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研究計策!

6.6% / 83/1256

當然,李塵自己沒有打造這東西的能力。

別看他懂歷史,能作詩,又懂農技和廚藝。

這些東西,都是平日生活之中能用得到的東西。

但,對于打造農這種專業度極高的方面來說,他可謂是一竅不通。

因此,他也只能去找大唐專門負責制作兵的衛尉寺去制作。

衛尉寺是華夏古代署,為九寺之一。

此機構由北齊最早設立,一直沿用至隋唐及兩宋,負責武庫軍械的管理和制造。

既然要麻煩人家,李塵也懶得一次又一次地麻煩了,干脆一次麻煩到底。

因此,在畫完了曲轅犁之后,他將圖紙放到一邊,又開始畫起了另外兩樣東西。

這兩樣東西,并非是用于農業,而是直接用于軍事!

第一,名為元戎弩!

說元戎弩可能沒有多人知道,但若是換一種稱呼,那保證大家都耳能詳。

這玩意兒的另外一種法,便是諸葛連弩!

這種連弩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由蜀國丞相諸葛亮所造,一次能夠發十支弩箭,火力極強!

唯一中不足的是,這玩意兒的積,重量太大,單兵無法使用。

因此也并沒有在蜀軍中大范圍推廣,而是主要用來防守城池和營塞。

后來,漢末魏大發明家馬鈞對其進行改進,使之為一種五十矢連弩,威力更大。

但,由于生產較為復雜,所用的箭矢也必須特制,依舊是沒能量產。

李塵前世曾就讀于歷史系,在學校的圖書管理,他發現了這種改良版元戎弩的圖樣!

由于他對這種東西比較興趣,便暗自記了下來,沒想到現在竟然會派上用場!

這第二,名為銀明鎧。

眾所周知,明鎧最先是由三國時期曹植所發明。

這種鎧甲,甲片全部拋,極為亮,乃至在下能夠熠熠生輝,看上去非常亮眼,能夠有效震懾敵軍的士氣。

后來,明鎧也一直被沿用到南北朝乃至隋唐兩代。

只是,在李塵看來,這唐代的明鎧,雖經過層層改進,卻仍舊有許多不足之

首先,唐代明鎧防護不足,除去部最為嚴之外,其余很多地方果在外,將無法最大程度保證戰士們的安全。m.166xs.cc

其次,唐代明鎧所用材質不夠堅,無論是銅鐵,都有被鋒利武刺穿的可能。而李塵所設計的這款銀明鎧,不僅在防護上做了加強。

在材質上,更是通銀所鑄。

銀,是一種極其堅質,甚至要超過黃金!

雖然此比較稀,但,李塵已經命李君羨在周邊的山中發現了銀的蹤跡。

相信很快,大唐的第一銀礦石便會被開采出來。

到那個時候,李塵要為整個大唐的軍隊,全部裝備上這銀明鎧!

李塵心中很清楚,自己提議進攻吐蕃,李世民便一定會這麼干。

但,吐蕃的軍事實力,可真不是鬧著玩的。

即便是吐蕃,也依然是一塊十分難啃的骨頭。

因此,他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在武裝備上,大唐軍隊,要對吐蕃形之勢。

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傷亡。

......

兩張圖紙都畫好之后。

李塵喚來柳白,將圖紙給他。

柳白仔細看了好半晌,也沒看懂,只好拿著圖紙趕奔衛尉寺了。

趕到之后,衛尉寺寺卿曹元親自迎了出來。

“哎呦,這不是柳公公麼,什麼風將您給吹過來了?”曹元呵呵笑道。

柳白常年侍奉太子,在宮中也是名人。

柳白將這兩樣東西遞給曹元,低聲道:“曹寺卿,這兩樣東西,乃是太子殿下親自設計的,命咱家親自送到這衛尉寺來,你一定要找幾個手腳麻利的工匠,保質保量地生產出來。事之后,不了你的好。”

說著,柳白從懷里取出一張銀票,塞到曹元手里。

曹元接過來,嘿嘿一笑:“沒問題沒問題,公公盡管放心便是。”

等柳白走了之后。

曹元臉卻陡然一變。

“呵呵,一個紈绔而已,把自己當什麼了?還親自設計?真是不自知!”曹元嘟囔著:“老子的衛尉寺還忙著為大唐將士生產武裝備,哪有時間給你生產這破玩意?”

曹元只是隨意地看了幾眼,便將那兩張圖紙扔到了一邊。

實際上,這草原乃是魏王的人,對于太子一向是看不上。

反正太子那邊又沒規定他時間。

等過一兩個月,他隨便找兩個新來的學徒,胡弄個樣品出來送過去就好了。

若是太子不來催,那此事擱置了便是。

曹元離開之后。

站在他邊的卿程默卻暗自皺了皺眉頭。

默是程咬金的長子,歷史上在其父程咬金去世后,他便世襲了盧國公爵位。

如今,程默年紀尚小,便被程咬金派到衛尉寺鍍金。

默從小便對兵甲武興趣,因此對這份工作可謂是不釋手。

在看到這兩份圖樣之后,程默瞬間便燃起了興趣。

“寺卿!寺卿!”程默手持圖樣追上曹元,急切道:“這兩份圖紙,能否給我來做?”

