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長玉用了三天,才徹底參了賀敬元指點的那幾招。
奈何沒個人同對練,也不知道自己進了多。
樊長玉數著日子,后日便又可歸家了,屆時得同謝征好好過上幾招。
上次回軍營時,謝征說是來崇州,還有公事在,聽他話里的意思,應當會在崇州待上一段時間。
于是樊長玉每日除了跟著大軍練,也努力時間練自己的雕工。
雕壞了不知多木頭后,總算能像模像樣地刻出個小人偶的雛形了。
怎料這日集訓結束,郭百戶卻道:“從今日起,軍營封鎖,任何人不得再離開軍營,每日的訓練時長也翻倍。”
底下的小卒們竊竊私語,樊長玉和另一名隊正亦是面面相覷。
“吵嚷什麼?”
郭百戶一聲沉喝,兇煞的目巡視一周后,那些刻意低的議論聲瞬間平息了下去。
他聲氣道:“兩名隊正留下,其余人回營房待命!”
底下的小卒們三三兩兩往回走,細小的議論聲再次蔓延開來。
樊長玉和另一名隊正留在原地,等郭百戶吩咐。
郭百戶看了他們二人一眼道:“你們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主力軍人數不夠,咱們會被調去先鋒營后邊的右翼營,輔助主力軍進攻。多人從軍十載也只能跟在大軍尾上,得個清掃戰場的活兒,這次算咱們撿便宜了,自古富貴都是險中求,老子這輩子就沒熊過,你們可別給老子帶出一窩熊兵,讓老子丟人!”
樊長玉和另一名隊正再三保證會加大訓練力度后,才被郭百戶放了回去。
崇州的戰局僵持已久,樊長玉沒料到兩軍這麼快就會有一場大型鋒,心事重重往回走時,卻又被郭百戶住,對方半張臉都掩在濃茂的胡子里,噶著嗓音道:“老子知道你上邊肯定是有人的,你功夫也不錯,但戰場上你要是遇險,老子的隊伍里不會有人填命去救你,你要是現在去找上邊的人把你調往別,還來得及。”
樊長玉只看了郭百戶一眼,一句話沒說就走了。
回到營房時,小卒們好的聚在一堆,似還在議論郭百戶那番話里的意思。
見了樊長玉,便有人問道:“樊隊正,咱們是不是要打仗了啊?”
樊長玉為了顯得有威嚴些,在人前話一向很,臉上也有表。
別說,這個法子還管用,都沒怎麼發過脾氣,但底下的小卒們似乎都怕。
當然,不排除有帶隊第一天,就用兩把鐵錘震碎了郭百戶那把大刀的緣故在里邊。
繃著臉“嗯”了一聲后,小卒們便靜默了好一陣,臉上有對未知的惶然,也有怕自己這一去就再也見不到父母妻兒的傷。
樊長玉知道哪怕是當兵的,其實心中也是怕打仗的,畢竟在穿上這兵服以前,他們也不過是討生計的腳夫走卒,亦或是勤勤懇懇的莊稼漢。
沒說什麼鼓舞人心的話,只道:“接下來的日子,大家都把刀法槍練勤些,不求前途富貴,那也得有保命的本事,才能從戰場上活著下來,等仗打完后回家見妻兒老母。”
頓了頓,又說:“我拿著把殺豬刀都能從一線峽活著下來,就是因為那些反賊殺的人,還沒我以前殺的豬多。”
努力想了一下,終于想起了那個詞,煞有其事地道:“能生巧在哪兒都是適用的,你們上戰場怕,反賊軍中的小卒也怕。大家都怕,那就是比誰在害怕時候,揮刀出槍更快。”
兵卒們哄笑出聲,原本張的氣氛倒是一下子消散了不。
接下來的訓練關乎到能不能保住自己小命,又有樊長玉那番“能生巧”的言論在前,手底下的幾十號人都練得格外賣力。
謝五更是不吝嗇地教了他們不一擊致命的搏殺技巧。
在出征的前一晚,隊伍里一個小卒找到樊長玉,把他從軍以來得的軍餉全給了樊長玉保管。
他說:“隊正,俺娘就俺一個兒子,俺是薊州黃坪縣人,俺要是死了,您幫俺把銀子帶給俺娘。”
他說完這話就跑了,樊長玉盯著手心里的那幾塊碎銀看了很久,最后收了起來。
