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第 56 章

46.3% / 56/121

江南連著下了幾日的雨。

河面之上, 泛起一點又一點的漣漪。

明楹在莊宅牙人那邊的地契仔細看了看,連著瞧了好幾日,在幾宅邸之中思慮了很久, 最后才終于選定一靠近江水的小宅, 從寢間推開窗, 可以看到不遠穿城而過的瓊江。

江南要比上京,尤其是快要夏了, 雨水也稍微多了些。

宅邸之前的主人建造的時候卻顯然花費了不的心思, 比如石柱與墻之間是留有一些空間的, 柱子底部也設置了可以用來風的磚石,這樣不僅避免了木材因為而造的損耗,也讓室氣沒有那麼重。

掃地焚香避蒸, 睡馀茶碾聲清。

之前出去采買的時候,明楹也在鋪子中買了一些香,用以除去屋中的氣。

此時寢間淡淡的焚香氣息彌漫在其中, 明楹站在窗邊,看了看不遠的江水,然后抬手接了一滴雨。

因為是快到夏日的雨,所以落在掌心也沒有涼意。

之前采買的時候也順帶買了不書籍, 垣陵的書畫鋪子大概很久都沒有什麼人顧了, 沒什麼生意, 一半開始賣鹵味,另外一半才是賣書畫的,不藏書都是不知道從哪里淘到的, 看上去皺皺的。

甚至書上都沾了些鹵味的味道, 綠枝拿去在屋中用熏香熏了很久才沒了味道。

明楹此時坐在寢間, 從中挑選了幾本, 隨手翻了幾下,此時卻又有些意興闌珊,隨后將書頁闔上,轉出了寢間。

這幾日下了雨,空中都是清冽的氣息。

紅荔正蹲在地上看之前種下去的菜苗,看到明楹出來了以后,朝著笑笑,“小姐。”

明楹應聲,卻又在這個時候,恰好看到院門外有人在張

好似是住在隔壁的大娘。

的孫子跟在后面,像是有點兒怕生,又有點好奇,著自己姥姥的擺,也朝著里面看看。

明楹撐著傘過去,將院門打開,將人迎進來。

明楹是昨日才搬進來的,住在這附近巷弄的人并不算是多,這位大娘就住在幾步遠外,昨日瞧著搬進來的是幾位姑娘家,還幫著收拾了一下院落。

將院門打開,朝著大娘笑了笑,溫聲道:“大娘。有什麼事嗎?”

明楹稍稍低眼,正好對上了大娘背后的的視線,他倒是很赧的模樣,很快就將頭在了大娘的背后。

昨日天有些黑,明楹又帶著帷帽,大娘還沒怎麼瞧清楚,現在仔細瞧瞧,這個姑娘家出挑得當真有些讓人失神。

大娘局促地將手在自己的服上拭了下,將捆起來的菜遞給明楹,朝著笑笑道:“昨兒趕了些,就沒打擾姑娘你,今日正巧趕早,地里種了些菜,你們這初來乍到的,剛安頓下來實在是不容易,就想著給你們送來些。”

大娘眼尖地瞧了瞧自家菜上還沾著些泥,有些不好意思,手又想著了回去,“出來的時候沒注意,菜也沒洗……”

是新摘的薺菜,上面還滴著雨水。

明楹溫聲與大娘道了謝,抬手將捆一簇的菜接了過來。

然后喚紅荔去拿些瓜果與零過來。

紅荔撐著傘過來,將瓜果都給了那個,然后將明楹手上的菜也帶回了膳房。

大娘想了想,卻又沒走,只對著自己背后的說道:“虎子,先回去找你娘親去。”

那個喚作虎子的很是聽話地點了點頭,又有點不好意思地看了看明楹,蹭了蹭大娘的,然后才往自己家里跑去。

“姑娘之前不是垣陵人吧?”大娘問,“老婆子我在垣陵住了幾十年,若是哪家有這麼一位姑娘,老婆子我不可能不曉得的。”

明楹點了點頭,“我祖上是廣陵人士。”

“廣陵?我瞧著姑娘的模樣,也像是個大戶人家的小姐,”大娘面上帶著些困,“怎麼就到了垣陵這種小地方?”

