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館,三位最壯烈男人,都不約而同地要了十分鐘空閑時間。
一起來到了觀眾席上。
林亦揚在中國公開賽賽后也是如此,誰都找不到他,江楊不用猜就帶著一眾東新城后輩們到觀眾席,捉了他一個正著。
這是年時的習慣。
林亦揚找了個角度好的位子,
江楊挨著他,孟曉東坐在最外側。
空曠的育館,歡呼散去,掌聲消散,仿佛從未有過。
林亦揚終于下了束縛自己的襯衫和短袖,穿著運和短袖,右手臂不敢彈,左手臂搭在椅背上,看著燈下的球臺:“羨慕你們,一直沒離開過。”
人生只有一次的黃金年華。后悔也沒用,已經過去了。
孟曉東淡淡一笑,視線落點和林亦揚一樣:“我卻羨慕你的天賦,從小就嫉妒。”
從小順風順水的他,都是從林亦揚這里會到了什麼“挫敗”。
江楊摘下眼鏡,打了一天的比賽都戴著形眼鏡,剛換了框架鏡,眼睛干得要命。他單手撐在臉上,也看球臺:“兩個天才互相捧什麼呢?”
在這一行,有天賦的都十二三歲打比賽、拿冠軍,江楊卻十四歲才社。這是一個憾,他和林亦揚同一年拜師,卻比林亦揚早拿了一年全國冠軍,拼到如此地步,也只是被認為:是個沒什麼天賦,18歲才真正奪冠的“勤拼搏”型選手。
“你這些年,怎麼糟蹋自己的?”江楊問林亦揚,“還有舊傷?”
“運員上有不帶傷的嗎?”他說,“你上有多,我不會。”
幾十萬次的重復作,日復一日,機也會壞。誰都一樣,全都一樣。
孟曉東看了兩人一眼。
江楊和孟曉東對峙多年,最了解他:“想說什麼?”
“我前年年底,也做過手。”孟曉東說,這件事除了他父親,沒有第三人知道。
“我說你怎麼忽然去海外封閉一年,”江楊終于解,為什麼孟曉東狀態起伏這麼大,“太子爺的面子真是比天大。”
孟曉東沉默地盯著江楊。果然不能和你做兄弟。
……
果然,江楊能把孟曉東得死死的,一直沒變。
場館里的工作人員走到場中,關掉了一個個照明燈,場越來越暗,反倒是場外的月和燈愈發耀眼。
等到最后一盞燈關掉前,終于,人家看到了他們三個,在底下揮揮手臂,示意他們要離開了。說話的人指著臺球館外,大聲說:你們的球迷還在外邊。
江楊笑著,答應著,拍了拍林亦揚的后背:“走了。”
孟曉東和江楊向觀眾席出口走去。
林亦揚則是從另一側的樓梯,下到了賽場中。今天他沒力氣翻欄桿,直接跳下看臺,但還是老路線,從賽場中往后臺而去。
“為什麼要從中間走?”這個謎團困擾孟曉東許多年了。
“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