從前也是怕戰場的,但想著爹娘的大仇,想著被困在崇州城的俞淺淺,還有謝征,便不怕了。
軍功是眼下能想到的,能自己去完這一切的最好途經。
不過現在,心中又多了一個信念——希能帶著自己手底下的每一個兵,活著走下戰場。
距離發兵還有幾個時辰,樊長玉干躺了一陣睡不著,便從枕頭下方出自己雕了一半的木偶繼續雕著。
木偶已經雕出了頭發,轉刀刃,慢慢刻出眼睛。
因為雕的是個圓頭圓腦的木偶娃娃,眼睛便也雕得大了些。
腦海中回想著謝征的模樣,收刀時又將眼尾往上刻了幾分,呆頭呆腦的娃娃,一下子就多了鼻孔看人的睥睨勁兒。
樊長玉不自覺笑了起來,了木偶圓嘟嘟的臉,小聲嘀咕:“還像。”
也不知道他如今在何?
-
月上中天,林間雀驚起。
趙詢被人著跪了下去,一地的死尸,全是他的護衛。
他一張臉煞白,額前冷汗布,瞳孔里映出火里那人還往下瀝著的劍尖兒,哆嗦著喚了一聲:“侯……侯爺……”
謝征抖落劍上粘稠的鮮,微微側過眸子看了過來:“狡兔尚只有三窟,趙公子這窟多得,當真是讓本侯好找。”
清風拂過林梢,落在幢幢火里的這道嗓音,清冷又帶著幾分漫不經心。
數日前,樊長玉回營后,謝征便去見了陶太傅一趟,本是要同陶太傅商議皇孫和李家的事,陶太傅卻提出有急事要進京一趟,讓他在他回來前,先徹查皇長孫和長信王的關聯。
謝征應下了,本還想去尋賀敬元,替樊長玉要一個關于世的答案。
但不巧賀敬元親自在同李懷安清點朝廷運來的糧草軍械,他眼下明面是在康城,貿然出現在崇州,只會給李黨一個他擅離職守的把柄,謝征這才直接去查皇長孫一事了。
跟皇長孫有直接關聯的是趙詢,他自是從趙詢著手查起。
因趙家是做生意的,消息甚是靈通,崇州被圍之前,趙詢就已出城。
趙家的生意涉獵極廣,據點也極多,謝征廢了些力氣,才堵到了人。
趙詢見到謝征親自前來時,便已知大事不妙,勉強回道:“侯爺說笑了,只要侯爺有用得上趙某的地方,趙某必當是肝腦涂地……”
謝征似笑非笑看著他:“年前趙公子在清平縣找到本侯時,也是這般說的。”
趙詢臉僵了僵。
謝征手中帶的長劍落在他肩頭,趙詢艱難咽了咽口水,艱道:“侯爺息怒,趙某這條賤命也是握在旁人手中的,許多事,趙某都是不由己。”
謝征手上微用了幾分力道,劍下,趙詢便嚇得一句話不敢再多說了,冷汗滾珠子似的,一顆連著一顆從額角墜下,形僵如鐵板。
帶的長劍從他肩頭的抹過,在袍上留下一道刺目的痕。
明明還隔著一層袍,但趙詢仿佛已到了劍的寒意,以及鮮糊在上的那黏膩,腥味刺激著他的,讓他一張臉,白得幾乎瞧不見一,渾抖若篩糠。
謝征收了劍,與后的親衛,散漫道:“別介意,借趙公子這裳。”
趙詢整個人都癱下去,有些潰然地道:“還請侯爺給小人一條生路。”
謝征角噙了一薄笑道:“本侯落難時,趙公子替本侯買過二十萬石糧,說起來也是故,本侯且問趙公子幾個問題,趙公子只要如實回答,本侯不會為難趙公子。”
他不說當初的買糧還好,一說趙詢臉更是慘白。
他當初買糧,是看出魏嚴想至他于死地,而李太傅坐山觀虎斗,只想把事鬧得更大以便彈劾魏嚴,這才未雨綢繆替錦州囤下糧草。
但趙詢故意留給了賀敬元尾,讓賀敬元知道是謝征買的糧。
原本也是想讓謝、賀二人相斗,畢竟他們一個與魏嚴反目,一個又還忠于魏嚴。誰料到賀敬元沒有作,這才有了后背魏宣強行征糧,隨元青假扮征糧兵殺人,煽風點火的事。
他重重給謝征磕了個頭,腦門抵著地面,嗓音發地道:“侯爺息怒,小人當初也勸過殿下,奈何小人人微言輕,左右不了殿下的決定。當初的事,絕非小人本意。”
謝征問:“你說你為皇長孫效力,本侯如何相信你背后的人就是皇長孫?”
