍋?那油鍋還在冒著煙,一看就很熱,紙一下去,還不……不敢想象,但肯定不會是好結果。

直接著起來,炸鍋?站在前排的人想到這點,都往后退了退,生怕被傷到。

或者紙變黑,出來,然后變紙屑炸?那這菜還能吃嘛!

眾人議論紛紛。

今天棲山居跟西山居比拼廚藝,店里沒開張,所以棲山居眾人也都在臺下看著姜云珠跟人比試。

見此,陳氏直接抓住了姜城的手,張得都不過氣來了。姜云珠要是輸了,就要給孟掌柜工作一年,那就糟了。

姜城回握住的手,氣,他知道,他得相信姜云珠。只是,他真的很擔心。

薛京等人也差不多。

“嗚。”一聲低低的嗚咽,原來是謝蓮忍不住哭了起來,喜歡棲山居,喜歡姜云珠。在這里這些天,是這輩子過得最快樂的時候,不想輸,不想被人欺負。

“沒事的。”謝忱安,其實他也有點著急。

“別哭,給。”秦瑤站在離他們不遠的地方,見此,拿出自己的手絹遞給謝蓮,然后道,“放心吧,不會給別人做工,棲山居能開下去的。”

就在剛才,已經決定,要是姜云珠真輸了,就拿幾百兩銀子給孟掌柜算了。也不想看著那樣的人,給孟掌柜那樣的人做工。

幾百兩銀子,對別人來說是一大筆錢,可對來說,不算什麼事。就沖喜歡吃棲山居飯菜,這錢就值得花。

謝蓮被兩人安,不哭了。

秦瑤把手絹塞在手里,讓眼淚。

不好意思地接了,了眼淚,嗚嗚想說什麼卻說不出來。

“多謝秦姑娘。”謝忱替謝蓮跟秦瑤道謝。

“不用,一點小事。”秦瑤趕說,眸中似有水波流轉。

垂頭的樣子,謝忱忽然有點不敢看

兩人誰也沒繼續看對方,誰也沒繼續說話,就那麼站著,卻似乎有什麼東西在氤氳著。

謝蓮看看謝忱,又看看秦瑤,眨了眨漂亮的眼睛。

再旁邊,林煜白則皺眉不已。

這時,姜云珠的跟紙已經放在鍋里有一會兒了,可是很神奇的是,鍋里滋滋啦啦,卻沒出現眾人預想的那種結果,反倒是一香味隨著風飄散開來。

“紙包,這應該就是紙包了,沒想到是這道菜。”顧宴州也站在人群中,忽然,他想起什麼似的喃喃道。

臺上那個姑娘,真的永遠在他意料之外。

他旁邊站的都是書讀得很好的學子,聽他這麼說,很多人立刻想起,歷史上似乎是有這麼一道菜。

據記載,這道菜最早出現在南越國,是南越國的宮廷菜。

后來漢高祖劉邦登基,南越國俯首稱臣,年年向漢朝進貢,這紙包便是每年必有的貢品之一。曾有詩贊曰“南越稱臣兮,歸一統;紙包金兮,定乾坤。”

后來南越國滅,這道菜便再沒了蹤影。眾人只能從史書的只言片語中,暢想這道菜的滋味與神奇。沒想到,今天在武陵縣,一個姑娘竟然將這道菜重現了出來。

這真的是那道漢高祖都贊不絕口的紙包嗎?還是姜云珠嘩眾取寵。

不過那紙下鍋竟然沒黑沒爛,再有,空氣中香味滿滿,眾人已經開始偏向,姜云珠做的真是紙包了。

大家立刻興起來,今天可算來著了,他們今天可能見證了歷史?

