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章 再論做名士的好處

17.3% / 101/583

李其琛,李氏百忍堂的長房長子,今年剛過了三十七歲的生日。

但因為保養得好,氣質儒雅,看著竟還不到三十歲的樣子。

他一寬鬆的道袍,沒有束髮,長長的頭髮披散著,顯是很休閑的模樣。

李壽進來的時候,李其琛正盤膝坐在榻上,跟前放著個小幾,小幾上是一個棋盤,棋盤上黑子、白子糾纏,而下棋的人卻只有李其琛一個。

「兒見過父親!」

李壽恭敬的向李其琛行禮。

李其琛右手食指和中指間夾著一枚白子,他彷彿沒有聽到李壽的問安,著棋子沉良久,方輕輕的將之放在棋盤上。

下了一步棋,他頭也沒抬,淡淡的說:「回來了!」

「是,父親!」如果可以,他真不想回來。

李壽站得筆直,語氣恭敬卻疏離。

李其琛沒有說話,繼續盯著期盼,左手起一枚黑子,思索片刻,將之放在棋盤上。

啪、啪、啪~~

書房裏,非常安靜,除了棋子落定的聲音。

李壽也不急,就那麼直的站著。

好半晌,李其琛才將手裏把玩的幾枚白子丟進旗盒,棋盤上,黑子已然將白子團團圍住,勝負已定!

李其琛抬起頭,出了俊的五

如果唐宓在這兒的話,定會驚呼:難怪李壽長得這麼好,原來有個帥老爹啊。

李家幾百年世家,富貴了幾十代,哪怕最初的老祖宗是個無敵大丑男,經過一代代的基因改良,傳到李其琛這一代,也能夠進化到近乎完的境地。

看到李其琛的相貌,世人也就能夠理解,為何李其琛在與鄭攸寧(即平長公主)和離后,還能在最短的時間迎娶前朝公主的原因。

沒辦法,即正義!

誰讓李其琛長得太好了呢,哪怕是個二手貨,也有當朝皇家公主搶著要。

李壽更逆天,專挑父母的優點長,站在李其琛面前,只會讓人發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慨。