趙詢眼底閃過幾許掙扎,最終還是答道:“小人的母親,便是太子妃邊的大宮,后來到了年紀被放出宮,實則是嫁與家父,暗中替太子妃打理宮外產業。”
謝征早命人查過關于當年東宮大火一案的卷宗,知道太子妃的確有個年滿二十五被放出宮去的大宮。
錦州之敗和東宮大火是一前一后發生的,承德太子一死,太子妃和皇長孫也慘遭橫禍,明眼人都看得出這兩件事必然是有關聯的。
東宮大火背后,或許就藏著錦州慘敗的真相。
謝征負于后的一只手不自覺攥,聲線冷沉:“太子妃和皇長孫,不都死于東宮大火了麼?”
趙詢答:“東宮大火,乃太子妃所放,為的是替皇長孫求得一線生機。”
謝征眉頭狠狠一皺,問:“想要皇長孫死的是誰?”
趙詢苦笑:“小人當真不知,小人母親也是在東宮大火之后,才收到了一封太子妃生前親筆所寫的,關于皇長孫去向的信,但信中對要謀害東宮的人只字未提。”
謝征眸驟冷,面譏誚之:“合著趙公子是編了個謊話來糊弄本侯?”
趙詢忙道:“小人不敢,侯爺若不信,還有太子妃的親筆書信和信可作證。”
謝征眸在火里幽沉一片,任誰也瞧不清其中底,他問:“皇長孫便是如今的長信王長子?”
都問出這麼多東西了,趙詢又和長信王府來往切,加上之前長寧說過,俞寶兒母子被扣在長信王府上,很明顯都在指向一個答案,謝征這最后一句才問得這般篤定。
趙詢不敢瞞,點了頭。
謝征狹長的眸子微瞇。
一切都對得上了,長信王造反只能打著除魏嚴,清君側的旗號,卻不敢直接拿皇長孫的正統來說事,因為長信王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兒子被掉了包。
皇長孫也不敢主暴。
畢竟長信王都能直接造反,一旦發現自己兒子被鳩占鵲巢這麼些年,只怕不會給皇長孫活路。
他問:“年前隨元青會出現在清平縣,也是皇長孫的手筆?”
汗水從趙詢眼皮上滴落,他答:“是。”
皇長孫通過趙詢,知曉了謝征在清平縣,設計讓隨元青前去,便是想借謝征之手,除去隨元青。
那時候崇州還無敗勢,長信王若能趁謝家軍被北厥牽制,一鼓作氣拿下薊州繼續南下,打到京城宮皇帝也不無可能。
但長信王立的是隨元青為世子,日后便是打下了江山,能繼承皇位的也是隨元青。
所以皇長孫要隨元青死。
現在長信王明顯落敗了,皇長孫也深知靠打到京城奪回皇位不行了,才頻頻向李家示好。
謝征冷嘲:“承德太子的后人,就是這麼個東西?”