草原瞟了程默一眼。

“哎呦,是程卿啊。”

對于程默,曹元心里并未太在意。

不過是一個過來鍍金的爺罷了,沒什麼真本事,過段時間也就走了。

不過他也知道,這人是盧國公府上的大爺,最好別輕易得罪。

因此,曹元便點頭道:“好啊,既然卿你想要接這個活,那你就做吧,不過最好不要占用太多人手哦,我們這里的人可都是忙著正事呢。”

言外之意就是,咱們這里的人都有正經活干,沒時間陪著你瞎胡鬧。

默自然也聽懂了。

“明白,寺卿請放心,我自己來就可以。”程默拍著脯保證道。

得到曹元的許可之后。

默拿著那兩張圖紙,興不已,如獲至寶。

他心里很清楚,這兩樣東西,簡直堪稱是劃時代的產

一樣是能直接改變老百姓生活方式的農

另一樣,則是能夠讓大唐軍隊戰斗力倍遞增的神兵利

顧不上跟曹元較勁,程默直接一頭扎進了后院,開始乒乒乓乓地鼓搗起來......

......

深夜,太極宮。

書房

李世民面前,房玄齡,杜如晦,魏征,長孫無忌四人,并列而站。

“不知道陛下深夜召臣等前來,是否為了草原貴族一事?”長孫無忌率先問道。

他們這幾人,今日可謂是忙的腳打后腦勺。

那些草原部族及西域諸國的使臣還都在長安住著。

結果李世民不親自作陪,反而讓他們幾人陪著。

這一天可把他們給忙活壞了。

那些草原部族的權貴們,在酒宴上仍舊是提出了昨日的問題。

究竟是否允許他們并大唐?

長孫無忌都快被瘋了。

如今一得到李世民的召見,他便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答案。

“輔機,不必如此急切。”李世民哈哈一笑:“來人,賜座。”

旁邊有太監取來幾把椅子。

四人謝過李世民后,相繼坐下。

李世民的格便是任用賢才,虛心納諫。

私下里,對于這幾位能臣,自然也是禮遇有加。

等到魏征等人都坐穩后。

李世民淡淡來了一句:“朕打算命大軍即日開拔,進攻吐蕃!”

一句話。

這幾人,差點沒從椅子上掉下來!

看著他們那樣子,李世民須一笑,似乎早有預料。

之所以給他們賜座,就是怕他們被嚇出個好歹。

“陛下......不可啊!”長孫無忌滿臉急切道:“您為何突然有這樣的想法?”

“本次來長安朝拜的人當中,也有吐蕃的使臣。”

“雖然往日里,我大唐和吐蕃并無,但這次吐蕃可是誠意十足的。”

“并且我大唐和吐蕃,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若是此刻進攻,臣恐怕......”

魏征也點頭道:“陛下,我大唐如今剛剛經歷過東突厥一戰,雖然未曾有什麼傷亡,但將士們一路舟車勞頓,才剛回長安不久。”

“若是這時進攻吐蕃,恐怕會勞民傷財啊!”

顯然,他們兩人本無法接這一點。

結果魏征朝旁邊一看。

房玄齡,杜如晦二人,卻老神在在地坐在椅子上,仿若已經對此見怪不怪。

魏征急道:“玄齡,克明,平日里咱們在朝堂上爭執也就罷了,但你們也都清楚,咱們幾個的心,都是向著我大唐的。”

“可如今,陛下提出了這樣荒謬的想法,你們為何還不快些勸阻陛下?”

這若是放到過去,用不著魏征提醒,房杜二人早就該勸諫了。

如今他們如此淡定,顯然是他二人已經猜到。

李世民這麼有底氣,定然是去找人問計了。

至于問的是誰,自不必說。

他們早就聽說,李世民今日特意在甘殿舉辦了家宴,還特地命人將太子召回。

見魏征如此,李世民哈哈大笑:“玄啊,你大可不必如此急躁。且聽朕細細道來。”

“朕有這個想法,可不是一天兩天了。”

“那吐蕃,雖然與大唐并無海深仇,但平日里仗著國力強盛,也未曾欺負了我大唐邊境的百姓。”

“如今時機已到,朕豈有不拿他們開刀之理?”

魏征和長孫無忌對視一眼。

兩人依舊是一頭霧水。

“時機,什麼時機?”長孫無忌皺眉:“陛下,如今的吐蕃,兵強馬壯,軍力毫不弱于我大唐,甚至要猶有過之。”

“并且那吐蕃的地形,本就易守難攻,若我大唐軍隊貿然進吐蕃國境,恐怕是占不到毫便宜啊!”

李世民見他們二人的樣子,終于不再賣關子。

在他將李塵的計劃,完完整整的說了一遍之后。

魏征和長孫無忌都聽傻了。

至于房杜二人,則是依舊滿臉淡然。

如此大手筆的計策,除了太子殿下,還有誰能想得出來?

📖 本章閲讀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