臺下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這紙包的神奇來歷了。

臺上,孟知縣跟那十位公子也聽見了那些議論。孟知縣進士出,十位公子也飽讀詩書,他們很快想起了紙包相關,再看姜云珠正在裝盤的那道菜,都有些迫不及待。

這真是紙包,漢高祖吃過的紙包?那他們今天可有口福了。

相比于這道菜,高順做的那道大煮干,好像沒什麼稀奇的地方了。

高順沒讀過書,并不知道紙包的來歷,他只覺得姜云珠這做法有點意思。不過等他發現所有人都看向那道紙包本沒人關注他的大煮干時,他登時黑了臉。

姜云珠做的是紙包嗎?確實是。這道菜,在清朝時才被人重新做了出來,興盛于民國,到了現代,又要失傳了,不過這次卻不是因為做法,而是裹用的玉扣紙太難得了。

這玉扣紙是用長汀所產的竹制作而,制作工序繁瑣復雜,品瑩潤如玉,在這個時代就價格不菲,到了現代,機普遍取代了人工,但這種紙卻只能人工做,就有些難以為繼。

所以一道菜,有時候也能看出時代變遷。

姜云珠現在做這道菜,卻是時機恰好,玉扣紙還能隨用隨有。就是不知道會不會因為這道菜,弄得潞州玉扣紙貴。

姜云珠想著,舉手示意這道紙包做好了。

立刻有人過來,把這道菜端到了孟知縣他們前。只見一個潔白的細瓷盤子上,繪著青竹花紋,邊角有“棲山居”三個龍飛舞的小字。

正中間,一卷東西澤潔白。這紙包下鍋炸過以后,這外面的紙,竟似分毫沒變。

這樣子,就稱得上食、了。

這時,有人拿了剪刀,剪開那紙,頓時,一熱氣伴隨著香味噴薄而出。

熱氣散開,大家往里面看,只見金黃如玉。

眾人早被那香味勾了魂,有人把里面的夾出,先放到孟知縣盤子里一些,然后是那十位公子。

一盤紙包,即便姜云珠特意多做了些,十一個人分,每人也就分到兩到三塊而已。

當然,這很正常,現在是品菜,不是讓你吃飽了,兩三塊足以品出味道來了。

眾人都眼的看著孟知縣,等他先吃。

孟知縣也早忍不住了,拿筷子去夾那。誰想到,第一下沒留神,那竟然開了,可見這

紙包用這種隔著紙浸炸的辦法,就是怕把炸柴了,又能鎖住里面的所有味道。

孟知縣面不改的夾了第二次,將那塊夾到里。

香,就這一個覺,各種調料的香味,的香味,竹筍的香味,所有香味混合在一起,沖擊著人的味蕾。

孟知縣慢慢品著里的,想把所有香味一一分辨出來,記在心里。

這大概是人在看到好景好事,吃到好吃的東西,下意識想做的事。

其它人見孟知縣吃了,也紛紛了筷子。

然后他們腦中只有一個念頭,不愧是漢高祖都贊不絕口的菜,果然好吃!

孟知縣吃得很慢,但三塊也很快下肚,其它人也差不多,他們看看空空的紙包,意猶未盡。

有人忽然想到,那紙不知道能不能吃?好像這紙是竹做的呢,又沾了調料,又過了油鍋的……不知道味道怎麼樣。

當然,這只是私下里的想法,誰也不會說出來的。

高順的菜比姜云珠的菜先做完,其實剛才侍從分以前,已經把那道大煮干給孟知縣他們分好了,只是大家都急著嘗紙包,所以誰也沒在意那道菜。

現在吃完,大家自然要嘗嘗大煮干的,不然怎麼評定誰勝誰負。

高順的手藝了得,這道大煮干,他雖沒全力做,但也口韌,味道珍

只是大家剛吃了醇厚的,再吃這道菜,就沒那麼驚艷了。

這其實也是姜云珠的策略,先聲奪人。做菜,有時候比的也不止是香味。

開始投票,按流程,評委覺得哪道菜好吃,就把自己手里的勺子放到哪道菜前面的盤子里。

孟知縣怕影響大家公平評選,讓眾人先投,他再投,免得起了帶頭作用。

第一位公子毫不猶豫地把手里的勺子放在了紙包面前。

第二位公子也如此。

第三位,第四位,到第五位時,他很想將勺子放到大煮干那道菜前的盤子里,畢竟收了孟掌柜的錢。

不過,最終他還是沒敢。大家包括孟知縣都看著呢,他投了大煮干,總要有理由吧?

到時說不出,他可丟不起那人。

第六位,紙包,第七位,紙包,第八位,他十分糾結。宋掌柜托人讓他幫忙,他托的那人正好對他家有恩,他已經答應一定會幫忙,現在?

他站在那里,左右搖擺不定,最后一閉眼,把勺子放到了大煮干面前。

罷了,以后他再不欠那人的人了。

投完后,果然,所有人都看向他,他只能把臉扭到一邊,假裝看不見。實則,他都恨不得地上有個,讓他鉆進去。

有他帶頭,第九位也投了大煮干

第十位投了紙包

最后到孟知縣,他笑笑,“我個人而言,覺得還是這紙包更好一點。昔日這一道紙包,象征著漢朝幾百年的輝煌,現在紙包再現,說不得,咱們縣也會越來越好。”

可不是,武陵縣有鐵礦,百姓的日子只會越過越富裕。

“大人說的極是。”眾人紛紛應道。

第一道菜的比試,姜云珠勝。

姜云珠一直站在旁邊看著,那兩個把勺子投給大煮干的人,也看見了。約猜到,這兩個人可能跟宋掌柜或者孟掌柜有點關系。

不過也沒辦法,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

幸好,還是勝了。

臺下,薛京等人高興不已,第一局姜云珠贏了,后面就輕松很多。

跟他們形鮮明對比的是宋掌柜跟孟掌柜等人,他們如喪考妣,怎麼輸了呢?

