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還是落了雨,早起看到外頭庭院的石板地上漉漉的,風吹在臉上潤微涼。香珠給顧昕梳妝的時候心極好,一邊給顧昕挽發一邊說:“娘娘快瞧,窗外頭欄桿上的花開得多好。那黃的金燦燦的,還有旁邊那深的,花房的小太監說這花兒可難得呢,好好養著,能開到下雪之后。”
顧昕從鏡子里看了一眼:“你今天這麼高興?難道一早出門撿到元寶了?”
香珠笑著說:“比撿到元寶還好呢。皇上在陳妃那兒待了一刻鐘就出來了,既沒陪用膳也沒在延福宮留宿,而是直接就來了咱們會寧宮。”
“皇上去探病的啊。”自然不方便在陳妃那兒用膳了,過夜更是不用提。
“娘娘,”香珠挑了一對薔薇的珍珠耳墜替顧昕戴上:“陳妃人是病著,可心眼兒多著呢。你看看的延福宮里養著幾個人?吳嬪,沈才人,還有一個何人也是結陳妃的。娘娘肯定記得沈才人吧?生得不錯,又能言善道。何人雖然平時不聲不響的,但也讀過詩書,會畫花鳥,生得也清秀不俗。陳妃扶植提拔們,難道是為了平時給自己解悶兒用的嗎?還不是為了固寵。”
顧昕不是不明白這其中的玄機。
不管是宮里還是宮外,做人獨來獨往總是不的,萬一遇著難,連個幫手也沒有。
陳妃當然不是做善事才照應、提拔那些年輕貌的姑娘。
自己子不好,空有家世名分卻沒有寵,而沈才人們都正年輕貌,陳妃提攜們,們依附陳妃。
比如昨天,皇上去延福宮探病,陳妃自己是留不住皇上,但可以把吳嬪們推出來,皇上倘若有心,自然順水推舟就留下了,吳嬪們必然把皇上伺候得周到滿意。更不要說,今年采選陳家還送了一個人進來呢!聽說是陳妃的表妹,但是比陳妃年紀小,今年才十六七歲,生得又貌,又念過書。
陳家送個人進來圖什麼?難道圖進宮當個抄書的史嗎?那在外頭結個門當戶對的親事不是更好?人家就是奔著皇上來的。
陳妃這怕是很難調養好,但新進來的這姑娘子聽說可是好的。
但皇上從進去到出來,也就一刻鐘,這點兒時間也就夠說幾句寬陳妃的話,隨后皇上就離了延福宮,直接來了會寧宮。
想必昨天延福宮上上下下都很失,陳妃也好,吳嬪、沈才人們也好,全捆一塊兒也比不上自家娘娘的一小指頭,皇上連多一個眼神都不給們。更不要說那個新進宮的什麼馮姑娘了。
這事兒讓香珠從昨晚上一直高興到現在。
“還有,皇上走時說了,昨兒晚膳那道藕夾不錯,讓今晚再備上呢。”
這話是什麼意思?這就是皇上今天晚上還來會寧宮的意思啊!
香珠可不就一直樂到現在嗎?連外頭的細雨都不能澆滅的好心。李妃姐妹已經送走了,皇上對娘娘的寵又是獨一份兒的,香珠只覺得天也青了,水也甜了,看誰都很順眼。
用過早膳,張嬪等人過來請安說話。一個個打扮得十分齊整,進了門之后張嬪是端莊穩重的坐下了,其他人眼晴左右打轉。
顧昕借著吃茶低下頭,怕自己的表出心事來了。
們多半都是知道昨晚皇上留宿在會寧宮,想著今天不該大朝會,說不定皇上還留在會寧宮,因此早早的都梳妝打扮好了過來請安。
沒誰想見貴妃,都是想看著能不能在這兒跟皇上見上面。
結果嘛,都失了。
皇上勤政,哪怕沒有大朝會的日子也是不到五更天就起,梳洗過就走了。們這些人消息不那麼靈通,不知道皇上走了,還想著過來運氣。
張嬪倒沒有指在貴妃這兒見到皇上——就算見著了,皇上眼里也沒。
現放著貴妃這麼一個大人兒在跟前,皇上眼里怎麼還裝得下旁人?
張嬪來是想問另一件事。
“貴妃娘娘,往年中秋、過節的時候,后宮妃嬪娘家親眷按例是可以進宮請安探的,不知道今年是不是還照舊例?”
張嬪一問這句話,其他人也都安靜下來,一雙雙眼睛都著顧昕。
那其中都是期盼。
如果是位份高的妃嬪,娘家人每月是有一次進宮探視的機會的。但按照宮規,只有嬪以上才有這個優遇,嬪以下是沒有的。但中秋和過年時是例外,哪怕是沈才人、趙才人這樣低的位分,家人也能進宮一趟,彼此見上一面,說說話。
但是前幾年宮中都有事,這探視的事也無人提起。今年不巧又出了李妃這麼一件事,因為牽涉到從宮外傳遞藥消息,最近宮中的規矩又嚴厲起來,出變得更艱難。
張嬪問的,也是其他人擔心的。
顧昕仔細回想了一下這幾天來這里回事兒的人,并沒有一個提起宮妃娘家人進宮安排的事。
這事兒還真不知道,也沒關心過。畢竟顧昕在外頭……等于沒親人,顧家那一家子可不是的親人,顧昕也不指他們惦念、探自己,顧夫人不再找麻煩就不錯了。
顧昕坦言自己不知道,是頭一次在宮里過中秋,確實不知道以前的規矩:又問:“這事以前是誰管呢?”
下頭坐的幾個人互相看了一眼,還是張嬪說:“先皇后在時,都是由安排。之后幾年就都無人過問了。”
大概是覺得張嬪這話說的梆梆的,又提起先皇后,怕顧昕生怕了,何人趕描補一二:“貴妃娘娘打理宮務既周到又細心,今年中秋節的賞賜都分到各宮了,東西比以往都好,也實惠,大家都很念娘娘的恩德。中秋節親眷宮探視這事,我們想打聽也沒有旁的門路,只好厚著臉皮求到貴妃娘娘這里來,不知道今年是怎麼個章程。”
其他人生怕顧昕以為們是商量好了一起來催此事,趕著附和,表示們就是來打聽打聽消息,絕對沒有聚眾為難、要挾貴妃娘娘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