不過,李其琛上散發著一種獨特的氣質,是李壽現在還沒有的。那是一種歲月的沉澱、一種人生的積累,用後世的話說,李其琛妥妥一枚穩重的老幹部。

「知道我為何喚你過來嗎?」

李其琛細細打量著李壽,看到長子肖像自己的面容,心中生出無限慨:當初那個倔強的小傢伙,如今已經長大人,眼瞅著就要說親事了呢。

對於李壽,李其琛是愧疚的。

當初迫於家族的力,他不得不跟鄭攸寧和離。

前一刻還恩的夫妻,后一刻便了陌路人。

哦不,本就是仇人。

與鄭攸寧和離,李其琛難過和不舍。

可捨棄李壽,李其琛更多是心痛和無奈。

他,堂堂世家李氏子,當朝有名的才子,婚姻不由己也就罷了,弄到最後,竟是連親生骨都不能相認。

後來前朝覆滅,新朝建立,鄭家人坐了江山。

李氏族人又吆喝著要讓李壽認祖歸宗。

李其琛兒子能回來,卻看不得族人們那勢力的醜陋臉,更不想讓兒子覺得,他李其琛之所以認兒子是為了結鄭氏、重新鏈接與鄭氏的聯繫。

但,仍是胳膊擰不過大,在家族利益面前,李其琛再一次屈服了。

鄭壽變回李壽,李壽卻依然住在鄭家的皇宮裏。

對此,李家人很有意見,但也明白這是先帝最大的退讓,他們見好就收,也就沒有繼續鬧下去。

當然李家人也沒有就此對李壽放手。

李家會時不時的往宮裏送東西,雖然不是什麼值錢的玩意兒,但重在一份心意。

好讓鄭家人知道,他們李家並沒有忘了李壽這個子孫。

也讓李壽明白,不管他住在哪裏,他都姓李,是趙郡李氏的子弟。

李家對李壽一直表現得非常熱,除了李其琛。

過去十幾年,李其琛對李壽的態度很奇怪,心明明非常疼惜、憐這個長子,表面上卻淡淡的。

從未對李壽展現過「慈父」的模樣,也從未表現出對李壽的關心和在乎。

很久以來,很多人都懷疑,李其琛是不是不待見李壽啊。

有時連李壽自己都覺得奇怪,明明他從父親覺到了一種溫暖,可父親卻總是板著一副面孔。

雖然李其琛沒有打罵過李壽,但李壽總覺得他與父親之間隔著一層什麼。

不過……李壽也不在乎。

他有阿舅。

阿舅給了他最需要的父,李其琛如何,他已經不在乎了。

其實,李其琛之所以會這樣,本就是不知該以什麼姿態來面對李壽。

「兒不知,還請父親明示!」李壽恭敬如常。

李其琛暗暗在心裏嘆了口氣,「你今年已經十七歲了,該說親事了。對此,你阿舅和阿娘可有什麼章程?」

若是換做次子,李其琛哪裏會這麼小心翼翼的詢問,直接就給定下來了。

可對李壽,李其琛只覺得底氣不足。

李壽心裏一跳,他早就猜到父親會跟他提這件事。

這些日子,他也正琢磨著怎麼把這事含混過去,只是還沒想到辦法,就被父親拎來詢問了。

自古以來,婚事講究的都是父母之命、妁之言。

如果李其琛覺得某家的小娘子好,他完全有資格直接將親事說定,然後給李壽辦。

對此,就是聖人和平長公主也沒有話說。

更不用說李壽這個當事人了,他本沒資格主導自己的婚事。

李壽暗自苦惱了好幾個月,他先是跟阿舅通了氣。

所幸阿舅是真的疼他,好容易才鬆了口,可以幫李壽拖一拖,卻不能保證拖太久。

畢竟李壽姓李,就是皇帝,也沒有手臣子家事的道理。

「回父親,阿舅說,兒年紀還小,還需歷練兩年,待弱冠后再親也不遲。」

李壽斟酌著措辭,緩緩說道,「至於阿娘,說全憑兒自己的心意。」

李其琛眉頭微蹙,李壽這話的意思很明白了,鄭家兄妹不想李壽現在就議親。

唔,他們這麼說,到底是真的不想讓阿壽太早親,還是信不過李家的眼,覺得李家挑的親家不夠好?

「父親,兒、兒也覺得現在議親太早了,」

李壽覷了眼李其琛的表,低聲說:「兒去年才親衛,仕途剛剛起步,兒想等仕途穩定了,再尋親事也不遲。」

胖丫頭太小啊,他還要等個十年八年呢。

唔,就等他做了虎賁中郎將,手握實權之後,再談親事吧。

估計到那時,胖丫頭也該及笄了。

李壽對於自己的仕途很有籌劃,他知道以自己的出,絕對不了兒做,可問題是,他不是混吃等死的紈絝,他也有抱負。

正好胖丫頭還小,在等長的這幾年,他可以放手拼搏,靠自己的努力掙個前程回來。

到那時,去王家求娶,也夠資本不是?!

李其琛沒有說話,定定的看著李壽。

李壽也不躲避,坦然的迎接父親的目

良久,李其琛嘆道:「好吧。那就先等一等。」

對兒子,他虧欠太多,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滿足兒子的要求。

至於父親那邊,李其琛決定再好好談一談。

李其琛自己的婚姻已經了家族利益的犧牲品,他不想兒子再重蹈他的覆轍。

李壽眼睛一亮,趕忙躬:「多謝父親!」這一聲「父親」,明顯要比平時多了幾分真心。

李其琛多聰明的人啊,如何察覺不到?偏偏他無力改變,唯有一記無聲的嘆息。

……

寸心堂。

王懷瑾跪坐在榻上,低聲與坐在主位上的趙氏說話。

「……阿叔主提出想分家。」

王懷瑾將王鼎的話轉述了一遍,而後道:「樹大分枝,如今阿婆和父親去了,王家分家也在理之中。」

他倒不是急著把親生父母趕出去,只是想在趙氏面前表個態。

趙氏端著茶盅,輕啜兩口茶湯,沒有就王懷瑾說的話繼續往下說,而是猛不丁的說了句:「昨天,你二嬸來我這裏討要阿婉的嫁妝。」

「哈?昨天?」王懷瑾一怔。

阿爹說分家是在三天前,他還以為阿爹就算沒有跟阿娘商量妥當,也應該給阿娘通了氣。

可如果阿娘知道王家要分家了,為何還要跑來尋大伯母要嫁妝?

這是阿娘自己的主意?還是跟阿爹商量過了?