他們都看向高順,這就是安平侯府的頂級廚師?還比不過一個縣城里的姑娘。

高順被他們這麼一看,本就惱火的心立刻火冒三丈。剛才他沒出全力而已。而且,那個人,搞什麼炸紙,吸引眾人的注意力,他沒防備才輸的。

接下來,他就讓所有人看看他的實力。

馬上開始第二道菜的比試。此時距離比賽開始已經過了半個多時辰,眼看著到了午飯時候,可圍觀的人一個想走的都沒有,人反而越來越多。

大家雖然吃不到臺上兩位大廚做的菜,可是看看,聞聞味也好。

況且這麼好看的比賽,可不是什麼時候都有的。

第二道菜,高順直接拿了一只鴨子,一只,一只鴿子,鴨用的是老雄鴨,這種鴨質最為則用的是野,鴿子用的雛鴿。

把老雄鴨上的骨頭一點點去掉,卻不改變它的樣子,這就是個技活,高順卻做的異常麻利。

姜云珠也開始做第二道菜了,第二道菜,本來想做燕菜,可是看見高順的做法后,臨時改了主意。

知道,他這是要做三套鴨。即把理好的鴿子腹、冬筍等東西,然后把鴿子塞,空余的地方再用各種配料填充,然后再把野塞到老雄鴨肚子里,也用配料填充。

最后將鴨子放進帶有竹篾的鍋里燜即可。

這道菜,用了鴿子、野、老鴨三種飛禽,俗話說“寧吃飛禽一兩,不吃走半斤。”這三種禽類,每一種都鮮異常,三禽齊聚,理得當,那是鮮上加鮮。

有人稱贊這道菜的鮮為“聞香下馬,知味停車”,可見其殊絕的味道。

而姜云珠要做的燕菜,則是另一種路數。首先這道菜它好看,品后,這道菜就像一朵白牡丹漂浮在清池中,讓人分不清這是菜,還是真的放了一朵牡丹花在盤子里,在這蕭瑟的冬末,絕對讓人眼前一亮。

還有,這道菜也有歷史。相傳它是皇則天曾經吃過,并賜下菜名的。

當然,這道菜的味道也很好,以酸辣鮮香為主,滋味無窮。

不過用這道菜跟高順的三套鴨比,有點同鴨講的意思。

姜云珠看看自己之前放在火上煨著的壇子笑了,他想比鮮?好,就跟他比鮮。論起鮮味,什麼能勝過壇子里的東西呢!

沒錯,姜云珠這壇子里做的便是佛跳墻,“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連佛爺都這壇東西,何況凡人乎?

于是姜云珠直接站在那里不了。

高順那里忙得熱火朝天,這邊一,大家就猜到,可能想用壇子里的東西作為第二道菜跟高順比,只是,那壇子燉了這麼久了,一點香味也沒冒出來,能好吃嗎?

又想到之前有人以茶比喻姜云珠這壇東西,便有人問,“誰記得,這壇子里放了多種材料?”

人多了,什麼人都有,還真有特意數過的,“五十八種,全是頂級鮮的材料。”

眾人聽了,都沉默了,他們實在難以想象,這壇子里的東西會燉什麼樣。

高順做的三套鴨也很耗時間,姜云珠的佛跳墻也耗時間,于是等高順把三套鴨燜上以后,大家頗有些大眼瞪小眼,都無事可做的意思。

“不然,先開始做第三道菜?”司儀提議。

姜云珠沒問題,高順卻覺得太累了,他昨晚折騰了半宿,現在力不濟。

孟掌柜給他搬了一把椅子,他坐在那里養蓄銳。

姜云珠便也坐下等著。

臺上,孟知縣倒是神很好,跟眾位書生聊起各種。

臺下,有人覺得肚子了,想去吃飯,可又怕錯過彩的時候,便站在那里忍著。

這時,高順的三套鴨開始往外冒香氣。

“好香啊!我都流口水了。”有人聞著那香味道。

“可不是。”有人附和。

“這做的是鴨子、、鴿子吧,聞著就想吃。”有人說。

也有人惦記姜云珠壇子里的東西,只是又過了這麼久,“怎麼還沒一點味道冒出來呢?”

“不至于啊,就算燉一鍋爛粥了,也該有點味道散出來。”

……

大家議論紛紛。

又過了半個多時辰,高順站起,他的三套鴨,差不多該好了。

姜云珠見此,也站了起來,的佛跳墻,也差不多了。

高順揭開鍋,頓時一濃郁的香味飄香四周。

姜云珠也揭開壇子蓋,一淡淡的酒香配著一種鮮香到極致的味道沖壇而出,聞到這種香味的人都覺得自己好像醉倒了一般。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