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 第一屆春晚一曲《鄉》奏響了新年的歌聲。
這一年,李青梨二十九歲,傅白三十一歲, 夫妻倆結婚九年, 終于迎來他們第一個孩子, 傅櫻。
也是這年, 國家開放五百多種小商品的定價權, 街頭擺攤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當然絕大部分人還是偏向于更加穩定的鐵飯碗,也有一部分有魄力有膽量的人當起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辭去穩定的工作, 出來自己闖。
時代巨變的浪,李家一家自然不能獨善其, 改變不可避免。
首先是李家大房,勤快本分的李老大夫妻,在家勤勤懇懇地種地, 帶孫子,李大寶和李大丫都已經家,李大寶頂了李青梨的職仍在織布廠上班, 和織布廠工人秦慧結了婚,如今兒子都三歲了,夫妻倆踏踏實實上班,日子過得很不錯了。
李大丫則在李的介紹下嫁到了城里, 如今在婦聯工作,也生了一個兩歲的兒子, 現如今也二十五歲了, 比從前要懂事太多, 原本李老大兩口子都擔心大閨走歪,如今放下心來了。
至于大房最聰明最出息的李三丫,畢業后被分配到市里的國營企業當技員,如今正和大學同學往中,事業雙開花,前途坦。
最小的李六寶,如今在上高中,績還不錯,但凡三丫回家他就纏著自己三姐給自己輔導功課,李三丫也說六寶大學有。
然后便是二房,李老二夫妻這幾年從賣過水果,賣過蛋,賣過魚蝦,賣過冰……李老二他這人沒別的優點,就是膽子大,作為擺攤的先鋒,錢真沒掙,后來圖方便也在縣城買了房做鋪面。只是隨著擺攤做個經濟的人增多,他的生意不如從前,但是也不死。
至于李二丫,畢業后被分配到縣農業局工作,畢業后李老二兩口子就想給李二丫找對象,只是李二丫已經不是曾經的李二丫,比從前有思想得多,父母越是,卻越不愿意回家,更揚言不想結婚,把李老二兩口字嚇得不清。
至于年紀尚小的李八丫,自然和上頭三個同齡堂姐一樣,還在上初中。
要說這幾年哪房掙得最多,那當屬李老三兩口子,因為李三嫂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