以后畢竟是鄰里,遲早也是要知曉的。

明楹輕聲回道:“我祖上雖然是廣陵的,但是母家已經無人……丈夫又在前些時候過世了,婆家看我不喜,將我趕了出來,是以現在才來到垣陵,想過些安生日子。”

原來是新寡。

大娘有些唏噓,畢竟這突然來了這麼位相貌出挑的小娘子,原本還想著,莫不是哪家的外室,又或者是哪個被主母打發出來的瘦馬,畢竟垣陵畢竟距離廣陵不遠,廣陵多人,這秦樓楚館自然也不,加上商賈喜好妾之風橫行,從前也并不是沒有過這樣的事

瞧著明楹,寬道:“你這婆家當真是個殺千刀的,哪有就這麼將新婦趕出來的,這麼做,以后恐怕也是個沒福分的!你且在這安生住著,自己過著清靜日子,也不比那廣陵城中差多!”

明楹朝著笑了笑,溫聲道好。

大娘隨后又多說了幾句,隨后便突然想到自己鍋中還燉著湯,著急就往回趕,此時還下著雨,院前的臺階上因為年久失修,上面生了不青苔,很容易打

明楹怕這位大娘摔倒,一直將送到小巷之外,才準備回去。

剛抬步的時候,突然看到不遠的巷口趴著只犬,因為下著雨,所以渾上下的都被淋了。

犬渾上下都是白的,恰好與明楹對上視線,它也不怕生,討好地出舌頭,咧開,朝著笑了笑。

它不知道流浪了多久,上的發都打結了,糟糟的,又沾著塵土,看上去很是狼狽。

可是眼睛卻又很黑,漉漉地對著明楹,很是可憐的樣子。

方才給那兒零的時候,還剩了一些,明楹走過去,俯喂了那犬一點。

它很乖巧地吃完,然后討好一般地用頭蹭了蹭明楹。

連著幾日下雨,若是這犬繼續留在外面,恐怕也活不了多久了。

明楹蹲下,小心地它的腦袋,輕聲道:“外面還在下雨。和我回去好不好?”

犬聽到在說話,有點兒聽不明白的意思,歪著頭,眼睛眨了眨。

明楹想了想,然后起往小院走了一步,犬晃著尾,亦步亦趨地跟上去。

雖然之前流浪在外,但是這只犬卻一點都不瘦骨嶙峋,生得短短的,絨絨的尾晃來晃去,蹭著明楹的邊。

明楹俯將它抱起來,犬的兩條小短在空中撲棱了一下。

明楹失笑,對著它解釋道:“帶你回去。你走得太慢啦。”

紅荔還在院中用井水洗著方才的薺菜,看到明楹抱了一只犬回來,有點兒驚奇地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犬的腦袋。

“小姐從哪里帶回來的犬?”

“方才在巷口瞧見的,近來下雨,它應當還不到一個月大,若是繼續留在外面,恐怕活不了。”

明楹解釋了一下,然后對紅荔道:“明日去采買的時候,還要買些羊。”

這只犬對人很是親近,瞧著紅荔并不討厭它,小爪子輕輕地搭在了紅荔的手上。

紅荔用手指它的爪子,問道:“小姐給它取名字了嗎?”

明楹搖了搖頭,“還沒有。”

紅荔想了想,“狗來富,是個好兆頭呢,不過它也當真太小了些,之前還在外面流浪了這麼久,還不知道能不能活得,不如就取個賤名,也好養活些。”

沉思了一會兒,“……就來福?”

犬晃了晃尾,蹭到了明楹的手。

好像很高興的樣子。

明楹它,與來福對視,輕聲笑了下。

“那就來福吧。”