趙詢苦笑道:“殿下年為了取代長信王長子,生生被燒毀了大半張臉,落下一病,這些年愈發喜怒無常。趙某雖只是一介滿銅臭的商賈,卻也分得清是非大義。如侯爺這等蓋世英雄,趙某便暗自欽佩不已,趙某心中也明白,殿下有朝一日若繼承大統,只怕民生苦矣。”
他似掙扎了一番,終于冒險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殿下已有子嗣,想來侯爺也見過,清平縣溢香樓的那位掌柜,便是殿下逃跑的侍妾,的孩子,便是皇重孫。而今這世道,侯爺也瞧見了,皇權衰落,黨爭不休,民生艱難。侯爺比起當年的魏嚴,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倘若侯爺愿效仿魏嚴,扶持皇重孫上位,小人愿為侯爺效犬馬之勞!”
謝征眼底半分意也無,似乎對他所言的那些,提不起半分興趣,上揚的角帶了幾分譏誚意味道:“你能背叛你家殿下,轉投于本侯,本侯又如何確保,你不會轉頭又投向旁人?”
從古至今,二姓家奴都是為人所不齒的。
趙詢深諳這一點,終是和盤托出:“小人只是想替自己和母親謀一條活路。自皇重孫尋回以后,殿下脾愈發反復無常,甚至派了影衛監視小人與家母,只為防著我們轉而擁立皇重孫。殿下的猜疑與日俱增,小人怕他有朝一日會對小人和家母下手。”
他頓了頓,又道:“小人也是打第一眼見到侯爺,便覺侯爺是個頂天立地的人,才敢在侯爺跟前說這等狂言。”
謝征并未理會他那最后那幾句拍馬屁的話,黑睫半垂,似在思索著當前的局勢。
松脂火把“噼啪”燃燒著,在這只有風聲的夜中顯得格外清晰。
謝征問:“皇重孫母子現在何?”
趙詢艱答:“們和家母都還在崇州城。”
相當于是當人質,讓他在外邊做事也不敢生出二心。
謝征聞言,眉頭微微皺起。
皇長孫現在和李黨合作,要想幫李黨拿到崇州的戰功,就只能先扳倒賀敬元。
京城和崇州相隔千里,朝堂上對賀敬元的彈劾,尚還未傳到謝征耳中。
他問:“你們拿到了賀敬元什麼把柄?”
-
樊長玉雕了一整晚的木偶,總算把娃娃的腦袋、子都給雕完了。
說丑吧,看久了又覺著怪萌的。
對自己的第一個品還是滿意的。
洗漱時,謝五不知從哪兒給弄了塊護心鏡來,讓揣兵服里邊。
樊長玉看了一眼護心鏡的大小,覺得還是繼續揣自己從薊州上路去找長寧時打的那兩塊鋼板安全些。
謝五得知前后都要綁一塊鋼板,驚得目瞪口呆。
樊長玉覺得謝五驚這樣,可能是就沒見過像自己這麼怕死的人,但本著活命最重要的原則,還是義無反顧地揣上了。
將軍們帶護心鏡是因為戰甲已經護住了其他要害,心口只是最后一道防護。
上這件小卒兵服估計連一刀都擋不住,關鍵時候還是得靠鋼板保命。
那塊掌大的護心鏡,謝五嫌帶著不方便,影響他靈活,樊長玉便給了那名拿銀子讓自己代為保管的小卒。
對方接過護心鏡時,看著樊長玉淚眼汪汪,就跟看再生父母似的,弄得樊長玉格外不好意思。
郭百戶清點隊列時,發現樊長玉沒走,眼底說不上是怕麻煩,還是其他的什麼,總之很復雜。
他吼了聲:“上了戰場,殺一個夠本,殺兩個就賺著了!活著回來的,老子給你們慶功!”
