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陽珠

4.8% / 109/2254

當這後,楚覺頭腦一陣清明,在他的意識,這張紙化作漫天金,然後勾勒出了一張地圖。

有關這地圖的所有信息全部湧到了他的記憶裏。

良久,楚才緩緩睜開雙眼,雙眸一道閃過,喃喃自語:“忘塵珠的珠。”

“小子,你得到了什麽?”回老人好奇的問道。

“一副有關忘塵珠珠的地圖,”楚有些激的回道:“這地圖是忘塵大帝留下的。

當年他承載天命後,想要尋找另一顆珠,打探許久卻沒有得到半點消息。

為大帝後,這顆珠對他已經用不大了,飛升之前,他將珠放到了一地方。

有一天得到珠的有緣人能湊齊忘塵珠,而這副地圖正是去往藏地的路線圖。”

“這些都是這張紙記載的?”回老人問道。

“對,老師,隻要得到珠,珠的威脅就可以解除了,”楚笑著回道。

“不單單如此,你還可以掌握大道,一飛衝天,”回老人笑著說道:“忘塵珠那可是天下奇榜排行第四的存在啊。”

“事不宜遲,老師,我現在就出發去尋找珠,”楚笑著說道。

……………

畫宮的正前方,進裏麵的大門竟然是一幅畫。

這畫中清風徐徐,幾棵楊柳隨著微風搖擺著,一無際的河流看不到盡頭,波粼粼的河麵上幾艘漁船飄著。

在距離漁船不遠的岸邊,有一間小茅屋這綠水青山中。

屋前掛著兩個大紅燈籠,屋門半遮半掩著。

就是這麽一副極其真的畫,徐子墨將手放到木門上時,隻見畫中的燈籠亮閃爍,他整個人眼前一黑,瞬間沒有了意識。

後所有進畫宮的人用的都是這種方式。

等徐子墨醒來的時候,他發現自己正一片平原荒野上。

周圍空無一人,徐子墨打量了一下四周,心中已然有了思量。

這畫宮的考驗共分為四層,隻要失敗一次,就會被直接驅逐出畫宮。

徐子墨走了沒多久,便在前方看見了一片麻麻的楓樹林。

“請在一刻鍾時間找出這些楓樹林中唯一真實的一片楓葉。”

天空上突然傳來一道磅礴的聲音,聲音好像在耳邊炸開般。

徐子墨微微抬起頭,這片楓樹林的楓樹起碼有數百棵,每棵楓樹上的葉子也起碼有近千片。

在這數以萬計的楓葉中隻有一片是真實存在的,想要找出來難度可想而知。

徐子墨深深呼出一口氣,他知道這個考驗的意義。

畫家到了最高境界,已經能將畫中的品變現實存在的,就像畫無一樣。

但不管你的畫技有多高超,它轉變出來的品跟真實品還是有本質上差距的。

畢竟造是天地的事,其中牽扯到的各種命運因果、壽元修煉、人最繁瑣複雜的結構都是難以想象的。

一個畫家還無法完這一壯舉,他們最多就是仿照天地,畫出偽罷了。

而這偌大的楓樹林中,除了天地間自主生長出來的一片楓葉外,其他的一切都是畫出來的。

畫無布置這一關的目的,就是讓每個接他傳承的畫家能夠區分現實和畫作的差別。

而不是沉迷於書畫化實的虛幻中。

徐子墨緩緩閉上雙眼,世界珠對他至關重要,他也不願多浪費時間。

眼睛有時候也會騙你,想要找出真實的那一片楓葉,必須靠心眼。

他放開思緒,拋出所有的雜念,讓自己於一種空靈的狀態。

徐子墨緩緩運轉自己修煉的《唯我大自在決》,剛開始心神還是特別的浮躁。

但隨著時間一點點的流逝,徐子墨覺到自己的耳邊一片寂靜,好像整個天地都被靜止了般。

自己一個人孤獨的在無止境的寂寥裏,眼前的視線也是一片漆黑。

忽然,他聽到了一些不同的聲音,周圍似乎吹起了清風,微風吹楓葉發出沙沙的輕微響聲。

徐子墨就這麽閉著眼睛在楓樹林中走過,耳邊無數片楓葉搖晃的聲音越來越清晰。

他一邊仔細聽著楓葉搖擺的聲音,一邊朝前走著。

走了許久,他的腳步突然停在了一棵楓樹旁。

隻見他緩緩出左手,在茂的楓葉之中索了一會,終於摘下了其中的一片楓葉。

這時徐子墨才將眼睛睜開,看著手中的楓葉,角勾起一抹笑容。

當這片楓葉被他拿在手中後,徐子墨發現自己所在的整個楓樹林都開始搖晃起來。

原本還極其真實的楓樹此刻竟然變了一幅畫,緩緩的落在徐子墨麵前。

楓樹林消失不見,徐子墨發現自己再次回到了平原上。

他將眼前的楓樹畫裝進納戒中,然後繼續前進。

越往前走,溫度就越高,原本春風拂麵的天氣竟然變得炎熱起來。

徐子墨走了沒多久,隻覺口幹舌燥,火辣辣的太烤著大地,好像要將自己所有的和熱都撒下來。

他抬頭看向天空,隻見原本平靜的天空竟然出現了兩個太

在兩個太烤下,整個大地都出現了一條條幹涸的裂

徐子墨繼續往前走,前方出現了一個小村莊。

“終於到了,”他額頭的汗水,長長的呼出一口氣。

在村莊的村口,有幾名帶著帽子的小孩正拿著弓箭朝著天上的太著。

但弓箭最多十幾米遠就會落下來,想要靠這些弓箭將太下來簡直是妄想。

不過徐子墨知道,這一關考驗的就是想象力,為一名畫家,想象力是必不可的。

“小朋友,你們在幹嘛呀?”徐子墨走上前,笑著問道。

“我們在,天氣太炎熱了,所以我們想下來一顆太,應該會涼快一點,”其中有個小孩氣的回道。

“小朋友,你這種方法可是一輩子都打不到太的,”徐子墨搖頭笑道。

“大哥哥有辦法嗎?”那小孩好奇的問道。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