*

王氏政事堂庭審當日,京中權貴不都在關注著這麼件事。

不久就傳出消息,王氏上下家財全都收繳,舉族流放,就連太后都到了牽連,日后都在禮佛堂之中閉門不出。

這件事有了定音,其實權貴倒是并無多意外,畢竟這事是太子親自理的這麼件事。

誰知曉,當晚就傳出來了更為為人震驚的一樁消息——

太子殿下與從前的十一公主明楹有私。

相比于王氏的事,權貴宦之間至多也就是有些人人自危,要麼就是有些唏噓,倒也算不得多麼震驚,而這麼一樁消息傳出來,卻是整個上京的權貴都驚詫到不敢置信。

畢竟這個人不是他人,而是傅懷硯。

東宮太子自當年從邊關回來開始,就一直為人稱贊,這麼多年行事從無疏,淵清玉絜,猶如芝蘭玉樹。

即便是明楹現在已經認回了明氏,并非是當真的皇室脈,但是畢竟曾是宮中的公主,這一點是無可指摘的。

這麼一樁傳聞出來,對于傅懷硯的聲名必然有損,言的責斥上書也不會在數,史臺那邊就算是再向著太子,也必然要有上奏奏明此事。

畢竟這實在是不合禮法,德行有虧。

誰不知曉這消息是真是假,但是東宮中人遲遲都沒有出面,也有人從此舉中琢磨出味來。

只是并未塵埃落定之前,誰也不敢多說什麼。

傅瑤在家中得知這件事的時候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讓夫君將剛剛的話又重復了一遍,隨后目有些呆滯。

呆坐在小榻上,腦中開始細細回想著之前的細節。

原本以為,皇兄是因為之前國子監祭酒大人才對明楹多關照幾分的,何曾想到過,居然是明楹與皇兄有私!

傅懷硯在的心中,一向都是高高在上,幾乎冷淡到不近人的儲君,從來都不像是有什麼私的模樣。

還曾經想過,這樣的人,即便是日后了親,恐怕也是無心于兒姻緣,清心寡幾近讓人覺得他在之前的佛寺中堪破了紅塵。

傅瑤從來都沒想到過這麼一個人,居然也會有為了私而有悖人倫的時候。

現在仔細想想,恐怕就連之前東宮的那個珍藏……也是明楹。

還在明楹面前說了這麼多的話,一點都沒看出來有什麼不對勁。

之前在花朝宴的時候,傅懷硯將檀珠給明楹暫為保管,傅瑤也只覺得皇兄對明楹有些太過重視了些,倒也并未多想,何曾想到過居然是這樣的關系。

傅瑤此時目呆滯,卻又突然想到明楹已經不在上京許久,夫君在上京暗中幫著尋了尋,始終都沒找到下落。

皇宮中卻又沒有任何人在意的樣子……一點消息都沒有。

想到這里,突然又有些理不清楚了。

傅瑤坐在床邊,嘆息一聲,也沒有再過多想著什麼。

畢竟這件事,也并非是可以干預的。

現今,也只能希太子皇兄對明楹還是有著些許憐憫,不會因為這件事而對生出厭惡。

除此以外,也別無他法了。

時近夤夜,明宅上下卻又燈火通明。

關乎東宮儲君的消息幾乎在第一時間就傳遍了整個上京氏族,明氏自然也不在其外。

甚至這件事,與明氏也是息息相關。

明易書在屋中踱步,眉頭鎖,手指拳在另外一只手掌之上捶了一下。

他忍不住長嘆一口氣,問邊的吳氏道:“你當初前去宮中找阿楹,你瞧瞧,若是日后宮中,你這個做伯母的,到底要怎麼面對?明氏本就有愧于,你還帶著阿微前去找,你讓我日后到底要怎麼下去見阿崢?”

吳氏倒是有些滿不在乎,反相譏道:“這個時候你開始想到你的兄弟了,當初圣上要娶你弟妹的時候你不也是一聲都不敢吱?況且誰知曉明楹會與太子殿下有關系?你想到過嗎?東宮太子妃的位置誰家沒想過,我就是想為微兒謀個好前程,又有什麼錯?”

是明氏上流著明家的,我當初想的是,若是能憑借從前的關系,讓微兒嫁進東宮,也能順帶幫著謀個好姻緣!”

“但……”明易書眉頭皺,“就算是如此,也不過就是個沒有什麼名分的公主,你前去找又能幫得上什麼?”

“微兒生得出眾,就算是能在東宮那位面前個臉,也是好的,說不得就了那位的眼,”吳氏譏笑,想著當初的場景,“誰能想到你的好侄倒是有本事,就能和東宮那位扯上關系,嘖,和娘親還當真是一路的貨。”

明易書聽不下去,忍不住斥道:“當初的事,又與弟妹有什麼關系!你真的是……尖酸刻薄至極,當年的事你我都心知肚明到底是怎麼回事,對于弟妹本就是無妄之災,何曾有過半分刻意為之!”