王懷瑾滿腦門的問號,表也有些不自在。

趙氏繼續道:「你二叔想分家,我信。但你二嬸——」

趙氏搖了搖頭。

明白,王鼎之所以想分家,是想幫王懷瑾騰空國公府。

即王鼎先分出去,然後再把王懷恩一家也分出去。

這樣一來,安國公府便只有王懷瑾一個主人,自此,王懷瑾的安國公也能坐得穩當。

而李氏不想分家的原因,趙氏也明白:「阿婉年紀大了,眼瞅著要議親。最快明年,就要出閣了。阿婉從國公府出嫁,你二叔二嬸的臉上也好看些,阿婉的婆家也能高看阿婉一眼。」

提到妹妹,王懷瑾也沉默了。

趙氏見王懷瑾這般,忽的笑了,「二郎,不必太過在意,一切順其自然就好。我們家是喪家,現在還在服喪,有什麼事,等出了孝也不遲。」

外人都知道王懷恩的份,如果現在就急吼吼的把他們一家掃地出門,外人只會說王懷瑾不厚道。

待過了孝期,事淡了下來,王家再分家,任誰也說不出什麼來。

王懷瑾迎上趙氏的目,緩緩點頭,「好,兒聽阿娘的!」

又與趙氏說了些家中的閑事,王懷瑾方告辭離去。

走出堂屋,王懷瑾的心很是複雜:父親要分家,是為了他好;母親不肯分家,是為了妹妹。兩人都是為了兒,談不上誰對誰錯,可不知為何,王懷瑾的心裏就是有些彆扭。

……

彆扭的不止王懷瑾一個,還有李壽。

這日清晨,李壽又翹班來到了平康坊。

著李先生課間休息的當兒,李壽捉住了唐宓的小鬏鬏。

「二九兄,有心事啊?」唐宓一掌拍掉李壽的狼爪,歪著小腦袋問道。

李壽一臉苦悶,點點頭,「是有點兒麻煩。」

唐宓瞪大了眼睛,饒有興緻的問道:「莫非李家人又為難你了?」

為什麼是個「又」字呢。

因為自李壽回李家,他那個只有三間屋的小院就很熱鬧。

叔叔嬸嬸、堂叔堂嬸、堂兄堂弟……李家不到二百個主子,竟有三分之一跑到李壽這裏刷存在

話里話外的暗示李壽:親,你舅舅疼你,把你弄到了親衛,你的堂叔、堂兄、堂弟還有好幾個至今都沒有差事呢,不如幫個小忙,給你堂叔、堂兄、堂弟啥的也推薦個差事唄。

李壽又不是吏部尚書,更不是宰相,哪來這麼大的權利推薦人?

再者,大梁不比前朝,除了舉薦,還能考試。

除了每三年的朝廷科舉,各省部還有小範圍的招考。

李家人若是想仕途,大可自己去考嘛,何必來為難他一個年?

心裏這麼想,李壽卻不能話說死,只能含糊應對。

是以,他的小院熱鬧依舊,這也是他不願回李家住的原因之一。

「阿翁要給我議親,已經看了好幾個人家,而我卻不想——」娶別人,所以,為難啊。

礙於自己的小心思,李壽說一半藏一半,可他這幅模樣落在唐宓眼中,卻了另外一個意思。

唐宓眨著亮晶晶的大眼,略帶同的看著李壽,「我明白了,你是不想讓你祖父控你的親事!」

李家是什麼人,除了能忍之外,最著名的還是「審時度勢」。

李家結親家,就跟商人做買賣一樣,早早的把利弊計算清楚,然後挑最有利於家族利益的那一個。

而李壽,生得好、又有強勢的外家,如今仕途也有了,在婚姻市場上,妥妥的鑽石王老五。

李家手握李壽這麼一個好資源,定會想方設法的將他「賣」個好價錢。

可李壽是活生生的人啊,不是貨,怎麼能任由李家如此糟踐?

但在彼時,宗法、孝道等重重制,李壽本就沒有發言權,只能任由長輩做主。

唉,難怪二九兄會如此糾結、難過。

唐宓著細如凝脂的小下,腦子開始飛快的轉

不多會兒,眼睛一亮,「二九兄,你真的不想親?」

李壽點點頭。至他現在不想。

唐宓沖著李壽勾勾手指,那得意的小模樣,彷彿吃了的小狐貍。

李壽湊到唐宓近前。

唐宓對著他耳朵輕聲說,「真笨!你怎麼就不學學先生?」

他們的先生,李克己,堂堂海名士,今年都五十多了,依然未婚!

李壽瞬間明白了:何為名士?有才學、曠達、不拘小節、遵從本心……靠,當名士果然好多多!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