樊長玉跟著周圍的兵卒們一起大聲吼“好”。
恐懼、豪、牽掛,似乎都在那一聲里吼了出來。
跟之前一次上戰場不同的是,這次樊長玉他們站得沒那麼靠后,又不是中途去支援的,可以完整地看到兩軍戰前的陣型。
黑的好像兩個蟻群在對峙,隔得太遠只能瞧見對面反賊高舉的長戈上纏繞的紅纓連了一片。
兩邊的角聲吹響時,兩軍的前鋒部隊便嘶吼著往前沖,很快就撞在了一起,仿佛發出了一聲悶響。
樊長玉覺得軍中的小卒們,膽子最大的應該就是前鋒營里的了。
畢竟后邊的人是跟著前邊的人沖,而前邊的人,是迎著敵軍的刀鋒長矛往前沖。
讓很意外又很欣的,是手底下那幾十個兵卒,幾乎是寸步不離地跟著,往那邊殺,他們就立馬沖過來。
樊長玉也說不清,他們跟這麼,是試圖保護,還是想求保護。
但他們這個組合,無疑似一錐子,樊長玉作為那個錐尖兒,就沒有不進去的地方,謝五一直跟在三步開外的地方。
陌刀在樊長玉手中被舞一道殘影,一路往前推進,一開始還能瞧見前鋒軍的影子,后面就發現視線所及全是敵軍了。
記著們是給前鋒軍打輔助的,瞧不見前鋒軍了還很著急,一面繼續往前沖殺一面問謝五:“你看到前鋒軍的軍旗了嗎?”
前鋒軍負責把反賊的軍帳沖散,們則要從前鋒軍撕開的口子里進去,讓后邊的步兵把這道口子越撐越大,分割反賊的兵力才行。
一旦在哪一斷掉了,被反賊圍了過來,就到們自個兒被包餃子了,那可是九死一生。
謝五滿臉都是,他對著持刀沖上來的反賊橫劈了一刀,有些崩潰地道:“前鋒軍已經被沖散了,現在咱們了前鋒軍!”
樊長玉有些發懵地“啊”了一聲,仗著陌刀長度上的優勢,一刀退殺上來的小卒,往后看了一眼,這才發現跟在自己后的兵卒們,已經從最開始的幾十人,變了浩浩的一群人。
郭百戶就跟在后不遠,拄著長刀大氣,罵罵咧咧道:“你個傻的,趕著投胎似的一直往前沖,老子的右翼軍愣是被你沖了前鋒軍!”
謝五沒理會郭百戶,抹了一把臉上的對樊長玉道:“我去把前鋒旗撿回來,后邊的將士們看不見軍旗,不知道往哪邊沖。”
戰場上最忌了陣型,被敵軍分小力量蠶食掉。
樊長玉一腳踹飛一人,喝問:“旗在哪兒?”
謝五輕功好,踩著反賊的人頭往前躍了好幾步,給樊長玉指了一個方向,樊長玉便又如尖刀一般,一路往那邊推進。
高觀戰的將領們,瞧著前鋒軍的雁陣被沖散時,一個個面凝重,似乎已預見了這首戰會輸,怎料護著前鋒軍沖鋒的右翼軍中,突然又生出一個錐頭,像蜂尾針一般,無比銳利地繼續朝著反賊母陣腹腔扎去。
將領們先是面面相覷,等那個新生出的錐頭,同被沖散的許前鋒軍匯合,還扛起了前鋒旗后,殺得反賊節節敗退后,一個個眼神都變得怪異起來。
一名將領道:“聽說過后衛可變前鋒的,卻還是頭一回見右翼軍也了前鋒軍,都不及變幻陣形就能穩住攻守形勢,領兵的只怕得是個老將才能如此敏銳力,察全局。”
另一名將領道:“這右翼軍乃是唐將軍的新兵臨時組建的,唐將軍麾下果真人才濟濟。”
唐培義僵笑著應和了兩聲,一雙眼死盯著下方的戰場,想看清領兵的是何人,奈何距離太遠,他都快盯了個斗眼也沒瞧清,想破了頭愣是想不出自己麾下何時有的這號能人。
只有賀敬元著山下的戰場一言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