“這誰知道呢,誰不想嫁進宮里呢。”吳氏毫不退讓,“你方才倒是打得好盤算,還想著明楹能嫁進宮里去,且不說份能不能,就說太子對看著也并沒有什麼太多的意的樣子,說不得日后的皇后是誰呢,你倒是先一步謀劃起來了,可笑至極!”

“就背后沒有半分依仗的樣子,你以為東宮那位是個傻的?這件事一出,多要叱罵,我瞧著明楹日后就算是連個妃位都未必有,你還真當皇家之中有多?”

“你啊,就慶幸從前和你那個好侄沒什麼來往吧,說不得以后還要遷怒到你的上!”

可以預見的就是天下的紛紛擾擾,太子的確是坐穩了儲君的位置不假,但是這甚囂塵上的罵名,他當真一點都不在意?

為君者圖的不就是賢名,日后流芳百世,他為人敬仰了這麼多年,卻在這件事上不檢,當真就能心無芥

這件事各人皆有些計較,只是東宮那邊卻又遲遲傳不出什麼靜來,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多說什麼。

只是還有些人在想,這位明楹到底是何方神圣,能讓傅懷硯這樣的人為之折腰。

人想著前去春蕪殿中瞧瞧,卻又始終無果。

殿中并無旁人,只有一位宮妃。

天璇殿此時眾宮都噤若寒蟬。

傅瑋在殿中咬牙切齒,“之前我就瞧出不對勁,果真如此!廢太子一事為什麼遲遲都沒有下文,母妃,父皇不是說若是廢太子之后就讓我做太子麼?怎麼這麼遲都沒有結果?”

容妃手中著帕子,悄然搖了搖頭,“我這邊也沒有消息,前朝那邊態度不明,也不知道到底是站在哪邊。按照道理來說,東宮傳出丑聞,總該有些人一同請求廢太子的,也不知曉到底是為什麼,一點兒靜都沒有。”

傅瑋面焦急,“那外祖家那邊呢?廢太子的折子上了嗎?”

“上是上了,”容妃額頭,面,頓了片刻接著道:“但是你外祖前些時候傳了信過來……那折子還是送到了東宮的。”

送去東宮?

實在荒唐,廢太子的折子還是被送到東宮?

傅瑋有點兒愣,隨后面漲紅地問道:“那麼多的罵名,都沒有辦法廢了他的太子之位?”

圣上現在還在,東宮又失德在前,都不足以撼他的太子之位分毫?

何其荒謬!

傅瑋猛地捶了一下自己面前的桌子,隨后卻突然想到什麼,轉而對容妃道:“母妃這段時日,都沒有前往明宣殿侍疾嗎?”

容妃沉默了片刻,然后才道:“現在的明宣殿,哪里是我可以去的。我兒,你現在不要想著太子之位了,現在朝中局勢不明,你外祖都有些寸步難行,咱們也只能先……”

緩緩地吐出剩下的話,“明哲保吧。”

……

明宣殿。

殿中藥草的香味濃郁到了幾近嗆人的地步,傅懷硯卻面不改地穿過殿前的屏風,他面上帶著笑意,閑庭信步一般地走在其中。

顯帝面容枯槁地躺在榻上,看到傅懷硯進來,面有些慌張,剛想喚李福貴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的嗓子幾近失聲,只能聽到嗬嗬的沙啞聲音。

傅懷硯環顧四周,輕聲笑道:“父皇是想李公公?”

他頓了頓,“父皇有什麼要事,與兒臣說就好。”

顯帝瞇著眼睛,艱難地從嗓子之中出幾個字:“朕不是已經廢……太子,你,怎麼會到這里?”

傅懷硯垂眼,看著面前的顯帝,“父皇久未理政事,大概是忘了,起旨之后,一向都要經過中書門下審核,尤其是廢太子這樣的大事,自然還要由政事堂經手,而政事堂的最終決議權……”

他耐心地為顯帝解,“是在兒臣手中。”

廢太子的決議,最終也不過只在他掌之中罷了。

顯帝渾濁的目猛地開始晃,目中滿滿都是不敢置信,隨后猛地開始咳嗽起來,一時顧不上方才的話,干癟的手指在床邊挲起來,好似在找些什麼。

傅懷硯隨手在旁拿過一個小瓷瓶,“父皇是在找這個?”

顯帝目亮了一下,口中斷斷續續道:“藥,給朕……藥。”

“看來父皇對于國師還真的是,倍加看重。”

傅懷硯隨手將手中的瓷瓶丟在一旁,珍稀而昂貴的瓷瓶落在地上,頃刻間四分五裂,里面的紅丹藥滾落在地,滴溜溜地轉著。

他好像是到了什麼不潔之,拿出巾帕在自己的指間仔細地拭了幾下。

顯帝看到瓷瓶碎裂,目眥裂,惡狠狠地看著站在自己面前的傅懷硯,用自己沙啞的嗓子喊道:“來……人!”

傅懷硯姿態閑散地站在殿中,毫沒有阻攔的意思。

他垂著眼,巾帕拂過自己的指間。

顯帝喚了許久,外面也沒有靜,偌大的明宣殿之中,只剩下自己和傅懷硯。

對于這個兒子,從他出生開始,顯帝就一直不喜歡,只因為他是個兇命,又太過早慧,顯帝曾不止一次地要廢太子,原本把他丟到邊關,任命他為前鋒,上說著是即便是皇室脈,也與戰士共生死,心中卻是想著他說不定就此死在邊關了。

誰知道,傅懷硯不僅沒有死,還帶著擊退匈奴,避免鏖戰的功績回到了上京。

自此之后,廢太子就越發困難。

因為在邊關的時候,傅懷硯親臨戰場,作為前鋒,培養了金鱗衛。

原本顯帝不過以為只是小打小鬧,誰能想到,不過幾年功夫,金鱗衛就為了一只幾近可以震懾群臣的軍隊。

當初傅懷硯前往邊關的時候,自請了一道旨意要練兵,顯帝覺得他作為前鋒,多半是回不來了,所以為顯仁慈,就準了。

誰能想,這一個決議,為了日后傅懷硯坐穩東宮的依仗。

金鱗衛只效忠太子一人。

顯帝想起從前,悔恨之心錯,他猛地嘔出一口,落滿在枕邊的明黃布帛之上。

他緩了很久,發現自己能發出聲音了,才啞聲道:“你犯下如此大錯,與自己皇妹有私,政事堂那邊怎麼可能還能如之前那般向著你!到時候來的就是天下罵名,你以為你坐得穩儲君這個位置?你太過天真!”

“天真的,應該是父皇才對。”

他輕描淡寫地笑笑,“大概也只有傅瑋與王氏才會當真相信父皇還能撐到廢太子的那天,不過也是,蠢貨常常三兩同行。政事堂那邊也不過是為了利往罷了,難道父皇當真以為,他們寧愿跟從重病在床的您?”

顯帝之前上了一次朝,朝臣哪里能看不出來,圣上不是長壽之相,恐怕已經不久于世。

剩余的皇子要麼年紀尚小,要麼就是如六皇子一般是個酒囊飯袋。

更何況傅懷硯有金鱗衛在手,縱然是在這個時候傳出這樣的消息,但是總歸也并非是親生兄妹,說是有悖人倫,但說是報答從前恩師之,也未曾不可。

畢竟明楹也已經認回了明氏,是明氏,又是從前太傅孤。

兩廂比較之下,自然心中有了考量。

重臣與氏族都不敢說出什麼話,那些小就更是,只當自己全然不知曉這件事。

只有些言怒斥太子此行實在是不堪大任,怒寫檄文上奏此事,也不過都是了東宮而已。

顯帝從未想到傅懷硯已經對朝政把持到了這種地步,指著他:“你……你!”

他皺著眉頭,艱難地吐出幾個字,隨后又是猛得一口嘔出。

顯帝現今已經到了燈盡油枯,昨日傳召宮妃前來的時候,也是口中嘔,嚇得宮妃只是披了件外就匆匆出去,花容失地傳召太醫。

昨日當晚,太醫院的醫正前腳離開明宣殿,后腳就前來東宮,直言圣上現今的子虧空的厲害,只怕就是這一兩日了。

此時明宣殿中燈火亮如白晝,過往濃重的龍涎香的氣味被藥味覆蓋。

傅懷硯姿態隨意地站在顯帝面前,垂眼看著他。

一點一點地沒有生機。

直到最后一口氣咽下。

傅懷硯輕聲嘖了一下。

然后他站在顯帝榻前,笑著對顯帝輕聲道:“兒臣恭送父皇……賓天。”

📖 本章閲讀完成